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 助推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

2020-12-18 金臺資訊

南寧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助推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

「吃下」餐廚垃圾 「吐出」生物肥料

南寧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三期項目(紅色施工區域)預計年底建成,有機廢棄物日處理規模提升至1000噸

分離出的油脂可用於製造生物柴油、潤滑油等

南寧市平裡靜脈產業園焚燒垃圾產生的煙氣經處理後排放,主要指標優於國家和歐盟現行標準

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更體現著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18年起,南寧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時至今日,垃圾分類工作成效如何?遇到哪些瓶頸?該如何破解難題?11月18日,記者走訪了南寧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南寧市平裡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垃圾後端處理場所,了解垃圾處理的全流程。

據介紹,南寧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工作,努力促成政、企、社多方合作,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培育和扶植了一批規模大、效益好、裝備優、網絡全的垃圾分類骨幹企業。

末端處置中心「吃進」垃圾「吐出」肥料

位於南寧市西鄉塘區邕隆公路石埠段的南寧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項目,由廣西藍德再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項目業主實施建設。該項目是南寧市處理廚餘垃圾的「大本營」,為了實現廚餘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的「閉環」運行,南寧市在加大前端收集設施投入的同時,也啟動了廚餘垃圾末端處置中心。

廣西藍德再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餘秋橦介紹,該項目採用BOT招商引資模式進行建設,2011年7月列入國家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理33個試點城市(區)之一。項目分三期建設,一、二期已完成450噸/日餐廚垃圾、42噸/日地溝油處置終端建設並投入運營,三期工程目前籌建中,計劃今年底完成。

三期改擴建將圍繞「特色主題化」進行建設,同時,將一、二期的環保安全設施全面升級,提升生產自動化、信息化水平。三期建成後,採用業內成熟穩定的「預處理 厭氧發酵 沼氣發電」處理工藝,其中預處理採用自主研發的生物質分離器、磁選機、風選機等分選技術,實現油、水、渣分離。而分選出的油,可用於製造生物柴油、潤滑油,剩餘部分有機物進入厭氧發酵系統發酵降解。厭氧發酵所產生的沼氣用於熱力供應和發電併網,所產生的渣料和汙泥經過脫泥間後,一部分汙泥回到厭氧罐進一步利用,剩餘的渣料和汙泥經好氧堆肥製作成營養土。

三期改擴建計劃今年底建成,項目處理規模提升至1000噸/日有機廢棄物(餐廚垃圾、廚餘垃圾)、42噸/日廢棄油脂。屆時,南寧市建成區除了武鳴區和東協經開區,其他城區、開發區將實現全覆蓋,做到餐廚垃圾、廚餘垃圾應收盡收,在源頭上極大遏制以餐廚垃圾用作飼料原料或者使用廢棄食用油脂,未經高溫處理的廢棄食物殘餘餵養畜禽,甚至加工提煉成食用油脂流入公眾餐桌等違法行為,為南寧市食品安全屏障增加了一道過濾網,為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穩步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據悉,截至今年9月底,已籤訂收運協議並納入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運體系的單位有7217家,餐廚廢棄物累計處理量46.21萬噸,地溝油累計處理量1.37萬噸,沼氣發電量累計990.73萬千瓦時。

全市廚餘垃圾日處理量預計年底達1200噸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包括南寧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近年來,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一手抓設施建設,一手抓宣教基地建設,同步推進「硬體」「軟體」建設。

目前,南寧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系統,可回收物收運處置體系基本成型,餐廚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全市各城區、開發區及相關企業共建成垃圾分類宣教基地15個,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正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的目標堅定邁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9月,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28.36%,其中9月當月達35.6%。

在餐廚垃圾方面,以「高起點、高標準、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率」為目標,構建收集、運輸、處置一體化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體系,全力打造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南寧標杆。現已建成一批日處理能力880噸的廚餘垃圾處理設施,預計今年年底,南寧市廚餘垃圾(含餐廚垃圾)設計日處理能力可達1200噸。

生活垃圾焚燒 填埋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也隨之快速增長。據數據顯示,2010年,南寧市平均日產生活垃圾數量為1585噸,而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就上升到了平均每天3100噸,如此龐大的生活垃圾若不能有效處理,將嚴重製約城市的發展。

