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完秦巖後,騎著小踏板繼續前進,往下一個目的地出發~江華同志故裡。江華故居位於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
江華同志故裡的牌坊就在馬路邊,上面六個大字剛勁有力,是任建新題寫。繼續前進,道路兩邊有很多江華同志的宣傳欄。我先去看江華同志故居。
通往江華同志故居的兩邊房子牆壁上畫滿了江華同志的事跡以及槍炮等。
江華故居為鷓鴣堂村虞姓祖屋之一,距今約200年,佔地面積200平方米。坐南朝北,是傳統的磚瓦結構,前面是天井,中間是堂屋,兩邊為側屋。江華四次回家鄉期間曾捐資修繕,2007年中共江華縣委、縣人民政府組織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繕。現房屋主體完好,門窗齊全,部分生活設施保存完好。
磚瓦結構的房子
過道上有二樓
正屋
江華(1907—1999),瑤族,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乳名香麟,學名虞上聰。13歲考入縣立初級國民小學,畢業後考入縣立高等學堂,後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共黨員。
1928年4月,任茶陵縣委書記。5月,他上了井岡山,在毛澤東領導下參加革命根據地鬥爭。1929年7月,江華隨毛澤東來到蛟洋,幫助閩西特委召開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隨後,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常委。是年冬,赴上海,參加中央訓練班學習。
1930年春,江華離開上海回到湖南任紅五軍隨營學校政治教員。1932年至1933年,江華先後任紅5軍1師政委、紅三軍團突擊隊政委、紅6師政委、紅5師政治部主任。江華在中央蘇區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鬥爭。
1934年10月,江華隨中央紅軍長徵。紅軍到達陝北後,江華歷任中央軍委警衛團政委、中央軍委四局副局長、局長等職。次年,赴山東敵後抗日,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主任,經毛澤東批准,他改名為江華。
1945年10月,到達東北,後任遼東省委第二書記、軍區第二政委。1947年6月,江華協助陳雲主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工作。1948年5月,任中共安東省委書記、安東軍區政治委員。
1949年6月,江華被任命為中共杭州市委書記、市長。1951年7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1954年起主持浙江省的全面工作,歷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以後又兼任南京軍區政委。
1956年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文革」中,江華受到錯誤關押、批鬥。1975年1月,江華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1977年,在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華被選為中央委員。1978年,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他繼續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江華領導各級人民法院衝破重重阻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認真複查糾正了大批冤假錯案,解放了大批幹部群眾。198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江華為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主持對-、林彪兩個-集團的審判。
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顧委委員、常委。1987年,在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仍當選為中顧委委員、常委。1999年12月24日,江華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江華同志是從大山裡走出去的江華瑤族自治縣幾位革命領導人之一。江華同志一生對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家鄉人民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1999年12月24日江華同志在杭州逝世後,按照他生前的遺囑,江華同志的骨灰分成兩部分,分別安葬於井崗山革命根據地和家鄉鷓鴣塘村母親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