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inkedIn領英
我在魔都工作了13年,然後單槍匹馬跑去了北京加入一個創業項目。
大致的情節是這樣的:
在外企很焦慮的我,找到了一個很合適自己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為了項目跑來了北京。
剛到北京不久,心態爆棚,我還豪情萬丈的寫下了《奔四的人,北漂轉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不遺餘力的開展表揚和自我表揚。
然而到了年底,就被現實按在地上摩擦。
我做的創業項目是基於網際網路行業的招聘和僱主品牌項目,在所謂「網際網路寒冬」的一片肅殺中,企業都在裁員,招聘和僱主品牌,哪有客戶願意買單呢?
項目草草收場,我經常和小夥伴們自嘲:這個轉型,很有點49年加入國軍的趕腳。
所幸得到不少朋友相助,自媒體做得也還算紅火,我還算有事情可以做。收入居然比在外企時增加了不少。
但對於家庭,我始終是有虧欠的。
我娃有一次睡覺前對媽媽來了一句:從中班之後,一切就都變了。小班的時候,爸爸還是回家睡覺的……
轉眼我娃要上小學了,在北京待了2年多的我,還是找了個機會溜回上海,陪伴老婆孩子。畢竟距離女兒高考,已經不足4300天了……
算了一下,我在北京待了整整750天。有很多體驗,想分享給大家。
一、北京,改掉了我的壞習慣
2018年5月勞動節,我辭掉了Mercer的工作,一個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鐵。
之所以要去北京,是因為上海的網際網路創業氛圍,相比北京差距太大。
北京租房不易,還好有一個朋友願意收留我,他住在天通苑,號稱是亞洲最大的小區。
朋友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出身,也有創業經歷,所以特別關照我。剛到的那一天,他還給我分享了天通苑是怎麼孵化出快手,這一日活3億的產品過程。
最早快手是一個社區交流產品(沒想到後來做成了日活3億的獨角獸),最開始創始人沒錢,就在天通苑找了個地方打磨產品,打磨產品就需要做用戶調研,所以順手也在天通苑發調研問卷了解用戶需求。
而天通苑都是東北人居多,所以……你知道為啥快手上這麼多老鐵了吧。
我知道北京租房多貴,所以想著住遠一點問題不大,從地圖上看,天通苑差不多就是上海的寶山,我所在的五道口,差不多相當於華師大。
我一拍大腿:換兩次地鐵就到了,大城市就是方便啊。
然後發現,事實和我想得略有不同……
我住的天通苑到地鐵差不多3公裡,如果不做黑車,就只能硬走。
共享單車找不到一輛好的,明明看到地圖上有很多,你找過去就發現是別人家的院子……
我第一次出門8點半開始找單車,找到9點半,還是滴滴叫了一部車。
接著要說起天通苑那一站,每天進地鐵要黃河十八彎,跟當年世博會和如今的迪士尼一樣,排隊20-30分鐘是還沒繞進站裡是常態。
真的亞洲第一,天天都玩迪士尼……
我到公司,差不多是單程一個半小時,而且是那種奮戰一個半小時的節奏……到公司我只想躺下睡會。
地圖上看差不多,但北京比上海大多了……
講句公道話,北京的城市宜居程度還是和上海有差距的,大眾點評上查了一下:
天通苑裡最近的便利店1.2公裡。
公司旁邊最近的星巴克2公裡。
藥店是朋友在叮噹買藥上給我買的……
當然,也有好的——吃的非常實誠。
我剛到北京幾天,早上起來看到有一家店做小籠包,很想重溫一下江南的早點,就下單了。
當時還想,南方的小籠包都是10個一籠,鼎泰豐還有5個一籠的。北方爺們就是實誠,一籠16個,也不貴。
送到手裡,我嚇傻了。
北方爺們太實誠了,16個大包子,整個周末,我就沒吃過其他東西。
不過感謝北京,我改掉了不少壞習慣:
我在上海每天一杯星巴克的壞習慣……北京可不慣著我,最近的星巴克2公裡開外,我跑了幾次就不幹了。
每天微信步數3萬多步,我外企同事以為我來北京送外賣來了。
我的另一個壞習慣是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
晚上下班後走路看手機,一抬頭我就發現自己是瞎了,啥都看不見。
公司所在園區裡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省電費,晚上8點半出來拍的照片是這樣的 :
中間的紅黃色燈是某部準備啟動的車……
海澱的路燈是那種昏黃的色調,我稱之為帝都黃。
這是我2018年中秋節在北大門外拍的照片,講道理,路燈也不比月亮亮吧?
