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750天,創業失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LinkedIn領英

我在魔都工作了13年,然後單槍匹馬跑去了北京加入一個創業項目。

大致的情節是這樣的:

在外企很焦慮的我,找到了一個很合適自己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為了項目跑來了北京。

剛到北京不久,心態爆棚,我還豪情萬丈的寫下了《奔四的人,北漂轉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遺餘力的開展表揚和自我表揚。

然而到了年底,就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

我做的創業項目是基於網際網路行業的招聘和僱主品牌項目,在所謂「網際網路寒冬」的一片肅殺中,企業都在裁員,招聘和僱主品牌,哪有客戶願意買單呢?

項目草草收場,我經常和小夥伴們自嘲:這個轉型,很有點49年加入國軍的趕腳。

所幸得到不少朋友相助,自媒體做得也還算紅火,我還算有事情可以做。收入居然比在外企時增加了不少。

但對於家庭,我始終是有虧欠的。

我娃有一次睡覺前對媽媽來了一句:從中班之後,一切就都變了。小班的時候,爸爸還是回家睡覺的……

轉眼我娃要上小學了,在北京待了2年多的我,還是找了個機會溜回上海,陪伴老婆孩子。畢竟距離女兒高考,已經不足4300天了……

算了一下,我在北京待了整整750天。有很多體驗,想分享給大家。

一、北京,改掉了我的壞習慣

2018年5月勞動節,我辭掉了Mercer的工作,一個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鐵。

之所以要去北京,是因為上海的網際網路創業氛圍,相比北京差距太大。

北京租房不易,還好有一個朋友願意收留我,他住在天通苑,號稱是亞洲最大的小區。

朋友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出身,也有創業經歷,所以特別關照我。剛到的那一天,他還給我分享了天通苑是怎麼孵化出快手,這一日活3億的產品過程。

最早快手是一個社區交流產品(沒想到後來做成了日活3億的獨角獸),最開始創始人沒錢,就在天通苑找了個地方打磨產品,打磨產品就需要做用戶調研,所以順手也在天通苑發調研問卷了解用戶需求。

而天通苑都是東北人居多,所以……你知道為啥快手上這麼多老鐵了吧。

我知道北京租房多貴,所以想著住遠一點問題不大,從地圖上看,天通苑差不多就是上海的寶山,我所在的五道口,差不多相當於華師大。

我一拍大腿:換兩次地鐵就到了,大城市就是方便啊。

然後發現,事實和我想得略有不同……

我住的天通苑到地鐵差不多3公裡,如果不做黑車,就只能硬走。

共享單車找不到一輛好的,明明看到地圖上有很多,你找過去就發現是別人家的院子……

我第一次出門8點半開始找單車,找到9點半,還是滴滴叫了一部車。

接著要說起天通苑那一站,每天進地鐵要黃河十八彎,跟當年世博會和如今的迪士尼一樣,排隊20-30分鐘是還沒繞進站裡是常態。

真的亞洲第一,天天都玩迪士尼……

我到公司,差不多是單程一個半小時,而且是那種奮戰一個半小時的節奏……到公司我只想躺下睡會。

地圖上看差不多,但北京比上海大多了……

講句公道話,北京的城市宜居程度還是和上海有差距的,大眾點評上查了一下:

天通苑裡最近的便利店1.2公裡。

公司旁邊最近的星巴克2公裡。

藥店是朋友在叮噹買藥上給我買的……

當然,也有好的——吃的非常實誠。

我剛到北京幾天,早上起來看到有一家店做小籠包,很想重溫一下江南的早點,就下單了。

當時還想,南方的小籠包都是10個一籠,鼎泰豐還有5個一籠的。北方爺們就是實誠,一籠16個,也不貴。

送到手裡,我嚇傻了。

北方爺們太實誠了,16個大包子,整個周末,我就沒吃過其他東西。

不過感謝北京,我改掉了不少壞習慣:

我在上海每天一杯星巴克的壞習慣……北京可不慣著我,最近的星巴克2公裡開外,我跑了幾次就不幹了。

每天微信步數3萬多步,我外企同事以為我來北京送外賣來了。

我的另一個壞習慣是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

晚上下班後走路看手機,一抬頭我就發現自己是瞎了,啥都看不見。

公司所在園區裡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省電費,晚上8點半出來拍的照片是這樣的 :

中間的紅黃色燈是某部準備啟動的車……

海澱的路燈是那種昏黃的色調,我稱之為帝都黃。

這是我2018年中秋節在北大門外拍的照片,講道理,路燈也不比月亮亮吧?

