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如何有效防護COVID-19?世衛組織如是說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醫護人員如何有效防護COVID-19?世衛組織如是說

  國際合作戰「疫」行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衛組織媒體中心日前發布醫護人員防控COVID-19專題問答,現整理部分內容如下:

  醫護人員在治療和護理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時,如何配備防護裝備?

  世衛組織目前對COVID-19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或確診患者的醫護人員的指導意見是,除了所有醫護人員針對所有患者應始終採取的標準防護措施之外,還建議採用預防接觸感染和飛沫感染措施。關於個人防護裝備,接觸和飛沫傳播預防措施包括,在進入收治COVID-19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或確診患者病房之前,應佩戴一次性手套保護雙手,穿戴清潔、非無菌的長袖袍服保護衣物免受汙染,佩戴醫用口罩保護口鼻,並戴上眼部防護裝置(如護目鏡和防護面罩)。

  為什麼世衛組織建議COVID-19疑似和確診患者的醫護人員採取接觸和飛沫傳播預防措施,而不是採用常規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世衛組織國際專家審查了COVID-19傳播模式的現有證據並得出共識,制定了快速指導方針。現有證據表明此病毒通過飛沫和接觸受汙染的設備表面而傳播。現有證據顯示該病毒通常不會通過空氣傳播。其他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顯示,在產生氣溶膠的操作(例如氣管插管和支氣管鏡檢查)中,可能會發生空氣傳播,因此世衛組織只建議對這些操作程序採取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對於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所在的醫療機構或住所,推薦使用哪些消毒劑對環境消毒?

  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所處的醫療機構或住所中,應使用可以有效抑制COVID-19和其他冠狀病毒等包膜病毒的消毒劑對環境消毒。許多消毒劑(例如常用的醫院消毒劑)對包膜病毒有抑制作用。世衛組織目前建議:用70%醫用酒精對可以重複使用的專用設備(如溫度計)進行消毒。用0.5%(相當於5000ppm)的次氯酸鈉對家中或醫療機構中經常接觸的表面進行消毒。

  是否有處置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的特別程序?

  沒有。在COVID-19疑似或確診患者的醫護環境中或居家護理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作為傳染性醫療廢物予以處置。

  疑似和確診患者可住在同一間病房嗎?

  COVID-19急性呼吸道疾病疑似和確診患者最好應單間隔離。一些COVID-19的疑似患者實際上可能還患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因此必須將他們與COVID-19確診患者隔離開。如果條件所限,同一間病房裡的病床之間應始終保持至少1米距離。

  一次性醫用口罩可以消毒和重複使用嗎?

  不可以。一次性醫用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後應妥善取下口罩(不觸摸正面,從後面通過兩端皮筋或線繩取下口罩),並立即丟入帶蓋的傳染性材料垃圾桶,然後採取手衛生措施。

  世衛組織是否建議身體健康的人在COVID-19疫情期間佩戴醫用口罩?

  不,世衛組織不建議社區中無症狀的個人(即沒有呼吸道症狀的人)佩戴醫用口罩,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健康的人使用醫用口罩可以預防COVID-19傳播。醫用口罩的誤用和濫用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庫存短缺問題,造成真正需要醫用口罩的人反而無法獲得。

