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投行競爭力:中信建投 、中信證券與國泰君安成三雄

2020-12-16 騰訊證券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 譚楚丹

  融資中國系列研究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快推進,投資銀行亦在構建其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抓「人」,一方面抓「差異化發展」。監管層去年以來對資本市場融資思路進行調整,投行2016年「成績單」,對同行、上市公司與擬上市企業而言,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在「如何發揮資本市場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命題下,投資銀行——作為資本市場上關鍵的中介機構,促進了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快推進,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在拓展,投資銀行亦在構建其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抓「人」,一方面抓「差異化發展」。

  「保代」是投行伸向市場的重要抓手,保代越多,抓取項目越好,意味著投行市場佔有率越高。

  從組織角度來看,大、小券商差距已經拉大,前者在構建綜合融資服務體系,後者則在細分業務上跑出黑馬,這在我們報告的多項統計中均能體現。而南北區域的企業分布及其特點,亦讓兩地券商在客戶資源、服務方案上體現差異;同時伴隨經濟結構轉型,「後勁十足」與「制度靈活」的南方券商迎來規模趕超的機會。

  投行三雄

  隨著監管層去年對資本市場融資思路進行調整,投行2016年「成績單」對同行、上市公司與擬上市企業而言,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根據wind數據對2016年主承銷商的「募集資金規模」和「承銷項目家數」統計,中信建投拿到「雙料」冠軍,募資總額為6048.57億元,項目家數593家。

  中信證券(600030.SH)與國泰君安(601211.SH)亦在兩項排行榜中位列前3,前者募資總額5335.63億元,項目共有381家;後者募資總額4710.64億,項目有420家;三家券商在2016年成為「投行三雄」。

  具體而言,中信建投雙項第一主要歸功於「債券」業務。數據顯示,中信建投的債券發行規模與承銷家數,均遠超後來者;比如「承銷家數」離第二名相差156家,離第十名相差327家。

  同時,由中信建投保薦的15家IPO項目在2016年成功上市,且平均募資規模較大,融資額合計187.31億元;與之項目家數接近的廣發證券,共有16家IPO企業上市,然而募資規模僅有70.84億元,不足中信建投項目規模的一半。而中信證券保薦的首發項目最多,共有19家,然而募資規模亦不及中信建投,僅有119.02億元。

  增發方面,「募資規模第一名」則為中信證券,增發募資合計1231.35億元,承銷40家。相較下,承銷家數最多的中信建投共有46家,然而,募資規模還未到中信證券一半,僅有595.58億元。據深圳一名保代在3月8日向記者介紹,中信證券上市公司資源較多,且大多為大型企業,因此募資需求相應較大。

  中信承銷收入豐厚

  從承銷收入來看,中信證券收入最高,達13.07億元;廣發證券排名第二,共有10.18億元。

  細分領域中,首發「最掙錢」依然是中信證券,「落袋」8.30億元。但若以平均承銷費來算,單個項目承銷保薦費最高則是中金公司(03908.HK)。據wind統計,中金公司平均保薦承銷費為5563.12萬元。

  IPO承銷保薦費用差距較大,項目收費從1500萬到6000萬不等。東海證券(832970.OC)平均承銷保薦費為1528.05萬,為行業最低,另有7家小型投行的平均承銷保薦費用低於2000萬元。

  而再融資承銷費用,則顯示出與IPO完全不同的特點。西南證券(600369.SH)以4.61億元的承銷收入攬下增發「最掙錢」的冠軍,主要原因來自西南證券在2016年操刀多起併購案例。

  從項目平均承銷費來看,中小型券商均佔「承銷費最高」和「承銷費最低」的兩頭。

  3月8日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分析指出,「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承銷保薦費,第一項目募資規模越大,往往承銷費越高;第二不排除一部分小型券商低價競爭搶市場。」

  但他也同時表示,在IPO上,大券商服務優勢明顯,價格相對較高。但在增發方面大券商的承銷費率普遍接近。「大型券商的上市公司資源比較多,也相對穩定。市場在經過充分競爭以後,若不是費率相差太大或是承銷商被行政處罰,上市公司一般不會輕易換承銷商,畢竟由固定的券商服務多年,上市公司覺得他們對公司歷史淵源和經營情況知根知底。」