在北京的晚上,我經常需要用手機當手電用,一方面照亮前路,一方面讓其他人看到我,別撞上我……

我有時候會想,是不是海澱太偏僻了,當年出差北京東三環,可不是這樣的啊。

二、伏地魔,一個神奇的組織

剛到北京,好些在北京的上海朋友,把我拉進了「伏地魔」群——潛伏在帝都的魔都人。

我一開始以為咱加入了一個小型流竄團夥。

我傳統的概念裡,上海人是最戀家的,能去清華北大,都願意優先考慮復旦交大。

我高考那年,南京大學居然在上海一本線上沒招滿人,不得不去一本線以下撈了幾個去南大……

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有這種想法:

北京人問我:額,上海人出來的不多啊?你是怎麼想的……

上海人問我:額,上海蠻好的呀,儂是哪能噶考慮的……

我:……

經過兩年的體驗,我發現我們伏地魔組織絕對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地下組織:

首先,每周五和周日下午,上海北京往返的高鐵票很難買,尤其是最快的那幾班(4個半小時)高鐵。

其次,在火車站,常看到這麼一種人:

沒有大件行李,只有一個背包。

在開車前15分鐘,不慌不忙,穿梭在候車廳裡,抄近路,走捷徑,邊走邊熟練打開支付寶高鐵貴賓廳服務,從貴賓廳裏白嫖飲料零食,然後趕在關門前最後幾分鐘上車。

後來,回上海幫女兒舉辦生日派對,發現女兒幼兒園的同學家長,就有2個和我一樣,在北京上班,周末回上海帶娃。

究其原因,上海的網際網路氛圍真的不如北京——中國網際網路共一石,北京獨得八鬥。

就算是阿里系的杭州和騰訊系的深圳,看起來也比上海更網際網路一些。這兩年,隨著B站和拼多多的崛起,上海的網際網路氛圍稍微回來一點。

我認識的幾位中,有一位是給愛奇藝提供片源的,一位是在北京媒體圈創業的。

還有一位最慘,在北京刷了幾年的網際網路履歷,想回上海,轉身加入了百度外賣上海站。

剛回到上海,夫妻生活還沒滿兩周,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公司發現:「這個人很有能力啊,在北京工作多年,對於餓了麼開展北京的工作很有幫助」,然後把她調回北京了……

如果沒有經受過資本的調戲,你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網際網路人。

另外一方面,感謝高鐵和越來越頻繁的低價航班。

我去北京之前算了一筆帳,只要收入多賺15萬,就能覆蓋我在北京的房租和每周往返上海的高鐵車票。

當然,前提是不犯傻。

我有好幾次到了車站刷不進去,找工作人員。

高鐵工作人員仔細看了看,說:你買的是10分鐘後北京到上海的票……

我:對啊,所以著急上車啊。

工作人員:你已經在上海站了 。

哦,買反方向了。

我踩點式趕火車,肯定來不及退票了,我找了個座位,生了自己3分鐘的氣。

不過,我很快意識到明天還要上班,於是從虹橋火車站轉戰虹橋機場,買飛機票。正在我自責眼神差的時候,有產品經理敏銳的指出:

「12306 這個 App 設計有問題,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買反方向了。」

我一聽直呼內行,還是咱網際網路人善於自我安慰。

三、失敗,不見得是壞事

我從2012年開始逐漸有網際網路公司給offer,希望我加入。

比較有名的是早期的美團,但一邊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諮詢公司,一邊是一家團購公司(當時的認知),我自然是拒絕了。

