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公告》防止侵略維護和平的三大意義

2020-12-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吹風會主席臺(劉健 攝)

  2015年7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波茨坦公告》相關情況吹風會。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趙建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可以從《波茨坦公告》構成中日兩國關係的基礎以及構成亞洲和平的基礎,從限制日本戰爭權,從如何對待戰爭罪犯,這些方面說明。具體表現如下:

  一、《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性與它對中日關係的重要意義分不開,《波茨坦公告》不僅對中日兩國有重要性,它對整個亞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義。當時中美英三國的基本目的是戰勝日本侵略者,防止侵略戰爭的再度重演,這在世界上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因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事關每個國家。

  二、《波茨坦公告》所說的戰後新秩序,首先是表述在第六條中的「限制日本的戰爭權」。要從政治上限制戰爭權,還要從思想上根除窮兵黷武主義。限制日本戰爭權,後來體現在日本憲法中,日本憲法第二章的題目是「放棄戰爭」,該條規定日本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不再以使用物理威脅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不保持陸海空的力量。日本憲法第9條限制了日本侵略勢力再復活的可能性。從日本安保法案解禁戰爭權就可以看到《波茨坦公告》限制日本戰爭權利的重要性。

  三、《波茨坦公告》的另一個重要性是提出了戰犯審判。公告要求對戰犯進行嚴懲,不是戰勝國要奴役日本人民和日本國家,而是要防止侵略戰爭的再度發生。戰後日本包括美國對待戰犯的行為違背了《波茨坦公告》。戰犯審判28名甲級戰犯,最後判了7人死刑,16人無期徒刑,判2人有期徒刑,2人在判決前死在獄中,1人精神失常不予起訴。如果按照《波茨坦公告》,必須嚴懲這些戰爭罪犯,看後來美國、日本是怎麼做的?1948年審判一結束,美國、日本開始釋放戰爭罪犯,到1958年4月的時候,所有的戰爭罪犯,包括判無期徒刑的甲級戰犯全部釋放完了。這種對戰犯的態度,與《波茨坦公告》嚴重不合。

