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新聞,
一個只有四歲大的小寶寶言言,落落大方地在白板面前,像一個小老師一樣的教大家讀英語,標準的發音,流利的語速,豐富的單詞量,讓不少中小學生都自愧不如。
言言媽媽說,孩子3歲半的時候就能記住1000多個單詞,4歲就會拼2000多個單詞。
很多的媽媽都紛紛留言,小寶寶實在是太厲害了,後浪可愛有可謂,前途一定不可估量,
還有的媽媽或者網友都是既羨慕又嫉妒,不光是我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現在連我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了。
不得不說,這樣,從小就積累了語言基礎並熱愛學習英語的孩子已經在起跑線上了。他們不僅比其他人擁有一項或多項技能,而且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大的信心。這樣的孩子更有可能在學習和未來工作方面脫穎而出。但是,許多父母一定非常沮喪,因為看到其他人的英國孩子真是太好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無法在生與死中學習?
平時不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還算家庭和睦,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就忍不住火冒三丈,鬧得雞飛狗跳。他們不會自己發音,甚至根本無法輔導孩子。我已經把我的孩子送到成千上萬的補習班,但是他們還沒有進步,已經厭倦了學習。
近兩年高考政策一再改革,其中變動最大的科目便是英語。在今年的高考中,英語科目考核變為一年兩考,最後取最高分作為最終的高考成績。政策出臺後,許多人認為英語的優勢在逐漸降低,現實卻恰恰相反。政策的改革不斷鞏固了語、數、英三大主科的絕對優勢地位,同時也分散了高三學習的心理壓力。
英語改革的背後其實在向我們傳達這樣的信息,死記硬背的英語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提升英語日常的應用和表達的能力。在高考英語改革的同時,大學英語四六級也進行了改革,尤其是在聽力的改革中將長對話改成了新聞聽力,難度的增加顯而易見。這樣的改革使考英語四六級的同學在平常的時候不得不去注意時事新聞、閱讀英文報紙、聽英文廣播和歌曲,不然在考試中很容易因為聽不懂而手忙腳亂。
英語作為我們國家大部分學生的第二語言,它的優勢雖然是潛在的,但是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尤其是這兩年我國的「考研熱」不斷升溫,有一大部分的同學都折在了考研英語上面,學姐學長都會說:「如果你想考研,除非你的英語基礎特別好,那麼你的英語請提前準備。」其實就算你不考研也不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你也可以考業餘英語的等級證書,畢竟掌握一技之長也會為你以後的道路增添一絲便利。
孩子的幼兒階段正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孩子不光是學習能力快,更是會非常穩固,0~7歲,推薦這套《手指點讀英語發聲大書》,想知道哪個單詞的讀音,手指輕輕一點就能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