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身高大概率取決於父母雙方的遺傳,所以許多身高不是很高的男女在選擇對象的時候,如果自己本身相對於矮小,為了孩子考慮,身高也成為擇偶的一個標準或者考量要素之一。雖然父母的身高對於孩子有著先天的作用,但是經過後天的努力和調理,還是可以長高,不至於太過於矮小。
不同的性別,衡量身高的標準也不盡相同,2020年兒童身高標準,男孩在10歲時的標準身高為140.2cm,超高為146.4cm,矮小標準為127.9cm或以下;女孩在10歲時的標準身高為140.1cm,超高為146.4cm,矮小標準為127.6cm或以下;18歲時的標準身高為160.6cm,超高為165.9cm,矮小標準為149.8cm或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男孩的在10歲以後就進入身體發育的高峰期,家長們要注意了。
10歲是孩子發育「分水嶺」,關係到孩子青春期及成人以後的身高,此時若孩子的身高偏向於矮小,家長應該及時幹預。
01兒童發育的三個階段
1、 0到三歲的嬰兒時期
孩子從剛落地到三歲時,在這個時期範圍內,孩子要是幾個月不見,很容易就認不出來,這主要是由於孩子的營養是否全面和生長激素的分泌程度來決定的。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生長發育的速度極快,所以被稱之為孩子的快速生長期。
2、 三到十歲的兒童時期
三歲到十歲的成長期間,由於孩子的身體開始較多分泌甲狀腺素,因此可以保持大概每年有大約5至7釐米左右的身高增長,這個時期由於每年的身高增長較為穩定,所以被稱之為兒童的穩定生長期。
3、 十到十八歲的青春期
孩子在青春期內,性激素水平和生長激素尤其是性激素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兩種激素共同作用,使得孩子的身高增長又進入了一個加速期,但是性激素也具有性成熟的作用,一旦達到性成熟,孩子就會停止生長。因此,青春期又被認為是孩子的生長加速期。
02家長如何讓孩子長成「大高個」?
1、 良好的生活習慣
影響孩子發育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飲食習慣和睡眠習慣。蛋白質可以促進孩子的骨骼生長,保持相對合理的蛋白質吸收,能夠保證孩子所需要的鈣鋅元素,保證發育長高所需要的礦物質。
同時良好而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生長也有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由於生長激素低會在睡眠期間造成影響,促進長高,所以確保合理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能夠更大程度地確保孩子長高。
2、 適當的運動
跳躍以及彈跳類的運動能促進孩子的骨骼發育。跳躍運動如跳繩,打籃球等等,由於縱向拉伸孩子的形體骨骼,從而能夠一定程度的促進孩子長高。但是運動也要確保合理性和科學性,過度的運動量會給孩子增加身體的負擔,更大機率造成身體損傷,因此適得其反。
03結語
孩子的生長是父母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發育的情況關係到孩子的一生。每一個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身體的發育狀況,了解掌握孩子的每個生長階段所要達到的標準和需求,採取恰當的方式來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
在左右不了基因的情況下,父母要學會利用外在的環境條件,通過生活條件的控制和適量的運動來促進孩子的身高增長。時刻關注,及時幹預才是父母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工作重心。
孩子的發育狀況於一生皆有所影響,如何正確地把握孩子的正常生長階段的需求?養成怎樣的習慣才能確保孩子長成「大高個」?請大家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