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大早,電話驟響,一個陌生卻充滿活力的聲音飄了過來。打來電話的是南京軍區聯勤某分部的政委劉純益大校。劉大校在電話裡向我們求援:他們在大山深處完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20罐、每罐1萬立方米的半地下油庫擴容主體工程,別人要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他們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而且還實現了總後領導要求的「不倒下一個人,不超支一分錢,也要建出優質工程」的目標。
想請你們幫我們寫一部電視短片,鼓舞士氣。上級說我們創造了「大山速度、大山精神、大山奇蹟!」
我們的腦海一下子被他的「三個大山」塞滿了,心裡也一下子沉甸甸起來。
見到劉純益本人時,我們才發現自己有些「小看」他了。一年多前,深山工程主體工程一完成,劉純益即進入國防大學指揮員班深造,一年後畢業,又和分部部長丁萬寬大校組織領導大山工程安裝。
劉純益是個詩人,他的詩集《心靈的旋律》被周克玉上將贊為「大美軍旅」的「激昂行板」。他還是個學者,兼職西安政治學院教授,出版過多部專著,發表過無數作品。王維開始為純益兄找他感到納悶了,一見面就直截了當地問他:「你這樣的文學功底,為什麼找我呢?」他還是像電話裡那樣響亮地回答:因為官兵們創造了奇蹟,想把這個電視片完成到最好。
我們急切地想早點目睹這項全國第一罐工程的風採。第二天一早,冒著淅瀝的細雨走進大山。眼前大山巍峨,綿延不絕,層巒疊嶂,山嵐嫋嫋。已經完工的20座半地下罐,掩映在高聳入雲的漸嶺峰下,遠遠望去,宛如披著綠色盛裝的蒙古包,排列有序,氣勢磅礴。在它的四周,某油庫主任張曉榕和政委黃中祥正率領著官兵們,給這20座風景一樣的油罐進行常規維護。過去他們維護的是幾萬立方米的庫區,隊伍還是那支隊伍,可是任務卻陡增了十倍,他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由於庫區進入擴容工程,原先的營房拆除重新規劃,幾年來,張曉榕、黃中祥和他們的官兵一直住在過去關牛的牛棚裡,而他們吃飯的地方,正是過去他們養豬的豬圈。許多戰士當兵兩年,就是在這種環境裡走過他們的軍旅生涯。退伍前,張曉榕和黃中祥問他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這些退伍的老兵異口同聲地表示,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日後庫區建好了,能回來住上一宿。張曉榕和黃中祥含淚應允,答應到了那一天,一定把老兵們接回來,好好聚聚。
能源從來都是導致國際社會相互摩擦、爭端甚至戰爭的根源。中國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與其他建立了龐大規模的石油儲備國家相比,我們的戰略儲備相去甚遠。形勢不容樂觀。
22007年1月4日凌晨,隨著大山深處的一聲爆炸,南京軍區聯勤某分部吹響了為國家儲備成品油的戰鬥號角!
2006年8月,總後勤部決定將20罐、每罐1萬立方米容量的半地下油罐擴建工程布局在某地大山深處。上級要求必須在2007年底完成技術區主體工程建設,2008年底完成技術區所有工程和行政生活區主體工程。聯勤某分部黨委「一班人」陷入深深的沉思。這項總投資達到2個多億、全國最大半地下油庫擴建工程,按照常規,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才能完成,總部給他們的只有短短一年時間。在365天內,他們不但要按時保質完成工程任務,還要「不倒下一個人」。分部部長丁萬寬和政委劉純益一夜難眠,相視無語。在他們幾十年的軍旅人生中,這樣的工程正可謂百年不遇,前所未有;這樣的壓力也可謂實屬罕見,重若千斤。
兩位分部主官心裡自然明白成王敗寇。成功了,可以笑看風雲,如有閃失,哪怕只有半點閃失,都必將有愧於這身軍裝,甚至成為歷史的罪人。
工程兵出身的丁萬寬部長對我們說,過去擔任聯勤部房管局局長時,大小工程經歷無數,調任分部部長後,也參與設計和施工過不少油庫新建和擴容工程,但如此規模和責任重大的擴容工程,他還是頭一回面對。
在全軍分部系統中,他們要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風險和困難無處不在。雖然這些年他和政委劉純益一起叫響了通過創新,使分部真正做到「在恢復中建設,在建設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並屢創佳績,可是這樣的挑戰不得不讓他們捏了一把汗。丁萬寬部長說,一定要學會上個臺階思考工作,下個臺階落實工作。人家都說不撞南牆不回頭,在他眼裡變成了推倒南牆進一步!軍人任何時候都要不失豪氣和壯志。
2006年10月20日,他們在分部系統內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大山擴建工程指揮部,總部機關和軍區聯勤部也為他們火速增派多名專家。
3分部副部長李公債掛帥出徵!面對組織的重託和信任,李公債熱血沸騰。他沒有高喊口號,只是默默地面對黨旗,舉手莊嚴宣誓。這位6歲喪父的小個子硬漢,一直感恩黨和組織對自己的培養。10年前,衝鋒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的他,被滔滔洪水捲走,是災區的鄉親救回了他的生命。「我的命都是人民給的,就是少活10年,就是倒在工地上,也要完成使命!」他說。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李公債暗自告訴自己,這是一次報效祖國的機會,同時也是一次挑戰大自然的考驗。是一場戰鬥,可又不是一場普通的戰鬥。南京軍區聯勤某分部處處爭第一,事事創第一,在大山工程擴建上也必須創造一次更大更高的第一!大地無語,群山蒼茫。面對黑黢黢的大山,李公債突然感覺自己是那麼的渺小,可他沒有畏懼群山的巍峨,因為他看到泥濘狹窄的山路上,和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們一一滿懷豪情走來……
鐵漢時光軍來了,張建國、江志國來了,副總指揮張曉榕和黃中祥這對基層好主官也來了。他們在李公債身後站成整齊的一排,橫看是一把刀,縱看是一柄開山巨斧!李公債甚至能清楚地聽到他們激昂的呼吸聲。他轉身伸出自己的手,大家會意,15雙手壘疊在一起,李公債領頭喊起「一!二!三!」接著大家齊聲高喊:「幹!幹!幹!」喊聲如戰鼓,如響雷,震天動地!喊聲是號角,是衝鋒,無所畏懼!
