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和李斯哪個對秦國貢獻更大?同為名相的倆人有何不同?

2020-12-21 知史醬

呂不韋作為最強「天使投資人」,最大的功績當屬投資嬴異人,這才有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李斯則是提出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設郡縣等一系列建議,幫助秦始皇加強君權,為促進統一天下做出貢獻。

看似呂不韋只能算是一個投機倒把的「奸商」,李斯才是對大秦乃至整個中國都影響深遠的功臣。那麼為什麼會有興秦者呂,亡秦者李的說法呢?

今天我們聊一下這個…

最開始,寵冠後宮以色侍人的華陽夫人缺一個兒子,鳳泊鸞飄流離半生的異人公子缺一個得寵的媽,呂不韋看準機會,牽線搭橋,成功把異人推上位,坐穩王位的異人自然將不韋拜為丞相。

如果只因為對呂不韋有感恩之情,異人也不會傻到給他這麼好的待遇,秦國也將危如覆巢,比如像隔壁的趙悼襄王趙偃和亡國丞相郭開,歷史評價就能看出那倆君臣有多菜了。

首先,呂不韋是是一個商人,在當時社會中屬於鄙視鏈的底層,但他不只是有經商頭腦,在治國方面才略過人。

他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可以看出他的執政理念,書中以黃老學派的道家思想,以無為而治為中心,還包括了儒家、名家、墨家、法家、還有兵農諸家學說。所以這本《呂氏春秋》就被《漢書藝文志》歸為雜家學派。這也說明了呂不韋的商人本色,實用主義,不站隊,管他什麼學家,哪家思想有用就用哪家。

之前的秦國是把法家發揮到極致才得以壯大,但是天下卻苦秦久矣,聞秦色變。

因為,當時秦國打仗,士兵如果能帶回敵國的人頭,耳朵,是可以領賞的。有的士兵為了多拿獎勵,還會拿平民的頭充數。呂不韋就建議外交方面用懷柔政策,不要不講武德,獎懲有度,這樣其它國家也不會反抗太過度。不得不說這樣確實有效,為天下歸秦打下基礎。

內政呢,採用無為而治,這個思想最早是老子提出,崇尚的不是讓當政者光躺著吃閒飯,而是希望當政者不要過多幹涉,讓社會自由發展。

之後的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還有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採用這種治國方式。理論是合理的,但是沒有一統萬年的治國方式,也許因為不適合此時的秦國,有些人就不能接受。

公元前239年,《呂氏春秋》終於完稿,這部著作歷時八年,是他和他眾多門客共同編撰,呂不韋特別開心,把書籍掛在鹹陽城門,給群眾閱覽,而且很得意地告訴大家,誰能更改一字,賜千金,這也是一字千金的由來。

此時的嬴政21歲了,他仔細閱讀過後,雖有些觀點比較認同,但是他還是感到憤怒了,他認為大秦能有今天的地位,法家至關重要,乃立國之本。這些年呂不韋倚仗著秦國給他的權利和地位,卻對法家如此輕視,甚至有可能瓦解自己的權利。嬴政和呂不韋的政治理念明顯分化,倆人的矛盾確實已經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了。

公元前238年,嬴政親政,這一年,發生了嫪毐之亂,嫪毐也就是他老媽趙姬的情人,還跟趙太后生下兩個私生子,因受太后寵幸,追隨嫪毐的門客都有數千人,雖然曾經也是呂不韋府上的人,現在的地位卻僅次於呂不韋。膨脹過頭的嫪毐竟然在外聲稱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被告發後,他們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選擇叛亂了。

當然,這場鬧劇很快就被平息了,兩個無辜的私生子也被處死了。

公元前237年,嬴政開始處理呂不韋。他眼前這個「仲父」這些年一直像一座大山一樣,不光權傾朝野,還對自己的治國方針指手畫腳。

終於,他選擇了罷免丞相,呂不韋告老還鄉。

一年後,還是有絡繹不絕的訪客前往關心呂不韋,嬴政就寫信給呂不韋問到:「你這個老同志,何德何能,有此待遇?」,呂不韋明白他和秦王的關係再也回不到過去了,絕望的他喝下了酖酒,他的一生就此終結。

接著講李斯,他本來在老家只是一個寫文書的小吏,但是他李斯怎麼會甘心呢,聽說擅長帝王術的大佬荀子正在招生,李斯辭職收拾行李就去拜師了。畢業後,李斯針砭時弊,決定去秦國找工作,後來被呂不韋收作舍人,官位雖不大,可是有了面見秦王嬴政的可能性。

