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吃不起豬肉?中、日、韓的豬肉消費總量,人均消費量對比

2020-12-15 南生今世說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18年咱們中國的豬、牛、羊、雞等各種肉類產量高達8517萬噸。其中豬肉產量約為5404萬噸,同比下降5.83%。另外,同期中國還出口了29.5萬噸豬肉、進口了215.5萬噸。

這樣2018年,中國消費的豬肉總量就約為5590萬噸,按照13.95億人口計算,2018年咱們中國人均消費的豬肉就約為80斤(40kg),每月人均不到7斤

另外南生注意到,最近幾年中國的豬肉產量、消費量都在降低,人均豬肉消費量也在降低。但中國人對肉類的消費總量並未降低。這就是說,最近幾年咱們中國人吃的豬肉變少了,而吃的牛肉、羊肉、雞肉等增加了

這或許從側面體現了中國居民的飲食結構中肉類更加的多元化,居民在生活中更加注意「營養的搭配」,豬肉在中國居民飲食中的地位在下降。那問題來了,同期日本、韓國的豬肉消費總量、人均消費量分別是多少呢?

2018年日本、韓國的豬肉消費量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開的信息,2018年日本的豬肉產量約為128.4萬噸,而消費的豬肉總量約為277.5萬噸——約為同期中國豬肉消費總量的4.964%。同期日本人口約為1.265億,人均消費的豬肉總量就約為43.88斤(21.94kg),每月人均不到3.66斤——略微超過中國人均消費的一半。

南生注意到,中國居民的豬肉消費總量僅比咱們自己的產量多了3.44%,顯然中國的豬肉主要依賴自己。而日本的豬肉消費量是他們自己產量的2倍多,顯然在豬肉問題上,日本更加依賴國際市場。

韓國方面:同樣來自美國農業部的信息,2018年韓國自產的豬肉總量約為132.9萬噸,消費的豬肉總量約為200.1萬噸——約為同期日本豬肉消費總量的72.1%,約為中國豬肉消費總量的3.58%。

按照5164萬人口計算,2018年韓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就約為77.5斤(38.749kg),人均每月約為6.46斤——比中國人均消費量略低,但比日本人均豬肉消費量多很多。

