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議會選舉制度改革何以「告吹」

2020-12-18 中國人大網

不久前,英國就議會選舉制度的改革,圍繞是否將「簡單多數制」改為「選擇投票制」進行了全民公投。投票結果顯示,只有42%的選民參加了此次公投,但仍有69%的票數反對改革議會選舉制度,贊成保留現行的「簡單多數」。

雖然,此次改革議會選舉制度的計劃「告吹」,但卻是英國36年以來第一次舉行全民公投。上一次全民公投是在19756月,當時英國選民投票支持該國繼續作為歐洲共同體的成員國。因此,此次全民公投對英國政壇產生的影響與意義也不可小覷。

改革問題緣起

英國議會創建於13世紀,有「議會之母」之稱。對此,一貫保守的英國人並沒有裹足不前,而是不斷對議會制度進行改革,使其日臻完善。

17世紀,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定了君主立憲制,由此議會成為英國權力中樞。除了19世紀英國議會史上三次重大的改革以外,議會制度還經歷了多次調整和變動。而隨著英國資產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改革使議會上院權力逐漸削弱,下院逐漸成為國家核心立法機構和各黨派角逐的場所。同時,議會下院也成為了代議制民主的標誌。而通常我們說的英國大選,指的就是英國議會下院議員的選舉。

簡單多數議會選舉制度已經在英國沿用了兩百多年。在「簡單多數」的選舉制度下,根據政黨提名、社團和公民提名兩種方式,650個選區分別選出若干名候選人,而每位選民從本選區數位候選人中挑出一名並進行投票,贏得選票最多的候選人,無論其獲得的選票是否超過半數,都將獲得這個選區的議員資格。同時,在議會中佔多數議席的政黨成為執政黨,其領袖自動成為首相。

這種選舉制的優點是簡單易行,節約成本和時間,政府與議會、議員與選民有直接關聯性,選舉出來的政府也較為穩定、具有延續性。但這樣的選舉制度往往有利於多數黨、大黨,而對小黨不利。因此,這一制度直接導致了工黨和保守黨這兩大主要政黨長期把持英國政壇的局面。而隨著英國國內一些小政黨的不斷壯大和發展,現行簡單多數選舉制度使得議會選舉無法滿足和體現下院應有的代表性,因此屢遭詬病。

以去年五月的英國大選為例,下院650個議席中,有近三分之二的議員在當選選區的得票數未過半;選舉結果顯示無一政黨在議會獲得絕對多數席位。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獲得議會下院650個議席中的307個,成為英國議會第一大黨;工黨獲得258個席位;自民黨僅獲得57個席位,其他小黨共獲得28個席位。然而,僅有57個席位的自民黨卻成為保守黨和工黨全力爭取與其聯合組建政府的「關鍵」籌碼。最終,自民黨「一錘定音」,將聯合執政的目標鎖定於保守黨,幫助保守黨在大選中以微弱的優勢取得政權。而此前,兩黨仍在政治理念上存有不少衝突,但在新一屆議會大選中卻絲毫沒有影響兩黨將要聯合執政的信心。

至此,「懸浮議會」再次出現,不禁使人們對選舉結果的民主性和議員資格的代表性產生質疑。

改革如約啟動

201155,大選結果塵埃落定一年之際,英國正式啟動了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全民公投,本次公投的焦點是是否將現行的議會選舉制度從簡單多數制變為選擇投票制。而此番改革的挑頭者正是當初在大選上「一錘定音」的關鍵角色——自民黨。改變現行議會選舉制度即以選擇投票制替代簡單多數制,成為自民黨向保守黨提出聯合組閣的條件之一。

而所謂的選擇投票制,就是選民可以在選票上按照自己的偏好對候選人進行排序,得票率超過50%的候選人當選該選區議員。但如果沒有候選人取得半數以上選票,得票最少者的選票將被分配給其他候選人,直到有候選人得票超過半數。

英國一個關於研究投票制度改革的「獨立委員會」,在1998年發布的「詹金斯報告」中推薦的兩種選舉制度就提及了選擇投票制。該獨立委員會成立於1997年年底,旨在為穩定政府而推出一個既有廣泛比例性、選民多選擇性,又維持選區聯繫的選舉制度,以取代不盡合理、不盡科學的簡單多數制的選舉方法。