後來有一家網際網路App給了offer,老闆曾是江南春身邊的紅人,我去他們公司聊了幾次,感覺不靠譜,就放棄了。

半年之後,聽說公司關張了。

當時,我特別佩服自己的眼光,去了兩次就發現情況不對,如果真接了offer,怕是半年後要失業了。

這兩年回想起來,如果去了,確實會失業。但是我真的找不到好工作嗎?或許早點踏入網際網路行業,沒準還能蹭到一點紅利呢。

3年後,2018年,我再進網際網路的時候,標準的紅利耗盡,全是利空。

即便如此,我依然感覺到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無論是創業失敗的經歷,還是之後重新開始求生存的經歷,都教會了我很多。

失敗,沒什麼大不了。

是的,在知道自己失敗的那幾天,的確很焦慮,很沮喪,充滿無力感。

但今天回頭去看,也就這樣吧。

我現在反而認為:年輕時失敗,總比年紀大了失敗強,越往後我越發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

過去十年,如果有人告訴我,明天你就失業了。我的反應會是:房貸怎麼辦?開銷怎麼辦?老婆同學們怎麼想?

但如今的我會更淡定,公眾號能接廣告,知乎寫點東西,有機會的話出去做幾場僱主品牌的培訓……

至少不會要死要活吧。

所以,我也一直在公眾號裡推薦我的粉絲們開始積累,白天做的工作,是不是能總結一下寫點啥,或者在行業活動時,站到講臺上去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光厲害還不行,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很厲害。

四、別給自己設限

我經常接到各種諮詢,提問的肯定是遇到問題了,但你給他的解決方案,他未必能接受。

換城市,不行;換行業,挑戰太大;換崗位,壓力太大。

從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們口中,我也看到不少類似的說法:

我是南方人,不可能去北京。

我小城市人,去一線城市買不起房,為什麼要去?

我理工科出身,專業不對口,大學不是白讀了?

我內向性格,不適合銷售和市場崗位。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環境和背景,我也沒法因為這個童鞋不肯去北京,就說他沒有上進心。

我是一個旁觀者,沒法掐著別人做改變。

但是,我想說,改變也許真的沒有那麼難。

我剛畢業那會兒,夢想是徵服上海灘,這麼扯淡的想法都敢想,但離開上海,我是絕對不做考慮的。

沒想到,35歲的時候,發現職業發展沒法破局,痛苦了很久,發現還是只能去北京拼一把了。

雖然經歷了各種笑話,各種心酸,甚至各種生病,但回頭看,還是收穫滿滿。

我的建議是:不要急於說不。

只要是利於自己職業發展的,不管是換崗位,還是換工作,還是換行業,都可以仔細考慮一下,而不是把自己框死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

年輕的時候不大膽嘗試一些新的事物,老了怕是就來不及了。

我很幸運,在自己35歲的「高齡「,孩子4歲的時候,得到全家的支持,獨自去北京浪了兩年。

北京的兩年間,我又幸運的遇到了很多貴人,幫了我很多,最終又回到了上海,事業家庭兩不耽誤。

我也知道,不是每個35歲的人都這麼幸運。

所以對於還在職業生涯前5年的童鞋來說,有好的機會,請不要給自己設限。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影視截圖和Unsplash。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相關焦點

