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貨店在深圳悄然興起 充當長期代購者角色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在深圳一些小區附近,出現了港貨店,方便了本欲去香港購物的深圳市民。不過因一些港貨店貨源不明,市民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讓港貨店有序健康發展。

  只賣港貨的「便利店」

  1

  跟很多深圳媽媽一樣,楊琴(化名)是在孩子出生後為了買奶粉,才真正跟港貨打起了交道。

  「我家寶寶真的算是很幸運了,三聚氰胺事件曝光的時候,他剛喝了一個多月的某奶粉,我們馬上給他停掉了,去醫院做了檢查,還好一切正常。但是剩下的奶粉我們都沒再敢給他喝,扔掉了,喝港版奶粉一直到現在。」提起兩年前的事情,她仍無法完全釋懷。

  那會楊琴就是在深圳的一些港貨店裡為孩子買奶粉的,不料想兩年後自己也辭職開起了港貨店。對她來說這確實需要莫大的勇氣:放棄一份穩定的白領工作,投入近半的家庭存款,進入一個完全不熟悉的領域,更重要的是,籌備之初她就明白港貨店不像普通店鋪,需要建立穩定的顧客群和可靠的貨源渠道。即使是這樣,她還是決定試一試。

  採訪間隙,不斷有顧客探進頭來詢問:

  「有怡寶嗎,來兩瓶? 」

  「小袋白糖有嗎?」

  ……

  楊琴抱歉地笑笑,介紹這是家只賣進口商品的港貨店,然後指引他們到隔壁的便利店。

  日日如此,這對她來說已經稀鬆平常。從外表上看,她的港貨店和隔壁的便利店幾乎一模一樣,賣的也同樣是日用品,乍一看難免混淆。但真正走到店裡就會很快發覺,這裡貨品無論從包裝還是品牌上都和平時便利店所見的大不一樣。

  在不足30平方米的空間裡,滿滿當當地擺放著各種進口食品、嬰幼兒用品、洗浴用品、化妝品、藥品等等,僅藥品一類就有幾十種。除去每月4000餘元的房租,楊琴在貨品上的投入就已接近30萬,在港貨店裡,這樣的規模已算中等大小了。

  雖然名曰「港貨店」,但店中相當一部分商品的產地並不是香港,多是產自美國、新加坡和泰國以及臺灣地區,還有部分洗浴用品甚至產自內地,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引自香港市場。

  楊琴說,目前店裡的顧客主要來自附近的小區,那些慕名遠道而來的則多是通過熟人介紹,本身已對港貨有一定的認知度和忠實度。她希望自己的港貨店能這樣靠著口碑積攢人氣,慢慢做大。

  和楊琴一樣,吳小姐的港貨店也開在了繁華的居民區附近的小街上,因為同時在淘寶上開著網店,實體店裡貨品擺放得並不多。

  雖然價格比較實惠,但在同一條街上居住的打工者並不來光顧。「他們覺得在超市買洗髮水和沐浴露更划算,價格差不多,而且有積分兌換嘛。」她笑言並不介意,她的目標是在附近小區裡積攢一些常客。目前店裡已經有了一些固定客人,一來二去熟悉後,不少人直接通過網店找她訂購。

  「這就是開實體店面的優勢了,單純的網店很難博得他們的信任。」她說。

  楊琴也正著手把自己的店「克隆」到網上,方便那些路途較遠顧客。對她的這群忠實顧客來說,港貨店省掉了隔三差五去香港購買日用品的費時費力,儼然成了另一種便利店。

  在光顧楊琴的店之前,從事貿易的胡小姐常會託香港的同事為孩子購買奶粉,或者假日抽空親自去買。

  「託同事買吧,欠人家人情;自己買呢,本來每周只有一兩天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去趟香港就佔去了一大半。」她說,自從發現港貨店,她高興地趕緊通知香港同事再也不用幫她帶奶粉了。

  2

  港貨店在延伸

  胡小姐說,在購買奶粉上她和家人幾乎是沒有考慮地選擇了港版,另外她也對比了香港和內地一些玩具和幼兒讀物,發現港貨確實精緻得多,有時讓她這個成年人也愛不釋手。

  儘管對港貨在深圳的流行有所了解,一些購物者的痴迷還是讓楊琴小吃了一驚。

  店子開業沒多久,就有一位顧客電話來問她:「能不能進點香港的油鹽醬醋?」對方還強調,「這個很重要哎。」

  在深土生土長,如今從事銀行工作的何小姐對這種情結深有感觸,「以前讀書的時候很喜歡吃零食,那時看到家境好的同學吃港貨零食,羨慕得不得了!即使是不好吃的東西都覺得很香。」她回憶,那時候大家對港貨就有莫名的好感,但能享用的人很少。

