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26日 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

2020-12-24 搜狐網

  波茨坦公告 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也叫《波茨坦宣言》。中、美、英三國於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過程中發表。蘇聯同年8月8日正式加入。主要內容:1.盟國對日作戰直到它停止抵抗為止,日本政府應立即宣布無條件投降;2.《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的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盟國所決定的其他小島之內;3.日本軍隊要完成解除武裝,日本軍國主義必須永久剷除;4.日本戰犯將交付審判,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礙必須消除;5.不準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裝的工業等。

  波茨坦會議 也稱「柏林會議」。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杜魯門、邱吉爾(後期為艾德禮)和三國外長於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波茨坦舉行。會議同意根據蘇聯代表團的建議通過了處理德國問題的原則和其他有關決定,包括設立外長會議,佔領德國的基本政治、經濟原則,德國賠償,波蘭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峽,對義大利政策,哥斯尼堡地區最後讓與蘇聯,對羅、保、匈、芬的政策,戰爭罪犯,奧地利領土託管和參加聯合國組織等問題。並籤訂了《柏林(波茨坦)會議議定書》,發表了《柏林會議公報》。這兩個內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稱《波茨坦協定》。中、美、英三國還發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 德國東部城市。位於柏林西南約27公裡哈韋爾河畔。14世紀建市,18-19世紀為普魯士國王的衛戍城和夏宮。旅遊勝地,每年約有200萬人遊覽。

  (人民網資料)

(責任編輯:UN055)