  西南操盤借殼經驗豐富

  除了承銷能力以外,併購作為「投行的明珠」,較IPO更能凸顯投行的綜合能力。

  根據wind數據統計,境內併購次數之最為中信建投,交易數量達37宗;華泰聯合與廣發證券緊跟其後,分別有36宗、31宗。

  從交易金額來看,中金公司操盤的併購案例規模最大,合計達2595.15億元,在市場份額中佔比14.17%。其次為中信證券、華泰聯合,交易金額分別為2177.12億元、1999.45億元。

  在近年來市場矚目的「借殼上市」業務中,監管從嚴,借殼上市的審核要求與IPO一致。能對監管充分理解且完成多起借殼上市的中介機構,則為西南證券,公司2016年操刀5起「借殼上市」,為行業之最,比如新光集團借殼方圓支承(002147.SZ)、恆力股份(600346.SH)借殼大橡塑。其次,小型券商新時代有3起借殼上市案例。

  此外,隨著海外併購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潮流,愈來愈多的內地中介機構助力企業完成跨境併購。

  根據wind統計,國泰君安操刀海外併購案例最多,共有6起,但總交易金額不大,僅有364.94億元。交易規模最大的為廣發證券,合計1116.64億元,在市場佔比27.68%,交易數量亦有5起。

  南方投行服務中小企業最佳

  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監管層鼓勵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局,推動中小企業企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傳衛在3月6日提及,資本市場要精準服務中小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而從2016年中介機構對服務情況來看,南、北區域,大、小券商有不同的側重。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中小板創業板的IPO排隊統計,發現大型券商依然是中小企業做股權融資的「首選」。值得注意的是,排在前三位的均是南方大型券商,廣發證券、招商證券(600999.SH)、國信證券(002736.SH)在中小創IPO排隊項目中,分別有25家、25家、21家。

  3月9日華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南方區域製造業中小企業較多,利潤規模不大,中介機構對於如何服務中小型企業有豐富的經驗,因此在其他區域中小企業群體時,能複製經驗和模式。」

  有趣的是,這類幫助中小企業IPO的大型券商,在債券服務的數量上,「輸給」小券商。

  根據wind對2016年數據的統計,國金證券(600109.SH)的債券承銷家數最多,達227家;小券商如德邦證券、中山證券,分別以承銷97家、49家,依次排在第2、4名。

  前述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一方面區域性券商在本土上有優勢,容易拉到項目;另一方面債券承銷費率也相對偏低。」

  而在面向大型企業的融資服務上,大型券商仍然保持其優勢,尤其是北方券商。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以「2015年淨利潤規模超10億」作為大型企業的標準,篩選出191家上市公司,其中在2016年有進行融資的則有94家,據此來對承銷商進行統計。

  統計發現,中信證券是服務大型上市公司的「最大贏家」,公司為步長製藥(603858.SH)在2016年保薦上市,向招商蛇口(001979.SZ)、華夏幸福(600340.SH)、濱江集團(002244.SZ)等10家上市公司進行增發承銷;為保利地產(600048.SH)、國投電力(600886.SH)、華僑城(000069.SZ)等11家上市公司債券融資。

  以長江電力(600900.SH)為例,中信證券為其完成一系列融資服務。公司在2016年進行一次併購重組,採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川雲公司100%股權,用於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中信證券擔任其財務顧問,同年中信證券又參與為公司承銷30億規模的公司債。

  此外,中金公司與中信建投亦是大型企業青睞的對象。

  相比而言,南方大型券商如廣發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在94家大型上市公司中的市場份額相對較低。

  保代實力匹配業務儲備

  除了已經成功變現的項目外,中介機構的「潛力」同等重要,這預示著來年能否改變行業坐序。

  根據證監會公開資料顯示,截至3月2日,中信證券的IPO在會項目家數最多,達48家。國金證券、安信證券、華泰聯合等中型券商崛起,分別以38家、22家、21家,依次排在第3、9、11名。

  定增項目上,中信證券以25家在會項目排在第一位。中型券商東興證券(601198.SH)、國金證券分別以14、13家項目排在第9、10名。

  併購重組項目中,中信建投、廣發證券、華泰聯合分別以10家、9家、9家排在行業前三名。

  而在公開發行公司債中,中型券商佔據主導地位,比如國海證券(000750.SH)、國開證券、平安證券的儲備項目均排在前列。

  大型券商在項目儲備上屢屢佔優,主要原因在於具有強大的「保代團隊」。

  根據證券業協會截至1月12日的統計發現,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保代人數最多,分別有166名、163名、162名。另有4家券商保代人數超百名,有中信證券158名、國金證券122名、海通證券(600837.SH)114名、招商證券109名。