隨著全民公投啟動時間的臨近,聯合政府內的主要兩黨對改革所秉持的態度也正式分野。一面是以副首相剋萊格為首的自民黨竭力主張改革。長期以來,自民黨的支持者地理上較為分散,加之保守黨與工黨分別主導著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使得自民黨在選舉競爭力上始終不敵兩大黨,受窘於「簡單多數」。該黨認為,現行簡單多數投票制度並未真實反映某一政黨所得票數與它最終獲得議席之間的關係,各政黨所得票數與所得議席數不成比例。因此,自民黨黨魁克萊格認為改革現行議會選舉制度非常必要,改革將使議會選舉制度

變成更公平、更好的制度;採取選擇投票制將會使議員們對自己的工作更加負責。但更重要的是,自民黨希望通過改革議會選舉制度,增加在議會下院擁有的席位,進而增強並穩固其在英國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與優勢,為今後贏得議員選舉、單獨執政鋪平道路。

另一面,作為簡單多數選舉制度的利益既得者,保守黨被迫按照組閣前的承諾配合改革進行,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保守黨大唱反調的決心與立場。保守黨領袖、首相卡梅倫早在改革程序啟動前在英國《每日郵報》中發文,呼籲民眾反對選擇投票制,同時稱簡單多數制是英國人經鬥爭和犧牲取得的成果,若遭推翻將造成「永久」傷害。

然而,作為英國三大黨之一的工黨,儘管其領袖愛德華.米利班德對改革表示支持,但工黨黨內分歧嚴重,贊成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同時,從當前英國經濟形勢看,政府嚴厲削減開支,家庭財政疲弱不振,眾多經濟難題尚未解決……此時,改變投票制度可能帶來的高投票成本,也是民眾所不能接受的。公投前的民調就已顯示出多數選民不看好此次改革。

由此不難看出,除了執政聯盟的兩黨針鋒相對以外,英國主要的三大黨內部之間,黨際之間,甚至民眾之間都尚未統一認識,而沒有形成社會共識的改革,不免將阻力重重。

2010年5月18,英國倫敦,英國議會下院舉行大選後首次會議 圖/CFP

改革計劃告吹

公投結果最終顯示,有近七成的選民反對修改現行簡單多數議會選舉制度。然而,在「反對」的聲音中,也不乏有民眾是「簡單多數」的反對者,之所以對此次改革投反對票是因為他們認為改革力度不夠,改革沒有給選民真正的選擇權,僅列出的選擇投票制未能使他們對改革滿意。

自民黨原想通過改革選舉制度,增加其在議會中的議席數量。但改革計劃告吹,英國的執政聯盟面臨前所未有的尷尬。自民黨不僅在全民公投中失利,而且在地方選舉中也遭遇沉重打擊。在野的工黨於英格蘭和威爾斯地方選舉中表現不俗,奪走原屬於自民黨的許多議會席位。保守黨獲得的地方議席總體沒有太大變化。

而在蘇格蘭,以「蘇格蘭獨立」為訴求的蘇格蘭民族黨贏得議會多數議席,這也是該黨第一次控制蘇格蘭議會。這一歷史性的勝利將在五年內推動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

改革議會選舉制度是自民黨與保守黨聯合組閣的基石之一,因此儘管兩黨在此問題上分道揚鑣,但這一「不通過」的公投結果尚不會導致聯合政府解體。因為去年兩黨達成的聯合執政協議明確規定,除非下院有55%以上的議員同意解散議會重新選舉,否則五年內不舉行大選。(記者 王聰穎)

