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腰斬前說的一句話,預言了大秦的未來,字字應驗

2021-01-15 太古奇聞

大秦統一天下,李斯厥功甚偉。

李斯早年師從荀子,後入秦朝為官,因政治才能卓越,多有遠見,為呂不韋所賞識。在呂不韋死後,由他擔任秦國丞相,秦王嬴政對他很是器重。

李斯當上丞相之後也不負眾望,在治理秦國的路上盡心盡力。在他的建議下,秦始皇廢分封而實行郡縣制,並一舉完成了文字、法律、貨幣等方面的統一。李斯為中國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傑出貢獻,被後世稱為「千古一相」。因為他的功勞和才智,秦始皇把他視為最信賴的臣子。秦始皇在位期間,李斯位高權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這一切都在秦始皇死後不久發生了劇變,李斯作出了這輩子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50歲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因病情惡化暴崩於沙丘,死前留下遺詔傳位於扶蘇。就在遺詔要送出去的時候,趙高扣住使者截下詔書,並說服李斯一起篡改遺詔。三人同謀秘不發喪,賜死扶蘇和蒙恬,另立胡亥為帝,史稱沙丘政變。

李斯之所以會在關鍵時候背叛秦始皇,答應和趙高一起篡改遺詔,原因很簡單。李斯是個很狹隘的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利益。當年自己同門韓非子來秦國,李斯見他才學在自己之上,怕影響到自己地位,果斷勸說秦始皇將他賜死。同樣的原因,他擔心扶蘇繼位之後,蒙恬會取代自己的地位,出於私心而聽從了趙高。

胡亥胸無大志,稱帝後不務朝政,朝中之事多由趙高決斷。這時候,趙高想要進一步獨攬大權,丞相李斯就成了他唯一的絆腳石。趙高為了取代他丞相的位子,開始瘋狂獻讒,並想盡辦法讓胡亥對他產生厭惡之心。李斯雖然精通帝王之術,但論勾心鬥角比起趙高還相差甚遠,結果一步步走進了趙高布置的陷阱。最後李斯被誣陷謀反下獄,因熬不住嚴刑逼供而認罪。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腰斬於市,死前留下一句話預言了大秦的未來。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鹹陽,麋鹿遊於朝也。

意思是說:「如今大半個天下都反了,還執迷不悟用趙高為佐,起義軍早晚攻進鹹陽,將朝堂夷為平地」

後來劉邦項羽相繼領兵打進鹹陽,阿房宮被焚毀,大秦朝從此不復存在,李斯的話可謂是字字應驗。以李斯的才智和以往的功績,完全可以成為一代名相,只可惜他為了一己之私而選擇了與趙高苟同,最後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令人唏噓。

