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素有「中國天然氧吧」之稱,當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資源充沛,水質好、汙染少,空氣品質優良,典型的山地早晚溫差非常適合國蘭生長。近年,經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蘭花產業已經逐漸成為龍門的優勢特色產業之一。
今年10月,龍門正式印發《龍門縣蘭花產業園建設方案》,啟動縣級蘭花產業園建設。根據部署,龍門力爭到2021年,以規模化種植基地為基礎,做大做強蘭花產業,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生產加工、營銷物流、技術研發、示範服務、休閒旅遊等相互融合,將蘭花產業培育成富民富村朝陽產業。
而就在本月初,7.5萬株國蘭(墨蘭)經蛇口港起運前往韓國。
「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形成產業集聚
近年來,通過引進和依託蘭花種植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帶動花農發展,龍門已經基本實現「農戶—企業—市場」的有效對接互動,優化了花木產業發展層次,並著力打造集苗種繁育、規模化種植、物流配送、銷售及觀光旅遊等於一體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據龍門縣農業部門調查顯示,當地蘭花產業集聚程度較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龍城街道、龍田鎮、藍田瑤族鄉、密溪林場等地,並已吸納了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維生溫室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峻豪花卉科技有限公司、長榮花卉科技公司等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經營主體。目前,全縣種植的蘭花主要有建蘭、墨蘭、春蘭、春劍等多個品種,種植面積2000多畝,每畝產值約13萬元,總產值約3.98億元,產品附加產值仍有攀升的空間。
「就目前來看,全縣蘭花種植戶還相對較少,且缺少蘭花產品交易市場、宣傳蘭花窗口和展示蘭花文化的場所,整個產業處於待興狀態。為此,縣委、縣政府計劃用3年時間(2019—2021)打造龍門縣蘭花產業園。」據龍門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潘文輝介紹,縣級蘭花產業園的建設將按照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研發、產業融合等全產業鏈條布局思路,產業園核心區總體形成「一心一園一區一帶」的空間功能布局框架,重點打造成集聚「產、加、銷」一體化和「休閒、觀光、養生」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根據規劃,「一心」為龍門現代化花卉博覽中心;「一園」為御花源蘭花產業化高新科技園;「一區」為鄉村振興與產業融合脫貧攻堅樣板區;「一帶」為魅力鄉村振興與溫泉康養休閒觀光帶。園區內採用「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基地土地由政府租賃後按市場價格出租給企業,政府協助辦理設施農用地手續,基地「三通一平」由政府解決,基地內的種植大棚面積有20%由政府統籌資金集中建設作為縣貧困戶入股給企業使用,每年參與分紅,收益不少於5%。園區內農戶種植蘭花的一次性給予每畝1萬元的獎補,貧困戶一次性給予每畝2萬元的獎補,且企業帶動園區農戶發展蘭花種植並籤訂5年以上(含5年)包銷協議,按帶動面積給予企業每畝5000元的扶持獎勵。
建設期間,龍門縣農業農村局還將積極配合蘭花企業、種植戶成立龍門蘭花協會,集中群體力量,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統一發展目標,壯大產業;籌劃建立龍門交易市場,架起供需橋梁,提升企業和農戶收益,並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市場。
據悉,結合龍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建設龍門蘭花文化館和市級蘭花公園也被列入建設文案。今年4月,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市級蘭花公園項目已獲惠州市政府批准,擬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文化展覽、旅遊於一體的主題公園。
蘭花種植將成產業扶貧「硬抓手」
日前,廣東省蘭花協會顧問、原順德蘭花協會會長胡應東前往龍門交流經驗,對於當地籌劃發展蘭花產業,他表示,「這是當地立足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的明智之選」。
