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最奇特的山,高百餘米卻有4座古塔,1座還是台州唯一的元塔

2020-09-24 冷月印記

臨海,是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縣級市,雖然從名字中感覺這是一座臨海的城市,其實並不然,臨海市區不臨海,卻有台州第一大水系靈江穿城而過。臨海是一座有著千餘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內文物古蹟遍布、山水風光秀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巾山」。

巾山,又名巾子山,地處臨海古城區東南,毗鄰紫陽古街、長城與靈江,巾山高百餘米,山頂有兩座山峰,每座山峰頂端皆建有一座古塔,古塔一大一小,稱之為「大小文峰塔」,當地人也叫大塔和小塔,在宋嘉定《赤城志》中記載:「兩峰如恰,其頂雙塔差肩屹立。」如今已是臨海市的標誌性景觀。

除了山頂的兩座文峰塔外,在巾山西麓還有兩座古塔,分別是千佛塔和南山殿塔,西麓雙塔與山頂雙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景觀,即「巾山塔群」,一山四塔、十分罕見,如今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地處紫陽古街附近,到這裡的遊客頗多,且不要門票。

四座古塔中最著名的是龍興寺中的「千佛塔」,也是臨海最高的古塔,塔高30多米,因塔身遍布壁龕和塔磚上雕刻有佛像1000多尊而得名。

千佛塔的歷史非常悠久,始建於唐代,如今看到的千佛塔是在元代所重建,是台州現存唯一的元代古塔,歷經700多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

從龍興寺山門前沿著臺階而上,即可看到「南山殿塔」,南山殿塔始建年份不詳,如今這座是在明代重建而來,相比千佛塔它更為修長,且到這裡的遊客不多,據說是為了紀念唐朝中期名臣張巡而建,塔後是天寧寺,但這座塔與寺廟並無關係。

這兩座古塔所處位置比較低,若要一覽大小文峰塔,需徒步上山,別看巾山不大,山間卻有著格外秀美幽深的景色及深厚的人文底蘊,若是在炎熱的夏季來此遊玩,一定格外的清涼。

我們是從天寧寺右側的山道上山的,途中經過了中鬥宮、楊節愍公祠、三元宮等歷史古建築,三元宮是巾山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始建於明萬曆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最初時這裡是道觀,但到了清道光年間卻不知為何歸於佛教,後來還將建了臥佛殿。

從三元宮方向可以看到小文峰塔,在三元宮西側是楊節愍公祠,是楊氏後人為紀念楊時熙而建,楊時熙是臨海人,曾任兩淮鹽運使,是著名的愛國將領,清代乾隆時賜予稱號為「節愍」。

巾山上面有多條遊覽路線,在南麓、北麓、西麓、東麓上皆有景點分布,如果不清楚遊覽路線可以諮詢這裡的旅遊志願者,我們去時遇到了很多的旅遊志願者,他們服務非常熱情,會耐心向你講解如何到達目的地,以及推薦去哪裡玩。

在山間還有許多的小亭子,不僅是觀景的好地方,還是休憩的佳處,這座小亭子所處位置為蛤蟆巖,估計是因為造型如蛤蟆而得名吧,遊玩累了的話,不妨坐下來休息一下,這裡距離文峰塔大約需要10分鐘路程。

據悉,早在北宋時就已在巾山雙峰上建雙塔,雙塔相距五六十米,自從修建了這兩座古塔後,臨海開始逐漸中狀元、進士,這皆歸功於大小文峰塔。文峰塔最初時為磚木結構,如今所看到的塔身是清代重建而來,巔立於山頂,確實格外的壯觀,也讓景色更具意境。