相關焦點

  • 英國選舉制度的缺點和優點
    進一步說,這種選舉系統的優點還有,它一般會選出一個在下議院中佔大多數議席的政黨,並由這個政黨組成內閣。所以當普選結束,政府以及首相實際上也隨即產生了。英國現行的選舉制度可以讓一個政黨贏得絕對多數的席位,成為執政黨,而不需要與其他政黨組織聯合政府。因此首相、政府和議會之間會有更好的合作關係,更能有效率地開展工作。
  • 英國議會:為剝奪國王權力而產生!強國源於改革而不是掠奪
    真的實行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以後,地方力量往往會受到議會限制,這是其他地區根本不可能絕對效仿西方制度的根本原因。而且議會制度本身並不是裹足不前的,英國被稱為議會之母,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議會並且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國家,它也在不斷改革,其制度也日益完備。
  • 英國議會:為剝奪國王權利而產生!強國源於改革而不是掠奪
    真的實行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以後,地方力量往往會受到議會限制,這是其他地區根本不可能絕對效仿西方制度的根本原因。而且議會制度本身並不是裹足不前的,英國被稱為議會之母,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議會並且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國家,它也在不斷改革,其制度也日益完備。
  • 英國議會同意改革上議院 上院成員可由選舉產生
    英國議會同意改革上議院113票的多數,於7日投票同意所有上院成員可以通過選舉產生。
  • 英國的議會為什麼被稱為「議會之母」?它的改革之路非常與眾不同
    議會,又稱為國會。議會起源於英國,是從封建性質的等級會議演變而來的。1265年貴族孟福爾以攝政名義召開由貴族、僧侶、騎士和市民參加的會議,後來,被認為是英國議會的開端。在今天看來,英國議會進行的改革和暴力革命的影響一樣重要,使得普通資產階級在國家事務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明顯。
  • 英國議會
    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通過《權利法案》確定了君主立憲制,議會成為英國權力中樞。隨著英國資產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在歷次議會改革中,上院權力逐漸削弱,下院成為國家核心立法機構和各黨派角逐的場所。1911年,英國通過新的《議會法》,進一步鞏固了下院權力,確立了現行議會制度。
  • 改革選舉制度話題在香港引發熱議
    新華社香港1月17日電 關於香港現行選舉制度的話題,近日為香港輿論和社會各界人士所熱議。相關評論和人士指出,香港現行選舉制度存在不少漏洞,已威脅到國家安全及香港繁榮穩定。為了維護香港特區憲制秩序,確保國家安全,保障「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全面改革香港選舉制度已刻不容緩。
  • 英國議會_中國人大網
    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通過《權利法案》確定了君主立憲制,議會成為英國權力中樞。隨著英國資產階級力量的不斷壯大,在歷次議會改革中,上院權力逐漸削弱,下院成為國家核心立法機構和各黨派角逐的場所。1911年,英國通過新的《議會法》,進一步鞏固了下院權力,確立了現行議會制度。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下院是代議制民主的標誌。英國大選就是指議會下院議員的選舉。
  • 英國議會面面觀(一)
    趙雪湄 夢羽對於多數中國人來說,英國議會大廈這座英國最大、最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多少顯得有點陌生。雖然許多膾炙人口的英國文藝作品如電影《39級臺階》、《神探福爾摩斯》等都描繪過這裡,雖然近年來很多中國旅遊團大都把這裡列入行程表,但這座建築依然充滿神秘色彩。
  • 從英國預算制度的產生看預算與議會的不解之緣
    從世界範圍看,現代政府預算制度最早起源於英國。英國也是資本主義發展最早、議會制度形成最早的國家。現代議會制度的形成與預算制度的演進密不可分。英國被稱為現代議會之母,而預算制度又是議會形成的主要推動力。預算從萌芽、產生到發展、成熟無不伴隨著議會機構及制度相應的萌芽、形成和發展。歷史地看,預算與議會有著天然的不解之緣。
  • 加拿大議會選舉反映國內小氣候:東西民意分裂加劇,共識難尋
    不過,此次加拿大議會選舉其實反映了西方社會的大氣候,以及加拿大本國的小氣候。從國際大氣候上來說,跟人們在西歐觀察到的現象一樣,氣候變化以及禁止頭巾法案成為了此次議會選舉的兩個核心議題。從加拿大本國的角度來看,此次選舉顯示出加拿大國內東西民意分裂進一步加劇,法語主導的魁北克省和加拿大英語社會之間的衝突猶在,加拿大國內的選舉制度改革刻不容緩。