  若保代籤字項目越多,則意味著投行越具有競爭力。根據證監會IPO排隊項目公開資料(截至1月12日)顯示,中信證券有28個保代握有2個項目以上,為業內之最,在其公司保代總人數中佔比17.72%。

  廣發證券與海通證券分別有27名、25名,尤其海通證券佔比為業內最高,達21.93%,體現出保代整體獲取項目實體較強。

  (編輯:楊穎樺)

相關焦點

  • ...爆發式提升,中信、中信建投、中金霸榜前三,國金民生光大成最大...
    尤其是浙商證券、摩根史坦利華鑫、平安證券、財通證券、興業證券、瑞信方正等出現了業績暴增,這樣的增速在其他單項業務中並不多見。中信、中信建投、中金位列投行收入前三名全面註冊制下,投行項目資源頭部券商聚攏已成定局。
  • ...國泰君安最新獲準300億短融債,今年獲批500億僅次於中信,券商...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券商發債熱度不減,國泰君安300億元短期公司債獲準發行。7月24日,國泰君安獲準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不超過300億元的短期公司債券。本次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滿足公司業務運營需要,調整公司債務結構,償還到期債務,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等用途,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
  • 財達證券過會:今年IPO過關第373家 中信建投過32單_中國經濟網...
    財達證券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衣禹丞、鄭欣。這是中信建投今年保薦成功的第32單IPO項目。  此前,1月9日,中信建投保薦的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會;3月12日,中信建投保薦的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9日,中信建投保薦的常州市凱迪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16日,中信建投保薦的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29日,中信建投保薦的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30日,中信建投保薦的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過會;5月8日,中信建投保薦的崑山滬光汽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過會
  • 中信躍居第一,中信建投殺進前三!興業、天風...
    中信證券、長江證券(000783,股吧)、中信建投證券佔據分倉佣金收入前三名的寶座,其中中信證券(600030,股吧)以5.18億元的分倉佣金收入超越長江證券成為「老大」,且優勢地位開始穩固;中信建投證券成為「黑馬」,分倉收入大幅提升,躍居行業第三。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又澄清了,第二個「南北車」難誕生?
    中信建投7月5日晚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稱,公司7月5日收到中央匯金公司回復如下:針對函中徵詢事項,截至目前,中央匯金公司不存在涉及中信建投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據媒體報導,中信證券母公司中信集團將向中央匯金公司購買中信建投股權。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是股、債承銷規模均破萬億的兩家券商,前者承銷規模接近1.43萬億元,較去年全年增幅逾兩成;後者年內股、債承銷規模1.25萬億,較去年增幅近3成。兩家「中信系」券商年內承銷的股、債規模合計超過2.68萬億元,佔24.5%的市場份額,競爭力可見一斑。
  • 國泰君安敲定同業競爭解決方案 上海證券百億增資「易主」百聯集團
    交易方案中,上海證券新增註冊資本27.16億元,其中,百聯集團和上海城投分別認繳26.63億和0.53億元。增資完成後,百聯集團、上海城投、國泰君安、上海國際集團和上海上國投分別持股50%、1%、24.99%、7.68%和16.33%。
  • 華泰證券三月份淨利潤覆蓋中信證券與國泰君安之和
    滬深300、上證綜指走勢低迷,創業板、中小板、深證成指在本月前三周震蕩上漲。由於資金面收緊、次新股重挫等因素,月末行情出現了較大調整。最終,3月份創業板指下跌1.03%,深證成指微漲0.40%,中小板指上漲1.81%,滬深300微漲0.09%,上證綜指下跌0.59%。  不過,券商3月份並未陷入低迷,業績顯出濃濃暖意。
  • 南網能源過會:今年IPO過關第350家 中信建投過29單_中國經濟網...
    南網能源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李慶利、溫家明,聯席主承銷商為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中信建投證券今年保薦成功的第29單IPO項目。此前,1月9日,中信建投保薦的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會;3月12日,中信建投保薦的青島威奧軌道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9日,中信建投保薦的常州市凱迪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16日,中信建投保薦的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29日,中信建投保薦的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30日,中信建投保薦的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過會;5月8日,中信建投保薦的崑山滬光汽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過會
  • 日本大和證券向中信建投證券援助2.5萬隻口罩
    中證網訊(記者 周璐璐) 中信集團2月4日發文稱,1月28日,日本大和證券集團決定向其中方戰略合作夥伴中信建投證券援助2.5萬隻口罩,用於支持中信建投證券及武漢市的防疫工作。信息顯示,2月4日,首批7800隻口罩以國際快遞形式運抵了中信建投證券總部,雙方舉行了簡單的交接儀式,大和證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諸紅霞和中信建投證券執委會委員、董事會秘書王廣學代表雙方參加交接。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公司收到的援助口罩將優先用於湖北分公司16家分支機構352名員工的防疫保障。據悉,第二批的7800隻也已交付運送。
  • 中信摩根大通正面PK 131家券商如何應戰國際投行?
    摘要 【中信摩根大通正面PK 131家券商如何應戰國際投行?】一個是國內券業「一哥」,一個是美國資產值最大的銀行。中信證券(600030.SH)與摩根大通相遇在財報季,圍繞賺錢能力、增長潛力的比拼正式展開。
  • 歡樂家過會:今年IPO過關第289家 中信證券過21單
