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文博會突出文化+旅遊

2021-01-18 文博會

 

為期5天的第12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5月16日落幕。有著「中國文化第一展」美譽的文博會,今年特意突出了「文化+」的理念,特設了「文化+」展館,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網際網路、文化+金融等概念都被囊括在內,其中「文化+旅遊」項目備受矚目,文化旅遊成為各展團宣傳推介的亮點。

 

 


本屆文博會上合同額最高的項目為華僑城集團與龍崗區政府和深圳市甘坑生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籤約的「華僑城甘坑新鎮」大型文化旅遊項目。該項目由深圳市龍崗區政府、華僑城集團公司和深圳市甘坑生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PPP模式三方合作開發,總投資額300億元。

 

甘坑新鎮項目是「文化+旅遊+城鎮化」的新鎮。據了解,未來的甘坑新鎮項目在原有的甘坑客家小鎮的基礎上,重點規劃文化旅遊小鎮、中國文學部落、綠道主題鮮花農莊、山水劇場公園、華僑城藝術家園五個功能區。

 


文博會期間,由深圳另一家文化科技巨頭——深圳華強方特集團(深圳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贛州復興之路文化科技主題園項目也正式籤約。近年來,華強方特集團主推美麗中國·文化產業示範園項目,該項目由「華夏歷史文明傳承主題園」、「復興之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明日中國主題園」三大主題園區構成。其中第一部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園「方特東方神畫」已經先後在濟南、蕪湖、寧波等地開業,廣受遊客讚譽。

 

此次籤約項目為華強方特集團全力推動的美麗中國三部曲的第二部曲,華強方特集團將以最新的虛擬實境技術在贛州打造復興之路文化科技主題公園項目,讓遊客身臨其境體驗紅色革命歷史,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模式。

 


除此之外,貴州省也帶來了多個旅遊+文化項目,現場籤約19個項目,金額達67.94億元。其中凱裡市與北京華藝國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籤約,打造「凱裡下司古鎮旅遊養生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投資30億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鬥牛場、演繹館、3D動漫館、醫療養生spa、文化商業街、餐飲風情街等,涵蓋文化、健康、科技、商業等領域,打造全域旅遊模式。

 


文博會上,各展團紛紛將非遺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推上展示臺,文化與旅遊已經渾然一體。

 


廣東清遠帶來了國家非遺項目連南歌舞,身著瑤族服飾的瑤民載歌載舞吸引了許多觀眾。清遠的深山裡藏著豐富多彩的瑤族文化,當地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廣文化旅遊,定期舉辦旅遊文化節,特色文化成為當地旅遊業發展的一面旗幟。湛江展團帶來了文化旅遊項目——茂德公古城旅遊度假區。茂德公古城旅遊度假區從設計到建築風格都融入了雷州文化元素,展示了千年粵西人文及中國農耕文化,散發著濃鬱的文化氣息。廣東的龍門、惠東、博羅、龍門等縣區均打出文化旅遊牌,龍門縣直接以「文化+旅遊」為主題,通過天然溫泉度假村等多個文化旅遊項目,具體展示龍門健康宜居宜遊的發展特。而農民畫衍生品、吉他等文創產品的亮相,讓遊客對惠州文化又多了一份記憶。

 


湖南展團展出了湘西州土家織錦、永州「江永女書」、張家界砂石畫、邵陽市寶慶竹刻等非遺文化項目和旅遊景點。

 

 


文博會期間,由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旅遊局主辦的旅遊文創產品創新設計高峰論壇的舉行也備受矚目。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就如何發掘優秀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等主題進行探討,共商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大計。

 

廣東省旅遊局副局長梅其潔表示,近年來,廣東省旅遊局和文化廳搭建了很多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業結合的平臺,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及項目對接會,促使更多旅遊文創產品項目儘快落地。

 

會上,中國博物館文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副處長劉松林介紹了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研發的情況。研發者將故宮建築、文物、服飾等設計元素加入文創產品的研發中,共計80個系列上萬件產品。無獨有偶,這次惠州龍門也帶來了農民畫的文創作品。「很多人喜歡我們印有農民畫的手機殼和服裝,通過這些文創產品,他們對我們龍門更感興趣了,都希望能去旅遊。」惠州鵝美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麗華說,她沒想到第一次帶來龍門特色文化農民畫的衍生產品,就受到參觀者的歡迎。