據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高溫堆肥、焚燒處理。當今,焚燒處理具有處理量大、無害化徹底、可回收熱能等優點,是當今最為環保的處理方式,能夠真正實現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在其他垃圾方面,南寧市區北面已建成設計總日處理能力3135噸的平裡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廠、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並穩定運營;形成「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處理方式,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和中國大部分城市一樣,2016年之前南寧也是採用衛生填埋的處理方式,近年來,南寧市城南垃圾填埋場早已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關停這座垃圾填埋場迫在眉睫,城市管理者們經過深思熟慮,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為此,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落址南寧市平裡靜脈產業園。」南寧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技術設備部部長宋蓬殷介紹稱,南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由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南寧市三峰能源有限公司以BOT模式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

據介紹,南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採用國外引進並實現國產化的成熟、可靠、世界先進的德國馬丁逆推式機械爐排爐垃圾焚燒機煙氣淨化處理技術。煙氣處理採用「SNCR 半乾法 幹法 活性炭吸附 布袋除塵」的組合工藝技術。煙氣排放主要指標優於國家和歐盟現行排放標準。焚燒產生的爐渣進行綜合利用,飛灰經過固化、無害化處理達標後填埋。滲濾液和汙水採用「生化 超濾 反滲透」工藝處理後全部回用,實現零排放。

據悉,發電廠建成投產以來,每年能處理生活垃圾73萬噸,焚燒垃圾發電上網量達2.5億千瓦時,折合標準煤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萬噸,相當於為南寧種植700萬棵樹。

另外,在有害垃圾方面,南寧市還確定了4家工業源危險廢物處置企業,日處理能力531噸,能基本滿足南寧市生活源有害垃圾處理需求。(記者凌劍伊 見習記者禤智君 通訊員陸炫/文 記者宋延康/圖)

