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浙兩省GDP與人均收入之間的反差說起

2020-12-15 東方網
  長江三角洲作為當今中國最具活力、最富饒的地區之一,正進入發展的全盛時期。據江蘇省最新的統計表明,2005年上半年,江蘇位於長三角地區沿江的南京、鎮江、蘇州、無錫、常州、揚州、南通和泰州八城市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7085元;浙江位於長三角地區北部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六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為8948元。儘管去年以來江蘇的增幅高於浙江,但今年上半年江蘇長三角八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浙江長三角六城市少了1863元,而去年上半年,這個數字是1704元。

  近年來,長三角十幾個城市的居民收入與GDP呈現出同步增長的可喜局面,並由去年平均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628元。位居長三角的江蘇八城市居民收入增幅更是出現強勁的趕超態勢,但與上海、浙江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如2004年上半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9%,江蘇為13.5%;2005年上半年浙江為14.7%,江蘇為16.2%。兩年的資料表明,江蘇人的收入增長幅度比浙江快,但仍沒有快到彌補收入絕對值差距拉大的程度。

  值得關注的是,江蘇在近年來的GDP大比拼中遙遙領先,如去年位居長三角的8個城市GDP達到12451.75億元,佔整個長三角比重的44.2%;而富甲一方的浙江卻只有6000億元。即使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江蘇的經濟總量也足以讓人驚嘆。在長江三角洲的十幾個城市中,GDP超過千億元的有8個,其中江蘇就佔到4個。然而,光看GDP的增長,顯然不能真實地反映蘇浙兩地居民真實的生活水準。從理論講,經濟總量較強地區的居民就該有較高的收入,但江蘇長三角城市的GDP總量與人均收入之間存在的如此之大的反差,就不能不促使人們重新審視GDP到底能否給居民生活水平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一些地方為了能發展地方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採取的舉措多為不惜任何代價單純地追逐GDP的增長。在不少地方,一些幹部為了追求任期內的「政績」,熱衷於搞五花八門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往往忽視社會經濟的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在一些人的腦子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以GDP為中心」,這種帶有嚴重計劃經濟烙印的發展觀,往往會將發展經濟帶入歧途。事實上,江蘇人的收入水平改革開放後到1997年前均高於浙江人,只不過這種局面到了1997年發生了變化,主要原因是當時江蘇的鄉鎮企業發展出現停滯不前的情形,而與此同時浙江的民營經濟卻得到飛速發展。

  應該說,江蘇與浙江最大的差距是民營經濟的差距,差距至少有15年,目前,江蘇民營經濟仍處於初級水平,而浙江已處於中級水平,因此,縮小蘇浙兩省居民收入差距,必須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誠然,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經濟考核指標,GDP存有一定的缺陷,但簡單地否定GDP同樣也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從蘇浙兩省長三角城市GDP與人均收入的巨大反差中可以看出,江蘇長三角城市的差距就在觀念上,問題出在機制上,與浙江人相比,江蘇人的創新意識不強,理財觀念欠缺。儘管目前長三角地區江蘇八市浙江六市的居民收入多以工薪為主,但在兩地居民經營淨收入和資產性收入等方面卻有相當大的差距。

  GDP的增長並不一定能帶來社會財富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喜怒哀樂的取向一般都是由家庭收支帳本來決定的,每一項多出的收入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而每一筆超支都會讓其心情沮喪。儘管富裕與幸福並不能簡單地畫一個等號,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逐GDP的數量,而忽視人們口袋裡錢的多少的話,肯定會減少整天算計著柴米油鹽的居民群眾的「快樂總量」。因為人們如果不能得到實際的利益,所謂幸福只能是紙上談兵。從蘇浙兩地GPD與人均收入之間的反差之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而不僅是以GDP的多少作為發展目標,才能真正把「富民」落實到政績考核目標之中,為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相關焦點