相關焦點

  • 李斯被殺時,只說了一句家長裡短,為何他不喊冤?
    李斯對大秦帝國的作用,就猶如諸葛亮之於蜀漢,實至名歸的千古一相。秦始皇死後,二世胡亥上臺,為何大秦帝國政局很快就崩潰?其實,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胡亥沒有一個合格的輔佐之人,因為他把李斯殺了。試想一下,如果李斯不死,即便胡亥整天花天酒地,但在李斯的操縱之下,國家還是會正常運轉的。更為重要的是,有李斯牽制,趙高也不敢過分胡來。如果這樣的話,大秦帝國可能就不會那麼快滅亡。當然,本文所講述的不是李斯對秦國的作用,而是李斯在鬧市被腰斬時,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家長裡短之話,為此時他為什麼不喊冤?究竟有什麼隱情呢?
  • 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於是,胸懷大志的李斯來到了秦國,投靠到秦國丞相呂不韋名下打工。呂不韋雖然位極人臣,權勢如日中天,李斯卻看不起他,因為他只是一名初中生,靠投機上位。 李斯蟄伏了一段時間,終於等到了呂不韋翻船的時候。呂不韋因功高震主,畏罪自殺了。看到自己的老闆覆滅了,李斯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大秦的舞臺,該由學歷更高的李斯同學來導演。
  • 大秦賦之,呂不韋與李斯到底哪個更有才
    斯之才不如不韋遠矣李斯能看三十年,不韋,能看到一百年後大秦賦中有一段,不韋和趙姬的對話不韋「」太后我為政兒找到一個大才趙姬「」什麼大才,能有你有才,誰還不知道你的才能啊,太后噗嗤一笑,此笑意之深遠不韋為大秦,為政兒那可是甘願捨棄此身的不韋不愧為謀局高手,謀得讓政兒幹掉仲父,才能成為真正的王,王者,孤家寡人也
  • 李斯為何會被趙高脅迫擁立殘暴的胡亥為帝,為何又被腰斬於鹹陽?
    在陝西省鹹陽市,壓扶蘇路的不遠處,有一條路被命名為李斯路,但是李斯與扶蘇好像沒有多大的交集,甚至是李斯,趙高,胡亥等人合謀害死了大秦帝國合法繼承人扶蘇,就有一個新的非常棘手的問題來了,趙高逼迫李斯和自己一起改遺詔,此時扶蘇又遠在大漠,作為爾虞我詐一生的李斯當然會分的清局勢,他怎麼可能會去扶持扶蘇,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後人會質疑李斯為何不幫扶蘇,對於李斯來說,他不會去打一場不知結果的仗,而且當時局勢全被胡亥和趙高控制,論勢力,李斯是弱勢,若是不從,肯定會被殺害,在封建王朝的政治鬥志中,殘酷非你所能想像
  • 宦官趙高用三言兩語,說服了才高八鬥的丞相李斯,究竟說了什麼?
    後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於鹹陽市,夷三族。秦國歷史上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李斯。如果沒有李斯,大秦帝國不復存在,千古一帝可能也是虛無縹緲。但李斯是位頗有爭議的人物,前半生可以說是兢兢業業為大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又協助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再以自己的治國理念,將秦國管理的井井有條。但他的後半生卻急轉直下,最後還以悲劇結束。
  •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男人對自己的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大秦帝國的丞相李斯是忠臣嗎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大秦李斯是忠臣嗎李斯是戰國末到秦朝時期,秦國的一位大臣,從最初的小角色,一點點成為丞相,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同時也是一位很出名的書法家,後世的印章一直採用的都是李斯創作出來的小篆字體。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可以說,李斯身敗名裂,從沙丘之謀就已經開始了,雖然仍為丞相,實際上已經是孤家寡人了。 蒙毅官至上卿,皇命詔書均經他手;蒙恬身為將軍,統率大秦精銳三十萬屯邊修築長城;生性多疑的秦始皇在生前敢如此放權給蒙氏兄弟,足見對蒙毅、蒙恬的信任。而蒙氏兄弟在朝廷及軍中人緣極好,獻計殺蒙氏兄弟,自然遭大臣們的恨。
  • 《大秦賦》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卻遭腰斬,司馬遷為何說他咎由自取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斯就是一個悲劇人物,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的悲劇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一、李斯的「老鼠」哲學李斯是楚國人,出生於楚國的上蔡縣(今河南上蔡)。上蔡併入秦帝國以來,屬於陳郡。一位是李斯,另一位就是後來成為集法家之大成的學者韓非。韓非比李斯年紀稍大一些,他們同時在荀子門下學習,算是同學。不過,韓非是韓國的王族子弟,因為口吃不善言談,走了著書立說的路。李斯出身於下層平民,急於改變自己的命運,選擇了入秦從政求仕的路。據說,李斯決定入秦以後,荀子為他未來的命運不安,曾經夜不能眠。
  • 秦朝的忠臣良相李斯,死前的遺言,在後來得到了應驗