  上班以後,收入看漲,港貨對她來說也不再是奢侈了。幾乎每個月她都會去趟香港,購買食品、日用品、首飾和衣服。一年多以前兒子出生,她隔一段時間就從香港搬整箱奶粉回家。

  「所以得知附近開了家港貨店,就覺得很開心。」何小姐說,她現在去香港的頻率變成了大約3個月一次,平時要用的東西大多能在深圳的港貨店找到。

  僅是楊琴加盟的港貨連鎖店,在深圳就已經擁有了數十家分店,主要集中在龍崗、布吉片區,甚至還延伸到了其他省市。

  需求造就市場

  3

  注意到港貨店這個商機的當然不止楊琴和她加盟店的夥伴。用google搜索「如何開港貨店」,能看到479000條結果,探討加盟方式、進貨渠道和一些細節的帖子隨處可見,範圍遍及全國各地。

  說到底,是需求催生了市場。隨著人們經濟實力的提升,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高品質的進口商品佔據了一席之地。作為「自由港」的香港不徵收關稅,世界各地物資都運來競銷,有些價格比原產地還便宜,成了不折不扣的購物天堂。

  對於熱衷於進口商品的沿海乃至內陸消費者來說,時下的港貨店實際上充當了長期「代購者」的角色。

  在吳小姐港貨店的宣傳頁上標註著:「實體店經營的一般為中檔化妝品,如需高檔化妝品可按指定要求代購。」事實上,記者在其店鋪看到,連中檔化妝品都很少,顯然經營模式主要是按需代購,顧客有要求後再安排採購。

  不同於吳小姐這種「搬運工」式的港貨店,楊琴的店屬於另一種模式——連鎖經營,由總店統一配貨。她並不清楚總店的具體進貨渠道,自己所能做的是確保店內商品「貨真價實」。

  與大型售賣場所同種進口商品售價相比,港貨店的商品的確要便宜得多。

  即使價格低廉,港貨店的利潤仍相當可觀。在一家港貨批發商(系香港公司)的網站上,對港貨店的利潤是如此作估的:一般情況下,能夠做到毛利40%以上。奶粉等快速持續消費品利潤約10—30點,藥油、化妝品等持續消費品利潤約40—100點,洗浴用品約60點。利潤可觀、擁有固定顧客群的港貨店在未來可能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記者手記

  港貨店需加強監管

  和大大小小的便利店一樣,港貨店的出現的確給不少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和實惠。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港貨店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著貨源不明、產品真假難辨的問題。

  在個別港貨店裡,連店主本人都說不清楚上遊貨源的來源,有的則承認是靠著「水客」(由香港走私貨品入境的個人)途徑帶貨。通過私人夾帶入境,商品入關時未經課稅,既損害國家稅收利益,又擾亂了市場秩序,其中情節嚴重的甚至已構成走私罪。港貨店會不會成為「水客」乃至大宗走私的銷贓渠道,是個需要防範警惕的問題。

  此外,因為一些港貨店貨源不明,也出現了魚龍混雜的失序狀態,其中不乏「以次充好」的假冒偽劣產品。港貨店經營種類繁多,有大量的食品和嬰幼兒用品,無論是信息不明還是「以次充好」,都有可能對消費者造成潛在的傷害,這勢必也會損壞一些誠信經營的港貨店主的利益。

  為了讓港貨店健康地發展下去,期待相關部門能加強監管。 (記者 張曼)