13名幹部,2名戰士,這15個軍營硬漢,組成了戰役的核心,他們要當攻城拔寨的尖兵,要當驍勇善戰的敢死隊!
工地是大會戰的戰場。隨著2007年1月4日的第一聲爆破,土建工程大幕拉開。從全國67家施工單位遴選的3家一流工程隊開進深山,2000多名施工大軍,統一著裝,統一作息,爆破聲、機械聲、號子聲此起彼落,場面蔚然壯觀,一場大山深處的大會戰如火如荼。但是,這不是節日裡燃放的禮花。安全,是這項半地下「全國第一罐」工程重中之重,它牽動著上上下下的心。
總部、南京軍區和聯勤部的首長紛紛親臨工地,現場指導,排憂解難,一再叮囑安全第一。土石方爆破,塵土飛揚,飛石滿天。隨著爆破作業初期進展順利,一些工人思想開始放鬆,心存僥倖,他們躲在山洞裡,甚至木桶裡不願離開現場。指揮部人員兵分多路,將他們一一勸離現場,確保人員百分之百地撤到安全區域。每次爆破,最後離開的是他們,排除啞炮的是他們,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也是他們。他們心中只有一個願望,確保萬無一失,堅決做到「不倒下一個人!」工程先後執行了540次爆破作業,使用的雷管多達21900多枚,消耗炸藥300多噸,清場11萬人次,開挖土石方60多萬立方。
首戰告捷,丁萬寬和劉純益沒有歡欣鼓舞。他們清楚,最難、最險的戰役是罐體澆築。直徑30米的罐帽,高達23米的罐身,構成了重達800多噸重、罐室沒有任何支撐的巨大「蒙古包」。而罐帽澆築,更是難中難、險中險……此時,同一家施工單位的工人,在外地澆築罐帽工程時,發生罐帽坍塌,導致重大亡人慘劇,這一噩耗給大山工程蒙上陰影。個別工人聽說後,連工資都不想拿,只想離開……為穩住軍心,分部和指揮部領導深入到各個施工班組,把工人當作自己的兄弟,處處關心溫暖他們,節日裡給每個人發放禮物,還和他們一起歡度新春佳節。
為了讓工人們每天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事,忘記了家裡的事……工程總指揮李公債80多歲的老母親胳膊摔斷、頭破血流,躺在醫院。童年喪父的李公債多麼想陪陪老母親,可是工地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工地。他只是匆匆回家看了幾眼老母親,又火速回到工地。離別前,他告訴母親,自己不能留下來照顧老人,是因為在報效祖國,在為國打仗……副總指揮時光軍的母親病危,臨終前希望看一眼兒子,可是兒子回不來。時光軍面對故鄉,面對母親離去的方向,長跪不起,他泣聲說著:娘,兒子對不住您了……
張曉榕和黃中祥既要完成油庫收發工作,還要參與工程的指揮實施,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家事「藏著掖著」,生怕他人知曉。就在執行這項重大工程的同時,他們率領官兵參加上級組織的油庫收發六項業務大比武,拿了五個第一。在快建快發,搶修消防的七個單項中,也奪得了四個第一。張曉榕和黃中祥二人搭檔兩年,所在油庫黨委連續兩年被上級黨組織評為先進黨委,上上下下齊誇他們是一對名副其實的基層好主官。
4幾百個日日夜夜,官兵們吃住在工地,白天滿身灰塵,夜裡聽著轟鳴的施工機械聲無法入睡。丁萬寬部長常常在半夜驚醒,常常因為放心不下連夜驅車趕來,來了看到工地,心裡才踏實。在國防大學讀書的劉純益政委,同樣放心不下,一直通過電話關心工程的每一個進度。他說自己常常夢見工地,畢業的第二天就火速趕到工地……
再苦再累,如果不能打贏這場戰爭,苦白吃,累白受,對不起組織的信任,對不起那些默默支持自己的親人們,也對不起揮汗大幹的工人們。
分部副政委夏一軍和政治部主任張道昱告訴我們,當時總部被大山工程的精神感動了,發出了油庫擴建工程「全軍看大山」的指示,在這種精神鼓舞下,他們繼續叫響了「想方設法按時間節點完成任務,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抓質量不影響施工進度,抓進度不犧牲質量。」舉行千人大動員,再次喊出了「全員大會戰!創造新紀錄!」他們把一天當兩天幹、晚上當白天幹。施工期間,通過統一布置、交叉作業、同步推進等技術手段,20個罐體同步展開。
