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圈發什麼內容,和你有關係嗎?」

2020-12-21 和你談談感情

大二時社團裡一位之前總帶著大家玩的學姐在閉關大半年後發了一條朋友圈,喜悅的語氣加一份考研成績單。

本科期間學習機電的她考上了一所985大學的歷史系研究生。

我這才反應過來有很久沒見到她了,準備考研的時間裡她幾乎也沒發過朋友圈。

正準備點讚,看見評論裡一個與我同級的同學說:

學姐,你考這個專業有啥用?

學姐回復他,歷史是她一直喜歡的科目,考歷史研究生全是出於興趣,沒想過要怎麼利用。

那個同學說:

哦,你好自為之。

我作為一個旁觀者突然想爆粗口。

點進那個同學的朋友圈裡,除了手機遊戲活動的分享連結就是轉發錦鯉抽獎要不然就是莫名其妙的幾句忿忿不平。

誰給你這個垃圾的勇氣去質疑一個經過努力得到自己理想院校通知書的人?

類似的故事我還聽說過很多:

女孩子發個自拍換來評論一堆挑肥揀瘦,出國留學的學生吐槽幾句學業繁重在評論裡被批崇洋媚外,假期旅遊拍照發圈也會有人評論說是炫富……

納了悶了,幹嘛在人家分享快樂的時候潑冷水啊?

雖然不常發朋友圈,但我挺樂意看看朋友們在圈裡的分享。

看看他們去哪些個有趣的地方遊玩後有何感想;看看他們最近有哪些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對自己的鞭策。

有的人在朋友圈裡總是很多抱怨而現實生活中反而樂觀積極,那正是他們給負能量找到了傾瀉的窗口;

即使那些整天轉發雞湯的朋友,我也能反推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正在不斷鼓勵自己走出困境……

朋友圈相比微博或者QQ空間來說有著很高的私密性質,換句話說,只有相互確認是朋友的人才能看到你分享的生活。

而那些喜歡在別人評論裡揮斥方遒的人大多喜歡分享這樣的內容:

-優秀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沒什麼事情值得炫耀。

-相愛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最愛的人在身邊。

-太忙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沒時間取悅別人。

……

原來在他們的眼裡,發朋友圈的目的在於炫耀,裝逼,取悅別人。

惡意揣測,然後費盡心思通過你的朋友圈挖苦你,這和雙商高低沒什麼關係,也並不是耿直,就是單純的缺德。

其實現實生活裡也不少見到這些「冷水俠」的身影。

還記得上小學時班裡那個討人厭的小女孩嗎?

那次你在小測驗時得了95分,爸爸來班裡接你時你眉飛色舞地跟爸爸講,那五分其實丟得也很粗心,差一點就要滿分啦!

小女孩不知從哪冒了出來,兩手捧著試卷抑揚頓挫地朗誦:

「叔叔你看,我沒有粗心,我得了一百分呢。」

如今很久過去了,這個小女孩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像不停分裂的草履蟲一樣揮之不去。

在你壓住熱氣騰騰的泡麵碗時大談肥胖致癌營養不良;

在你為愛豆熱淚盈眶時撇著嘴說楊麗娟可憐的父親;

為喜愛的院線電影打call時打開粥一樣的槍版說照樣能看;

就連剛吹完「我有一個朋友」的牛逼,他都要吹一個他更厲害的朋友的牛逼。

有時候想安安靜靜體驗一下簡簡單單的小幸福,就是這麼困難。

有的人會為了簡單的飯菜而開心,有的人聽見歌曲的旋律就感到快樂。

幸福的感受是要聯繫上下文的,斷章取義的人實在無權插嘴。

點開那個問候我母親的人的朋友圈,我看見了他分享的那些生活:

-飛機票那麼貴,飛機餐卻那麼難吃,再也不坐飛機了;

-峇里島有啥好的,沒啥意思;

-國人素質有待提高,開車的都不讓著行人。

……

仿佛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受萬眾敬仰,雷厲風行地戳痛別人是義不容辭的天命。

他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見了一切懶惰、自私和虛偽,卻從沒想過用這種批判的眼光自我審視。

在微信朋友圈裡有一個很微妙的設置

不看TA。

生活中也肯定可以選擇無視那些沒有被自己看上的幸福。

每個人都有不喜歡他人的權利,但沒有人有權利打擾別人的幸福。

逾越了這條原則,註定會被貼上沒有情商甚至缺德的標籤。

梁曉聲解釋「文化」二字時說: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翻譯成好懂點的話來說,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別總當個槓精見不得別人高興。

我想到那個聽見丫鬟的私情後佯裝捉迷藏一溜煙地跑開的薛寶釵;

也想起那個給朱元璋的宮殿雕花時見聞朱元璋得意失態,裝聾作啞的老漢。

他們是真正懂得不去打擾別人的幸福又能成就別人幸福的人。

也不是要身邊的朋友都圓滑軟膩,遇事裝聾作啞,只想能別去澆滅別人正洋溢著的幸福,就挺好了。

那些偶爾成就他人的幸福的人,才能被稱為朋友不是嗎?