胡應東研究蘭花已經30多年,見證了我國蘭花產業的發展。據其介紹,蘭花是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過去由於價格偏高,往往只是富裕人家買來觀賞,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蘭花價格也變得更加親民,成為普通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擁有極其廣大的市場。
「目前,省內蘭花種植已經成規模的有韶關翁源、佛山順德等地,其中以翁源規模最大,龍門現在是剛剛起步。但是因為擁有先天優勢,當地擴大種植規模發展蘭花產業大有可為。」胡應東表示,龍門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水和空氣品質優良,土地資源相對充足,山區特有的氣候也有利於國蘭生長,近年來吸引了不少順德的蘭花企業選擇落戶龍門。
「另一方面,與水果等傳統農產品不同,蘭花保鮮期長,有花無花同價且全年可售,價格也相對平穩,對於農戶而言,種植蘭花也是一條脫貧奔康的新路子。不過,由於蘭花種植門檻較高,每畝硬體設施加上種苗投入需要近12萬元,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前期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胡應東說道。
事實上,在《龍門縣蘭花產業園建設方案》中,就有明確提及通過資金和政策扶持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產業園建成後,將重點扶持輻射範圍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領農戶建立100畝國蘭高質量鄉村振興與產業融合脫貧攻堅合作示範基地,推動全縣蘭花產業整體穩步發展。
此外,龍門打通金融機構對蘭花產業的融資服務,協助蘭花企業加入「龍門縣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資料庫,通過籤訂框架協議,降息增量等形式服務企業;建立完善貸款貼息制度,蘭花產業項目投資貸款按照金融部門實際發生的貸款利息的50%給予貸款貼息,貼息期限為3年,企業年貼息最高不超過20萬元。
在規劃建設的蘭花產業園中,龍門還打算建立蘭花種苗繁育中心,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技術落戶園區,建立一個蘭花種苗繁育中心,滿足園區發展蘭花種植需求。在種苗繁育基地育苗中心購買種苗的農戶,每購買一株蘭花,縣財政將給予補貼1元。
在今年5月舉辦的「蘭得一見,魅力蘭香」現代農業暨脫貧攻堅產業幫扶現場會上,龍門縣委書記陳偉良明確提出,「希望在產業,出路在產業」,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硬抓手」,是實現穩定脫貧的主要依託。龍門要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重點、加大政策落實落地、加快工作進度,為促進穩定脫貧奠定堅實基礎;要以蘭為媒促交流,助力精準扶貧,通過搭建平臺,推廣蘭花種植技術,推動蘭花產業發展,引領農戶增收,使蘭花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富村的朝陽產業。
「家門口」辦業務助龍門蘭花飄香韓國
本月初,位於龍門縣的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向深圳海關所屬惠州海關申報的首批7.5萬株出口國蘭(墨蘭)經蛇口港起運前往韓國,供應即將到來的韓國春節花卉市場旺季。
國蘭是我國傳統觀賞植物,特指蘭科中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部分蘭屬,包括墨蘭、春蘭、建蘭、寒蘭和春劍等多個品種,在我國有1000餘年的栽培歷史,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地也很受歡迎。
「一直以來,龍門企業出口蘭花主要委託周邊地市的貿易公司進行相關手續的辦理,出口自主權不在自己手中。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們迫切地想要掌握出口自主權,能夠在『家門口』直接辦理國蘭出口業務,縮短通關時間、節省物流成本,讓國蘭遠銷海外。」惠州御花源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鍾志奇說道。
在得知龍門蘭花種植產業的相關情況後,惠州海關迅速將「支持龍門蘭花出口」列為年度重點幫扶項目,切實幫扶實現國蘭自主出口,趕上海外銷售旺季。「為此,我們成立專題幫扶小組,先後12次赴蘭花種植基地現場開展調研,6次在田間地頭為企業宣講解讀蘭花出口有關政策法規。」據惠州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結合調研情況為企業量身定製出口幫扶方案,他們還聯合當地政府現場辦公協調解決蘭花加工包裝廠、冷庫建設難題,提前明確廠房建設和管理流程標準,推動建設、管理一步到位,增強企業自主出口信心,補齊出口所需「硬體」短板。
在完善「硬體」後,企業還需要在海關辦理註冊備案和通關手續,方可完成出口前的全部準備工作。隨著大棚中的國蘭花期日益臨近,常規的業務辦理速度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需求,所有的手續辦理必須「更快、更準」。