終於,他見到了,於是李斯對秦王說:「成大事的人都能抓住機會,您不是想統一天下嗎?現在周天子倒了,各國蠢蠢欲動。這不就是機會來了嗎,搞快點」。

之後李斯準備了清單表,還提供一系列的統一策略,嬴政非常高興,李斯得到升職加薪。抱上秦王大腿的李斯也開始和前老闆呂不韋漸行漸遠了。

公元前237年,韓國派到秦國的間諜身份暴露了,而後又接連發現很多各國派來的間諜。群臣紛紛建議驅逐外地人,說不定其中就有間諜 ,秦王表示同意,要下逐客令趕走他們。

李斯自己就在被逐行列,於是他寫了一封《諫逐客書》,勸告秦王:「不要趕走外來人口,咱們秦國的商鞅,張儀,範睢哪個不是外地人,但是哪個沒有貢獻呢?」秦王被說服了,放棄趕人計劃。

公元前235年,秦國準備攻韓,李斯的老同學韓非受韓王的命令,來到秦國遊說,嬴政被韓非的才華打動,想留韓非為自己所用。但是韓非和李斯意見不和,而且李斯擔心韓非把自己的地位蓋過去,就跟秦王說:「韓非這老夥計,說的比唱的還好聽,您可別被他忽悠住了,他一外地人,出的主意能是真心為咱們好嗎?」秦王聽了李斯的話火冒三丈,下令把韓非打入大牢,李斯趁機送毒藥給韓非,韓非只能服毒自盡。緩過勁來的秦王后悔了,派人放了韓非,結果為時已晚。

直到大秦完成統一天下,秦始皇實行了李斯主張的廢分封、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車軌等舉措,這些都對中國的文化、經貿、生活習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東遊途中的沙丘宮突然駕崩,和嬴政長子扶蘇有利益矛盾的趙高便與密謀,秘不發喪,篡改遺詔,把「召長子扶蘇來參加葬禮」改成「令長子扶蘇自盡」。然後令胡亥繼承皇位,事成之後,有一次因為經常上書勸告胡亥不要整天沉迷享樂,惹胡亥發怒,被送入大牢,他在獄中供述了曾經和趙高密謀的「沙丘之變」趙高便藉機說李斯要謀反,如何李斯被車裂而亡,之後被夷三族。

不知道李斯生命最後的幾分鐘有沒有後悔,如果不是當初的一時私心,也許自己的結局又會不一樣。

最後小結;如果問呂不韋和李斯誰對大秦的貢獻更大,只論功績的話,我想打個比方,這就像蓋房子,呂不韋相當於負責打地基的,蓋好房子以後可以提建議,但是決定權在房主那裡。李斯就相當於幫忙置辦家具的,沒有家具不行,但是換了房子家具也能帶走接著用。兩個人的責任缺一不可,但是都別拿自己當房主。