  本報記者 李 釗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回應COVID-19命名原因】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
    【世衛組織回應COVID-19命名原因】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 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世衛組織將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央視新聞消息,此英文縮寫象徵著這是在20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陳俊俠攝  新華社日內瓦2月11日電(記者凌馨 劉曲)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  在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譚德塞宣布,「我們現在將這一疾病命名為『COVID-19』」,它是2019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簡稱。
  •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2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出席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新華社)"We now have a name for the disease and it's COVID-19," WHO chief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told reporters in Geneva.
  • 8點1氪|世衛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企業微信...
    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線 世衛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 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布會,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
  • 世衛組織正式命名新冠病毒所致疾病為「COVID-19」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背景】日內瓦時間2月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一場記者會上宣布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這(COVID-19的命名)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標準格式(standard format),可用於將來任何冠狀病毒的暴發(coronavirus outbreaks)。」在此之前,這一病毒被稱為2019-nCoV。
  • 世衛組織攜手Lady Gaga郎朗等舉辦全球慈善音樂會
    「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 特別節目將於2020年4月18日美國東部時間晚上8點/格林尼治時間上午12點/ 北京時間4月19日上午8點進行現場直播,以表達對於衛生工作者的支持,並展現奮鬥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和世界各地家庭的真實狀況。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 新冠肺炎簡稱 NCP原標題:世界衛生組織命名新冠狀病毒為「COVID-19」,新冠肺炎簡稱為NCP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此英文縮寫象徵著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選擇這一名稱,是為了避免將此病毒與地域、動物或個人所關聯,消除歧視。
  • 世衛組織建議土庫曼斯坦按存在新冠疫情的措施進行防控
    世衛組織新聞發布會土庫曼斯坦當地時間7月15日,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代表團就訪問土庫曼斯坦的情況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緊急情況高級專家凱薩琳·斯莫爾伍德回答了記者的問題。世衛組織還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措施:世衛組織建議土庫曼斯坦採取在該國存在新冠疫情傳播相同的公共衛生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個體檢測,並迅速為這些個體提供隔離,測試和接觸追蹤,並對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個體提供適當的護理,這對於控制冠狀病毒感染至關重要。
  • 全球抗疫|比利時和盧森堡釋放「解禁」信號 古特雷斯稱讚世衛組織...
    阿克塔耶娃表示,哈薩克斯坦當前共有超過370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佔總感染人數的28%。她呼籲醫護人員加強防護措施,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行隔離、防護、監控、消毒、登記等方面的防疫要求。  另據哈通社15日消息,哈總統託卡耶夫已籤署總統令,將全國緊急狀態期限延長至5月1日,同時要求哈政府會同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就落實總統令相關工作採取必要措施。
  • 世衛命名新冠病毒:「COVID-19」究竟有何含義?
    不過對於這種全新的病毒,我們可能習慣簡稱為「新冠」,而世衛命名新冠病毒為「COVID-19」。世衛命名新冠病毒近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布通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將正式被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
  •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的大流行病,中國成功控制疫情值得慶賀
    當地時間9月7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在發布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一場大流行病,他呼籲世界各國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資,為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準備。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的大流行病據央視新聞,在世衛組織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給了所有人很多教訓,其中一項就是健康不是提供給能負擔得起的人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人權。
  • 世衛組織回應川普:病毒無國界,不能與地域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18日說,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20萬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該組織收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總數已超過20萬例,死亡病例總數超過8000例。確診病例中80%來自西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地區。
  • 臺灣以「臺北」名義參加世衛組織論壇?耿爽:只能以專家個人名義
    奇蹟中國編輯:翰林此次新冠病毒的傳播程度讓人有些猝不及防,在春節的特殊時期,病毒的傳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散,而且截至目前依然沒有能夠找到特效藥和確診用藥用以治療,雖然壞消息不斷,但是依然有好消息在產生,不僅僅是中國在組織一切力量支援疫情高發區
  • 比利時重申支持世衛組織 開放與鄰國邊界
    2020年5月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紅十字會的醫護人員將一名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無家可歸者送往醫院。(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30日電(記者潘革平)比利時政府30日發表公報,重申對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
  • 古特雷斯:強烈譴責在緬甸世衛組織人員遇害事件
    來源:央視網當地時間4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對4月20日發生在緬甸若開邦,世界衛生組織一輛運送新冠病毒監測樣本的車輛遭到襲擊表示強烈譴責。在這次襲擊中,世衛組織的一名工作人員遇害,另一名政府官員受重傷。
  • 為什麼世衛組織總幹事說COVID-19尚未構成「大流行病」?
    COVID-19疫情進入一個新階段。儘管我國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在我國之外,亞洲的韓國和伊朗,歐洲的義大利疫情的突然暴發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COVID-19演繹成一場全球大流行病的擔憂。2月24日,WHO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世衛組織,我們挺你!
    世衛組織敦促每個國家實施廣泛的病毒檢測,但疾控中心在展開美國的檢測工作時表現拙劣。此外,儘管世衛組織表示居家限制以及其他的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在中國是有效的,白宮卻遲遲沒有表示對這些措施的支持。卡特稱,世衛組織「是唯一有能力領導(世界)控制新冠病毒的國際組織。」世衛組織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成立於1948年。作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領域最權威、最專業的國際機構,在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世衛:1/4醫療院所用水難 18億人感染新冠風險增加
    中新網12月14日電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1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有約25%的醫療院所取得用水有困難,恐使多達18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升高。  據報導,世衛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一份研究165國數據的共同報告中指出,缺乏基礎設施對病患與醫護人員的危害程度並無區別。
  • 世衛組織預言成真,印度向世界「攤牌」了?疫情能否控制住是個謎
    疫情擴散之迅速使得全球都人心惶惶,就每天的報導來看,美國確診病例最多,並且也沒有看到什麼有效的阻止疫情的方案,也是讓人揪心,其實,我們還忽視了一個國家,那就是印度,印度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大國,並且經濟相對落後,醫療水準也是一般般,一開始,印度報導的確診人數比較少,沒過幾天,確診病例蹭蹭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