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公告的效力不可替代

2020-12-24 檢察日報

    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政府共同宣布《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下稱《波茨坦公告》,也稱《波茨坦宣言》),前蘇聯隨後附署參加。發布《波茨坦公告》的目的是促令日本武裝部隊儘速無條件投降,以及日本投降時必須接受的各項條款。 

    《波茨坦公告》是「公告」「宣言」,也是條約的一種表現形式。條約,是國家間或國家組成的組織間訂立的在締約各方之間創設法律權利和義務的契約性協定。國際法上沒有任何規則對條約的必要形式作出規範。所以,一經締約各方明顯地表示相互同意,條約即告訂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若干多邊條約,除了規定承擔條約義務的傳統方法(即籤字、批准或加入)以外,還規定了所謂「接受」的方法,以「接受」代替上述傳統方法。 

    作為建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文件之一的《日本投降書》明確表示完全「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1945年9月2日,由日本外務大臣崇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籤訂並向同盟國九國(九個受降國分別是中國、前蘇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和紐西蘭)受降代表麥克阿瑟等所呈遞的《日本投降書》中寫道:「我們謹奉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之命,並代表他們接受美、中、英三國政府首腦7月26日在波茨坦宣言的及以後由蘇聯附署的公告各條款。」《日本投降書》第6項寫道:「我們為天皇、日本政府及其後繼承者承允忠實履行波茨坦公告之條款。」1946年11月3日通過、1947年5月3日開始施行的《日本國憲法》第98條是關於「遵守條約及國際法規」方面的規定,其中第2款規定:「日本國締結的條約及已確立的國際法規,必須誠實遵守之。」 

    《波茨坦公告》是明確規定要以法律手段嚴懲戰犯的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即「吾人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但對於戰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者在內,將處以嚴厲之法律制裁」。《日本投降書》不僅表示完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各項條款,而且還表示了「忠實履行」《波茨坦公告》之條款。更為重要的是,在《波茨坦公告》發布一年後,1946年日本通過的《日本國憲法》仍強調「誠實遵守」日本國締結的條約。可見,《波茨坦公告》的性質是法律文件,不僅是授權同盟國建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重要文件之一,也是日本必須遵守的國際性法律文件之一。 

    《波茨坦公告》是條約,條約的效力以條約必須遵守的原則為基石。《波茨坦公告》重建了國際社會戰後秩序,確立了亞洲和平穩定發展的起點,明確了日本的領土範圍。《波茨坦公告》的所有締約國及其「接受」國日本(事實上的締約國)都應嚴格遵守和履行,《波茨坦公告》效力的不可替代性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波茨坦公告》規定的內容看,《波茨坦公告》第8項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波茨坦公告》所涉《開羅宣言》規定的條件是:「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日本投降書》明確,「餘等茲為天皇、日本國政府及其繼續者,承約切實履行波茨坦宣言之條款,發布為實施宣言之聯合國最高司令官,及其他特派聯合國代表要求之一切命令,且實施一切措置」。1972年中國和日本政府籤署的中日聯合聲明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項的立場」。 

    其次,從上述各個文件形成的時間順序看,1943年12月,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首腦發表的《開羅宣言》強調「將日本竊取中國之領土歸還中國」。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1945年8月,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各項條款,無條件投降。1952年4月28日籤署的《舊金山和約》,是日本企圖確立其戰後再次崛起的和約。但是,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外交部長姬鵬飛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和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籤署中日聯合聲明。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項的立場」。從這個時間順序明顯可見,日本政府的表態始終承認《波茨坦公告》的內容,始終表示履行《波茨坦公告》的規定。 

    最後,從籤約的主體看,《波茨坦公告》的籤約主體應該是中國、美國、英國,前蘇聯因附署而參加,而日本則因「接受」而參加。根據《波茨坦公告》第8項「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的規定,日本主權內其他小島需經「吾人」決定,即由中國、美國、英國、前蘇聯四個國家共同決定方才有效。而「舊金山對日和約」(《即舊金山和約》)在沒有《波茨坦公告》籤約主體之一的中國參與下,擅自變更和違背《波茨坦公告》中要求「吾人」共同決定規定的內容,非法且無效。 