  • 蘇浙各市GDP、人均收入比拼:蘇州最發達,杭州居民最富裕
    以上兩項指標分別反映了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和居民富裕程度,蘇浙兩省在全國來看均不遜色。那麼,擁有13個市的江蘇和擁有11個市的浙江,省內的發展又有什麼特點?澎湃新聞整理了兩省24個市2017年上半年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發現:從GDP數據來看,蘇浙內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區域分化,江蘇的蘇南和浙江的浙北、浙東城市經濟總量靠前,江蘇的蘇中和浙江的浙北、浙南城市經濟增長頗具亮點。
  • 蘇浙兩省一百八十位書法名家作品熱展金陵 當「蘭亭雅集」遇上「江...
    蘇浙兩省同為中國書法高地,這場名家薈萃的展覽,不僅給江蘇的書法愛好者帶來了高雅的文化薰陶和審美享受,展示了兩地書法家對傳統的繼承、創新和探索,同時也是一次書法界交流、分享的盛會,為兩地書法家搭建了深入了解、切磋交流、相互啟發、增進友誼的平臺,結出了吳越文化深度交流的碩果。
  • 太湖夾在蘇浙兩省之間,浩大的水域為什麼沒有浙江的份?
    美麗的太湖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一個偌大的太湖夾在江蘇和浙江兩省四市(蘇州、湖州、無錫、常州)之間,湖面水域卻是完全被蘇州、無錫佔有,其中蘇州佔有約80%,無錫佔有18%,常州佔2%,湖州完全沒有!民政部、水利部和農業部為此組成了一個聯合協調小組,聯合協調組拿出了太湖段爭議的協調意見如下:一、兩省太湖段行政區域界線的具體走向,從父子嶺起,沿浙江段環湖大堤迎水坡腳向垂直延伸70米,到湖漊止。界線以實測為準。
  • 端午小長假首日 往蘇浙方向高速道口擁堵
    記者了解到,昨天通過春秋國旅報名,僅前往蘇浙等方向就有超過700名遊客。大通旅遊也表示,昨天超過3000名市民遊客出行,浙江的千島湖、桐廬、寧波,江蘇的大縱湖、溱湖等景區景點遊客較多。  據上海旅遊集散中心統計,已累計預售6月23日、6月24日旅遊套票3499張,尤其是價格親民、行程精彩的惠民線路預售情況火爆。
  • 滬蘇浙的地鐵為何要在這裡交匯
    比如說近期傳出的這則新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將建設軌道交通網絡,上海地鐵17號線將向西延伸,尚處於規劃中的蘇州地鐵10號線則將向東延伸,兩條線路將交匯於示範區內滬蘇浙交界處的「江南水鄉客廳」。 這「江南水鄉客廳」是個什麼地方呢?
  • 海南與甘肅同是旅遊大省,2019年GDP與人均收入誰更高?
    海南省地處我國最南端,同時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份,這麼說小夥伴們可能詫異了,海南島明明那麼小,怎麼會是全國最大省份,您說的這只是陸地面積,如果算是海域的話海南卻是我國管轄面積最大的省,更有著三亞這樣著名的旅遊城市,旅遊資源可謂是豐富多彩,而甘肅雖然沒有大海,但是歷史古蹟如嘉峪關、莫高窟等都是馳名中外的,那麼如今經濟稱王的今天,海南與甘肅兩省的
  • 上海地鐵17號線將延伸至蘇浙
    上海地鐵17號線 未來將向西延伸至蘇浙 兩省一市軌交有望在江南水鄉「握手」 作為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掛牌近一年來,通過大膽創,自主改,打破體制機制壁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國家第一個跨省域的空間規劃、首次實現跨省級行政區域執行統一的產業項目準入標準、實現示範區內人才資質互相認…… 還有一批重點項目實現了兩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套標準、推進同一節點,其中環元蕩生態岸線滬蘇示範段項目就將於
  • 上海地鐵17號線將延伸至蘇浙,你期待嗎?
    上海地鐵17號線 未來將向西延伸至蘇浙兩省一市 軌交有望在 上海軌交17號線是首次向西延伸至蘇浙 其實之前
  • 中國「反差」最大的二線城市!人均收入4000多塊,房價卻難以接受
    不得不說,房價的高低的確是最受關注的事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座中國「反差」最大的二線城市!人均收入4000多塊,房價卻難以接受,你猜到是哪兒了嗎?它就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副省級城市——廈門市,又名鷺島,位於福建東南部,閩南地區。
  • 安徽與湖南同為我國中部大省,2019年人均收入和GDP如何?
    安徽省與湖南省是我國中部的兩個大省,兩大省份都是以名山大川聞名天下,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可見黃山之美世間無敵,而湖南省的張家界更是號稱「五步稱奇,七步叫絕,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我們今天暫且不說張家界與黃山誰更漂亮,在這個經濟稱王的年代,有錢可能比漂亮更重要,我們 來看看安徽與湖南兩省的人均收入與