  • 北漂750天,創業失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來源:LinkedIn領英我在魔都工作了13年,然後單槍匹馬跑去了北京加入一個創業項目。大致的情節是這樣的:在外企很焦慮的我,找到了一個很合適自己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為了項目跑來了北京。剛到北京不久,心態爆棚,我還豪情萬丈的寫下了《奔四的人,北漂轉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遺餘力的開展表揚和自我表揚。然而到了年底,就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
  • 支付寶芝麻信用分750分以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今微信在這個方面依舊是一片空白,反觀支付寶通過對用戶平時的履約情況的觀察,為每個用戶評定了芝麻信用分,每個人的芝麻信用分都不一樣,因此所享受的服務也不一樣,今天我們就要來了解一下芝麻信用分750分以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 估值數億的A輪公司倒閉了:創業(失敗)到底是怎樣的體驗
    這是句總的一個浙大師弟的創業經歷,我也是心有戚戚然,創業失敗本來就是常事,前面我也寫過一篇文章《失敗是創業者的宿命》,大家可以以平常心看待失敗。不過,相信他會繼續創業,有了這份失敗的經歷,下次應該會有所收穫。祝福。
  • 在圖書館裡創業,是怎樣一種體驗?
    「閱創空間」是成都圖書館打造的一個公益性創業孵化空間,201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現已入駐9家從事藝術、教育、文創等相關領域創業團隊。圖書館為這些團隊提供免費的創業場所和創業指導,創業團隊則利用自身資源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目前,成都圖書館「閱創空間」正作為我省創新案例代表,參加「2017年中國圖書館最美故事」系列風採展示活動評選。
  • 在圖書館裡創業,是怎樣一種體驗?
    「閱創空間」是成都圖書館打造的一個公益性創業孵化空間,201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現已入駐9家從事藝術、教育、文創等相關領域創業團隊。圖書館為這些團隊提供免費的創業場所和創業指導,創業團隊則利用自身資源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目前,成都圖書館「閱創空間」正作為我省創新案例代表,參加「2017年中國圖書館最美故事」系列風採展示活動評選。
  • 36歲結束北漂回渝創業 重慶創客打造旅行約伴APP
    興趣萌生創業夢想 36歲結束北漂回渝創業今年39歲的羅江是一名資深旅遊發燒友,曾多次自駕穿行於川藏線上,各種挑戰讓他在旅途中享受著無限樂趣。然而,由於路況複雜也遭遇了各種「突發情況」。如在人煙稀少的川藏線中,他的車子在夜裡突然熄火;遭遇大雨,而手機裡的各種導航和APP都解決不了當時的困境……諸如此類,從事多年網際網路產品研發的羅江創業夢想由此萌芽,一直希望能開發一款產品真正幫助那些在「在囧途」的人。一次偶然機會點燃了羅江的創業夢想。3年前,一檔電視欄目讓他看到了重慶的微企發展態勢及政策優惠,興奮之餘,他立即聯繫上重慶北部新區微企辦,毅然決定結束北漂生活,回家鄉創業。
  • 賣掉200億房產,香港最大隱形富豪,如今要「北漂」創業?
    而這位「大富豪」現在就想變賣掉手中所有房產,打算「北漂」來內地創業。賣豬肉賺得第一桶金就像許多早年發跡的富豪一樣,陳永安並沒有含著金湯匙出身,他出身平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為生計奔波。最早的時候是在菜市場賣豬肉。
  • 創業失敗負債一百萬,怎樣東山再起?幾個實際案例分享給你!
    創業失敗或因商致貧,負債百萬,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怎樣東山再起呢?今天就分享幾個實際案例,這些方法很簡單也很容易上手,差別真的就在於思維。找平臺拿資金很多大公司的老員工,或者掌握了技能和市場的員工,一旦時機成熟都會選擇自己創業,作為公司堵是堵不住的。創業失敗負債後,你怎麼做呢?只要你是一個優秀的人,你一定不想久居人下,一定會選擇創業。
  • 賣掉200億房產,香港最大隱形富豪,如今要「北漂」創業?
    而這位「大富豪」現在就想變賣掉手中所有房產,打算「北漂」來內地創業。賣豬肉賺得第一桶金就像許多早年發跡的富豪一樣,陳永安並沒有含著金湯匙出身,他出身平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為生計奔波。最早的時候是在菜市場賣豬肉。
  • 在紐西蘭創業,做AI智能購物車是種怎樣的體驗?