相關焦點

  • 深圳:「港貨店」遍地開花
    特別是離香港最近的深圳,那裡有不少人,在經過價格比較後,不少生活用品都選擇去香港買。有市場就有商機,最近在深圳就出現了不少」港貨店「,這讓深圳人足不出戶,也能輕鬆掃港貨了。   在深圳一家港貨店,記者看到,從香港進口的奶粉、化妝品、藥物,以至日用品等等商品,一應俱全,僅藥物的品種就高達近百種。消費者:經常買啊,像一些活絡油啊,對老人身體有用的一些。
  • 臨近年尾港進口奶粉難求 深圳港貨店坐地起價
    近兩年來,對港貨的穩定需求刺激深圳一夜之間冒出了很多港貨店,這些港貨店依託「水客」帶貨或自行每日前往香港批貨,為沒有時間經常往返香港購置日常生活用品的市民提供了方便,更為受託幫內地親戚、朋友捎帶香港奶粉的深圳人提供了去處。
  • 質優價平受歡迎 深圳港貨店倍增生意至湖南東北
    中新網7月19日電 人民幣升值,赴港購物更加划算,加上不少內地同胞青睞港貨質優安全,奶粉、化妝品以至一些用品等已日益成為內地客日常必需品。不少商人瞄準這一商機,令港貨店如雨後春筍般在深圳遍地開花,尤其是龍崗、寶安一帶,港貨店數量倍增,往往一條街上就有數家港貨店。有的港貨店還打出「發展加盟商」的條幅,希望通過大規模的供貨賺大錢。
  • 前海港貨中心商品售價優勢凸顯 衝擊街頭港貨店
    前海港貨中心價格優勢凸顯。(香港《大公報》 資料圖片)   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近期正式投入運營的前海港貨中心吸引了香港、深圳及珠三角市民的目光,商品涵蓋了珠寶、手錶、奶粉、食品、藥品等,其中不乏「水客」走私的熱銷產品。日前,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前海港貨中心的價格優勢得到凸顯,這對「水客」以及依靠「水客」為生的街頭港貨店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 港貨店遍布廣州街頭 香港奶粉限購後銷量上升
    越來越多名為「港貨店」的小商店出現在廣州街頭和社區,記者連日走訪多家港貨店發現,內地民眾在香港最喜歡購買的奶粉和藥品在港貨店往往被放置在最顯要的位置。有港貨店老闆表示,香港實施奶粉限購後,其進口奶粉銷量上升。
  • 港貨店藥品疑雲重重 貨源不明涉無證經營
    通訊員供圖港貨嚴格的質檢標準,加上價格優勢,使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但實際上,廣州遍地開花的「港貨店」是遊走於法律與監管邊緣的產物。近日,南都記者走訪廣州市區內多家港貨店發現,銷售香港藥品的港貨店都是無證經營,藥品價格也很是混亂。對於這些藥品的進貨渠道,商家不是遮遮掩掩,就是無從查實。而有些在內地銷售的藥品,香港廠家更是直言尚未在內地有售。
  • 極限運動在深圳悄然興起
    原標題:深圳極限運動悄然興起   深圳國際體育博覽會上的特技單車表演震撼全場   在深圳,極限運動已經悄然興起。   深圳臨海,在衝浪、攀巖和徒步等運動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鵬半島是深圳人選擇衝浪的最佳之地,許多年輕人喜歡去大鵬體驗衝浪。Hollan在大鵬衝浪俱樂部賣衝浪板,教人們衝浪。「第一次接觸衝浪之後對它的喜愛一發不可收拾。當藍色海浪推動衝浪板飛馳在海面的那種感覺太奇妙了,我決定把衝浪作為自己的職業。」他說。
  • 港貨店在廣州城「遍地開花」 貨物真假存疑問
    原標題:港貨店在廣州城「遍地開花」 貨物真假存疑問但是,連日來記者調查得知,這些「港貨店」的貨品質量參差不齊,對於貨源,一些店主也是顧左右而言他。更有業內店主爆料,有些店內售賣的港貨近八成都是貼牌假貨。   文/廣州日報記者杜萌、李貝   自稱「走水港貨」卻無任何中文標識   近日,有市民向本報記者反映,號稱專營香港奶粉、零食、日化用品的港貨店在廣州城內幾乎「遍地開花」。
  • 港貨店新寵——牛欄牌A2奶粉
    說到港貨店可能有一部分寶爸寶媽們會感到疑惑,今天就為大家解密一下在兩廣地區備受歡迎的港貨店究竟是何方神聖。其實港貨店中的「港」字就已經透露出其性質,兩廣地區因為地理優勢,可以更方便地接觸到港版或者在港暢銷的一些進口商品,也因為質量過硬,所以大家對這一類商品都非常青睞,因此有許多代購人肉背貨到當地,也曾一度掀起代購熱潮。
  • 廣州部分港貨店或不賣奶粉 "水貨客"借道澳門
    廣州部分港貨店或不賣奶粉 "水貨客"借道澳門 2014-05-20 15:49:16  但儘管如此,由於水貨奶粉渠道收緊,廣州已經有港貨店表示準備改賣其他食品。  部分奶粉仍短缺  香港奶粉零售供應及售價的調查分別於4月20日至24日及4月30日至5月4日進行,涵蓋在去年壓力測試期間短缺情況較嚴重的兩個品牌,美贊臣及美素佳兒。