  • 蘇浙在建一條高速,力爭今年底通車,優化宜南山區旅遊交通環境
    高速公路對於城市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對於很多山區的出行以及發展尤其可貴,畢竟山區地形的原因的發展本來就相對困難,交通不便利不僅讓人們出行難,而且對於經濟發展肯定有一定限制的作用,所以我國對於一些偏遠地區的高速公路網,也在不斷的加緊建設中,讓一些山區人們加快脫貧的步伐,走向富裕的道路,據悉蘇浙兩省在共同建設一條共設公路,那就是宜長高速公路,來加快沿線發展步伐。
  • 中國經濟最強省份:GDP總量超全球94%國家,甚至比澳洲還高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很快,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省的貢獻是很大的,畢竟國家的發展與國內省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國內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說起經濟實力,很多小夥伴首先想到的就是江蘇、廣東兩省。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gdp是什麼意思通俗講就相當農村一個家庭每年種地收糧食、蔬菜、水果的總價值,養豬、雞、鴨的總價值,編框子成品的總價值,打工的總收入,一年全部累加起來就是這個農村家庭的GDP。與種植、養殖、買編框子原料的支出無關。
  • 皖浙之間的一條快速通道,串聯三大5A景點,安徽段預計2023年建成
    說到旅遊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浙江以及安徽這兩個省份的,兩省是相鄰的,而且都是國內知名的旅遊大省,境內的旅遊資源很多,其中有很多的景點在國內外知名度都很高,為了可以更好的帶動兩省之間的旅遊業發展,皖浙之間對於交通的建設也很重視
  • 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 警惕GDP誤導
    那麼,人均GDP是不是人均收入?人均GDP存在什麼誤導因素?《每日經濟新聞》21日邀請了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博士後張茉楠給讀者做了詳實分析。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NBD:長期以來,大家都把人均GDP認為是人均收入。人均GDP是不是人均收入?中國人均收入是多少?張茉楠:我們需要真正釐清的是:「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並不是同一概念。
  • 魯豫兩省比拼:山東的菏澤聊城濟寧泰安,在河南GDP、收入排第幾
    文|叢樹來源|魯商儒風山東和河南兩省相鄰,有多個城市交界,山東是西部的聊城、菏澤、濟寧和泰安,河南是濮陽、商丘、新鄉市、開封等市,山東主要是菏澤和聊城,以菏澤與河南交界最多。如果把山東與河南交界的聊城、菏澤、濟寧和泰安放到河南,與其18市起排名,比較GDP、人均收入等能體現經濟發展的指標,會是什麼樣的?首先來看2019年的GDP總量。濟寧的GDP總量為4370億元,在山東排6位,如果放在河南,排在洛陽( 5035.0億元)和南陽(3815.0億元)之間,排3位。
  • 江蘇浙江的簡稱,為何不用「吳和越」,而選擇了「蘇和浙」?
    比如浙江省簡稱「浙」,浙即是指浙水,也就是現在錢塘江的古稱;江西簡稱「贛」,得名於贛江;湖南簡稱「湘」,得名於湘江。同理的還有黑龍江及遼寧(遼河)。 圖:錢塘江古稱浙江 第四類:這類簡稱大都沒特別含義,是直接使用地區名字中的單字,比如新疆簡稱「新」,西藏簡稱「藏」,內蒙古簡稱「蒙」,寧夏簡稱「寧」;江蘇簡稱「蘇」
  • 滬蘇浙皖九城共織一張「網」
    本次大會由工信部、滬蘇浙皖四地政府指導,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滬蘇浙皖四地經信委、G60科創走廊九市政府等多個單位主辦,是長三角地區首次聯合舉辦的工業網際網路會議。
  • 全國城市前三季度gdp排名 各省2020年前三季度gdp排行榜
    廣東、江蘇兩省繼續一直獨秀、領跑全國,今年兩省雙破10萬億元大關基本沒什麼懸念了。  不過僅僅三個季度的時間,兩省的經濟發展差距超越了市場之前的普遍預測。  按目前的情況看,浙江理論上最快可以在明年完成對山東的超越。  說說湖北。
  • 浙皖蘇卻很少?
    浙皖蘇卻很少?每年都會裝載著數萬人,現在大家的經濟水平都好了,手頭也更加寬裕了,回家的交通工具由之前的摩託車改成了汽車或者坐高鐵,但很多人在外打工都很辛苦,他們沒有錢買其他的交通工具,只能騎摩託車回家。現在我國的鐵路越來越通暢,再加上國家政策支持,農民工回家困難的現象逐漸的減少,但騎摩託車回家的廣西雲南貴州農民工仍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