相關焦點

  • 南寧市垃圾分類工作進入全國第一檔
    圖為南寧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新投入使用的餐廚垃圾運輸車,該廠三期改擴建已完成,項目處理規模提升至1000噸/日有機廢棄物,實現廚餘垃圾應收盡收。記者梁楓攝日前,市垃圾分類辦收到好消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第三季度垃圾分類工作考核通報中,南寧在4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檔,工作成效顯著。
  • 生活垃圾分類!看看格爾木的無害化處理好做法
    >近年來,格爾木市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存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工作,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格爾木市生活垃圾收運模式為:人力手推車或改裝型電動三輪車收集垃圾運至城區垃圾房或收集點,並在每個收集點設置大型垃圾鬥,由擺臂車直接運往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主要街道採用壓縮式垃圾收集車定時、定路線上門收集後運往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
  •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一)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規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 石市城市生活垃圾將分4類處理,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
    日前,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室出臺《石家莊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方案》,提出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作為重要的生態工程、民心工程,加快推進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著力構建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為主、填埋處理技術為輔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架構
  • 嶽陽城區建大型垃圾中轉站 生活垃圾將實現無害化處理
    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將實現無害化處理 嶽陽投1.86億 建大型垃圾中轉站 未來,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將實現無害化處理。 據了解,嶽陽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醫療固廢處理項目位於雲溪區陸城鎮新港村,分兩期建設,一期佔地1892畝,為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醫療固廢處理項目。
  • 伊寧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卓有成效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古麗夏提.阿不都卡德爾帶領調研組一行,在伊犁州、伊寧市領導努爾江·買買提、阿布力克木·努蘭別克、卡米力江·玉蘇甫江、臺來提·吐爾遜的陪同下,先後前往伊寧市生活垃圾處理站、西環路二巷廢品回收中心站,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詳細了解伊寧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收運及處理設施建設、經費保障等情況。
  • 婁底市初步構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體系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志偉 記者 張海波)日前,婁底市城鄉再生資源公司委託具備處置有害垃圾資質的公司對雙峰縣、冷水江市等集散中心有害垃圾實施集中規範處置,真正實現農村有害垃圾無害化處理目標,避免有害垃圾的二次汙染。
  • 結合實際 三色分類 橫溪鎮分類處理農村垃圾
    結合實際 三色分類 橫溪鎮分類處理農村垃圾 2014-04-06 09:59:52來源:台州日報作者:張肖斌 徐巧巧   「綠色的放可回收垃圾,藍色的放可肥化(
  • 安鄉:積極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
    紅網時刻常德12月16日訊(胡佳佳 龍才華)日前,安鄉縣垃圾清運處置一體化工程項目竣工,該項目將助推安鄉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目前安鄉縣城鄉垃圾日產生量約190噸,年產生垃圾約7萬噸。垃圾無害化處理是一項事關廣大城鄉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為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安鄉縣不斷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探新路源頭減量。在農村推行「三個三分之一」垃圾分類減量,即三分之一有機垃圾實行漚肥,三分之一再生資源、有毒有害垃圾實行回收,三分之一不可利用垃圾實行清運;在城區現階段推行廢舊家具、樹枝等粉碎加工回收利用。增投入完善設施。
  •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地鐵宣傳主題列車亮相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地鐵宣傳主題列車亮相分類知識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在車廂內部呈現,市民乘地鐵輕鬆學知識上下班路上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地鐵宣傳主題列車車廂內到處張貼著宣傳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方法。領導嘉賓為南寧垃圾分類地鐵宣傳主題列車發車揭幕。記者賴有光攝昨日上午,「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南寧新主張」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地鐵宣傳主題列車發車儀式在地鐵1號線南湖站舉行。
  • 廣東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95%
    新華社廣州12月23日電(記者張怡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披露,廣東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95%,廣州市連續三年實現城鎮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  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瑋介紹,「十三五」以來,全省新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99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90.06%提升到99.95%,焚燒處理能力佔比從34.41%提升到66.78%。  「截至12月,全省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72座,總處理能力14.9萬噸/日,設施數量和總處理能力多年居全國首位。」劉瑋說道。
  • 《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發布 8月1日起實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於2020年4月29日南寧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2020年7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批准。
  • 南寧市將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家庭、個人進行獎勵
    近日市政府正式印發《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獎勵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南寧市將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家庭、個人進行獎勵,每年評選一次。
  • 廣東五華全域生活垃圾將全面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
    23日上午,梅州五華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行開園儀式,落戶該產業園的首個項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試運行,標誌著五華在探索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據了解,該項目一期以日處理700噸的大「食量」,是五華在謀求縣域全域生活垃圾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 日處理700噸,五華生活垃圾將實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23日上午,梅州五華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行開園儀式,落戶該產業園的首個項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試運行,標誌著五華在探索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據了解,該項目一期以日處理700噸的大「食量」,是五華在謀求縣域全域生活垃圾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中取得的重大突破。
  • 南寧市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近日,住建部通報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南寧市在46個城市中位居第一檔,是進入第一檔的15個城市中為數不多的二線城市,也是第一檔內西部唯一的二線城市。3年來,南寧市共投入24.3億元用於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將入法 生活垃圾分類四大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已被各種各樣的垃圾嚴重汙染,環境保護迫在眉睫,為此,我們需要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垃圾分類能夠提高垃圾處理的效率,保護生態環境,下面為大家介紹垃圾分類將入法和生活垃圾分類四大類,一起來看看吧。
  • 跟隨生活垃圾的軌跡一起「旅行」:分類垃圾去哪了?
    跟隨生活垃圾的軌跡一起「旅行」:分類垃圾去哪了?北極星固廢網訊: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平谷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堅持抓實、抓細、抓深,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區共配備保潔員和垃圾分類減量指導員3500餘人,實現社區村全覆蓋。
  • 齊齊哈爾開啟生活垃圾處理新篇章
    東北網12月22日訊18日,中節能(齊齊哈爾)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點火進入試運行階段,這標誌著鶴城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實現實質性轉變,由無害化填埋處理向資源化利用邁出堅實一步,用實踐踐行「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開啟了鶴城生活垃圾處理新篇章。
  • 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經驗報導 ㊲ | 四川廣元:聚焦「兩分一化」 探索山區生活垃圾分類新路徑
    四川省廣元市高度重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堅持把垃圾分類作為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中國最乾淨城市和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工作,通過引導居民「源頭分」、落實專員「中端分」、實現末端「資源化」,探索出一條符合四川盆周山區特點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新路子。截至2020年8月底,垃圾分類知曉率90%以上,參與率達4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