    主要是他的這些意見都被嬴政採納並推廣使用了,由此可見李斯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然而在他去世前,他卻說了一句,後來的史實也印證了。喜歡研究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沙丘之變,由於嬴政在巡遊途中去世。最主要是嬴政去世前尚未立太子,就給了趙高謀反的機會。而作為一人之下的李斯竟能被趙高說服,兩人一起假造了遺旨。讓胡亥繼承了秦朝帝王之位,更是將扶蘇和蒙氏兄弟謀害了。就這樣一個不思進取不管國事的昏庸之人坐上了大位。
  • 丞相李斯被趙高陷害腰斬,沒人替他求情,只因四件事得罪滿朝文武
    李斯之於秦國,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竭盡才智,功勳卓著,是秦朝的大功臣;在沙丘之變時,與胡亥、趙高合謀,偽造秦始皇的遺詔,殺死公子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改立公子胡亥繼位,將秦朝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二世而亡,又是秦朝的大罪人。這個集秦皇朝大功臣與大罪人於一身的李斯,在秦二世二年七月,以謀反罪被腰斬於鹹陽街頭。丞相李斯謀反,滿朝文武都知道是趙高陷害,為什麼沒有人替他求情呢?
  • 《大秦賦》:李斯的囂張,韓王的怯懦,兩個字道出原因
    《大秦賦》是大秦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曲,也是統一天下的收官之作,因此在這部劇裡面,哪怕是秦國經歷了嫪毐叛亂、呂不韋被趕出廟堂等事情,秦國仍然具備著一打六的蠻橫實力! 在最新一集裡面,觀眾們還看到了秦國朝臣們張狂的一面了,比如說陳馳在趙國策反頓弱,李斯在韓王面前的無限囂張!
  • 扶蘇是李斯女婿,趙高和胡亥才是外人,李斯篡改遺詔到底圖什麼?
    李斯是秦朝歷史上面的重要任務,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見證了秦朝幾呆帝王的成長興衰。他的思想是明顯的法家思想,但因為他師傅是儒家戰國後期著名代表人物,所以也帶著一點儒家特徵。正是攜帶著儒法兩個元素的李斯從楚國辭官來到鹹陽,為輔佐秦始皇親政,統一天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秦始皇帝也是對李斯不薄,在消滅六國之後直接封李斯為大秦丞相,就是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卻在秦始皇之後協同趙高篡改遺詔,間接地殺害了自己的女婿扶蘇,實在是讓人想不通到底是為了什麼。
  • 大秦帝國燒盡的「政治理想」,硝煙瀰漫過後,終結在了李斯的內心
    為皇帝統一天下做出巨大貢獻的他,自然可以稱得上所有讚譽;但晚年的李斯因為貪生怕死,難以捨棄那些奮鬥得來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使得秦帝國快速滅亡,這也足以使他背下千古罵名。秦帝國裡時常會有一些令人費解的問題,比如說李斯作為一代權臣,為何最後會在政治戰場上輸給了閹人趙高?秦國的政治絕非人們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不是說單純的用法家治國來詮釋這個諸侯國的強盛時代。
  • 大秦賦:呂不韋有3次想殺了李斯,看穿其心思的李斯令他膽寒
    電視劇《大秦賦》中李斯最終得到了呂不韋的重用,雖然只是做郎,但這是呂不韋對李斯最大的善意了,他是想讓李斯有能夠接觸秦王的機會,因為以李斯的才能,他脫穎而出,被秦王重用只是時間問題。
  • 李斯被腰斬的時候,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李斯是荀子的高足,李斯是大秦左丞相,而荀子的另外兩個高足分別是韓非子和張蒼,除了張蒼以外,其他兩個人都沒有善始善終,韓非子是被李斯害死的,而李斯則是被趙高滅了滿門。
  • 他曾是大秦的名相,最終也還是被腰斬,死前曾念叨:「牽犬東門」
    按說,他這一步路是對的,然而,他最終得到的是一個腰斬的下場,到底是對,還是錯,又得兩說著了。李斯,人聰明,太能幹了,但聰明能幹的人,不一定就是理智清醒的人,秦始皇死後,他為了鞏固其既得利益,阿順苟合於趙高,那是一個心毒手辣,無所不用其極的壞蛋。貪戀高官厚祿的李斯,利慾薰心,竟與魔鬼結盟,兩入密謀矯詔,立胡亥而逼死扶蘇。
  • 李斯被腰斬前大喊九個字,後來成為現實,鹹陽變成廢墟!
    李斯出生於上蔡縣,在戰國那個人人追名逐利的時期,李斯信仰的是這樣一個準則:人沒有所謂的能不能幹,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也本來就是差不多的,一個人的富貴與貧賤,其實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而李斯認為自己就是那個能抓住機遇使自己飛黃騰達的人,於是李斯選擇辭去自己小吏的工作,到齊國留學,李斯拜了荀子為師。其實,從李斯此舉來看,李斯覺對算得上是一個敢想敢做之人。
  • 《大秦賦》李斯那麼厲害?為什麼最後還是死在趙高手上?
    《大秦賦》裡面的李斯,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物,秦王嬴政也正是在李斯的幫助之下才逐漸掌握了大權,最後統一天下。但是李斯最後的結局卻並沒有那麼好,他死在了一個宦官趙高的手上。李斯不是愚蠢的人,他非常有才華也很有能力,他一步步成為丞相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是為何卻被趙高弄死了呢?
  • 李斯能擊敗韓非,為什麼鬥不過趙高一個太監?
    李斯以前只是一個遊學的士子,後來卻一步步稱為了大秦帝國的丞相,由此可見,李斯的能力也是很強的,但是李斯的下場卻是非常的悽慘,因為當初和趙高狼狽為奸,篡改秦始皇的遺囑改立胡亥為太子,後來沒有想到趙高一步步掌權,最終李斯也被趙高害死,在鹹陽腰斬,不僅自己死得很慘,而且被誅滅了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