小結:似乎從人均豬肉的消費量來看,韓國人並未像網絡上傳言的那樣「吃不起豬肉」,不比中國人吃得少很多,實際上日本人吃的豬肉才不多呢。本文由【南生】原創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人均收入明明是中國3倍不止,為啥總有人說:韓國人吃不起豬肉?
    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價也越來越高,不過每個國家物價各有不同,比如我國近段時間豬肉價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價格飛漲的豬肉讓很多人紛紛表示吃不起。而大家對其他國家印象也有所不同,比如很多人都認為韓國人吃不起豬肉、日本人吃不起西瓜等等,在網絡上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給人留下一種刻板印象,但是,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事實上,在人均肉食消費量上,韓國要比中國更大些,生活品質也不賴,而且在海鮮魚類這方面,也比中國高不少。不可否認的是,韓國肉類價格要比中國貴,但還不至於說韓國人吃不起肉。
  • 人均收入明明是中國3倍不止,為啥總有人說:韓國人吃不起豬肉?
    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價也越來越高,不過每個國家物價各有不同,比如我國近段時間豬肉價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價格飛漲的豬肉讓很多人紛紛表示吃不起。而大家對其他國家印象也有所不同,比如很多人都認為韓國人吃不起豬肉、日本人吃不起西瓜等等,在網絡上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給人留下一種刻板印象,但是,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事實上,在人均肉食消費量上,韓國要比中國更大些,生活品質也不賴,而且在海鮮魚類這方面,也比中國高不少。不可否認的是,韓國肉類價格要比中國貴,但還不至於說韓國人吃不起肉。
  • 最愛吃豬肉的城市,人均豬肉消費量高達134斤,是中國人均的近2倍
    日常生活中,豬肉、雞肉、鴨肉、魚肉是我們最經常食用的肉類,它是我們營養構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由這些肉類做做成的美食菜餚,說起最愛吃鴨肉的城市,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是南京,廣東則是最愛吃雞肉的城市。
  • ...2017國人豬肉消費趨勢報告|豬肉|味央|煲湯_網易科技
    總體豬肉消費減退 黑豬肉銷售佔21%成「生力軍」根據網易味央豬肉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豬肉消費總量已連續下滑三年,降至5487萬噸,降幅達到4%。人均豬肉消費量也從2014年的41.9千克下降到39.76千克。
  • 豬價大漲近4元,豬肉重回「二字頭」,年底豬肉恐怕更吃不起了?
    連續下跌了兩個半月的豬價在11月25日迎來了上漲,並一路上漲到12月6日,在這接近半個月的上漲時間內豬價上漲幅度達到了3.8元,接近4元的水平。而之前下跌到十幾元的豬肉價格也重回「二字頭」,年底大家吃豬肉恐怕更吃不起了。
  • 2020年豬肉消費量創新低 替代品擠佔終端市場
    【導語】 自2019年豬肉價格飛漲以後,雖然豬肉的消費量在所有肉類消費中仍是最大,但終端市場頹勢卻逐漸顯現,豬肉消費結構進入轉型深水期。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2019年豬肉產量降至4255.00萬噸,豬肉消費量僅為3793.70萬噸,2020年生豬產能恢復不及預期,豬肉價格依舊高企,加之上半年深受新冠疫情的衝擊,或導致2020年人均豬肉消費量創下近年新低,豬肉消費結構進入轉型深水期。
  • 蘇軾竟然寫過《豬肉頌》?中國人是有多愛豬肉
    也就是說,如果往市場裡投入1萬噸儲備豬肉,大概只夠撐一個半小時。 與其他肉類的對比,更體現出我們對豬肉的依賴。根據統計局調研數據,2017年中國人均消費豬肉20.11公斤,而人均牛、羊肉消費量只有1.87公斤和1.33公斤。
  • 阿根廷歷史首次:雞肉與牛肉人均消費量持平
    華輿訊 據阿根廷新大陸周刊報導 根據肉類工業和商業商會的報告,過去幾個月來,阿根廷人均年雞肉消費量達到50公斤,這是阿根廷人的雞肉消費量首次與牛肉消費量持平。報告顯示,10月份阿根廷居民人均牛肉消費量為50公斤,與2019年同月相比,下降了2.6%或1.3公斤/人/年。
  • 「近觀日本」不那麼愛吃豬肉的日本,把養豬也做到了極致
    但豬肉依然不是日本人肉食的主體。2018年,日本人均消費的豬肉總量約為43.88斤(21.94kg),每月人均不到3.66斤——比中國人均消費量的一半高出一丟丟。這樣的對比還有些晦澀。我們再看看韓國人民。2018年韓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就約為77.5斤(38.749kg),人均每月約為6.46斤。雖然不及我國人民那麼迷戀豬肉,但是韓國人對豬肉的喜愛遠超日本。
  • 韓國白菜30元1顆,中國豬肉30元1斤。網友喊話韓國:白菜換你豬肉