相關焦點

  •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
    (1945年7月26日)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和外長在柏林西南波茨坦舉行會議,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全文如下:   美、英、中三國政府領袖公告:  (一)餘等:美國總統、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及英國 首相代表餘等億萬國民,業經會商,並同意對日本應予以一機會,以結束此次戰事。  (二)美國、英帝國及中國之龐大陸、海、軍部隊,業已增強多倍,其由西方調來之軍隊及空軍,即將予日本以最後之打擊,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聯合國之決心之支持及鼓勵,對日作戰,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 什麼是《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議會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國投降。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條。 公告表示,三國強大的武裝力量將在所有聯合國家支援下,繼續對日作戰直至其停止抵抗為止,並警告日本如不立即宣布無條件投降,即將如德國一樣迅速完全毀滅。
  • 美國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就《波茨坦公告》70周年發表聲明
    人民網華盛頓7月25日電 (記者 溫憲)7月25日,美國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就《波茨坦公告》70周年發表聲明。聲明全文如下: 今年7月26日是著名的《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
  • 日右翼勢力仇視波茨坦公告 因不想歸還釣魚島
    69年前的7月26日,德國柏林近郊波茨坦,一份奠定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文件誕生:中、美、英三國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日本戰敗,竊取歸零1943年12月1日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必須歸還中國。其後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明確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 《波茨坦公告》具有很重要歷史意義
    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劉健 攝)  2015年7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波茨坦公告》相關情況吹風會。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在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在終戰詔書中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同年9月2日日本政府籤署的投降書中宣布,「代表日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接,受美中英三國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後由蘇聯附屬的公告各條款。
  • 美國僑學界:中美應攜手為履行《波茨坦公告》承諾做出貢獻
    美國僑學界:中美應攜手為履行《波茨坦公告》承諾做出貢獻 2015-07-26 01:50: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華盛頓7月
  • 《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現實意義
    2015年7月26日,是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70周年的紀念日,日本媒體對《波茨坦公告》集體失聲,在平時的日本歷史教育當中,也幾乎不提《波茨坦公告》。
  • 波茨坦公告的效力不可替代
    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政府共同宣布《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下稱《波茨坦公告》,也稱《波茨坦宣言》),前蘇聯隨後附署參加。發布《波茨坦公告》的目的是促令日本武裝部隊儘速無條件投降,以及日本投降時必須接受的各項條款。
  • 《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現實意義
    2015年7月26日,是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70周年的紀念日,日本媒體對《波茨坦公告》集體失聲,在平時的日本歷史教育當中,也幾乎不提《波茨坦公告》。
  • 銘記 70年後重讀《波茨坦公告》 歷史絕不允許篡改
    1945年7月26日,德國柏林西南波茨坦,一份為構建戰後國際秩序、確立亞洲和平穩定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文件——《波茨坦公告》誕生。 70載流光易逝,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世界各國人民攜手維護戰後和平與穩定的初心不變。   70年後的今天,凝結著千千萬萬生命和鮮血的正義言辭猶在耳畔。
  •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波茨坦公告》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張芳曼製圖   本報北京7月25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導: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英國在德國柏林近郊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又稱《中英美三國波茨坦宣言》),公告確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及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原則。
  • 波茨坦公告的效力不可替代
    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政府共同宣布《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下稱《波茨坦公告》,也稱《波茨坦宣言》),前蘇聯隨後附署參加。發布《波茨坦公告》的目的是促令日本武裝部隊儘速無條件投降,以及日本投降時必須接受的各項條款。
  • 專家: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 應受到約束
    專家: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應受到約束【字幕】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吹風會,介紹《波茨坦公告》的背景、內容及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駁斥了有關「日本並非《波茨坦公告》籤字國,因此對日本沒有約束力」的說法,無論是1945戰爭結束時的日本籤訂的《投降書》,還是1972年中日建交時籤訂的《中日聯合聲明》,都清楚地表明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同期】中央電視臺記者:日本國內輿論認為,日本並不是《波茨坦公告》的籤字國,因此《波茨坦公告》對日本沒有約束力,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 美國僑報:《波茨坦公告》豈能只有「70年期權」
    中新網7月27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26日社論表示,70年前的7月26日,在德國小城波茨坦,美英中等同盟國在這裡籤署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時間僅僅過了70年,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國際秩序基本準則,有些得到了貫徹,有些落實得並不好。難道《波茨坦公告》只有「70年期權」?決不可以!
  • 《波茨坦公告》對日本約束力今何在?(組圖)
    (本報資料圖片)  記者翻拍的蘇聯、美國和英國三國首腦史達林(右)、杜魯門(中)和邱吉爾參加波茨坦會議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核心提示今天是《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根除日本軍國主義,是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文件。但現在這一和平局面卻受到日本右翼勢力的挑戰。
  • 75年前的今天,要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發布,一開始竟沒有中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歐洲戰事結束。全世界都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只剩下日本,仍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上負隅頑抗,叫囂著要「一億玉碎」。 7月17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和外長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討論如何管理德國,以及如何戰勝日本、勝利後如何處理日本、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等等。
  • 今日早報:7月26日,星期四,農曆六月十四
    今日早報:7月26日,星期四,農曆六月十四1、美國航空企業"壓哨"修改涉臺標註(不過只是改用城市名稱進行標註,在機場名稱後面刪除「臺灣」),截止目前44家外航已全部整改。(6月15日,中國民航局致函44家航空公司,要求其就錯誤標註中國臺灣和港澳地區的信息進行整改,7月25日是更名最後期限。)2、65萬支問題疫苗流向全查明,涉及三地11市27區縣(山東、重慶、河北);海關總署:暫停採購和使用長春長生生產的各類疫苗。3、文化和旅遊部:一季度整治黑導遊處罰70人罰款300萬。
  • 以和平的名義銘記《波茨坦公告》(鐘聲)
    1945年7月2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一步步走向最終勝利之際,日本上空密集出現同盟國的飛機。這一次,從天而降的並不是炸彈,而是多達數百萬份的日文傳單。傳單上印著一份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件——中美英三國於7月26日共同發表的《波茨坦公告》(蘇聯隨後宣布加入),它標誌著同盟國對負隅頑抗的日本戰爭狂人發出了最後通牒。
  • 日本政府的一些行為違背了《波茨坦公告》的相關規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趙建文介紹《波茨坦公告》的背景、內容、意義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 1945年8月15日,不能忘,不敢忘!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盟軍在亞洲大陸各戰場對日軍發起反攻。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盟軍在亞洲大陸各戰場對日軍發起反攻。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