  • 英國議會下院選舉產生新議長
    新華社倫敦11月4日電(記者桂濤)英國議會下院4日投票選舉林賽·霍伊爾為新議長,接替上周卸任的約翰·伯科。當天,有7名候選人參加英國議會下院議長一職競爭。霍伊爾在多輪投票後勝出,他在最後一輪投票中獲得了540張選票中的325票。
  • 英國議會吵架的權利,由制度保障
    自1295年模範議會開始,延續至今700多年的英國議會,在經歷不斷改革之後,從貴族與國王討價還價的議會,展現紳士風度的議會,演變為與如今新聞中的吵架、鬥嘴堪比德雲社的英國下議院,似乎是兩個極端。然而英國議會愛吵架的傳統由來已久,支撐紳士們不惜人身攻擊的辯論背後,是講求程序正義的制度設計和黨派間公開競爭的邏輯。
  • 國外議會的質詢制度
    質詢(questions)制度起源於英國議會雖然可以以不信任投票倒閣,但內閣也能解散議會以對抗,彈劾權在英國實際上又被棄而不用。由於議會的傳統權力已逐漸失去監督政府行政的功能,議會只有憑藉行使質詢權以監督政府施政。因此,質詢權已成為英國議會用以監督政府的一項最重要權力。
  • 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向中國媒體通報明年初哈議會選舉情況
    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柯依舍巴耶夫(中)根據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籤署的總統令,哈薩克斯坦議會下院馬吉利斯議員例行選舉將於2021年1月10日舉行。12月11日,哈薩克斯坦駐華使館舉行了在線新聞發布會,駐華大使柯依舍巴耶夫介紹了哈薩克斯坦當前選舉活動的進程、選舉制度特點以及正在進行的國家政治改革有關情況。
  • 西班牙議會選舉 「兩雄」變「五大」
    新華社/法新&nbsp&nbsp&nbsp&nbsp左右各有所求&nbsp&nbsp&nbsp&nbsp桑切斯領導的少數派政府今年2月提出的2019財政年度預算案遭議會否決,桑切斯隨後決定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眾議院全部350席和參議院266個席位中的208席將由選民投票產生,其他參議院席位由各自治區議會任命
  • 英國議會制度弊端很多,詹森出路何在?
    這一切,發生在躊躇滿志的詹森入主唐寧街10號僅僅40來天的時間內,這在英國的政黨、政府和議會史上,實屬罕見。英國輿論評論說,詹森首相已與議會徹底對立並被議會禁錮,議會給任性的詹森劃定了三條紅線:英國不得無協議「硬脫歐」;不得在「硬脫歐」情況下於10月31日如期「脫歐」;不得在完全避免無協議「硬脫歐」的法案經英國上議院通過並獲女王御準的情況下,提前大選。
  • 英國國內掀起了改革運動,促使坎寧開始疏遠法國革命
    英國國內掀起了改革運動,促使坎寧開始疏遠法國革命由於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英國國內的資產階級激進派重又掀起爭取議會選舉制度改革的運動,這促使坎寧開始疏遠法國革命。1792年4月,以査爾斯·格雷為首的一批左翼輝格黨人組織了「人民之友協會」,要求實行政治平等,改革議會選舉制度,實行普遍選舉權。坎寧擔心他們的活動將擴大法國革命在英國的影響,動搖極力維護國王和貴族特權的託利黨政府的統治,因而堅決反對激進主義者的要求。1792年7月26日,坎寧致函託利黨內閣首相小威廉·皮特,表明他雖然有許多輝格黨朋友,但並不贊成他們的立場;他支持政府的政策,並願意為之效勞。
  • 直擊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大廈「選舉之夜」
    中新社斯特拉斯堡5月26日電 題:直擊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大廈「選舉之夜」中新社記者 李洋坐落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大廈當地時間26日迎來歐洲議會選舉之夜。中新社記者當晚趕到歐洲議會大廈,親身體驗這個特殊的夜晚。歐洲議會是歐盟三大機構之一,也是世界獨一無二通過直選產生的跨國議會。歐洲議會每個月都會在斯特拉斯堡召開為期約一周的全體會議。歐洲議會各委員會、各黨團小組會議以及特別全會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當地時間5月26日,坐落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大廈迎來了歐洲議會選舉之夜。
  • 走進英國議會大廈
    議會大廈的修復和設計,是由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主其事,為著名建築設計師巴裡爵士和普金嘔心瀝血、歷時近半個世紀建造而成,新式議會大廈集藝術、歷史和政治於一體,創下英國建築史上輝煌的一頁。  議會大廈利用每年八、九月議會的休會期,對外開放,遊客必須在導遊的引領下,沿著這條唯一對外開放的「中央路線」自南向北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