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笄山上的那座塔」竟是座什麼塔?

2020-12-17 鎮江金山網

  戴蓉 何菁

  「關於磨笄山上的那座塔」,年過七旬的老人們年少時的所見,較多地集中在「與抗戰紀念有關」,但也有部分老人記憶中這是「護林塔」,畢竟距離這座塔的建造已經近七十年。不過,對於塔的建造年代,大家的看法十分一致——民國時期。

  1

  網友熱議紀念塔

  昨日,《七旬老人們的見證基本都指向——是一座民國時期抗戰紀念塔》見報後,引起了很多市民的熱議。編輯部仍然不斷接到讀者來電,有回憶當年見聞的,更多的是希望能早日求證到這座塔的來龍去脈。

  有鎮江的網友在網上發帖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座塔;也有在北京的鎮江人堅持不懈地在國家圖書館查閱資料;有網友在金山網的鎮江論壇的部門直通車版塊中發帖給相關部門,希望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2

  金存啟繪製紀念塔示意圖

  9月3日,不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本報連續報導見報的同時,《回眸民國時期磨笄山上,還有一座紀念塔》的作者金存啟在金山網鎮江論壇上發布了一張根據回憶繪製的紀念塔示意圖。

  他在帖子上說:「我在給京江晚報投稿時,對這塊紀念碑的一個細節沒有描述,就是在這塊碑的上端,即字的上方有一個十二角星,整個外形是圓形,在圓形的基礎上刻有十二角星,也是塗的深藍色。這可能是鎮江現有的建築上僅存的一個了。雲南騰衝緬甸遠徵軍陣亡將士紀念碑上也是有十二角星的,而且一直保存到現在。」

  金存啟一直想嘗試畫出這個塔的樣子,9月2日晚上,他用製圖軟體將記憶中的這個塔的樣子復原(見圖)。他告訴記者:「我畫的塔底座可能應該還要再高一點,當年自己看的時候應該超過6米,鎮江城裡能夠看到磨笄山的地方就能夠看到這座塔。當年在鎮江四中上初中的時候,我經常會到健康路的體育場參加活動,在那裡看磨笄山上的這座塔最清楚。」

  3

  金老查閱資料多方求證

  金老住在北京,昨天在繪製了這座塔之後,他繼續到國家圖書館微縮文獻閱覽室查閱資料。聽說,他早已開始在國家圖書館查閱鎮江民國時期的報紙了。昨天下午6:20,記者聯繫上金老的時候,他正在國家圖書館查閱《江蘇省報》。金老說他會在圖書館閉館才回去,因為聽說4日國家圖書館要閉館一天。已經忙碌了一天的金老有沒有收穫呢?金老告訴記者:「我查到了1946年6月25日的《江蘇省報》,報紙上有人建議要建一座抗戰無名英雄紀念碑,當時省政府將這個任務安排給了鎮江。不過,我不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就是磨笄山上的紀念碑的最早由來。也許有關係,也許沒有。」

  金老告訴記者,一定要將《江蘇省報》一張張地翻閱。

  北京的金老在翻找舊日的有關資訊,鎮江的讀者們也不會閒著。

  熱心網友馬阿林特別希望能將這塊碑翻個身,儘快找到答案。他在鎮江文旅論壇上發帖,希望能夠組織十幾個網友,帶上千斤頂、繩子或者撬棍將塔翻一個面。傾覆的那面也許有字,也許能給我們答案。網友「380」說:「吊葫蘆一般機械工廠特別是汽車修理單位都會有的,吊葫蘆不重很簡單,使用一噸規格的吊葫蘆就夠了,體積不大也就是30斤重左右,一個人就能提上山。本人因事脫不開身,否則本人完全可以把塔翻過身來。」他還特意畫了一張利用吊鉤、撬棍可以將塔翻轉過來的草圖。

  馬阿林還在鎮江論壇的部門直通車中分別給市園林局以及市文廣新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都發了帖子,鎮江市園林局回覆:「我們將根據你提供的地點到現場了解情況後,再作安排。」市文廣新局回復表示:「已派員至現場進行了查看,由於資料缺乏,難以界定性質。」

  昨天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讀了報紙,關注「磨笄山上的那座塔」的讀者致電本報,紛紛表示:「如果這是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塔的話,實在是太應該儘快豎立起來,我們需要緬懷,我們需要記住這段歷史」,「如果能證實這座塔就是抗戰勝利紀念塔的話,希望能夠繼續讓它矗立在磨笄山上」。金存啟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的時候也表示,如果能夠將這座抗戰勝利紀念塔再次豎立起來的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截至記者發稿時,金老仍在國家圖書館裡繼續查閱,記者在網站上查到了國家圖書館的閉館時間,晚上9:00。

