在濟南舜耕路與舜玉路交叉路口,有一個夜市,夜市不算大,僅有十幾輛做買賣的小攤車。每天下午四點多,夜市開始一天的營業。近日,這裡來了一對特殊的賣炸串的攤主。
兩人是夫妻,妻子叫周春苗,41歲,丈夫叫董寧,38歲。兩人都失聰,妻子能勉強藉助手機打字與人交流,而董寧卻不會說話,兩人平時靠手語交流。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兩人經營著這家「無聲」炸串攤,撐起了這個家。
妻子為丈夫「代言」
5月18日晚上7點多,記者來到這個夜市,本想向人打聽這對特殊夫婦在何處,但是一下車便看見了幾個用手語交流的人。一輛藍色的攤車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串,車上寫著「傻妹炸蛋」。餐車內外共四個人,他們正在聊天。餐車內戴黑色帽子的便是周春苗夫婦,兩人一左一右,配合默契。
記者走過去說明來意,但對方沒有聽懂,直到看到記者在本子上寫出來的字她才明白。「對對對,是我們,謝謝你們。」得知是記者採訪,周春苗笑著說道。她用手指了指,她的右耳戴著助聽器,能聽見說話。
她告訴記者,另外兩個人是她的朋友,「過來給我們捧場的。」她捂著嘴笑了,用手語告訴丈夫和兩位朋友,她面前的這個人是記者。
周春苗特別愛笑,和記者的聊天過程中,她的笑容沒有停過。儘管41歲的年紀,但她看起來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另外,她還喜歡說「謝謝。」
周春苗說話語速較慢,吐字也不太清楚,為了準確傳達意思,一個字、一個詞再到一句話,她會重複說,實在沒有聽懂的,她便用手機打字。
漸漸地路上行人多了起來,周春苗和董寧在攤車中忙碌著,周春苗負責和顧客溝通,董寧負責炸串。顧客有什麼要求,周春苗都傳達給丈夫。「這個微辣,這個不要辣椒。」接收到顧客的要求後,周春苗用手語告訴丈夫。
芝士棒和炸鮮奶賣沒了
黃色的紙質菜單上寫著炸鮮奶2.5元,芝士棒4元,大雞排4.5元,這是周春苗手寫的菜單。「就寫了這幾個,還沒有寫完,我準備全部用手寫,像這樣寫一排。」記者看到,在餐車左側有一張菜單,上面寫著各式各樣的菜品,以及價格,炸串的種類很多,鵪鶉蛋、火腿腸、豆腐皮、雞排、鮮奶等40多個品種一應俱全。
「這個菜單是列印出來的,放在這裡也不容易看到,手寫的是不是更好。」周春苗看著餐車,希望能改進,吸引更多的顧客,「有的人在前面看了看,沒有買東西就走了,是不是我們擺放的方式不對呢。」
餐車一旁放著一塊紙板,上面寫著「我們雙耳聽不見,溝通受限,請打字溝通,萬分感謝。」但是看到當顧客看到這些後便會抱以歉意地一笑,隨即自行拿餐。
「6點多到8點多人最多了,今天賣的最好的是芝士棒和炸鮮奶,都賣完了。」周春苗說,雞排就剩下兩個,今天的生意很好。當天晚上,夫妻倆賣了兩百多元的串,「不知道賣了多少根,這個不好算,但是今天掙了兩百多塊錢,和以前相比,今天的生意還是很好的。」周春苗說,以前一晚上掙50元、60元、80元都是有的。
對於當晚的生意「火爆」,周春燕掩飾不住笑容,她重複著說,「感謝你們,謝謝大家的幫助。」
乾淨的餐車
9點多,馬路上行人明顯少了許多,來買炸串的人也少了,周春苗在餐車外和記者聊天,丈夫董寧趁著空閒,坐在椅子上。「累點沒關係,人多了好啊,我們不怕累,這樣我們能多掙點錢。」周春苗說道。另一邊,丈夫向周春苗比劃著手語,「他問我餓不餓,要不要吃點東西,我說不餓,他就說他餓了,自己做點吃的。」董寧在椅子上吃著自己做的串。突然有顧客來了,周春苗趕緊進到餐車內,示意丈夫有顧客。
忙完,董寧走出了餐車,逛了兩圈又進去了。周春苗告訴記者,「他說裡面悶熱,出來呼吸下新鮮空氣。」「悶熱」二字她說了好幾遍,最終用手機打出來之後記者才聽明白。
周春苗說,這輛車是他們自己花兩萬多元買的,開攤賣炸串有半年多的時間了,現在還沒有掙回本錢。「我們原來是在濟南大學舜耕校區東門賣炸串,這不疫情期間學校也沒什麼人,我們就搬到了這裡。」周春苗用手比劃著,搬到這裡也有一個星期了。
每隔兩天左右便要進貨,由於董寧的特殊原因,他們的一位朋友幫助其送貨。「朋友有車,我們沒有車,他幫我們送貨。」周春苗說,「等疫情過後人就更多了。」她一邊說著,一邊在手機上打下這幾個字。
忙完一陣之後,周春苗便收拾桌子,保持餐車的乾淨。周春苗說,食品乾淨衛生,當天沒有賣完的蔬菜會自己炒菜吃掉。「乾淨很重要,看著乾淨也有食慾,他們家的東西很乾淨,我來買了好幾次了。」一位男性顧客說。遇到回頭客,周春苗會微笑點頭跟人家打招呼。
「他一個人我不放心」
周春苗介紹,不忙的時候丈夫一個人也能應付過來。她接著說,「他聽不見,也不能說話,他一個人我不放心。」採訪中,董寧大部分時間都在餐車內。
周春苗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上午8點半,周春苗會準時抵達單位開始一天的工作。下午6點下班,下班後她便騎著電動車來到攤位上,此時董寧已經擺好了攤位。「我們6點半之前要出攤,一般到10點半收攤,回到家裡11點左右,還要刷盤子。」董寧雖然不需要上班,但是每天的工作也格外繁重。他在家要準備好晚上做買賣的食材。
夫妻倆感情很好,周春苗告訴記者,1996年兩人在濟南上學相識,從中專到大專,兩人相戀八年,2004年兩人結婚。現在夫妻倆的孩子已經12歲了,「孩子健康,學習好,我們很驕傲。這段時間學校沒有開學,他每天在家上網課,晚上跟著爺爺奶奶。」周春苗說,經常忙完一天,回到家已是深夜,孩子已經睡了。「我們想多掙點錢,以後讓孩子上個好點的學校。」周春苗仍舊露出帶有幾分靦腆的笑容。
10點過後,路上人很少了,夫妻倆決定收拾攤位回家。餐車內很安靜,兩人將串放好,打掃餐車,清理垃圾,一會兒餐車便被收拾乾淨。
前一天下過雨的濟南,夜晚稍冷。昏黃的燈光下,董寧開著餐車走在前頭,周春苗騎著電動車跟上。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施娟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視頻剪輯 王瑩(APP)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