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丁榮村銀杏迎來最美季節(許華森 攝)
一地金黃溫暖淳樸的村落(連燕巧 攝)
永春「夫妻」銀杏樹(姚德純 攝)
清源山南臺寺門口的銀杏樹開始變黃(趙嘯飛 攝)
核心提示
秋葉之美,一半在銀杏。前些天,「故宮黃」在網絡刷屏。
被譽為植物王國「活化石」的銀杏,是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由於生長周期、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生長土壤、溫度氣候等方面的限制,銀杏的美,可遇不可求。
如果你無法跨越千山萬水去遙遠的北京、西安、雲南看銀杏,不用遺憾,如今在泉州也有好幾處可以欣賞銀杏的地方。比如德化縣的縣城、楊梅鄉丁榮村、上湧鎮,永春縣仙夾鎮夾際村,中心市區的承天寺、清源山……
泉州的銀杏即將迎來最佳觀賞期,僅有短短一個月左右,喜歡的人不要錯過。□記者 黃寶陽
泉州唯一 古銀杏群在德化
一年中銀杏最美的時節,如約而至了。上周五,德化縣楊梅鄉啟動第四屆銀杏文化旅遊節。古銀杏群位於楊梅鄉安村村的丁榮自然村,距德化縣城區約90公裡,從泉州市區出發,要近3個小時,每年這個時刻,路途再遙遠,也抵抗不住愛好者的熱情。
丁榮村擁有27株500多年樹齡的古銀杏樹,是目前泉州市發現的唯一一處古銀杏群。最老的銀杏樹,已經670歲,樹高26米,樹冠直徑16米。每到晚秋、初冬時節,一棵棵金黃的銀杏,有的點綴在成片的闊葉林、竹海之中,在山野間燦爛奪目;有的默默守護在村民的房前屋後,與鄉民朝夕相伴,一有山風吹過,天上仿佛散落一場金黃的雨,不一會兒,地上、屋頂包括行人的頭頂、肩上,都成了金黃色,時間再久一點,地面猶如鋪上一層金黃的地毯,溫暖燦爛。
除了楊梅鄉,上湧鎮、德化縣城也有了銀杏的身影。近年來,德化將進城大道打造成「銀杏大道」,一到晚秋,下高速進縣城的道路,仿佛成了一條「黃金通道」。
永春有株370多歲的「夫妻」銀杏樹
銀杏通常雌雄異株,但在永春縣仙夾鎮夾際村上林鄭氏祖厝邊,卻有一株370多歲的「夫妻」銀杏樹,十分少見。
這株銀杏樹,在距地面60釐米處分為兩杈,西杈為雄,東杈為雌,雄株高約20米,胸徑120釐米,雌株高14.7米,冠幅東西和南北均為9米多。這株銀杏樹被當地百姓譽為「夫妻樹」。雄株較大,枝繁葉茂,遮風擋雨,雌株較小,年年結果。
這棵銀杏樹是「陪嫁樹」,據鄭氏族譜記載,明朝末期,上林始祖鄭氏娶親,新娘的娘家特地選擇了這株銀杏樹苗作為「陪嫁樹」,祈盼這對新人能像銀杏般「千裡系姻緣、子孫繁萬代」。一到秋冬季節,這株銀杏樹葉色漸變,滿樹金黃,由於地處村莊的高坡地,成為村裡最耀眼的一道風景。
除了這棵古老的夫妻銀杏樹,前幾年,夾際村還引種了一批新的銀杏樹。這些銀杏就種在進村道路旁,一到秋天,就好像鋪就一條黃色的村道,十分美麗。
中心市區也可賞銀杏
銀杏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我市近年來也積極嘗試推廣種植,但因為銀杏為溫帶樹種,喜愛溫差較大的地方,我市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風大、乾燥,且溫差較小,因此種植難度較大。目前,中心市區僅有承天寺、清源山南臺巖、山線綠道等地有少量種植。
位於中心市區的承天寺,有近20株樹齡較小的銀杏,每到深秋,黃葉與古剎相互輝映,既靜穆祥和,又不乏溫暖與生機。承天寺裡的銀杏,主要分布在弘一法師化身處、留從效南園遺址碑刻處、大殿到廣欽佛教圖書館前的綠化帶上、大雄寶殿與法堂之間的空地上。
日前,記者到寺裡採訪發現,目前僅有個別銀杏樹的葉子開始變黃。據悉,這些銀杏樹從2012年開始種植,由於市區的氣候條件不太適合銀杏的種植,多年來也經歷過種植不成功、補種的過程。
此外,清源山的南臺寺大門口外也有一棵銀杏樹,這些天,葉子也開始變黃了;山線綠道二期工程的「片花片林」景區也種有幾株銀杏。
最佳觀賞期不到一個月
銀杏的美,轉瞬即逝。園林專家表示,銀杏最美的時候,一般在每年的11中下旬到12月間,各地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海拔高、溫差大的地方,銀杏會黃得比較早,反之則比較晚。
銀杏樹葉中含有較多的類胡蘿蔔素,隨著氣溫下降,葉綠色逐漸分解,類胡蘿蔔素佔上風,葉片呈現黃色。由於品種不同、種植地氣候等條件不同,銀杏樹葉變黃的程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天氣越冷,光照越強,晝夜溫差越大,銀杏葉子的顏色會更加金黃、美麗。
德化縣楊梅鄉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周到下周末是丁榮銀杏的最佳觀賞期,接下去葉子會慢慢落下,越來越稀少,因此,喜歡銀杏的朋友們要抓緊行動起來,錯過就要再等一年了。
來源:泉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