相關焦點

  • 以和平的名義銘記《波茨坦公告》(鐘聲)
    傳單上印著一份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件——中美英三國於7月26日共同發表的《波茨坦公告》(蘇聯隨後宣布加入),它標誌著同盟國對負隅頑抗的日本戰爭狂人發出了最後通牒。  今天,距離《波茨坦公告》發表整整70年。歷史的腳步已經遠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血雨腥風,人們繼續紀念《波茨坦公告》,其意義卻不止於史海鉤沉。這份文件並不僅僅是一份最後通牒。
  • 《波茨坦公告》對日本約束力今何在?(組圖)
    日本應切實遵守《波茨坦公告》,防止軍國主義捲土重來。據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王慧慧 姜瀟 曹佩弦)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當時,中美英三國發表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根除日本軍國主義,是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文件。但現在這一和平局面卻受到日本右翼勢力的挑戰。
  • 《波茨坦公告》的前世和今生
    日本當局企圖否認侵略歷史,修改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是對以《波茨坦公告》為代表的國際法律文件的公然藐視。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重新審視公告精神,對更好維護東亞和平穩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國際社會應敦促日本切實遵守《波茨坦公告》,防止日本軍國主義捲土重來。
  •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波茨坦公告》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張芳曼製圖   本報北京7月25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導: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英國在德國柏林近郊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又稱《中英美三國波茨坦宣言》),公告確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及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原則。
  • 美國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就《波茨坦公告》70周年發表聲明
    人民網華盛頓7月25日電 (記者 溫憲)7月25日,美國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就《波茨坦公告》70周年發表聲明。聲明全文如下: 今年7月26日是著名的《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發表70周年。
  • 《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現實意義
    2015年5月20日,在日本國會的答辯當中,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表示,《波茨坦公告》第六條和第八條提到的《開羅宣言》,確認日本發動的戰爭是侵略戰爭,要求安倍就那場戰爭的性質明確表態。安倍居然聲稱自己沒有看過《波茨坦公告》這部分內容,所以「無法做出評論」,更顯示出其故意迴避《波茨坦公告》實質內容的特點。那麼,《波茨坦公告》究竟講了什麼?讓日本安倍政府這樣害怕,這樣竭力迴避呢?
  • 美國僑報:《波茨坦公告》豈能只有「70年期權」
    中新網7月27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26日社論表示,70年前的7月26日,在德國小城波茨坦,美英中等同盟國在這裡籤署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時間僅僅過了70年,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國際秩序基本準則,有些得到了貫徹,有些落實得並不好。難道《波茨坦公告》只有「70年期權」?決不可以!
  • 新華社:如否定《波茨坦公告》,安倍政府聯合國入常就是做夢
    然而,70年後的今天(7月26日),它再次引起中國人的關注,並與國家主權和維護和平相關聯。這並非小題大做,因為在這個小城的這座行宮中,所籤訂的文件,奠定了亞洲和平的基礎。7月26日,中美英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這份由美國起草的對日最後通牒式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8月8日,蘇聯聲明加入《波茨坦公告》,並對日宣戰。這是一份構建戰後國際秩序、確立亞洲和平穩定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文件。《波茨坦公告》共13條,定性日本發動戰爭是侵略性質,對日發出最後通牒:無條件投降。
  • 中國沒有參加波茨坦會議,為何在《波茨坦公告》中排第二?
    這個秘密小組起草了一份公告,公告的內容是督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以及對日本戰後的處置。公告出來之後,杜魯門首先拿給邱吉爾看,徵求他的意見,邱吉爾看過之後表示完全同意。史達林因為蘇聯還與日本籤訂有和平條約,當時就沒參加《波茨坦公告》。
  • 日本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史實不可更改
    2015年5月20日,在日本國會的答辯當中,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表示,《波茨坦公告》第六條和第八條提到的《開羅宣言》,確認日本發動的戰爭是侵略戰爭,要求安倍就那場戰爭的性質明確表態。安倍居然聲稱自己沒有看過《波茨坦公告》這部分內容,所以「無法做出評論」,更顯示出其故意迴避《波茨坦公告》實質內容的特點。那麼,《波茨坦公告》究竟講了什麼?讓日本安倍政府這樣害怕,這樣竭力迴避呢?
  • 日本政府的一些行為違背了《波茨坦公告》的相關規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趙建文介紹《波茨坦公告》的背景、內容、意義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 日右翼勢力仇視波茨坦公告 因不想歸還釣魚島
    昨天是《波茨坦公告》發表69周年,撫今追昔,這些凝結著人類反法西斯戰爭最直接、最重要勝利果實的錚錚宣言,依然閃耀著正義和公理的光芒,代表人類文明的發展潮流。在地區格局風雲變幻的當今,維護《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確定的歷史正義,捍衛來之不易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成果,意義深遠而重大。
  • 《波茨坦公告》具有很重要歷史意義
    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劉健 攝)  2015年7月23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波茨坦公告》相關情況吹風會。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在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在終戰詔書中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同年9月2日日本政府籤署的投降書中宣布,「代表日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接,受美中英三國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後由蘇聯附屬的公告各條款。
  • 李克強參觀位於德國布蘭登堡州的波茨坦會議舊址
    李克強詳細聽取了波茨坦會議有關情況的介紹,並觀看了《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珍版複印件。    參觀結束後,李克強冒著小雨向在場記者發表講話。李克強說,波茨坦會議舊址對世界和中國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在這裡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向法西斯勢力升起正義的旗幟。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法西斯勢力發出了最後通牒。
  • 戰後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於《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基礎上...
    [呂耀東] 《波茨坦公告》是作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主要盟國而決定的,從這一點來講,戰後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於《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基礎上所確定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從《波茨坦公告》的一些條款可以看出,它是對於日本的軍國主義所犯的侵略罪行的懲罰。
  • 李克強在德國布蘭登堡州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
    新華社發    中廣網波茨坦5月27日消息(記者蘇鈴 馮悅)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在德國布蘭登堡州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強調維護二戰後世界和平秩序,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以涉釣魚島為由拒談《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
    ,強調了《波茨坦公告》的重要意義,並稱「日本必須歸還所竊取的中國領土」。李克強特別強調《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等島嶼歸還中國。這是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二戰後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證。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維護戰後和平秩序,不允許破壞、否認這一戰後的勝利果實。
  • 什麼是《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議會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國投降。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條。 公告表示,三國強大的武裝力量將在所有聯合國家支援下,繼續對日作戰直至其停止抵抗為止,並警告日本如不立即宣布無條件投降,即將如德國一樣迅速完全毀滅。
  • 美國僑學界:中美應攜手為履行《波茨坦公告》承諾做出貢獻
    25日就紀念《波茨坦公告》70周年發表聲明,表示中美應尊重歷史、遵守和履行《波茨坦公告》等歷史文件的承諾,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繁榮共同作出負責任大國應有的貢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一份奠定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文件誕生。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當天在聲明中說,《波茨坦公告》規定「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可以領有之小島在內」,這意味著日本要控制任何「小島嶼」須得到三國一致同意。
  • 港報:《波茨坦公告》豈容安倍遺忘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港媒稱,《波茨坦公告》籤署70周年,當年的協議已經發黃,日本現政府——安倍內閣正試圖把《波茨坦公告》從記憶中抹去,安倍說「沒有仔細看過」,就此輕佻一句,想試圖卸去履行歷史協議的責任,把世人玩於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