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友們都說國產摩託車不行,不堪一擊,我不這樣認為。買摩託車一要靠運氣,二要靠保養,特別是磨合期更是要精心呵護,下面我就來說說我這款天鷹(TY100T-C)摩託車的性能和參數,雖說看著不起眼,價格也就三千多一點,但我是用它作為跑長途的利器。
一、外觀
整車與一般的踏板摩託車沒太大區別,看起來顯得有點小巧,2014年4月在廣東省佛山市大瀝購回,價格3800元,到今年的今天為止已經是6年零8個月,總行程76473.1公裡,平均每年一萬公裡,最長行程從湖南攸縣出發到雲南與越南的邊境,然後由當地的人帶進越南玩了一天,再從雲南經廣西、佛山,從番禺上106國道回到攸縣,歷時半個月,還有一次去華山單程也是一千多公裡。
回到正題吧,購新車後,就從佛山騎車到攸縣(本人老家攸縣,戶口所在地婁底),走的106國道,中途在湖南汝城縣住一晚。
車的座桶裡可放置一個雨衣,再在雨衣上放一個3/4的頭盔,座桶的空間還算可以,前大燈不是很亮,後來換成了LED燈。
二、參數
整車長寬高為1820X685X1080MM,軸距1250MM,車重96公斤,發動機是單缸四衝程,最大功率是4.2KW/7000rpm,實際排量102CC,前碟剎後鼓剎,油箱容積說明書上沒找到,現在的油價加滿32元錢,應該是6升以下。三、騎行體驗
由於當時在攸縣找的工作,摩託上牌要辦攸縣的居住證,所以就乾脆沒再上牌了。
總的來說這車各方面性能還行,新車的時候震動就很小,轉向靈活,加速也還比較快,磨合期過後,我試過最快車速表上能顯示75KM/時,與GPS基本相同,聲音柔和,新車三年前沒換過什麼配件,第四年因為長期走長途摩旅,有一次在途中皮帶斷裂,換過一次皮帶,換過兩次輪胎,去年因工作原因多次在攸縣和婁底之間(單程213公裡)來回跑,又換過一次皮帶,怕跟上次一樣皮帶在途中斷裂,換過一次化油器,一次火花塞,排煙管的防燙板不知什麼時候在路上跑沒了,現在只是個光煙筒了,總的來說這近七年來就換過這些東西。
為了長途摩旅的方便,自己對車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改裝,首先在表前加裝了一個固定的支架用於導航,左把柄上又裝了一個支架用於攝錄一路的風景,左把柄下自己加裝了一個USB充電口,用於長途導航充電。
四、總結
再小的踏板車也能長途摩旅,這些年來我騎著這輛小踏板走遍了鄰省多個地方,行程達7萬多公裡,外省去過華山、西安碑林、雲南、四川、武當山、武夷山、廣東等地,但沒敢去西藏,在網上聽摩友們說的有點怕,加上我年紀近六十,又不喜歡騎跨騎車,還真有點不敢去,不過等換一輛好一點的踏板車定要去一兩次西藏,圓了我多年的夢想.。
可能有網友會問我的車沒上牌能到處跑嗎?我的回答是這些年我跑了七萬多公裡從沒被查過,沒上牌的車騎行在路上,誰也不知你是什麼地方人,因我走的全是國道、省道、縣道,沒有車牌,當地人都認為是本地人,這也無形中多了一份安全感,不會有人欺負你的,一般來說我在國道上和省道上很少遇到查車的,而到達某城市之後,雖說有時碰到查車的,但只要眼明走開一點也就沒事了,沒牌的車一般JC都會認為是本地人,只要你躲得快,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的。
再就是我出門基本上都是獨行,從不張揚,不像有些摩友全副武裝,一副長途摩旅的樣子,加上我長途出遊一般選擇在夏至以後,立冬之前,其它時間段基本上是在鄰省或本省一些風景地走走,所以帶的東西也不是很多,頭盔我都是用座墊壓住盔帶,不佔用儲物空間,加上帶的東西也不是很多,因為夏季和秋季基本上不用帶過多的衣物之類,一副土八路的樣子,誰也不知我是長途出遊的遊客,當然我這老頭的經濟也很有限,沒法和那些摩旅的哥們、小姐相比,那些人都是些有錢的人,而我無論到哪都是窮遊,加上我的適應能力相當強,在夏天出遊,我可以在途中一整天不喝一口水,中餐一支牛奶,幾塊餅乾或一隻麵包就可以對付,早上我從不吃早餐的,一杯咖啡足矣,但晚上我必須得吃上一頓米飯,所以我的行囊除了衣幾件衣服就是咖啡牛奶之類,不像其它摩旅的大包小包的。
這些年來的長途摩旅,在外面基本上沒出安全事故,這小踏板也很是爭氣,除了一次途中斷皮帶外,沒有出現過別的毛病,每次出遠途前,我都要到修車師傅那裡做過簡單的保養,自己帶上扳手、螺絲刀之類,我基本不不騎英雄車,速度基本在50之內,路況很好的情況也就上到60,很少超過60邁,別看我這車小,才4.2KW,102的排量,但走起來真不是吃素的,夏天高溫時,我都是走百來公裡後再讓它休息片刻。現在這車的車況還很好。
想摩旅的同齡人,只要你敢想,大膽地去試吧,長途摩旅真沒什麼可怕的,只要遵守交通規則,把速度放慢,走到哪就算哪,多走幾次就有經驗了。不過話得說回來,最好有車牌,自己有駕駛證,還得有一定的體力和車技,如果你連看後視鏡都不習慣,最好不要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