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國貿易順差創歷史最高水平 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

2020-12-13 人民資訊

本報記者 倪 浩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11月中國進出口實現連續六個月正增長,出口勢頭尤其強勁。路透社12月7日分析稱,中國率先修復供應面,疊加傳統的海外節日需求高峰,推升中國11月出口攀至近三年高位,貿易順差擴至紀錄新高。「中國經歷令人驚訝的出口熱潮!」德國《世界報》7日稱,出口超出預期的強勁增長帶來了更多動力,中國經濟的前景呈現愈發樂觀的發展態勢。

11月出口同比大增21.1%

中國海關部署12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進出口總值4607.2億美元,增長13.6%。其中,出口2680.7億美元,增長21.1%。自6月起,中國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7日表示,中國對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使得中國進出口連續六個月實現正增長。但他也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中國外貿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持續穩定增長還需付出艱苦努力。

根據彭博社統計,中國11月出口創出2018年2月以來的最大增值。當月中國貿易順差為754億美元,至少是199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外貿的兩項數據明顯超出了彭博社此前的預期增幅。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日發布最新外匯儲備數據,截至11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785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1.61%。

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4.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6%。其中,出口2.31萬億美元,增長2.5%。貿易順差達45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已超去年4215億美元的總值。

中國出口第一大戶為佔比高達59.3%的機電產品,其中筆記本電腦、家電等「宅經濟」商品出口值分別增長18.4%、22.2%;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大漲33%,接近1萬億元。而服裝、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明顯,後兩者下降幅度均超兩成。進口方面,中國前11個月進口大豆9280.3萬噸,增加17.5%,進口集成電路2.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5%。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出口超預期增長,反映了年末海外在疫情衝擊之下,產能供需缺口明顯擴大,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再次凸顯。路透社認為,得益於中國經濟最早從疫情中復甦,外貿增長動能有望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保持增長

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其中,東協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中國同前五大貿易合作夥伴東協、歐盟、美國、日本、韓國進出口分別增長6.7%、4.7%、6.9%、1.4%和0.9%。

「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歐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德國《商報》7日報導稱,中國對歐盟經濟的重要性又上了一個臺階。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歐盟出口2.4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7%;歐盟出口中國為1.6萬億元,增長1.3%。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8401.9億元,增加19.9%。歐盟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已替代美國成為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目前中國和歐盟正在就中歐投資協議進行最後階段的談判。歐盟官員表示,協議有可能在今年底完成。

今年前11個月,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3.65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彭博社的報導中強調,以美元計,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達到374億美元,創下新的紀錄。另外,日本、韓國分別為中國第四大和第五大貿易夥伴,其中中國對日貿易逆差1960.6億元,對韓貿易逆差3901.9億元。另外,德國、日本、英國等出口大國向中國的出口在增加,在一些統計區間,中國分別首次成為這些國家第一大出口國。

全球需求開始恢復

德國《世界報》7日稱,中國出口熱潮有兩大原因:一是自夏季以來,中國就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並且只有少數感染,因此經濟活動已恢復正常。二是中國出口商受益於其他國家工廠因疫情停產。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中國與主要貿易合作夥伴產業結構高度互補,所以貿易關係相對穩定。另外,不斷增長的貿易數據也表明,中國產業鏈條的齊全和穩定的生產,使得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無可替代。

彭博社在報導中認為,中國穩健的貿易數據表明,全球需求已開始恢復。世貿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貨物貿易晴雨表》報告顯示,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達100.7,相較於8月發布的84.5有大幅提升。該指數大於100則表示,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高於預期水平。

世貿組織強調,目前全球貿易局勢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隨著歐洲和北美地區疫情反彈,多國再次出臺封鎖措施,可能引發新一輪企業關門或陷入財務困境。今年第四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增長可能放緩。▲