    從《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書》和中日聯合聲明的內容、時間順序和籤約的主體上看,《波茨坦公告》及其內容被反覆提及,而且即便在中間出現改變《波茨坦公告》原意的《舊金山和約》,《波茨坦公告》仍被中日聯合聲明再次強調其有效性而得到充分的認可。由此可見,《波茨坦公告》的作用和效力是不容忽視的。如上所述,公約、專約、協定、議定書、宣言、換文、聯合公報、聯合聲明、備忘錄等都是兩個或兩個主體之間的相互約定,是規範各自行為的一種成文約定,且這種約定一旦形成,即成為「必須予以遵守」的原則,並誠實、有信地遵守承諾。因此,《舊金山和約》不能成為《波茨坦公告》的替代品,《波茨坦公告》的歷史意義及其效力無法替代。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國際刑法學協會副秘書長暨中國分會秘書長)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以涉釣魚島為由拒談《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珍·普薩基30日避談「是否承認《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的問題,稱由於這涉及到釣魚島領土歸屬,美國不願直接回應。,強調了《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意義,並稱「日本必須歸還所竊取的中國領土」。當地時間5月30日,有記者就此問題向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珍·普薩基提問「美國是否承認《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普薩基始終不肯正面回應。記者:「美國是否承認《波茨坦公告》具有法律效力?」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 我們的立場是長期一致的。我們不在島嶼的最終領土歸屬上持立場。」記者:「但我不是問你在島嶼問題上的立場,我知道你的立場。」
  • 美國務院以涉釣魚島歸屬為由避談波茨坦公告法律效力
    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中英美三國首腦1943年發表《開羅宣言》規定將日本竊取中國之領土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也再重申了這一點。美國是否承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美國國務院發言人30號向鳳凰記者表示,由於這涉及到釣魚島領土歸屬,美國不願直接回應。
  • 日本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史實不可更改
    從這種意義而言,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關於日本領土任何單方面與日本的變更,只要沒有中國的同意,都違反了《波茨坦公告》,是非法的,也是無效的。因為不僅美國是《波茨坦公告》的發起國和籤字國,日本天皇裕仁在終戰詔書當中也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軍方代表籤訂的投降書上,在此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波茨坦公告》對於美國、日本都具有莊嚴的法律效力。
  • 《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現實意義
    2015年7月26日,是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70周年的紀念日,日本媒體對《波茨坦公告》集體失聲,在平時的日本歷史教育當中,也幾乎不提《波茨坦公告》。
  • 《波茨坦公告》與《舊金山和約》,哪個更有效?
    按照現有的國際法,釣魚島的歸屬究竟是由《波茨坦公告》決定,還是由《舊金山和約》決定?如果說《舊金山和約》與《波茨坦公告》有衝突,那麼哪一個文件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呢?這是從法理上確定釣魚島歸屬的關鍵。關於釣魚島主權的歸屬,有三個國際政治文件的相互關係和優先性必須要弄清楚。這三個文件分別是《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
  • 港報:《波茨坦公告》豈容安倍遺忘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港媒稱,《波茨坦公告》籤署70周年,當年的協議已經發黃,日本現政府——安倍內閣正試圖把《波茨坦公告》從記憶中抹去,安倍說「沒有仔細看過」,就此輕佻一句,想試圖卸去履行歷史協議的責任,把世人玩於虛幻。
  • 什麼是《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議會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國投降。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條。 公告表示,三國強大的武裝力量將在所有聯合國家支援下,繼續對日作戰直至其停止抵抗為止,並警告日本如不立即宣布無條件投降,即將如德國一樣迅速完全毀滅。
  • 港媒稱美國配合日本"撕毀"波茨坦公告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香港《太陽報》7月27日發表題為《選擇性忘記歷史》的文章稱,《波茨坦公告》籤署70周年,當年的協議已經發黃,日本現政府——安倍內閣正試圖把《波茨坦公告》從記憶中抹去,安倍說「沒有仔細看過」,就此輕佻一句,想試圖卸去履行歷史協議的責任,把世人玩於虛幻。
  • 日本須遵守《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國際論壇)
    《開羅宣言》隨後在《波茨坦公告》中再次體現。1945年7月籤署的《波茨坦公告》強調,《開羅宣言》中的內容必須被落實。 然而在《開羅宣言》發表70年後的今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試圖修改日和平憲法,這是公然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的侵犯。《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要徹底終結,日本不允許再擁有作戰部隊。
  • 專家: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 應受到約束