    /1/9上交所主板中信建投10寧波博匯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1/9深交所創業板光大證券>中信建投52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05/08上交所主板南京證券53崑山滬光汽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020/07/02上交所主板興業證券81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2020/07/02上交所主板國泰君安、愛建證券
  • 愛瑪科技過會:今年IPO過關第326家 中信證券過24單
    中信建投165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2020/08/20上交所主板中信證券166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一創投行281上海保立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0/11/4深交所創業板國泰君安282中山華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券商場外期權業務驟降超四成 中信建投被擠出排行榜前五
    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排名也有顯著變化,9月份排名第三的中信建投,此次被擠出前五;國泰君安以場外衍生品本期新增341.15億元躋身行業前五,申萬宏源則由第五名跳升至第三名;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排名未變,仍分別位於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
  • 復盤當年的「中國中車」,看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預期收益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預期近期,在國家做強資本市場背景下,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合併傳聞不斷,「中國神券」呼之欲出,資本市場也頻頻追捧兩大龍頭。同當年南北車合併一樣,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併也有著相似的背景。
  • 微眾信科:今年科創板過會第193家 中信證券過28單
    25日,中信證券保薦的遼寧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9月29日,中信證券保薦的無錫市尚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0月26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同日,中信證券保薦的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1月3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杭州安傑思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1月9日,中信證券保薦的廣東緯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1月10日,中信證券保薦的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
  • 易點天下過會:今年IPO過關第353家 中信證券過26單_中國經濟網...
    易點天下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楊騰、李亦中。這是中信證券今年保薦成功的第26單IPO項目。此前,1月16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深圳中天精裝股份有限公司過會;1月17日,中信證券保薦的北京首都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會;5月21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江西國光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過會;6月18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江西宏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過會;7月15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愛美客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過會;7月30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江蘇共創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過會;8月4日,中信證券保薦的熊貓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中信證券:中國券商龍頭的進化史|紅鑽財經
    在明確了這個定位和目標之後,它的經營方針就必須是國際化的,要拋棄一切證券行業內現有的陳規陋習,以最高內控標準約束經營和投資行為,以專業研究能力改變外界對券商的固有看法。有了高瞻遠矚的股東和正確的經營方針,那麼還缺一位合適的領導者,於是中信證券向擁有國際投行背景、經營理念前衛的王東明投來了橄欖枝,由於中信證券的理念與王東明高度吻合,所以其決定加入。
  • 創爾生物:今年科創板過會第209家 中信證券過29單
    25日,中信證券保薦的遼寧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9月29日,中信證券保薦的無錫市尚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0月26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同日,中信證券保薦的科美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1月3日,中信證券保薦的杭州安傑思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1月9日,中信證券保薦的廣東緯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11月10日,中信證券保薦的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
  • 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超萬億宇宙航母艦
    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楚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彼此的關係。中信建投的前身是華夏證券,論輩分,那可是中信證券的老大哥,華夏證券成立於1992年末。隨後由於管理和運營模式的偏移,再加上華夏證券盲目擴張又違規坐莊,甚至出現部分營業部挪用保證金的現象,負債66餘億元而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