遊客可登塔望遠,一覽整個臨海城的秀美,自古以來吟誦大小文峰塔的詩篇也頗多,清代文學家施閏章曾賦詩《巾子山》:「城上雙峰俯萬家,振衣秋色滿天涯;潮聲遠帶孤帆沒,塔影橫催白日斜。」即便如今,這裡依然是臨海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景色大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臨海最奇特的山,高百餘米卻有4座古塔,1座還是台州唯一的元塔
    臨海,是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縣級市,雖然從名字中感覺這是一座臨海的城市,其實並不然,臨海市區不臨海,卻有台州第一大水系靈江穿城而過。臨海是一座有著千餘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內文物古蹟遍布、山水風光秀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巾山」。
  • 浙江一座僅百餘米的山,有鑑真大師曾待過的寺廟,還有4座古塔
    去臨海旅遊的人,一般都會注意到紫陽古街旁的這座山,目前它已然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的標誌之一,它就是巾山,一進入臨海古城,很醒目地出現在眼前,與紫陽古街毗鄰。位於古城東南隅的巾山,雖只有百餘米高,但山上的古建築很多。
  • 臨海最漂亮、最好玩的幾座山,名單都在這裡了
    五月萬物蔥蘢,青山叢林間的風光最是好看,「小臨通」整理了一份臨海最受歡迎的幾座旅遊名山,挑一座山,走起!臨海市·巾山巾山,又叫巾子山,高百餘米,三面臨街,一面靠江,相傳是華胥子飛仙升天時被風吹落的頭巾所化。山頂上有雙峰,雙峰上有雙塔,始建於唐代,距今已逾千年。
  • 天台的國清寺,臨海的龍興寺,哪座千年古剎是台州寺院中的翹楚?
    浙江台州自古以來就素有山海水城,和合聖地的美譽,它雖然不是一座熱門的旅遊城市,但是台州的很多景區都給外地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到台州最著名的景區,很多遊客一定會說,那肯定是那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它不但是國家5A景區,更被遊客譽為浙江最良心的景區之一,那便是中外馳名的天台國清寺。
  • 浙江一座僅百餘米的山,有鑑真大師曾待過的寺廟,還有4座古塔
    important}去臨海旅遊的人,一般都會注意到紫陽古街旁的這座山,目前它已然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的標誌之一,它就是巾山,一進入臨海古城,很醒目地出現在眼前,與紫陽古街毗鄰我仔細數了一下,一共有4座古塔。從興善門那邊走,首先經過的是龍興寺。這是入口的牌坊,上面寫著&34;,四個大字剛勁有力。屈指算來,龍興寺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歷史,寺廟以江南古長城為屏,以繁華紫陽街為鄰。
  • 浙江僅有的兩座元代古塔之一,塔身上布滿千餘座佛像,就在台州市
    在國內很多城市中都會有「塔」這樣的建築,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遺存,數以萬計的古塔遍布在大江南北,雖然「塔」不是中華文明的產物,但是國人對它的認知度還是比較高的,在浙江省內,也有很多著名的古塔,例如杭州的六和塔,寧波的天寧寺塔,湖州的飛英塔,不過在台州,有一座外觀非常精美的元代古塔,很多人就未必知道它的名字了。
  • 臨海這6座山,好看更好玩,空氣都是桂花味的
    巾山,又叫巾子山,高百餘米,三面臨街,一面靠江,相傳是華胥子飛仙升天時被風吹落的頭巾所化。山頂上有雙峰,雙峰上有雙塔,始建於唐代,雙塔之一的東大塔與南山殿塔、千佛塔組成了巾山塔群。白水洋鎮·安基山地址:臨海市白水洋鎮,海拔880米交通:有公路直達山頂,建議自駕門票:無滑翔傘價格:雙人滑翔越野飛行880元/人;雙人傘空中帶飛體驗680元/人景區電話:400-101-1283,13738615129
  • 浙江臨海的這座佛寺,曾是鑑真東渡的落腳地,來往遊客卻不多
    有了初步的認識,你對「臨海小京都」是否有些許期待了。龍興寺位於臨海城內巾山西麓,始建於唐神龍元年,初名「神龍寺」。古寺歷史悠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歲月。它如一位年邁的老者,悄悄地翻頁著臨海這座小城的日曆。自唐朝以來,龍興寺就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唐天寶年間,鑑真大師六次東渡扶桑弘法,在其第四次東渡日本前,曾住錫於此。
  • 天台的國清寺,臨海的龍興寺,哪座千年古剎是台州寺院中的翹楚?
    浙江台州自古以來就素有山海水城,和合聖地的美譽,它雖然不是一座熱門的旅遊城市,但是台州的很多景區都給外地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到台州最著名的景區,很多遊客一定會說,那肯定是那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它不但是國家5A景區,更被遊客譽為浙江最良心的景區之一,那便是中外馳名的天台國清寺。
  • 臨海漫遊記,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古韻與新潮