他們還從技術創新入手,運用技術革新打通瓶頸,給工程建設安上「倍增器」。半地下罐入口狹窄,空間有限,材料運輸困難,大型機械作業很難展開,他們研製開發了機械液壓式裝卸車和鋼板固定夾具,改用旋轉式卷揚機吊裝作業,將工效提高了3倍。
南京軍區聯勤部首長適時提出了將一號罐澆築成「樣板罐」的指示,工程總指揮李公債寸步不離澆築現場。他發現澆築基礎墊層時,罐基表面的碎土都藏在石縫和小窪坑裡,如果不清理乾淨,將會影響罐基的穩固性。施工單位認為沒問題,李公債堅決與「沒問題」較上了勁,要求施工人員用掃帚掃、用勺子掏、用電吹風吹、用布擦,甚至用手一點一點地摳。這種保姆護嬰兒的做法,令施工單位的領導連連感嘆:幾十年也從未見過!
李公債的較勁,換來了材料設備抽驗送檢500多次,全部合格;澆築混凝土表面積18萬平方米,無一處蜂窩麻面;切割焊接鋼板4000噸、安裝輸油管線2萬米,無一處滲漏;防腐刷漆14萬平方米,無一處漏刷和流掛……
2008年初,一場50年不遇的冰雪災害突然降臨。斷水、斷電,道路不通,通信不暢,施工陷入了全面癱瘓。當時正在進行操作間澆築的關鍵時刻,油罐入口還沒有來得及封閉,如果冰雪融化,加上雨水侵襲,積水就會漫入罐室,巨大的浮力會託起油罐,頂破混凝土罐頂,如此一來,將前功盡棄。果然,在凌晨3點一處涵管堵塞,水位已經漫到了警戒線。
李公債和他的戰友們毫不猶豫地跳入冰冷的水中,渾身打著寒戰,牙齒「格格」作響。張曉榕和黃中祥帶著油庫的官兵們增援來了,他們一一跳進水中,忘記了寒冷,奮力疏通涵管。李公債顫抖著聲音一遍又一遍給大家鼓勁,一遍又一遍大喊:一滴水也不能進入罐內!當水流鑽入涵管的那一刻,李公債一一擁抱戰友們,他哭了……
看到大家的眼睛也跟著紅了起來,李公債狠狠地一抹淚眼,將自己的一隻手伸了過來,他們如同當初出徵時那樣,十幾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李公債帶頭髮令:「一!二!三!」大家齊聲高喊:「幹!幹!幹!」他們的喊聲讓蒼天動容,令青山敬仰!
52008年6月,大山深處20萬立方半地下油庫擴建工程順利竣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勝利結束。短短一年時間,他們創造了「大山速度」、「大山精神」、「大山奇蹟」!
他們書寫了「全軍看大山,全軍學大山」的歷史!總後領導在驗收時評價他們「不但創造了全軍乃至全國油庫建設的奇蹟,更是油庫建設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必將載入全軍油庫建設史冊!」
南京軍區聯勤部首長激動地稱讚這項百年大計的精品工程,充分體現出了該分部官兵忠誠使命的無私精神,是為共和國六十華誕獻上的一份莊重的禮物!
青山在,人未老。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這20座美麗的風景吧,投向藍天和白雲,同時記住它們的建設者。正如劉純益即興創作的詩歌所言「萬裡油龍一線牽/千秋偉業大山建/借問蜃樓何處有/群山環抱彩虹間……」
黎明的曙光初露,李公債和他的戰友們又出發了,因為他們還有新的使命,他們要將大山油庫建成全軍後方油料倉庫的標杆、樣板和示範!
張曉榕、黃中祥和他們的士兵們也出發了,他們重任在肩。當一切喧囂和華彩過後,這對好主官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較之過去規模多出十幾倍的工作量,而他們的編制還是過去的編制,油庫的安全將時刻懸在他們心中。張曉榕說:「原油是戰爭的血液,我們責任重大,再苦再難,我們也必須堅守!」他和政委黃中祥輪流夜巡深山,不允許有一點閃失。
中國要崛起,中國正在崛起,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些堅守深山的官兵吧,我們相信,為了共和國燦爛的明天,任何時候他們都會義無反顧,獻身使命!
敬禮,大山深處的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