  • 港貨店的進貨渠道有哪些?4個常見渠道的優劣勢分析
    現在的人們追求時尚,哪裡的產品時尚流行,人們就喜歡去哪裡購買,香港是出了名的購物中心,不過由於香港離大陸較遠,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大陸的港貨店購買,所以港貨店在大陸很有市場。但是現在大陸的港貨店並不是很多,這是由於港貨的進貨成本高所導致的,那麼,港貨店進貨渠道有哪些?
  • 正品代購者拼不過高仿品代購者
    如一個正品售價2w的包包,高仿包根據等級不同拿貨價也不同:通過上表可知,一個售價2w的名牌包,代購者實際進貨價最高也才2000元,再以約1w元價格假裝是正品出售給消費者,其利潤佔比80%,高仿品代購者花正品十分之一的錢就能買到與正品同款同質甚至質量更好的包。
  • 香港八達通卡悄然進入深圳 港人盼在深推廣
    香港八達通卡悄然進入深圳 港人盼在深推廣 2008年01月25日 12:29 來源:南方都市報 發表評論   香港方面前日透露八達通卡已悄然進入深圳
  • 二百罐假冒港版奶粉 流入深圳廣州難追回(圖)
    被假冒的美贊臣公司已聯絡香港協助鑑定;商家表示廣州超市奶源百分百進口   近日,香港《大公報》一篇《深圳港貨店驚現假嬰兒奶粉》的報導引起廣泛關注。據媒體報導,針對深圳港貨店近日出現假嬰兒奶粉的事件,深圳警方昨日正式介入調查。   被不良供貨商假冒品牌奶粉的美贊臣公司已聯絡香港方面,協助鑑定區分假冒港版奶粉。據揭發假奶粉事件的爆料人阿玲昨日受訪時透露,一些代售商一次團購了700多罐的假進口嬰兒奶粉,目前已回收了500多罐,但有近200罐問題嬰兒奶粉已流入廣州、深圳及內地城市,難以追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3家港貨店被查處
    本報海口3月11日訊 (記者郭萃)近日,海口市食藥監部門查處了海口「港優行」藍天路及明珠路店
  • 跨境代購品商標侵權 代購者承擔侵權責任
    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商品時,應具有商品的品牌意識。1月5日,記者從市法院獲悉一案例,代購者在銷售跨境代購服裝時,因侵害了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被判賠償商標權人經濟損失(含合理費用)15萬元。該案裁判對跨境代購行為進行了合理的界定,為跨境貿易行為的合法性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 裡水4家港貨店商品被扣!
    執法人員對裡水城區的港貨店進行專項整治行動,本次行動主要是檢查商品是否具有合格證明和標籤說明書,以及商家是否建立有完善的進銷貨臺帳等。 檢查過程中發現4間港貨店存在部分進口商品未能提供檢驗檢疫證明,進口食品、化妝品未標有中文標識等不規範的行為。還有一些標有繁體中文標識的港版食品放在進口食品銷售區域。
  • 山西悄然興起現代「私塾」學堂
    山西悄然興起現代「私塾」學堂 >  中新社太原5月26日電 題:山西悄然興起現代「私塾」學堂  作者 呂瑋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 老字號南貨店
    南貨店,就是主營南貨的商鋪。「時鮮果品,瓶裝醬油,糖果餅乾、蝦子魚生」,通常南貨店門口都有這樣的黃底黑字招牌。凡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民間信仰活動以及交際禮儀等,都得與南貨店打交道。因為在這些節日和祭祀活動中,所需的祭品和食物都需要從南貨店購入,所以當時的南貨店在大江南北的百姓群中素有聲譽。做南貨生意的,以蘇南、寧紹、閩粵等富庶地區人士為主。
  • 特效藥差近萬元 深圳口岸湧現赴港「帶藥族」(圖)
    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8月1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經深圳口岸赴港買藥的內地旅客近期越來越多,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受到內地居民追捧的「港版」藥品有兩種,一是香港常備保健藥品,這類藥品多為旅客「手信」(出門到外地時為親友買的禮物),亦是跨境水客走私的熱門貨品;二是治療罕見病、腫瘤、癌症等病特效藥,因在香港上市的品種多,加之動輒上千近萬元的兩地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