相關焦點

  • 李斯和呂不韋哪個對秦國貢獻更大?
    兩位都是平民出身,呂不韋雖為姜齊後人,但是田氏在齊國已經取代姜氏多年,商人在封建社會一直政治地位都不高。與李斯所從事農民政治地位相近。呂不韋在秦國執政12年,他究竟有什麼政績呢?這種做法體現了呂不韋政治家的胸懷和遠見。三、開疆拓土,為秦國新增三郡。為秦國新增三個郡的版圖。呂不韋執政十二年,通過連年攻城略地,使秦國領土新增了三個郡的版圖,即三川郡、太原郡、東郡。通過平定周室,新設置了三川郡;蒙驁北伐,新置了太原郡;奪取魏國二十座城邑,設置了東郡。
  • 《大秦賦》中的兩位秦國名相,呂不韋和李斯,誰的功勞更大?
    當然後面畢竟還有50多集的劇情,現在還不太好對演員的演技和全劇的呈現效果下定論。所以我們不去討論一下秦始皇的這兩位名相呂不韋和李斯,這兩位《史記》中單獨列傳的人物,到底哪一位對秦國的貢獻更大。先說說呂不韋,一般提到呂不韋大多數人都會首先想到他和趙姬、嬴政那些不明不白的關係,而忽略了他為奠定秦國天下大統的基礎所作出的貢獻。
  • 同為丞相,呂不韋有魄力,李斯有才華,究竟誰更勝一籌
    說起千古一帝,大家定會想到秦始皇,把中國推向統一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在大秦王朝的背後有著這麼兩個人,一個有魄力有膽識,呂不韋,一個有才華有能力,李斯。呂不韋幫嬴政坐上了國君寶座,李斯幫秦始皇治國理政,各有千秋,但兩人的結局卻非常相似。
  • 《大秦賦》:一山有二虎,呂不韋與李斯,誰主沉浮?
    呂不韋明知李斯與他觀點不同,卻為何還是把李斯送到大王身邊呢?一是他是真心希望嬴政一統天下實現他的宏願,二是他愛惜李斯之才,三是呂不韋對自己的地位和權力相當自信。但是事實真如呂不韋所想嗎?呂不韋真的一切盡在掌握嗎?一山有二虎,呂不韋與李斯,究竟能誰主沉浮?
  • 呂不韋和李斯誰更聰明?網友:都太笨了,李斯死得更慘!
    呂不韋與李斯,一個是讓嬴政登上秦國國君的人物,一個全力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和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治國理政方案的人物。先後為相,要說誰更聰明?誰更厲害?太難說了,可以說都很聰明,又都很笨。秦趙又打起來,趙國想要殺了異人,呂不韋幫助異人和趙姬逃出趙國,回到秦國。太子安國君登上王位,三天後就去世,秦異人如願以償的繼位。封呂不韋為丞相,並封文信侯,呂不韋這單生意做得真的很成功,異人當國君三年也死了,太子嬴政繼位的,也就是秦始皇來到歷史的中央,尊稱呂不韋為「仲父」。
  • 呂不韋與李斯二人誰更厲害?讓歷史告訴我們
    得到父親的首肯後,呂不韋立即開始行動。首先他去找異人。異人一聽呂不韋要擁立他為未來的國君,自然喜出望外。但他一開始不相信呂不韋能夠成功。當呂不韋對他和盤託出自己的計劃之後,異人感覺很有道理。呂不韋又給了他一些銀兩,讓他置辦衣冠、車馬和其他生活用品。然後,呂不韋通過向華陽夫人的弟弟行賄,結識了華陽夫人。
  • 大秦賦:嫪毐李斯進宮,聰明如呂不韋也犯了和韓王一樣的錯誤
    甚至還有一些史家的記錄中直接將嬴政稱為呂政,說秦始皇就是呂不韋和趙姬的私生子。雖然按現代史學家的考證,這種說法其實是儒生們對於這位始皇帝的中傷和惡意攻擊,但作為呂不韋曾經的姬妾,呂不韋與趙姬的關係也必不同於一般大臣與太后。在這部描述秦始皇故事的《大秦賦》中,自然也繞不開呂不韋、趙姬和嬴政之間的愛恨情仇。
  • 《大秦賦》近日熱播,引鳩而死的呂不韋,到底給秦國做了什麼貢獻
    後來異人子楚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逃歸秦國如願被立為太子,次年繼承了王位,即莊襄王。接著,呂不韋將懷有身孕的愛妾趙姬贈與異人子楚,隨後趙姬被立為夫人。趙姬生子政,即後來的秦始皇。莊襄王卒,太子政繼位,尊呂不韋為「仲父」。國家大權實際掌控在呂不韋手中。
  • 《大秦賦》裡呂不韋和李斯那麼聰明,為何沒想到有個悲慘的結局?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大秦賦》劇中的呂不韋和李斯就是這樣的人——大聰明小糊塗。要命的是二人都在關鍵時刻犯了糊塗,以致於二人結局都很悲慘:呂不韋被秦始皇逼著喝毒酒自殺,李斯被趙高誣陷謀反腰斬而亡。
  • 大秦賦:呂不韋有3次想殺了李斯,看穿其心思的李斯令他膽寒
    第一次是在呂不韋得知鄭國修渠其實是李斯詭計的時候,當時王綰為了留下李斯,情急之下,說出了李斯和鄭國相識這件事,很快呂不韋就明白了,秦國求著鄭國修渠,其實是李斯的詭計而已。
  • 《大秦賦》中李斯太過有才惹呂不韋嫉妒,差點死於非命