 


在臺灣文創館,「苗慄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和「金門縣文化局」的工作人員也在不停向遊客推廣宣傳苗慄和金門的文化產品,比如苗慄客家花布包、包裝袋上有客家文化的喉糖、金門酒等等。「苗慄縣是臺灣的農業縣,我們結合當地的客家文化等特色,打造慢城生活和慢城文化,吸引更多大都市遊客去遊玩,去實地體驗放鬆身心的旅行。」苗慄縣文化觀光局相關負責人說,除了休閒場所外,苗慄縣也把一些客家文化加工設計成產品,讓遊客去苗慄後不會空手而歸,甚至有些人會因為這些特色的文創產品而去苗慄旅遊,推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今年文博會共設66個分會場,為歷年之最,華僑城集團有五個單位入選,開展數十場精彩的文化主題活動。他們分別是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圳歡樂谷、深圳歡樂海岸、深圳世界之窗以及錦繡中華·民俗村。除錦繡中華·民俗村首次入選,其餘幾家均具有多次文博會分會場承辦經驗,且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分會場以「創·藝CREATIVE·ART」為主題,舉辦「第三屆明天音樂節」「一人一世界OCT-LOFT講座第十一季:設計×創業」「舉重若輕藝術電影展映第十季:回聲」「T街創意市集文博會專場」等活動,以多樣的藝術形式展現獨特藝術文本蘊含的創作價值。深圳歡樂谷則主打以「精耕文旅產業·盡享藝術盛宴」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由中法藝術家為廣大觀眾帶來舞蹈、情景劇、魔術、美食品鑑等文化盛宴。深圳歡樂海岸將舉辦「藝的三次方」主題活動,邀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鍾連盛、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張清雷等藝術家帶來一系列精彩展覽。深圳世界之窗分會場推出東南亞文化風情節「情迷東南亞,印象異域風」活動,為遊客帶來原汁原味的東南亞舞蹈盛會。

 

首次成為文博會分會場的錦繡中華·民俗村則推出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展」,讓海內外遊客和市民盡情欣賞少數民族歌舞、服飾、特色手工藝及民俗風情。

 