    專家: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應受到約束【字幕】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吹風會,介紹《波茨坦公告》的背景、內容及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駁斥了有關「日本並非《波茨坦公告》籤字國,因此對日本沒有約束力」的說法,無論是1945戰爭結束時的日本籤訂的《投降書》,還是1972年中日建交時籤訂的《中日聯合聲明》,都清楚地表明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同期】中央電視臺記者:日本國內輿論認為,日本並不是《波茨坦公告》的籤字國,因此《波茨坦公告》對日本沒有約束力,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 美國僑報:《波茨坦公告》豈能只有「70年期權」
    中新網7月27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26日社論表示,70年前的7月26日,在德國小城波茨坦,美英中等同盟國在這裡籤署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時間僅僅過了70年,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國際秩序基本準則,有些得到了貫徹,有些落實得並不好。難道《波茨坦公告》只有「70年期權」?決不可以!
  • 《波茨坦公告》的前世和今生
    日本當局企圖否認侵略歷史,修改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是對以《波茨坦公告》為代表的國際法律文件的公然藐視。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重新審視公告精神,對更好維護東亞和平穩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國際社會應敦促日本切實遵守《波茨坦公告》,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
  • 《波茨坦公告》對日本約束力今何在?(組圖)
    日本應切實遵守《波茨坦公告》,防止軍國主義捲土重來。據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王慧慧 姜瀟 曹佩弦)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當時,中美英三國發表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根除日本軍國主義,是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文件。但現在這一和平局面卻受到日本右翼勢力的挑戰。
  • 日右翼勢力仇視波茨坦公告 因不想歸還釣魚島
    「這是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戰後重要國際文件法律效力的公開質疑、否定和公然違背,也是對戰後國際秩序安排的公然藐視、蓄意挑釁。」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說。毋庸置疑的是,中國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始終沒有動搖。中國政府在多個層面採取有力措施進行反制,沉重打擊日本政府侵犯我領土主權的企圖。
  • 中國沒有參加波茨坦會議,為何在《波茨坦公告》中排第二?
    這個秘密小組起草了一份公告,公告的內容是督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以及對日本戰後的處置。公告出來之後,杜魯門首先拿給邱吉爾看,徵求他的意見,邱吉爾看過之後表示完全同意。史達林因為蘇聯還與日本籤訂有和平條約,當時就沒參加《波茨坦公告》。
  • 《波茨坦公告》具有很重要歷史意義
    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劉健 攝)  2015年7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波茨坦公告》相關情況吹風會。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在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在終戰詔書中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同年9月2日日本政府籤署的投降書中宣布,「代表日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接,受美中英三國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後由蘇聯附屬的公告各條款。
  • 以和平的名義銘記《波茨坦公告》(鐘聲)
    傳單上印著一份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件——中美英三國於7月26日共同發表的《波茨坦公告》(蘇聯隨後宣布加入),它標誌著同盟國對負隅頑抗的日本戰爭狂人發出了最後通牒。  今天,距離《波茨坦公告》發表整整70年。歷史的腳步已經遠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血雨腥風,人們繼續紀念《波茨坦公告》,其意義卻不止於史海鉤沉。這份文件並不僅僅是一份最後通牒。
  • 波茨坦公告中哪一條令日本人最害怕?
    我們先不妨回顧一下波茨坦公告發布前後的一些史實: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宣布投降;1945年7月17 日,美蘇英三國在波茨坦舉行會議,當時中國並無代表參會,但發表前徵得了國民政府的同意;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正式發布;1945
  • 大棋局——從「開羅宣言」到《波茨坦公告》
    天安門廣場紀念抗戰勝利日大閱兵振奮人心的畫面還未走遠,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又即將到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再現中美英蘇四國獵殺日本法西斯始末的紀錄片《大棋局——從「開羅宣言」到〈波茨坦公告〉》(以下簡稱《大棋局》)將與觀眾見面。
  • 《波茨坦公告》防止侵略維護和平的三大意義
    吹風會主席臺(劉健 攝)  2015年7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波茨坦公告》相關情況吹風會。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趙建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可以從《波茨坦公告》構成中日兩國關係的基礎以及構成亞洲和平的基礎,從限制日本戰爭權,從如何對待戰爭罪犯,這些方面說明。具體表現如下:  一、《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與它對中日關係的重要意義分不開,《波茨坦公告》不僅對中日兩國有重要性,它對整個亞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