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統一天下,李斯厥功甚偉。
李斯早年師從荀子,後入秦朝為官,因政治才能卓越,多有遠見,為呂不韋所賞識。在呂不韋死後,由他擔任秦國丞相,秦王嬴政對他很是器重。
李斯當上丞相之後也不負眾望,在治理秦國的路上盡心盡力。在他的建議下,秦始皇廢分封而實行郡縣制,並一舉完成了文字、法律、貨幣等方面的統一。李斯為中國的歷史進程做出了傑出貢獻,被後世稱為「千古一相」。因為他的功勞和才智,秦始皇把他視為最信賴的臣子。秦始皇在位期間,李斯位高權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這一切都在秦始皇死後不久發生了劇變,李斯作出了這輩子最錯誤的一個決定。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50歲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因病情惡化暴崩於沙丘,死前留下遺詔傳位於扶蘇。就在遺詔要送出去的時候,趙高扣住使者截下詔書,並說服李斯一起篡改遺詔。三人同謀秘不發喪,賜死扶蘇和蒙恬,另立胡亥為帝,史稱沙丘政變。
李斯之所以會在關鍵時候背叛秦始皇,答應和趙高一起篡改遺詔,原因很簡單。李斯是個很狹隘的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利益。當年自己同門韓非子來秦國,李斯見他才學在自己之上,怕影響到自己地位,果斷勸說秦始皇將他賜死。同樣的原因,他擔心扶蘇繼位之後,蒙恬會取代自己的地位,出於私心而聽從了趙高。
胡亥胸無大志,稱帝後不務朝政,朝中之事多由趙高決斷。這時候,趙高想要進一步獨攬大權,丞相李斯就成了他唯一的絆腳石。趙高為了取代他丞相的位子,開始瘋狂獻讒,並想盡辦法讓胡亥對他產生厭惡之心。李斯雖然精通帝王之術,但論勾心鬥角比起趙高還相差甚遠,結果一步步走進了趙高布置的陷阱。最後李斯被誣陷謀反下獄,因熬不住嚴刑逼供而認罪。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腰斬於市,死前留下一句話預言了大秦的未來。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鹹陽,麋鹿遊於朝也。
意思是說:「如今大半個天下都反了,還執迷不悟用趙高為佐,起義軍早晚攻進鹹陽,將朝堂夷為平地」
後來劉邦項羽相繼領兵打進鹹陽,阿房宮被焚毀,大秦朝從此不復存在,李斯的話可謂是字字應驗。以李斯的才智和以往的功績,完全可以成為一代名相,只可惜他為了一己之私而選擇了與趙高苟同,最後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