    臨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台州府城蜿蜒牆盤亙在古城四周、紫陽古街橫貫古城區、東湖作為其天然護城河有著可媲美小西湖的園林風韻、巾山的一山四塔更是讓人大開眼界,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在訴說著這座千年古城的煙雨滄桑。
  • 邯鄲有座千年不倒的古塔,夜景更是美如畫!
    2019年10月 一座千年古塔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4月這座塔在全方位進行了「亮化」改造後來佛教在中國發展壯大,幾乎每個城市都有根據當時朝代的人文風俗和建築風格建造的寺廟,塔依寺而建,塔寺不分家,因而現存在全國範圍內的塔有很多。中國現存的古塔有2000多座,分類方式的不同讓古塔有了不同的名稱。根據所納藏的物品來區別看的話,武安的這座古塔因埋葬高僧的靈骨名為舍利塔。從建築材料和樣式上看是空心磚結構的樓閣式塔。
  • 中國古塔攬勝——浙江台州
    台州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歷史悠久,佛教天台宗和道教的南宗均發祥於此。台州境內古塔眾多,其中的多座已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代,現存建築為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六角七層樓閣式,磚構,空心,通高28、66米;塔身外牆裝飾磚均雕有佛像,故稱「千佛塔」;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臨海一座小山上卻有2座唐代古剎,一個熱門一個冷清,都不要門票
    龍興寺,地處城牆腳下、巾山西麓,其歷史非常悠久,始建於唐神龍元年,距今1300多年歷史,牌坊上的「神龍古剎」便是此意;背面的「貞元風範」是指在唐貞元年間,日本高僧最澄曾率領弟子隨遣唐使者來到臨海拜訪當時的台州刺史陸淳
  • 僅僅一百多米的山,卻有四座古塔兩座古寺,還是日本佛教的起源地
    浙江省作為我國的魚米之鄉,在我國最出名的就是這裡的水鄉古鎮了,這裡的水鄉文化十分的悠久,因此很多人來到浙江省就是來到這裡比較著名的古鎮,但是除了這裡的水文化之外,這裡也有著其他比較著名的景點,而我們今天介紹的就是有著四座古塔兩座古寺,還是日本佛教的起源地,一百多米的山
  • 河北正定有個古塔,讓梁思成稱奇,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
    這13處古塔代表了我國古塔藝術的巔峰,其中唯一一處作為花塔代表入選的就是廣惠寺華塔。塔這種古建築在中國隨處可見,但它的起源卻在印度,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流傳到中國的,真正將塔的藝術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的,還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稍有古建築知識的人都知道,古塔大致可分為密簷,樓閣,覆缽,亭閣,金剛寶座,過街塔和花塔等七個大類。
  • 北京的天寧寺古塔:藏於平房區當中,也沒有臨近的另一座塔高
    北京天寧寺古塔是遼代古塔,比北京建都的時間還要早。目前天寧寺塔周圍是一片平房區,而且塔還沒有周圍的另外一個煙囪高。一個更為奇特的是天寧寺塔古塔57.8米,北京第二熱電廠的煙囪180米。天寧寺塔的高度已經完全被第二熱電廠的煙囪所掩蓋。
  • 中國造塔兩千年,現存還有兩萬座,而這108座最重要
    幸而佛教持續流行,古塔建造也是繁多,因此現在還遺存近20000座各類古塔。今天將整理出108處古塔為大家整理奉上,望君收藏,做按圖索驥只用。 謝謝楊昆、郎智明和蓮蓮三位老師對本文提供的指導。並感謝全國拍古塔並上傳網絡的朋友,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 註:關於塔的時代,採用網絡信息,沒有經過嚴格的考古論證,僅供參考。
  • 臨海這兩個景點非常奇特,名字都帶千佛二字,且一南一北陰陽相對
    臨海為地處浙江省沿海中部的縣級市,這是一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唐代之後就一直是台州府治所在地。「巾山塔群」,4座古塔齊聚一山確實十分罕見,如今的巾山塔群也是到臨海旅遊必打卡的景點,與臨海第一街之稱的紫陽古街毗鄰。
  • 華夏大地最美的13座千年古塔,充滿智慧,堪稱古代建築之精品!
    下面就來領略一下,中國現存最古老的13座古塔風採吧~01.大雁塔唐永徽三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塔底層8.7米見方,塔身各層南面有券門,塔身逐層收分減高,疊澀出簷,形制屬密簷式塔。仙遊寺自古就是遊覽勝地。白居易任周至縣尉時,在這裡寫下了《長恨歌》,成為千古絕唱。
  • 河北有座「連體山」,上有2座古塔,至今沒人知道是怎麼建造的
    今天要介紹的便是一座神秘的古建築,至今都沒有人知道它是如何建成的,這座神秘的建築物就是雙塔山奇塔。《承德府志》中也有記載:「東塔之巔有古廟,不詳何人所建,已就傾圮,旁有一小碑鐫王仙生三字」。從遠處看,兩座高40米左右的巖柱如同兩個擎天大柱,巍峨聳立在山丘之上,走近觀看,氣勢更為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