    Imagr創始人William Chomley日前接受採訪時,談到了他的創業動機,以及對於AI技術未來發展的看法。雷鋒網對採訪原文做了編譯: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業務。Imagr是一家位於奧克蘭的AI企業,主要從事圖像識別和處理。通過我們的軟體,電腦可以像人眼一樣觀察世界。
  • 探索:在香港上班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那麼,在香港上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去香港工作並不容易  想必大家都對「北漂」這個詞再熟悉不過,而在香港打拼的內地人,自稱為「港漂」。漂泊總是艱辛的,然而想成為一名「港漂」卻並不容易。  首先你需得到「許可」才能去香港工作,這個「許可」就是「籤注」。
  • 古典詩詞背後故事:杜甫的北漂生涯與憤青情懷
    可如果北漂的蟻族的你,已經奔四奔五了呢?你的山並不青,而且山上的青柴還在一根根脫落,一片片變稀,露出禿山禿石來,你該是怎樣的情懷?  杜甫就這樣。他從35歲開始去長安北漂,一直漂到44歲,最終才撈個看管軍服倉庫的小職務。人到中年,漂在一個不屬於自己,自己也不屬於它的大都市,杜甫的心境肯定不平,不平的他,寫了一首不平的詩《醉時歌》。
  • 創業失敗的四大坑
    資本寒冬從去年一直延續到今年,2016年過半,無數的創業公司倒下,我們好奇的是那些創業失敗者的歸宿。這些創業者們如今都在從事什麼職業?又二次創業了嗎?還是進入了大企業繼續充電?  在創業的道路上,對過程中的錯誤進行反思,或許比項目的結果更加重要。
  • 【心靈小說】自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無比期待聽到您的聲音~~點下面的「閱讀原文」進入小說連載頁面~~一句話簡介:……我突然連接上了一個神秘的力量,在它的指引下,一個奇妙的內在轉變之旅從此展開……作者簡介:曾經是北漂上班族,現在自由職業,熱衷於分享冥想技術和體驗。
  • 90後女孩給貓做漢服月入7萬 北漂女孩辭職返鄉創業
    90後女孩給貓做漢服月入7萬 北漂女孩辭職返鄉創業時間:2020-07-25 12: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0後女孩給貓做漢服月入7萬 北漂女孩辭職返鄉創業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90後北漂女孩小喬就是其中之一,小喬從一個漢服愛好者、變成從業者,在從事漢服創業的過程中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找個醫生做老婆是怎樣一種體驗?
    找個醫生做老婆是怎樣一種體驗?因為工作應酬多常晚歸,湯先生每天回到家,床頭柜上都有一杯溫水和保健藥;無論多晚,水溫都剛剛好。而只要湯先生不出差,無論妻子柳金在醫院加班多晚,他都會親自開車接送。
  • 首次創業開包子鋪失敗了,痛心講述創業失敗故事
    創業失敗的故事不是什麼光彩事,但是希望將自己的失敗故事講述給同行,以此共勉。「我從小就夢想自己創業,好不容易,去年在成都開了一家包子鋪,半年不到卻垮了。」每個人骨子裡都是嚮往自由的,沒有人想被別人捆綁,在別人的壓榨下賺錢。
  • 國產獨遊《北漂老女孩》上架Steam:真實的劇情設定!
    國產獨立遊戲新作《北漂老女孩》上架了Steam商店,遊戲預計將於8月6日發售,一起來了解一下。  點擊進入Steam商店頁面>>>在北京打拼的王初,一個慘到不能再慘的編劇,好不容易拿到40萬稿酬,卻被黑心老闆坑走了;金曉霞,一個普普通通的銀行櫃姐,老家傳統重男輕女,被迫成為「扶弟魔」;杜鵑,一個每周「享受」996福報的電商運營,家裡總是暗示她回去考公務員;周斌,二房東,把親戚們的錢坑來創業,結果項目黃了,不得不住在6平米的儲物室。
  • 何日功成名遂了,衣錦不還鄉 |《北漂一族》
    《北漂一族》播出於2007年7月15日,距今已然十年。十年前,Doco君還是那個在高中課堂上遮遮掩掩用小靈通發簡訊的追風少年;十年前,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新媒體還未呈現它如今的不可一世;十年前,影片中所展現的北漂族,多數還是那些懷揣著明星夢闖蕩京城的年輕人,不像今天,大家都說自己是新媒體創業者
  • 研究生畢業去賣煎餅果子 北漂男孩:創業掙錢才是真理
    北漂男孩小奇在北京念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便選擇留在這裡。和很多人的就業不同的是,小奇選擇了創業,而他的創業項目便是在美食城賣煎餅果子。「我想過很多創業項目,但是苦於資金和實力問題,還是無法施展,只有賣煎餅果子才是最切實的行動」小奇說雖然家裡人有些反對,但是他還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