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傍晚時分,下班時間的濟南市舜玉路與舜耕路路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在路口的西北角處,一輛小吃車亮著燈,伸出來的三層架子上擺滿了各種炸串,兩位攤主在車裡忙碌著。
周春苗用計算器告訴顧客價格。
夫妻倆的餐車上寫著溫馨提示,以免造成溝通上的誤會。
很快,餐車前就擠滿了顧客,車內的兩位攤主就把大家選好的串串放入油鍋中,刺刺啦啦的聲音伴隨著升騰的蒸汽,瀰漫著小小的車廂。
這個小吃攤位看起來和夜市上的其他攤位沒什麼不同,但卻又顯得十分安靜。
偶爾,一些顧客會問一些問題,女攤主周春苗就從熱氣中探出頭來,笑著擺擺手,或者用手機打出字來回答顧客,或者用不太清晰的聲音問:要不要辣椒?
今年40歲的周春苗和丈夫是一對聾啞人,都是因為小時候的意外造成後天性耳聾。周春苗的情況好一些,戴著助聽器,能進行簡單的交流。兩人的工作一直不太穩定,近兩年周春苗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周春苗夫婦倆正在用手語和顧客交流。
周春苗夫妻倆的餐車前,顧客不斷。
去年7月份,周春苗和丈夫決定創業。他倆花了兩萬多元買了一輛小小的餐車,又花了一萬多元買來做炸串的設備,開始在路邊夜市上擺攤賣炸串。
每天上午8點半,周春苗準時去單位上班,而她丈夫也不閒著,早上出門去採購當日所需的食材,下午穿串。每天傍晚,兩人就在攤位前會合,顧不上吃晚飯就開始忙碌晚上的生意。
剛開始,由於兩人經驗不足,再加上與人溝通有障礙、市場環境競爭很激烈,他們的生意很是慘澹。但是周春苗和丈夫並不氣餒,對這份小小的事業很是用心。
有一些顧客跟他倆說話,而他倆低頭忙著聽不見人家見狀就走了,對此,夫妻倆特地把自己交流不方便的情況列印出來貼在最顯眼的地方。和顧客交流時,一邊比劃一邊用手機打字,儘量滿足顧客的所有要求。
再加上他們做出來的炸串既乾淨衛生又美味可口,受到了眾多「吃貨」的青睞,擁有了一大批回頭客。周春苗夫婦就建了一個群,群裡不斷有新的顧客進來,這個群也成為他們夫妻倆和顧客交流的小窗口。
因為回頭客很多,夫妻倆特地建了個群,方便和顧客們聯繫。
夜深了,行人越來越少。周春苗跺著腳縮著手盼著顧客來。
夜越來越深了,氣溫也已經降至零下,偶爾有幾單外賣,或是幾個下夜班的市民來光顧,但是周春苗夫婦依然不捨得收攤。「再等等看。」周春苗用手語和丈夫交流著。他們夏天一般會忙碌到十二點,冬天最晚的時候也能堅持到十點半。
「多掙一點兒,孩子的輔導費就有了。」周春苗一提到上初一的兒子,眼睛裡如同點亮了光。周春苗和丈夫每天忙到半夜,平時孩子都是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也很懂事,知道爸爸媽媽不容易,所以學習很努力。
這麼冷的天,周春苗和丈夫幹得很起勁兒,他們心裡充滿了希望和動力。
為了他們的小家,為了父母和孩子,他們願意在冬夜裡多堅守一會兒。
來源:齊魯晚報
陝西法制網編輯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