    呂不韋經過自身的努力,終於在秦國站穩腳跟,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這時候李斯的突然出現,讓他感受到了危機。李斯剛到秦國就抱著養去投靠他。當呂不韋得知鄭國之所以會修鄭國渠都是李斯在背後籌謀的時候,他就非常的生氣。
  • 李斯被腰斬前說的一句話,預言了大秦的未來,字字應驗
    大秦統一天下,李斯厥功甚偉。李斯早年師從荀子,後入秦朝為官,因政治才能卓越,多有遠見,為呂不韋所賞識。在呂不韋死後,由他擔任秦國丞相,秦王嬴政對他很是器重。李斯當上丞相之後也不負眾望,在治理秦國的路上盡心盡力。
  • 李斯接班呂不韋,一波三折,面對逐客令被辭,他如何扭轉局勢?
    秦王政將呂不韋罷相之後,求才若渴,秦王需要新人為他兼併六國繼續服務,那麼這個新人會是誰呢?這個新人叫李斯,它是先秦著名政治家,也是著名學者,也是先秦儒家學派的重要領導人,重要代表人物,荀子的學生。影視劇李斯派了鄭國,當時的水利專家,到秦國去遊說秦王,遊說秦王趙政,開一條渠,這條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鄭國渠,鄭國渠一旦修成以後,可以灌溉關中平原,對秦國來說是多麼有用,所以說它本身是一個水專家說的都是內行話
  • 韓非子的死與李斯有關嗎?韓非和李斯什麼關係?
    兩千多年前的楚國上蔡郡府內,有一個年輕的小吏,懷抱雄心壯志,夢想著有一天能幹出一番事業來。這個人就是李斯,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帝統一天下。李斯生於戰國末年,他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他是當時最有名的政治哲學家荀子的高徒,學成之後,向老師辭別,去秦國尋找出路。
  • 《大秦賦》盤踞秦國的3股勢力,嬴姓宗親多虧嫪毐才能崛起
    在大型歷史類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中,早期秦國朝野中盤踞著3股勢力,相互制衡,錯綜複雜。其中分別是以華陽夫人為首的楚系勢力,以呂不韋為首的外客勢力,以嬴傒為首的嬴姓宗親勢力,直到始皇帝嬴政這一代,嬴姓宗親才取得決定性統治地位,完成大一統。
  • 大秦賦:呂不韋很精明,三次想殺李斯,但都沒有痛下殺手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隨著劇情的額發展,李斯最終得到了呂不韋的重用,雖然只是做郎,但這是呂不韋對李斯最大的善意了,他是想讓李斯有能夠接觸秦王的機會,因為以李斯的才能,他脫穎而出,被秦王重用只是時間問題。
  • 李斯設計力敵呂不韋趙姬,太后秘密暴露震秦王,嫪毐舉兵叛亂
    縱觀以上幾位大咖,似乎也只有李斯是最弱勢的,但是他的野心卻不少,最起碼他也想加官進爵,甚至對呂不韋和趙太后取而代之,想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說不定他李斯還想著贏政那個位置也不一定,可是這個夢想離他還很遙遠呀,現在擺在他眼前的就有呂不韋和趙太后這兩座大山,那怎麼辦呢?
  • 歷史上韓非和李斯有何關係?李斯為何要害韓非?
    說起韓非與李斯的關係,可以說是師出同門都是荀子的得意門生,不過韓非的才華要在李斯之上,這也就迎來了李斯對韓非的嫉恨,那麼韓非和李斯有何關係?韓非與李斯便是一對死對頭,他們師出同門,卻因各自利益不同,挑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韓非與李斯都曾是儒學大師荀子的學生,二人皆為荀子門下的得意弟子,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學生時期的他們亦敵亦友,在唇槍舌劍的辯論之中也培養出了深厚的戰友情誼。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結束學生時期後,出身貴族的韓非心念故國,毅然投身於報效韓國的漫漫長路之中。
  • 大秦賦:李斯有才,與呂不韋作對,當初為何要把他推薦給大王?
    在大秦賦中,呂不韋和李斯都是有大才的人,最開始李斯是呂不韋門下的門客,因為當時投奔呂不韋的人太多了,李斯縱然有荀子高徒的稱號,也一時之間沒有入得了呂不韋的法眼,後來時間長了,李斯不受重用多次要走,呂不韋才把他推薦給了大王,到了大王身邊之後,李斯多次明裡暗裡的和呂不韋劃清界線,讓大王罷相
  • 才發現李斯是小人!呂不韋才是功臣
    嫪毐最終被車裂而死,但在最後關頭,李斯卻開始誅心。李斯牢牢抓住嫪毐不想死的內心,在車裂開始前,還想要藉助嫪毐扳倒呂不韋。也不知道嫪毐是想拉個墊背的,還是中了李斯的圈套。完全按照李斯的想法說了下去,大喊是他,是他,就是他,是呂不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