相關焦點

  • 越南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
    越南統計總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越南進出口總額約為48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並實現貿易順差20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前11個月,越南出口商品2546億美元,同比增長5.3%。
  • 201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超30萬億元 對美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
    其中,出口2.48萬億美元,增長9.9%;進口2.14萬億美元,增長15.8%;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 在中美貿易方面,2018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連續第二年刷新2006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按人民幣計算,中國對美貿易順差2.14萬億元,擴大14.7%。李魁文說:「這是中美雙邊經濟互補性的一種體現。」
  • 11月,日本對美國貿易順差5883億,對中國呢?
    王爺說財經導讀:據日本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日本出口再次下滑,跌到61136億日元,連續24個月出現下滑。那麼為何日本出口連續下滑?此外,日本和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美國、歐盟情況又如何呢?  01   十一月,日本出口61136億日元!
  • 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
    今年前三季度,由於新冠疫情和及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在2020年的前9個月,中歐貿易達到了4,255億歐元,而美歐貿易為4,125億歐元。 2019年同期,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額為4,134億美元,與美國的貿易額為4,610億美元。
  • 海外網評:中國首次成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9月16日,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7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增長2.6%。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超過歐美貿易額52億歐元。同時,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場地位,佔比分別為21.9%、10.3%。應變局開新局,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意義重大。
  • 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外交部回應
    總臺央廣記者:根據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中國在今年三季度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額在今年1-9月達到4255億歐元,超過歐美的4125億歐元。中方對此有何評論?中國和歐盟互為重要的經貿夥伴,雙方經濟互補性強,合作領域廣、潛力巨大。歐盟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充分顯示了中歐經貿關係的韌性和潛力。中歐貿易的快速發展有力促進了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了雙方民眾福祉。
  • 澳11月貨物貿易順差創兩年新低對華出口大跌
    澳11月貨物貿易順差創兩年新低對華出口大跌2020-12-24 07:58:40   來源:富寶資訊     列印   澳大利亞統計局周三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11月貨物貿易順差為19億澳元,較10月的47億澳元大幅收窄
  • 2020年貿易大贏家出現,越南貿易順差1312億!因抄中國「作業」?
    在此背景下,越南卻逆勢崛起,或將成為唯一取得正增長的東南亞經濟體。那麼它是怎麼做到的呢?越南逆勢崛起:吸引外資1726億,貿易順差達1312億!根據世衛組織1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71581532例,累計死亡1618374例。
  • 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創歷史新高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1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20年全年進出口情況。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 中國取代美國成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方:對中歐都是好消息
    中國取代美國成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方:對中歐都是好消息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記者 許振華 2020-12-04 17:07
  • 進出口機器高速運轉,中國貿易順差創紀錄
    中國的進出口機器繼續在12月高速運轉,推動當月貿易順差達到創歷史紀錄的水平,鞏固了這個世界主要經濟體在2020年的發展成果。隨著新冠疫情在世界許多地方繼續傳播,全球對醫療保健設備和家居商品的需求繼續增加,推動了中國的出貨量激增。
  • 又創兩個「之最」:中國繼續保持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地位
    來源:央視原標題:又創兩個「之最」!中國這個市場,成全球罕見亮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正在助力世界經濟復甦。近期多項數據顯示,在世界經濟遭受疫情嚴重衝擊下,中國與多國貿易卻逆勢增長,成為全球市場中的罕見亮點。歐盟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歐盟與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為4255億歐元,同比增長3%,中國繼續保持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地位。
  • 創歷史新高!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貿進出口明顯好於預期,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據海關統計,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
  • 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原標題: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中國央行周三公布,11月末外幣存款為8,909億美元,繼續刷新有紀錄,當月增加133
  • 商務部:大陸仍是臺灣最大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商務部:大陸仍是臺灣最大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2016-04-05 10:43: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數字貿易加速崛起 成為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新亮點
    同時,中國數字貿易市場主體持續壯大,在2019年全球企業500強中,中國有217家企業上榜,總估值9413.79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多個自貿試驗區也在嘗試以數字貿易為新引擎,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7月,日本貿易順差116億日元!對美出口下滑19.5%,那對中國呢?
    那麼7月,日本和主要貿易夥伴——美、歐、中國的貿易情況又如何呢? (圖為日本出口數據-王爺說財經) 自此,今年,7月,日本貿易總額10萬7261億美元;日本貿易順差(出口減去進口)為116億日元,而這也是日本時隔3個月出現貿易順差。
  • 海關總署:2018年中國貿易順差2.33萬億 收窄18.3%
    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2.33萬億元,收窄18.3%;按美元計價,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62萬億美元,增長12.6%。其中,出口2.48萬億美元,增長9.9%;進口2.14萬億美元,增長15.8%;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
  • 德國2019年貿易順差 已經連續第四年全球排名第一
    歐聯社2月8日電,據德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IFO日前發布的市場調查數據,2019年,德國再次在貿易順差上位列世界第一。德國2019年貿易順差全球排名第一。據報導,2019年,德國的經常帳戶(Leistungsbilanz)再次增加,達到約2930億美元,是連續第四年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 國新辦:中國與東協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
    央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記者楊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新辦9月27日就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情況舉行發布會介紹,今年以來,中國與東協國家經貿合作逆勢增長,東協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形成了中國與東協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