在北京的晚上,我經常需要用手機當手電用,一方面照亮前路,一方面讓其他人看到我,別撞上我……
我有時候會想,是不是海澱太偏僻了,當年出差北京東三環,可不是這樣的啊。
二、伏地魔,一個神奇的組織
剛到北京,好些在北京的上海朋友,把我拉進了「伏地魔」群——潛伏在帝都的魔都人。
我一開始以為咱加入了一個小型流竄團夥。
我傳統的概念裡,上海人是最戀家的,能去清華北大,都願意優先考慮復旦交大。
我高考那年,南京大學居然在上海一本線上沒招滿人,不得不去一本線以下撈了幾個去南大……
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有這種想法:
北京人問我:額,上海人出來的不多啊?你是怎麼想的……
上海人問我:額,上海蠻好的呀,儂是哪能噶考慮的……
我:……
經過兩年的體驗,我發現我們伏地魔組織絕對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地下組織:
首先,每周五和周日下午,上海北京往返的高鐵票很難買,尤其是最快的那幾班(4個半小時)高鐵。
其次,在火車站,常看到這麼一種人:
沒有大件行李,只有一個背包。
在開車前15分鐘,不慌不忙,穿梭在候車廳裡,抄近路,走捷徑,邊走邊熟練打開支付寶高鐵貴賓廳服務,從貴賓廳裏白嫖飲料零食,然後趕在關門前最後幾分鐘上車。
後來,回上海幫女兒舉辦生日派對,發現女兒幼兒園的同學家長,就有2個和我一樣,在北京上班,周末回上海帶娃。
究其原因,上海的網際網路氛圍真的不如北京——中國網際網路共一石,北京獨得八鬥。
就算是阿里系的杭州和騰訊系的深圳,看起來也比上海更網際網路一些。這兩年,隨著B站和拼多多的崛起,上海的網際網路氛圍稍微回來一點。
我認識的幾位中,有一位是給愛奇藝提供片源的,一位是在北京媒體圈創業的。
還有一位最慘,在北京刷了幾年的網際網路履歷,想回上海,轉身加入了百度外賣上海站。
剛回到上海,夫妻生活還沒滿兩周,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公司發現:「這個人很有能力啊,在北京工作多年,對於餓了麼開展北京的工作很有幫助」,然後把她調回北京了……
如果沒有經受過資本的調戲,你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網際網路人。
另外一方面,感謝高鐵和越來越頻繁的低價航班。
我去北京之前算了一筆帳,只要收入多賺15萬,就能覆蓋我在北京的房租和每周往返上海的高鐵車票。
當然,前提是不犯傻。
我有好幾次到了車站刷不進去,找工作人員。
高鐵工作人員仔細看了看,說:你買的是10分鐘後北京到上海的票……
我:對啊,所以著急上車啊。
工作人員:你已經在上海站了 。
哦,買反方向了。
我踩點式趕火車,肯定來不及退票了,我找了個座位,生了自己3分鐘的氣。
不過,我很快意識到明天還要上班,於是從虹橋火車站轉戰虹橋機場,買飛機票。正在我自責眼神差的時候,有產品經理敏銳的指出:
「12306 這個 App 設計有問題,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買反方向了。」
我一聽直呼內行,還是咱網際網路人善於自我安慰。
三、失敗,不見得是壞事
我從2012年開始逐漸有網際網路公司給offer,希望我加入。
比較有名的是早期的美團,但一邊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諮詢公司,一邊是一家團購公司(當時的認知),我自然是拒絕了。
後來有一家網際網路App給了offer,老闆曾是江南春身邊的紅人,我去他們公司聊了幾次,感覺不靠譜,就放棄了。
半年之後,聽說公司關張了。
當時,我特別佩服自己的眼光,去了兩次就發現情況不對,如果真接了offer,怕是半年後要失業了。
這兩年回想起來,如果去了,確實會失業。但是我真的找不到好工作嗎?或許早點踏入網際網路行業,沒準還能蹭到一點紅利呢。
3年後,2018年,我再進網際網路的時候,標準的紅利耗盡,全是利空。
即便如此,我依然感覺到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無論是創業失敗的經歷,還是之後重新開始求生存的經歷,都教會了我很多。
失敗,沒什麼大不了。
是的,在知道自己失敗的那幾天,的確很焦慮,很沮喪,充滿無力感。
但今天回頭去看,也就這樣吧。
我現在反而認為:年輕時失敗,總比年紀大了失敗強,越往後我越發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
過去十年,如果有人告訴我,明天你就失業了。我的反應會是:房貸怎麼辦?開銷怎麼辦?老婆同學們怎麼想?
但如今的我會更淡定,公眾號能接廣告,知乎寫點東西,有機會的話出去做幾場僱主品牌的培訓……
至少不會要死要活吧。
所以,我也一直在公眾號裡推薦我的粉絲們開始積累,白天做的工作,是不是能總結一下寫點啥,或者在行業活動時,站到講臺上去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光厲害還不行,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很厲害。
四、別給自己設限
我經常接到各種諮詢,提問的肯定是遇到問題了,但你給他的解決方案,他未必能接受。
換城市,不行;換行業,挑戰太大;換崗位,壓力太大。
從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們口中,我也看到不少類似的說法:
我是南方人,不可能去北京。
我小城市人,去一線城市買不起房,為什麼要去?
我理工科出身,專業不對口,大學不是白讀了?
我內向性格,不適合銷售和市場崗位。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環境和背景,我也沒法因為這個童鞋不肯去北京,就說他沒有上進心。
我是一個旁觀者,沒法掐著別人做改變。
但是,我想說,改變也許真的沒有那麼難。
我剛畢業那會兒,夢想是徵服上海灘,這麼扯淡的想法都敢想,但離開上海,我是絕對不做考慮的。
沒想到,35歲的時候,發現職業發展沒法破局,痛苦了很久,發現還是只能去北京拼一把了。
雖然經歷了各種笑話,各種心酸,甚至各種生病,但回頭看,還是收穫滿滿。
我的建議是:不要急於說不。
只要是利於自己職業發展的,不管是換崗位,還是換工作,還是換行業,都可以仔細考慮一下,而不是把自己框死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
年輕的時候不大膽嘗試一些新的事物,老了怕是就來不及了。
我很幸運,在自己35歲的「高齡「,孩子4歲的時候,得到全家的支持,獨自去北京浪了兩年。
北京的兩年間,我又幸運的遇到了很多貴人,幫了我很多,最終又回到了上海,事業家庭兩不耽誤。
我也知道,不是每個35歲的人都這麼幸運。
所以對於還在職業生涯前5年的童鞋來說,有好的機會,請不要給自己設限。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影視截圖和Unsplash。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