所以再見到那個潑冷水的槓精,

不如送他關你屁事!」,然後再也不見了吧。

相關焦點

  • 「過生日沒發朋友圈,朋友和她鬧掰了」,不愛發朋友圈有錯嗎?
    她叫李靜,年前剛過完24歲生日,本來過生日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請了幾個朋友和她一起過生日,其中一個自認為關係還算不錯的朋友張雪,為她買了生日蛋糕,還買了一束鮮花送給她,她非常開心,心裡也非常感謝張雪這麼用心為她過生日,朋友張雪還特意拍了照片發朋友圈祝她生日快樂。
  • 你經常發朋友圈嗎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也不再局限於打電話、發簡訊、發郵件,如今更受大眾歡迎的兩種方式應該是QQ和微信。提到微信,不得不提萬能的朋友圈,所以,我想問一句:你經常發朋友圈嗎?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關於朋友圈的文章,讓我深有感觸,因為我不是那些可以被作者定義為「被恭喜的人」,作者恭喜的是那些不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儼然我用的限定詞是「那群」,所以你應該知道了我是另一群人。雖然自己沒被作者恭喜,但是我對他的觀點不得不贊同。
  • 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有你嗎?
    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有你嗎? 蚌埠新聞網記者 何沛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坦然接受自己的好友把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而本人也在不知不覺中,啟動了三天可見的按鈕,讓自己的生活分享僅僅三天可見。
  • 有些人經常旅遊但從不發朋友圈,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我是一名旅遊愛好者,我也去過中國的很多地方,但是朋友圈我很少會發。有些人認為,既然都去旅遊了,不發個朋友圈,哪還有什麼意思呢?不白旅遊去了?!誰知道你去過呀?!當時,我很困惑。誰說的去旅遊,就非要發朋友圈呢?這個跟我去旅遊有什麼關係嗎?
  • 喜歡發朋友圈的,都是什麼樣的人,有你嗎?
    於是終於有了勇氣,也有了底氣,向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幸福知足的人,喜歡發朋友圈,是為了向別人分享喜悅。簡單率真的人,喜歡發朋友圈,則是因為心裡藏不住事。我那閨蜜小九,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和這樣簡單的人在一起,不累人,也不費神,不用琢磨,更無需糾結。我見過許多的姑娘,朋友圈一看便暢快明亮,就像小九。也見過許多的姑娘,朋友圈一看便敏感細膩,就像柚子。
  • 你現在還喜歡發朋友圈嗎?今天我無意間打開朋友圈看了我這些年
    今天打開我的朋友圈相冊,第一條朋友圈是2012年夏季,剛開始不知道發些什麼,後來感覺要上癮,大事小事身邊事都想發,一天不發渾身難受。出去吃飯旅行首先拍照發朋友圈,就像記錄自己的生活一樣,每天幹了些什麼都想記錄下來,感覺朋友圈就是我的精神支柱,看著朋友們的評論點讚開心到起飛,每次發出去就等朋友們的點讚了,那個時候的人簡單,心簡單,開心起來更簡單,發個朋友圈都感覺能開心一天。
  • 不就是不發朋友圈嗎,有什麼好生氣的?
    @圖片來自網絡■■■2:共情,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共情又稱為同理心或同感心(Empathy),是一種將自己置於他人的位置、能夠理解或感受他人在其框架內所經歷的事物我們嘗試分析一下,也許不準確,主動的一方擔心,也許在不發朋友圈的背後,另一方依然對外顯示的是單身狀態,與其他人保有曖昧關係;又或者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連發朋友圈這樣一件小事都不願意做出讓步,通常這種情況在異地戀之下更顯突出。發朋友圈的訴求其實也是主動一方對於愛情背後承諾的需求。
  • 朋友圈直升機什麼梗?朋友圈直升機怎麼發?坐直升機怎麼發朋友圈
    首先我們看到今天突然關於朋友圈直升機的就火起來了,大家很多人也不知道是怎麼火的,反正就是大家都在玩。看了好多的內容和信息以後,其實找到根源比較難,但是看到的這個梗其實就是一個幫助自己賣東西的。因為一開始主要是賣口罩的,因為賣不動尋求買家,所以用了這樣的方式說,買口罩嗎?用直升機送。由於這樣的方法是比較新穎和有趣的,所以很多人開始紛紛跟風,因為主要就是表達了,你需要什麼,我用直升機給你送。
  • 交往不發朋友圈,訂婚了依然冷藏你,我還要和這樣的人結婚嗎?
    第一次分手2017年,32歲的劉女士認識了36歲的鄒先生,當時兩人一個是化妝師,一個是婚慶主持人,在一場活動中認識後便確定了關係。交往了兩三個月後,劉女士要求鄒先生把自己的照片發在他的朋友圈裡。鄒先生同意了。