相關焦點

  • 【安順城事】 - 西秀山上有座塔 !
    西秀山登山的步道在西秀山山頂上有一座白色的石塔,當地人叫做文筆塔,又名望城塔。據記載,西秀山頂的這座塔,初建於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最早是一座磚塔,明代初年毀於戰亂。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僧戒章重修、崇禎十年(1637)僧圓經復修,清代嘉慶二年(1797年)僧深恆再修。今天,我們來到安順看到的白塔是鹹豐元年普定縣鄒洪儒重修的。在塔身南側第二級的塔面上有塊石碑刻石,上面刻著當年重建此塔時的經修僧人、捐銀鄉耆、砌塔工匠姓名。
  • 北京有多少座塔?
    原標題:北京有多少座塔?   有誰認認真真地數過,北京到底有多少座塔?   有人說,至少有三四百座塔。   按照古建築人士的說法,古都塔的形式與構造多樣,有密簷式、樓閣式、亭閣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花式、組合式等等;若單從建築材料來說,又有磚塔、石塔、泥塔、琉璃塔、銅塔、鐵塔、木塔等等。   較為知名的塔有以下幾座:   (一)北海永安寺白塔,建於清順治年間,覆缽式,高近36米。
  • 泰晤士河畔的那座塔,外表寧靜優雅,實則是被血腥包裹著的圍城
    在這座女王陛下的宮殿與城堡中,是今日的妙趣橫生。血腥與榮耀,文明與鬼魅,都匯聚在河畔的那座塔。 和很多歷史悠久的巨大建築一樣,這座塔的修建過程也很漫長。有好幾個國王先後都對這座塔進行了修改,比如加厚圍牆,再比如添加一個護城河,最後才行成今天的樣子。倫敦塔的身份很奇怪,很多年前,一直在庇護所和監獄之間不停的變換著。
  • 寧明這座塔被列為廣西十大名塔!
    承露塔名字起得極其巧妙,在全國現存上萬座古塔中絕無僅有的,體現古塔博大精深的建築風水倫理和建築藝術。塔與金龜山簡直就是上天所賜禮物,「承露」與「金龜(金螯)」自古就有歷史典故和傳說。塔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八角五層磚塔,塔底直徑五米,高18.30米,塔頂置園形鐵鍋一口,從不生鏽。自建成至今屢遭洪水衝刷,日曬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
  • 北京人人皆知的天寧寺有座最漂亮的遼塔
    那座寶塔就是天寧寺裡的遼塔,而那根煙囪則是北京二熱。二熱就是北京第二熱電廠,第一熱電廠在八王墳。有塔的地方肯定有寺,所以天寧寺塔下面肯定是天寧寺呀,對吧?而且,按道理說這個寺肯定要比塔歲數大。所以,這座天寧寺肯定在前,其塔在後。多數情況下,寺廟都沒了那塔還能剩下來。
  • 渾河上那17座橋
    其中,8座公路橋,5座鐵路橋,共13座橋「經過」沈馬賽道。  渾河上第一座橋是鐵路橋。甲午戰爭後,清朝當權者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1903年7月14日,東清鐵路南滿支線正式運營,這是瀋陽最早的一條鐵路,也產生了瀋陽跨渾河最早的鐵路大橋。後幾年又在兩邊幾十米,分別建了上下行兩座橋。  最早的水泥公路橋是現在的渾河橋,又叫青年橋。
  • 《西遊記》裡唐僧掃的是哪座塔?
    好,假裝你們已經問了,現在我來公布答案:就是中國四大名塔之一的山西廣勝寺飛虹塔。不吹不黑,我泱泱大中華塔雖然不少,但飛虹塔絕對是最符合劇情裡金光寺寶塔「塔舍」的。寶塔最牛的地方,在於塔頂一顆「夜放霞光」的佛寶舍利,有了它整座塔都能變得bling bling。
  • 大同古城的這座古寺,遊客卻是去看塔的,塔還是歪的
    很多非信徒的遊客進寺廟後,不知道看些什麼?法華寺內有一座神秘的白塔,對遊客充滿了吸引力,這座白塔是大同唯一一座覆缽式喇嘛塔。最近喜歡上一句話,讓自己的內心世界遼闊豐盈。法華寺最吸引遊人的就是這座神秘的被稱為「法華塔」的白塔,因塔內存有一部
  • 湘潭有座塔叫高峰塔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湘潭的文化歷史,聽老百姓口中的湘潭故事,我帶你去一個地方,位於湘潭市嶽塘區寶塔街道江邊村高峰塔路的高峰塔。在那,你可從守塔人李建國得口中知道很多的湘潭故事。(守塔人的中國夢)高峰塔始建於明朝萬曆42年(1614年),位於湘江東岸的南山上,這座山在當時是湘潭的最高峰。
  • 這座塔堪稱中國最「神秘」的塔,已建1300多年,近代無一人上去過
    這個山莊不僅僅是避暑的好地方,在這裡還可以看看中國最「神奇」的塔。這座塔已經建造了一千三百多年但近代卻無一人上去過,這實在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在這個避暑山莊的西南方向有一座雙塔山,這座塔山也是承德市最大的自然旅遊風景區,雖然說這個省份的旅遊風景區很多,但雙塔山它也是大有來頭的。
  • 中國的這兩座山很神奇,想上山卻找不到路,山頂上卻有兩個磚塔!
