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2月18日電題:大山深處的「健康熱線」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彭昭之
「我小外孫的皮炎就是鍾醫生治好的,吃了他開的中藥,臉上發炎瘙癢都好了!」江西省宜豐縣雙木村村民辛外雲告訴記者,自己的急性關節炎、老伴兒的高血壓,家裡但凡有個頭疼腦熱,都會想到鍾醫生。
54歲的鐘樹新自1991年起,就在宜豐縣海拔最高的村莊——雙峰林場雙木村擔任村醫。1986年,鍾樹新跟隨鄉裡的老中醫學醫,隨後在宜春職業技術學校醫療系進修。作為土生土長的雙木村人,他說:「我對這裡是有感情的。」
2010年前,雙木村的村民只能通過山間的泥石小徑下山。「那時村民要去鎮裡看病,得專門找青壯年用擔架抬著下山,一般要走三個小時。」村委會幹部熊大許介紹。20世紀80年代末,雙木村有三四年時間沒有村醫,鍾樹新的到來,解決了村民看病的大問題。
目前,村裡的青壯年或移居縣城、或外出務工,常住人口只有三十多名年齡較大的老人。「有人口更多的村莊邀請我去他們那裡,我沒有去。」更多的村民,意味著更高的收入,「家人也有一些不理解,但最終還是支持我。因為一旦我走了,這些村民的看病問題就沒人管了。」
背上醫藥箱,鍾樹新開始了一天的上門隨訪。93歲的村民卓梅香家是第一站。老人年紀大了,聽力不好,鍾樹新一邊給她量血壓一邊放大音量問,「睡得好嗎?頭還疼嗎?」給老人量完血壓,交代好用藥注意事項,鍾樹新加快步伐,匆匆趕往下一家。
「有時候看完一個病人剛回來,又來一個電話,當場就要去。」鍾樹新手中不時響起的電話,是這片大山裡的「健康熱線」。
村衛生室裡,紙質帳本已經許久不用。近幾年,鍾樹新已經能熟練操作電腦,記錄診療結果、開處方單、列印帳單,村民看完病,可以直接用手機支付相關費用。
截至目前,宜豐縣214個行政村已經全部消除村級衛生室「空白點」,並進行了相應信息化改造。
鍾樹新用了近二十年的木質藥箱也換成了簇新的鋁合金箱,醫藥箱變了,衛生室升級了,不變的是雙木村的「健康熱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