  • 戀愛時,男人從不在朋友圈發這些內容,多半就是沒那麼喜歡你
    所以一個喜歡你的男人是會願意把你們的合影發到他的朋友圈上,因為你們在一起那些開心和快樂的瞬間是他最珍惜的回憶,他想把回憶留住也願意向大家來分享你們的愛情。在這裡小編並不是說讓你的男朋友頻繁的發你們的合影,我們都知道朋友圈裡還有工作上的領導,頻繁的發朋友圈是不妥當的。但是在你們相處了很長時間之後,他的朋友圈仍然不發你們的合影,那麼多半是他沒那麼喜歡你。
  • 旅行時我發個朋友圈怎麼了?
    當然也有發朋友圈很是頻繁的會遭到大家的鬧心,但是大家都是本著好友認識的人才加的微信,有一些是想為賣東西的就不用在乎了,多一些朋友圈怎麼了呢,為什麼有的人會那麼的反感呢?有的人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第一,我發不發朋友圈,什麼時候發,那是我的自由。
  • 旅行,你還會發朋友圈嗎?
    寫下這個標題,我甚至去翻了一下我的朋友圈,不出所料,基本都還是各種微商,各種廣告,我所熟知的那些人很少在微信裡發自己的動態了。我自已關注了挺多喜歡旅行且常常在路上的人,但是現在基本很少看見他們的動態了。我是想看的,可是他們基本已經放棄了朋友圈了吧。
  •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發朋友圈了?
    這時,一位女同學問我:「怎麼很少看你發朋友圈呀?被她這麼一問,我就有點不知道怎麼搭話了。這時其他同學就有話說了,才發現原來男同學都是跟我差不多的狀態,大概一年一兩條朋友圈的頻率,有的甚至幾年都不發一條。不僅發得少,很多小夥伴們都有個感覺:看朋友圈的頻率也低了。
  • 心理學:要不是偷偷喜歡你,我不會堅持發朋友圈!
    文|榴槤哥你留意過你朋友圈常發動態的朋友嗎?不知道你信不信,這樣的一群人中藏著很多單戀的人。我有一個女性朋友,以前幾百年不發一條動態,最近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發朋友圈變得很勤,開始喜歡把自己日常中一些瑣碎的事分享到朋友圈裡。後來聽另一個朋友說,她在不久前因為以前同學建了個班級群,加了不少以前大學時的同學,其中就有她大學時候暗戀的對象。
  • 發頭條微博和發微信朋友圈有啥區別?你為什麼不想要發朋友圈了
    發頭條和發微信朋友圈有啥區別?大家經常會有一些事兒和見聞,開始時是發qq,接著就是微信朋友圈,現在好多人在發頭條。請教各位大神,朋友圈和頭條最大區別是?發頭條和微博可以分為一種類型,朋友圈和QQ空間說說是一種類型!
  • 旅遊人的朋友圈總是被屏蔽?那是你不會發
    大家都知道,做旅遊,最重要的就是新客戶導流和老客戶維繫。而朋友圈,是讓大家能快速了解你,也能一直關注你的最佳曝光渠道。在旅遊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好友列表裡一定躺著不少的顧客,只要不被屏蔽,那你之後的回購率一定超高!所以今天小美就來教大家,如何發朋友圈不被屏蔽,還能維繫好新老顧客關係。
  • 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
    於是過了一會,另一個同學在底下評論我「我以為你失蹤了呢」!我這才恍然大悟,我朋友圈設置了僅三天可見,最近一條朋友圈,還是去年過年的時候發的。現在也不怎麼愛刷朋友圈了,給別人點讚評論更是少之又少,平時大家各忙各的,幾乎斷了聯繫,突然看到我的評論,覺得很是驚訝!
  • 出去旅遊,你還發朋友圈嗎?我已經兩年不發了,原因很簡單
    自從加入百家號以後,我基本上不在朋友圈發什麼了,尤其是旅遊的內容。百家號我選的就是旅遊領域,旅遊過程中的旅途風光、旅途攻略,全部發到百家號上面來了。不發朋友圈的原因很簡單:一、朋友圈已經變成了工作圈,個人旅遊屬於私人生活,沒必要公布在工作圈中最開始,朋友圈屬於個人空間,想發什麼就發什麼,後來隨著發展,好友越加越多,朋友圈也就成了工作圈。
  • 男朋友發了朋友圈卻不回你的消息?我覺得你很有必要「擦亮」眼了
    男朋友發了朋友圈,但是沒有回覆你的消息,這種情況我相信很多女人都遇到過。我們有的時候真的非常困惑,為什麼男人會有這樣的行為,至於看到我們的消息,但是不回復。有的女人會為自己的男人找藉口,認為他只是忙碌不回消息,但是忙碌怎麼還有時間發朋友圈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 發了近10年的朋友圈,你真的會發嗎?
    2012年左右,我們經常會看到大街上拿著手機一次又一次搖晃手機的人,也就是那個時候,朋友圈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發了近10年朋友圈的你,現在一天發幾條?會發什麼?發之前會不會屏蔽一些人?突然有一天,你會驚厥的發現:你的爺爺奶奶七大姑八大姨已經是你的微信好友,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前男(女)友也都在你的微信通訊錄裡。你是不是覺得朋友圈已經無話可說,發什麼要顧忌什麼想想都頭疼,雖然有屏蔽功能,但是有多少人不願意去碰觸朋友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