    說到我們國家的資源,那是非常的豐富的,特別是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各種各樣的美麗風景數不勝數,而且這些景點都有各有各的特色。特別是我們國家的一些名山大川,那真的是非常的讓人感到讚嘆不已,最有名的就是我們國家的黃山,這裡的山真的是非常的奇特,讓人感到真的是大自然實在是太神奇了,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山,可以說比黃山還要更加的奇特,它不但風景再優美,而且它是非常神奇的,當你來到這裡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麼這個山到底的神奇在什麼地方呢?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這座神奇的山。
  • 世界三大奇塔:最牛的那座在中國,全木質結構,早比薩斜塔117年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很多人都通過旅遊來放鬆心情,有人喜歡戶外運動爬山玩水,也有人喜歡去看一些歷史人文的古建築,塔就是其中之一,世界各國都有自己非常有特色的塔,也有各種各樣的排名,世界三大奇塔:最牛的那座在中國,全木質結構,早比薩斜塔117年。
  • 這座塔是世界第一斜塔,比薩斜塔都略遜一籌,就在中國江蘇
    但是大家並不知道其實世界上第一斜塔其實是在中國,比薩斜塔跟這座建築比就略遜一籌了。在中國有一個旅遊景點,名字叫定林寺塔,這座塔是在江蘇南京市江寧區,塔身向北傾斜7.59度,要比比薩斜塔傾斜的角度還要大,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第一斜塔」。
  • 南京這座塔曾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如今遺址上建新塔成當地風景線
    最先在南京城牆上看到的這個遺址公園的那個玻璃材質的報恩塔,當時只覺得這個塔做的很特別,怎麼會用這麼現代的材料來建造,沒想到它就是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的最高點。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走過山門腳下跨過的是香水河、香水河橋遺址、御道遺址,在這裡還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香水河石砌駁岸。拱橋兩側的兩座碑亭是古大報恩寺御製碑亭的原址。
  • 七塔八幢九饅頭,蘇州古城最高,竟然是這座塔?
    「七塔八幢九饅頭」是舊時蘇州的一句諺語,說的是蘇州的一些地標性的建築,七寶塔、八經幢和九個澡堂(因澡堂的外形狀像饅頭,故如此稱呼)。如今這樣的饅頭形浴室早已消失,只還有一些地名上能留下些痕跡,如混堂弄。
  • 半間教室:安徒生的童話裡,有座來自南京的瓷塔
    這是一個什麼物件呢,張岱的原文是「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那它究竟有多大呢,足足有三十二丈之高,相當於101米高,這就是前後共歷時17年才建成的大報恩寺塔。這座塔建成的時候,轟動很大,記得小時候讀過《安徒生的童話》裡面還提到了這座「來自東方的瓷塔」。沒錯,這是一座瓷塔,塔身全部貼有五色琉璃瓷片,瓷片上還畫了飛馬、飛羊、獅子、白象等圖案。
  • 遼寧有座最斜的塔,塔身高10米,曾被洪水破壞卻始終屹立不倒
    古塔是遼寧地區少有的古建築,但並非沒有它,在遼寧悠久的歷史中,有許多脆弱的古建築,畢竟,在歷史的濃烈中,它來自自然,人為因素也無法控制,因此來看看遼寧最傾斜的古塔之一,儘管這座古老的塔樓規模不大,但其發展歷史和價值卻十分重要。
  • 廣州塔碼頭計劃改造18座浮躉 僅改造2座其餘未果
    昨日下午,新快報記者再次走訪了這些面臨拆遷的臨建碼頭發現,太古倉碼頭已於昨日開始動工開拆,而原計劃進升級改造的廣州塔碼頭18座浮躉,目前僅改造兩座,拆除兩座,剩餘14座浮躉依然鏽跡斑斑地坐落在廣州一線江景之上。
  • 我國有座塔,日本俄國都想拆掉它
    中國作為世界上的四大萬名古國,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各種文化遺產。精美絕倫的建築也是多如繁星,其中一些軍事建築就成了今天的名勝古蹟。比如全世界聞名的萬裡長城,建造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現在卻成了全球遊客到了中國必定會去的旅遊地點。不過也有一些歷史建築仍然保留著它原本的存在價值,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座塔,日俄兩國都想把它拆掉,而我國也是無論如何也不肯同意。
  • 北京城這座塔堪稱明代建築的代表,中外結合建築的典範
    後又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並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倚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去處。 永樂帝下旨建守造塔,明成化九年依所獻圖樣建成金剛寶座塔。這種類型的塔,現全國僅存6座:3座在北京,即五塔寺、碧雲寺和黃寺各一座;另外3座一在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在雲南昆明妙蓮寺;一在河北正定廣惠寺,其中推北京五塔寺最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