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安順,這座有著6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文物古蹟隨處可見:文廟、武廟、圓通寺...這些很有文化歷史風韻的地標,小安在之前的文章裡不止一次的向您推薦過。安順市的中心城區叫做西秀區,據當地的朋友介紹西秀區得名於安順主城有一座西秀山,它就在安順主城的新大十字的路口位置,是安順的地標。
直插天際的安順白塔
西秀山登山的步道
在西秀山山頂上有一座白色的石塔,當地人叫做文筆塔,又名望城塔。據記載,西秀山頂的這座塔,初建於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最早是一座磚塔,明代初年毀於戰亂。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僧戒章重修、崇禎十年(1637)僧圓經復修,清代嘉慶二年(1797年)僧深恆再修。今天,我們來到安順看到的白塔是鹹豐元年普定縣鄒洪儒重修的。在塔身南側第二級的塔面上有塊石碑刻石,上面刻著當年重建此塔時的經修僧人、捐銀鄉耆、砌塔工匠姓名。
塔身上的雕像
據《安順府志》載:「圓通寺後文筆,前賢建以培風水者也。由大悲閣後石磴而上,古樹槎椏,窄徑盤曲,至塔下乃平。春暉明媚,桃李滿城,遊人矚目,真不讓洛陽之花矣。炊煙之痕,散為遊絲,嫋嫋晴空,與雲影天光相蕩漾。遠視平疇蓑笠,聚影東皋,時有黃鸝飛鳴,助人遊興。回觀塔中篆刻,古色陸離,則又貺我文機矣」。
俯瞰腳下古色古香的建築群
西秀山上對望新大十字
今天我們見到的西秀山白塔,是一座等六邊形椎狀封閉簷式石塔,共有八層,以白色料石鑲砌而成,實心,既無門,也無窗。塔基座是古建築中所稱的「須彌座」,平面為等六邊形,每邊為3米,周長18米,基座高1.9米,每個角的角楞上雕有龍、鳳、負塔力士像。塔身愈往上則逐層收縮,成為寶塔形狀,在塔身外壁的六個面上,從下至上刻有六尊佛名,即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清靜法身毗盧遮那佛、南無彌勒真佛、地藏王菩薩。每尊佛名下方,分別雕有一尺見方的佛像,其下是同等大小的護法神雕像,整座石塔雕刻形制簡潔明快,石料鑲嵌密實無間,工藝十分精湛。
圓通寺內仰望白塔
交通提示:從安順火車站出發乘坐公交2路在塔山廣場下車即到。
旅遊提示:西秀山設有遊客棧道,登到山頂就是西秀白塔,山頂可以俯瞰整座安順城;從山上下來山腳就是安順圓通寺,出了圓通寺,穿過市民廣場,走進對面的巷子就是塔山腳下的天主堂。整趟線路走下來一個小時左右,至於景點門票嘛!0元。
來源:安順微旅遊
安順那點事:anshunnews懂安順人·知安順事
合作熱線:1860600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