    最近被韓國人買不起白菜的新聞刷屏了,由於韓國接連遭遇「玲玲」和「米娜」颱風,導致韓國秋季大白菜的產量大幅減少。目前正是韓國人醃製泡菜的時間,可是韓國超市裡一棵不到兩公斤的白菜,售價居然要5000韓元,折合人民幣30元,是韓國去年這個時候價格的兩倍。
  • 為什麼美國人喜歡吃牛肉,中國人喜歡吃豬肉?真相扎心
    小編從這個問題中總結來說,還是因為買不起。因為牛肉的價格都比豬肉的價格高,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國民整體還都沒有達到完全小康水平,所以就我們國民的情況來看,還是吃豬肉比較划算。其實中國消費牛肉的量很高,佔據世界第三,由於人口眾多屬於正常現象,相比人均消費只有5.2公斤(全年),遠低於歐美國家平均的8.6公斤。美國人均消費為34.4公斤,最高的是阿根廷人均消費為60公斤。歐美國家也有許多吃豬肉的,西班牙、巴西、丹麥等國家,消費豬肉量很高,對比中國就少得多,中國消費了世界60%的豬肉。
  • 韓國人眼中的東坡肉到底有多好吃?韓國人:像是第一次吃豬肉!
    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而且在各地的做法都不一樣,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都非常美味。有一位韓國的遊客就一直都喜歡吃豬肉,在韓國的時候就經常吃豬肉,不過在韓國的豬肉製品非常得貴,他經常吃所花的代價非常大。
  • 吃不起豬肉就讀讀《豬肉頌》吧!書中自有東坡肉!
    一百塊錢只能買兩斤豬肉。網上好多網友都在脖子上掛一塊豬肉開始炫富了。有的掛幾條豬肉,網友紛紛調侃這才是真正的土豪。恐怕這樣下去真應了那句古話:沒吃過豬肉,也沒見過豬跑了。吃不起豬肉,讀一首蘇軾的《豬肉頌》吧!學學望梅止渴,咱們「望豬解饞」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還有「東坡肉」。
  • 在韓國為什麼吃不起豬肉?
    小小的一盒豬五花肉,也許不到200克,其價格都要追趕上中國一斤豬肉的價格。在豬肉價格暴漲的今天,韓國的大部分人群只好繼續以泡菜為主食。 為什麼韓國的人口並不多,反而所有的肉類都要比中國的肉貴呢?
  • 世界上吃豬肉最多的城市,就在我們中國,比亞軍城市高出60%
    本文由舌尖上的安全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豬肉是世界公認的美味食材,放眼全球,把豬肉作為主要肉食的國家可不只有中國一個,韓國人熱愛吃豬肉是公認的,德國豬肉香腸全球聞名,義大利的烤豬同樣名聞天下。
  • 豬肉價格漲,雞肉價格跌,究竟發生了什麼?
    另一個是,與豬肉價格不同,雞肉消費的主要渠道是團膳配餐,佔雞肉總消費量的65%。但由於今年上半年餐飲受影響比較嚴重,學校又是半年沒開學。因此,國內雞肉的消費至少下降30%以上。現在一邊是雞肉產能在每年在20%的速度產能增長,另一邊是國內的消費需求的下滑,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雞肉的消費量至少下降了30%以上。這樣雞肉的價格不跌到地板價才是怪事。
  • 為什麼中國人偏向於豬肉,而歐美國家人卻喜歡吃牛肉
    其實歐洲豬肉比我們吃得多,外國人牛肉豬肉雞肉都吃得挺多,佔比來看牛肉雞肉更多一些,豬也是十二生肖最大的一隻,2018告別狗年,2019喜迎豬年,感恩感謝,新年吉祥。以前是因為豬肉便宜,牛肉貴,所以吃豬肉多一些。
  • 豬年、豬周期、豬瘟——「吃不起豬肉 看不見豬跑」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8月1日,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某養殖戶的生豬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8月3日11時,經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診,為中國首次發現該疫情。  隨後,遼寧周邊省市也開始出現非洲豬瘟疫情,由此向全國開始蔓延。  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6月30日,已經發生143起非洲豬瘟疫情,疫情擴散到25個省份。
  • 短史記丨如果豬肉繼續漲價,中國人的肉食結構會發生變化嗎?
    只是伴隨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均肉類消費量,尤其是豬肉消費量,在近幾十年有了較快增長。中國的豬肉年人均消費量,1950年為4.44千克,1975年是7.42千克,1980年增加到11.15千克。國家統計局198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約40元。
  • 豬肉進口將達950萬噸!停不下來的進口肉背後,是什麼在驅動?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豬肉產量4255萬噸,豬肉消費量為4454萬噸,佔全球豬肉消費量的4成以上。 對於如此之大的豬肉消費量,為了彌補生豬產量的缺口,穩定國內豬肉價格,相關部門除了採取一系列舉措多管齊下以外,中國豬肉進口規模也大幅增長。今年1-9月進口總量為328.6萬噸,同比增長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