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一則「大阪有望成為日本『第二首都』,將於11月舉行公投」的新聞在漢語圈不脛而走,引發國人濃厚興趣。
其實這則中文新聞理解存在偏差:日本的確有過「第二首都」的規劃和討論,但大阪這一次公投卻與此無關。
「大阪都」公投的來龍去脈
據日本英文媒體《日本時報》報導稱,8月28日,大阪府議會批准了「舉行第二次有關升格大阪為『大阪都』公投」的動議。
動議建議在府議會通過後60天內舉行公投,如果新冠(Covid-19)疫情影響屆時不足以妨礙,公投將於11月1日舉行。
所謂「第二次公投」,是因為2015年5月已經舉行過一次一模一樣的「『大阪都』公投」,但那次由時任大阪市長橋下徹在2010年提出的「大阪都」構想公投,最終以微弱劣勢遭否決。
由於此後兩任市長(吉村洋文、松井一郎)和橋下徹均屬於大阪府地方政黨——大阪維新會,因此「大阪都」構想及相關公投倡議被三屆大阪市政府一脈相承,此次「第二次公投」動議,就是由大阪維新會發起、現任市長松井一郎領銜提出的。
但相對於橋下徹和現任大阪府知事的吉村洋文(2019年4月地方選舉後,原任市長的吉村洋文和原任府知事的松井一郎職務對調),松井一郎顯得更為穩健,在回應大阪府議會內反對黨和反對派市民「當前應該防疫為重、公投為輕」意見時他暗示「屆時如疫情形勢不許可,將不會強行舉行公投」。
此「都」非彼「都」
問題是,「大阪都」的「都」,可不是「首都」。
日本也是漢字文化圈的城市,「京」和「都」在日語中都是中國文言古意,「都」表示「人口眾多的城市」,「京」則是「大城市、首都」之意。
在日本歷史上,但凡首都都稱「京」,如平成京、長岡京、平安京、東京,東京之前的都城——現京都市,當年稱作「平安京」、「京城」;「都」則泛指大城市,而不專指首都,如在江戶時代(即德川幕府時代),日本有所謂「三都」之稱,「三都」指當時最大的三個城市京都、大坂(即今大阪市)、江戶(即今東京市),而當時「三都」中僅京都是首都,江戶是實際的政治權力中心(德川幕府駐地),卻並非法定首都,大坂更只是普通城市。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為實現中央集權,於1871年將日本原本的令制國-郡-町村行政區劃,改變為府縣制,史稱「廢藩置縣」,當時在日本全國設置了三府(京都、東京、大阪)72縣,作為第一級行政區劃。1886年,北方函館、根室、札幌三縣合併為北海道廳(後改稱北海道)。1943年,東京府和其下轄的東京市合併為東京都。經過多次調整,如今日本的第一級行政區劃(相當於中國的省市自治區)為「都道府縣」四種,其中「都、道」都各只有一個(東京都、北海道),「府」有兩個(大阪府、京都府),「縣」則有47個。「都道府縣」之下,則是多達1741個的第二級行政區劃「市町村區」,其中「市町村」各地都有,而「區」則是地方權限較大的二級行政單位「特別區」的簡稱,目前只有「都」才能設置。
自平安京時代起,大阪就是日本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豐臣秀吉時代,這裡一度成為全國最大城市和實際上的政治中心。德川幕府創始人德川家康於1615年消滅豐臣氏,大阪政治地位大幅下降,但商業地位依舊優越,19世紀時曾有「大阪富豪一怒,天下諸侯驚懼」的諺語。
明治維新後,東京都不但一舉奠定日本政治中心地位,更在短短一百多年間取大阪而代之,成為日本商業、產業中心,令大阪相形見絀。傳統上,東京屬於日本「關東」地區,大阪則屬於「關西」地區,兩地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甚至飲食和口音都大相逕庭,存在有趣的「相互鄙視鏈」,大阪府至今對最輝煌的豐臣秀吉時代津津樂道,並沿用豐臣氏的「千葫」徽章作為地方標誌,百餘年來,許多大阪人夢寐以求的,就是能恢復昔日榮光,至少在行政區劃上和東京都「平起平坐」。
所謂「大阪都構想」,就是仿效1943年的東京府「廢府設都」,將大阪府和下轄的大阪市合併為「大阪都」,將大阪府下轄的24個二級行政區劃「市町村」,改劃為4個「特別區」。大阪維新會檯面上的理由,是「簡化行政級別,提高行政效率」,但真實用意則是和東京都「別苗頭」——如前所述,只有「都」才能設「特別區」而非只有「市町村」,目前全日本只有東京都下轄23個特別區,如果大阪府變成「大阪都」,且同樣下轄特別區,則可大大滿足大阪人「終於可以和東京人平起平坐」的自豪感(或虛榮心,看您怎麼理解)。
看到這裡您該明白了吧?「大阪都」不是讓大阪變成日本第二個首都,而是希望把「大阪府」改成和「東京都」一樣的一級行政區劃「都」,以提升大阪的城市地位——這個動議類似於中國某個省份希望自己升格為直轄市,是地方行政區劃範疇的事,而非中央範疇的問題,因此自2010年以來,圍繞「大阪都」的一系列運作,都局限在大阪府和大阪市範疇——而如果改變首都,那可是要在全國和中央層面去討論的。
當然,即便地方行政區劃的改變,也是要通過日本國會表決、日本內閣批准的,不過這要等到大阪自己的「『大阪都』公投」通過再說——順便說,「『大阪都』公投」的範圍是大阪府,而不僅僅是大阪市。
不過大阪地方反對「大阪都」動議者也不少,主要黨派中,包括全國性執政黨自民黨的地方機構都反對「大阪都」,而附和大阪維新會者寥寥無幾。許多反對者認為,「大阪都」只能掙到一些「虛體面」,卻可能令大阪府、大阪市居民市政服務狀況惡化,是「口惠而實不至」的瞎折騰。第一次公投5年前已然碰壁,這一次同樣前途未卜。
日本真有「第二首都」計劃
「大阪都」動議既然和日本「第二首都」無關,那麼日本是否就沒有「第二首都」計劃?
實際上,由於東京人口、城市規模迅速膨脹,城市功能不斷擴張,早在60-70年代就有許多人驚呼「長此以往將不堪負荷」,提議設置「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