為此,惠州海關「一對一」為企業梳理蘭花出口業務辦理流程,向企業列明需提供資料清單,迅速辦理海關註冊登記備案和蘭花出口相關行政審批手續,還在種植過程中先後4次到現場提取蘭花植株開展病蟲害檢測,協助種植基地完善檢疫管理,緊接著指導企業填制通關單和報關單,手把手教會企業使用「軟體」。
「看著這一批蘭花順利完成各項通關手續,登上韓國貨船,大家心頭的『大石』才終於落了地。」鍾志奇表示,企業在龍門自主辦理蘭花出口業務,預計每年可節省約100萬元的運輸費用,每批次平均減少3天的運輸時間,出口效率大幅提高。首批國蘭的順利出口也讓落戶龍門的蘭花種植企業對未來的發展信心更足了。
■連結
「一心一園一區一帶」規劃
「一心」:龍門現代化花卉博覽中心
規劃以龍田鎮為核心,規劃面積約100畝,位於龍田高速出口附近,交通條件便利。重點圍繞蘭花產業園加工、展銷、流通三大功能板塊為核心,以惠州御花園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依託,共同打造以蘭花等高值名優花卉加工包裝、冷藏保鮮、展銷、流通貿易、電子商務和進出口物流一體化的現代化花卉博覽中心。
「一園」:龍門蘭花產業化創新示範園
規劃以龍田鎮為主要核心,龍城街道為輔,以惠州御花園花卉科技有限公司和從化市天豪貿易有限公司為技術依託,與廣東省農科院、廣東省現代農機裝備所等科研院校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圍繞蘭花種苗繁育、設施栽培、加工保鮮等方面,加強蘭花科技研發板塊。建設大型蘭花人工栽培產業化基地和研發基地,開展蘭花科普示範教育和種植教學體驗,形成龍門蘭花產業化創新示範園。
「一區」:鄉村振興與產業融合脫貧攻堅樣板區
規劃以龍田鎮、龍城街道、藍田瑤族鄉、密溪林場為樣板,依託惠州御花園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個花卉種植及加工企業集聚優勢,在全縣全面推進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下,結合政府扶貧規劃,統籌財政涉農資金,整合併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和優質資源,引導貧困戶參與到產業園建設進程中來,以產業幫扶、資金幫扶等形式促進產業園內外貧困戶精準脫貧,帶動更多貧困戶和農戶參與種植,擴大種植規模,做大做強蘭花產業,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一帶」:魅力鄉村振興與溫泉康養休閒觀光帶
規劃以武深高速和廣河高速為聯動軸線,串聯廣東龍門農特產品電商物流商貿城、南崑山溫泉大觀園、龍門天然溫泉度假村及龍門鐵泉等功能區,充分利用全縣豐富的旅遊資源與交通網絡,加強以蘭花等農業產業為基礎的三產融合,積極引導旅遊業與觀光休閒農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推進新農村示範片、美麗鄉村建設,形成獨具特色的魅力鄉村振興與溫泉康養休閒觀光帶。
■他山之石
韶關翁源: 「蘭花+」模式促產業深度融合
圍繞蘭花特色支柱產業,近年來,翁源蘭花產業園在研發生產、展示交易、文化創意和休閒旅遊等領域發力,吸納了更多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年產值已超15億元,將打造成為「世界蘭花展示中心,中國蘭花產業總部基地」。
在翁源縣和粵臺農業合作實驗區的共同推動下,翁源蘭花產業園內的蘭園基本全部實現了規範化管理,蘭花種植管理水平持續提高。讓蘭園從以經驗為主的「種植模式」轉換成以科技為基礎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實現了蘭花的產業化經營。隨著產業園對科技研發投入力度的加大,蘭花的品質品種也得到更大優化。當地企業聯合和省農科院技術團隊共同籌資1000萬元創建廣東省(翁源)蘭花研究院。該研究院已於2018年12月建成並投入使用,主要研發蘭花新品種和蘭花精品,為蘭花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目前,已完成四季蘭催化技術、蝴蝶蘭栽培技術的成果轉換,以及5個蘭花新品種的種植推廣。
以蘭花產業為支柱,翁源蘭花產業園正構築蘭花全產業鏈,推動園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來,翁源縣先後出臺《翁源縣蘭花產業園建設規劃》和《翁源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財政資金使用方案》等文件,將花卉科研、生產、交易、旅遊、文創進一步融合,以省級蘭花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逐步建設蘭文化旅遊接待點、蘭花產業園(特色小鎮)展示中心、省道S245線道路景觀提升工程以及蘭花交易市場項目。通過「蘭花+」模式,集聚蘭花產業相關資源,形成「一區、兩心、三核、四軸、一帶、一廊、多基地」的空間布局。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林文通
通訊員 劉浩 李志駿 方歡歡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