來源 | 中國旅遊報 陳熠瑤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2020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五大特點一覽
    2020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  第15屆北京文博會是今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擬於9月上旬在北京舉辦。本屆文博會的主題是「文化賦能小康創意點亮生活」。第15屆北京文博會將著重把握五個特點:  1、薈萃精華。
  • 臺灣文化創意館點亮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
    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25日至28日在京舉行,吸引了1200多家企業參展參會。(來源: 新華網)臺灣文創業者參展北京文博會覓商機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路梅)由臺灣貿易中心組展的臺灣文化創意館25日亮相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以「繽紛生活 翩然起舞」為主題,展示臺灣文化創意和生活美學成果,開拓兩岸合作商機。
  • 第十三屆文博會今天開幕
    「從第一屆在文化藝術中心,到現在一屆比一屆精彩!」「四天都要去,所有精彩都不錯過。實在是期待太久了!」……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舉辦信息一發布,很多人就在期待。今天,讓他們心心念念的文博會,終於啟幕啦!!!
  • 展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水韻江蘇」亮相第十五屆深圳文博會
    今天,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開幕,展覽時間為5天。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平臺,文博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以博覽與交易為主題,集中展示全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成果和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就,突出文化產業核心層和科技融合的新產品、新技術,成為展示我國文化產業最新成就的窗口和平臺。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此番亮相深圳文博會,江蘇帶去了哪些驚喜呢?
  • 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框架發布,共12大展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6月9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王傑群介紹,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總體框架為「6+1」,「6」即綜合活動、展覽展示、推介交易、論壇會議、創意活動、分會場「六位一體」的線下活動。
  • 3500個展位將亮相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 (劉潔妍 崔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在會上介紹了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關情況。馬曉光說,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於2019年11月1日至4日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據了解,本屆文博會將設置省市名企、工藝藝術、創意設計、數字影視、文創旅遊五大板塊,總展覽面積75000平方米,設立展位約3500個,其中臺灣企業展位數量佔比達1/3。
  • 第十五屆文博會配套文化活動——深圳創意保稅園探營記
    文博會主場館深圳會展中心北廣場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已於日前圓滿落幕。據了解,該屆文博會66家分會場及專場活動中,一部分根據開啟日期及項目特色與需求會有一些延續工作和相關持續內容。眾多的場外活動的文化氛圍中,總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十五屆文博會的配套文化活動——深圳創意保稅園的一些經典傳統文化——太極與書畫的相關活動吧!
  • 光明區展團突出「文化+科技+旅遊」
    光明區虛擬展廳分為光明科學城、光明文體、光明旅遊和文化企業四大板塊。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奮強 通訊員 歐嘉誠 聶少華 文/圖)第十六屆文博會定於11月16—20日以「雲上文博會」形式線上舉辦。
  • 2017年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將於11月3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2011年第四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將展商覆蓋至臺灣地區所有縣市;2013年第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中華電信」、臺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等臺灣三大通訊運營商歷史性地齊齊現身;2015年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臺灣兩大文創巨頭――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和臺灣創意設計中心首次在大陸同場亮相;2016年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聚齊臺灣文化創意交流協會、優良設計協會、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等臺灣地區五大文創協會。
  • 深圳文博會成就文化產業新未來
    深圳商報記者 何文琦 杜翔翔 一路走來,深圳文博會締造了「政府投入1億多元而累計成交額超過1萬億元、實現文化出口額達1000億元」的文化奇蹟。而進入第十二屆,「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地位更加鞏固,也更具實效:實質性成交2032.014億元,比上屆增長23.42%;出口交易金額176.972億元,同比增長7.35%。
  • 閩北文化元素亮相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臺海網12月5日訊 據大武夷新聞網消息 12月4日上午,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繼續秉承「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突出「兩岸互動、數字創新、產業發展、文化消費」的宗旨,進一步搭建兩岸文化深度交流和對接的橋梁。我市精選了建盞、茶葉、建本、朱子文創等50餘家特色文化企業參展,共設參展展位近70個,特色鮮明,亮點繁多。
  • 第十二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將於10月26日開幕
    第九屆文博會,長8.5米、寬2.6米、重約12噸的花梨木桌參展。  第十屆文博會,一名外國友人在展館內觀看。10月16日下午,記者從合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二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將於2018年10月26日-29日在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此次文博會將突出「改革開放40周年」以及文化和科技融合等主題,各縣市區、開發區相關文化場所設立24個分會場。13個展區領略文化+科技的魅力每年的文博會,文化產業都是重頭戲。
  • 「雲端」搭臺,文化築橋!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導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經過為期四天的展覽展示、交流對接,於2020年12月7日下午在福建廈門圓滿落下帷幕。
  • 「雲端」搭臺,文化築橋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
    (原標題:「雲端」搭臺,文化築橋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圓滿閉幕!)
  • 「雲端」搭臺,文化築橋 |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經過為期四天的展覽展示、交流對接,於2020年12月7日下午在福建廈門圓滿落下帷幕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孟冬、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
  • 山光海色「雲上看」,第十六屆文博會鹽田展廳「約定你」
    2020年11月16日在文博會的歷史上是劃時代的一天就在這天第十六屆文博會首次以>「雲上文博會」形式舉辦11月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雲上」開幕。與往年相比本屆「雲上文博會」產業融合發展更多呈現鹽田區精選6家文化企業,53件展品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具有科技感與海洋特色的文化盛宴
  • 山西線上VR展區精彩亮相第十六屆深圳文博會
    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11月16日正式開幕。山西線上VR展區充分展示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轉型發展蹚新路的奮進姿態、最新成果、嶄新面貌,同步精彩亮相。  深圳文博會是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綜合性文化展會,已成功舉辦十五屆。
  • 第十六屆文博會赴阿聯、埃及、土耳其三國開展海外招商推介活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月10日訊 為進一步推動第十六屆文博會的海外招商招展工作,日前,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文博會承辦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周斌同志率團,赴阿聯、埃及、土耳其三國舉行推介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 順歷文創亮相第十五屆深圳文博會
    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於5月16日至20日在深圳市舉行,主會場位於會展中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來自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132家文化企業和機構參展。順歷文創平臺也一同亮相此次文博會。
  • 臺灣文化創意館亮相第十四屆文博會
    華夏經緯網5月29日訊: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今天上午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記者在現場看到在1號館二層的「臺灣文化創意館」,21家具有代表性的臺灣文創機構和廠商通過展示臺灣文化創意和生活美學的最新成果,尋求兩岸合作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