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
2018
五六月份的 「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博物館將通過怎樣的方法連接公眾?遺產地如何更好地得到保護和利用? 又有哪些新公眾將成為我們的新夥伴?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兩日」之旅吧!
5月10日,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開幕,北京市文物局組織由部分北京地區全國博物館文創開發試點單位組成的北京文博展團精彩亮相。
首都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和北京藝術博物館深挖館藏資源,創新資源利用方式,在本次展會展示了新近開發的文物與科技、旅遊等融合的博物館衍生品。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來到首都博物館展位,在聽取介紹後,對首都博物館文創工作表示肯定,指出正在展出的「天路文華」展覽的很多文物是第一次展出,要加大對這樣的臨時展覽文創產品開發工作。
接著,杜飛進來到中國鐵道博物館展位了解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以及京張高速鐵路情況。
在中國農業博物館展臺前,杜飛進饒有興趣地聽工作人員介紹24節氣系列文創產品,指出24節氣的創意很好,將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與文創產品相結合。
此外,杜飛進還體驗了中國錢幣博物館根據錢幣元素開發的「永通萬國——指尖陀螺」,並結合東陽龍對北京自然博物館的文創開發提出了建議。
編輯:劉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