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簡報 2007年第2期

2020-12-18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編者按:

  繼全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工作會議於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開之後,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得到了地方城市人民政府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有108個城市承諾參加此項活動。2007年4月20日,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工作培訓會議在北京舉行。日前建設部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以加強城市對活動開展的指導與協調。

  自1998年,在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內夫人的倡議下,一項「今天我在城裡不開車」的活動拉開了帷幕,當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棄用私人小汽車,使這一天成為「無車日」。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7個國家的近1 500個城鎮參與其中。現在越來越多的亞洲和南美洲國家的城市也開始推廣這項活動。隨著這一活動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參加的國家越來越多,活動逐漸演變成在每年的9月16—22日開展的為期一周的「歐洲交通周」。

  通過公共運輸系統來滿足交通需求是歐洲交通周活動理所當然的主題之一。參加該活動的一些國家和城市,諸如英國、義大利、加拿大、哥倫比亞、比利時等在圍繞公共運輸的重要性、公共運輸與其他交通模式相比的優勢以及公共運輸如何有助於交通狀況的改善等主題的同時,都在採取各種措施不遺餘力地推動公共運輸的發展,俄羅斯聖彼得堡市政府也要求政府官員乘坐公交車上下班,以體察民情。

  本期交通小知識欄目也主要以解讀公共運輸為主。

 

活動指導委員會新聞

「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工作培訓

  「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工作培訓於2007年4月20日在北京舉行。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出席培訓會議並發表講話,會議由建設部城建司李東序司長、王鳳武副司長共同主持。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領導出席會議,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90個城市的260多位代表參加了此次培訓。

  來自美國、德國、巴西、韓國、哥倫比亞以及中國臺北的交通專家,圍繞綠色交通以及在南美洲、歐洲、美國、韓國等地舉辦相關活動的經驗和對中國的啟示進行了主題演講。

  會議認為,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城市交通系統一直圍繞小汽車為中心進行建設。為了保障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改善市民的出行條件和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必須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減少小汽車出行,鼓勵市民儘可能選用公共運輸、自行車、步行等方式,推動公共運輸和可持續城市交通系統的建設。

  在城市中開展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能夠喚起人們對節約能源的關注、對生存環境的關愛、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通過加強輿論和社會宣傳,可以提高公眾對可持續交通發展的認識,使公眾意識到無節制地使用小汽車對環境和城市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同時,有利於提高城市公共運輸服務質量,改善非機動車出行環境,使公共運輸、自行車以及步行出行更具有吸引力。「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是對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戰略的具體落實,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建設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

  舉辦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政策指導、交通組織、媒體宣傳、部門協調、公眾參與等多個方面。為積極做好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籌備及各項準備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城市活動開展的指導與協調,建設部日前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1)各省、自治區建設廳及直轄市建委(交委)要成立活動組織委員會和指導委員會,全面負責本地區活動開展的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和指導等工作。各承諾城市要建立健全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等組織機構。2)制定活動組織方案。各地要組織力量,按照活動的總體要求,編制本地區活動手冊,並指導承諾城市按要求制定活動組織方案和有關預案。3)加強輿論宣傳和信息交流。各地要充分發揮輿論和社會宣傳對活動開展的促進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各地活動組織委員會要重視活動信息的交流工作,定期編印活動簡報(專報)。4)加強督促檢查,認真做好活動總結工作。活動開展前,各地活動組織委員會和指導委員會要組成檢查組,對各城市活動方案制定、輿論宣傳及活動準備等工作進行督促檢查;活動結束後,各地要及時總結,積極推廣成功經驗,宣傳先進典型。5)採取措施做好未承諾城市的組織動員工作。各省、自治區建設廳在對做出承諾的城市加強指導、監督和檢查的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做好組織動員工作,組織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城區人口在50萬以上的大城市參與此次活動。

海報評選結果

  截至2006年11月26日,「中國城市無車日」海報圖案徵集活動領導小組共收到900多人投來的1 000餘份作品,此次活動得到了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廣大美術專業設計人員、院校師生以及熱心市民的大力支持與積極參與。目前,徵集活動領導小組已評選出入圍作品49幅,其中包括優秀作品4幅、中標作品1幅。4幅優秀作品作者為(按姓氏拼音排序):蔣宗健、李明、李萍、佚名。1幅中標作品作者為:周明君、杜輝(合作)。

  海報圖案徵集活動領導小組將入圍的49幅作品彙編成冊,各開展活動的城市可根據實際宣傳需要選擇使用。其電子版文件可在城市交通網站「公交周專題」網頁下載,網址為:http://www.chinautc.com/huodong/content.asp?classid=37。

中標海報及其標誌

  海報主體畫面通過明暗兩個色調的對比,突出了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的主題——綠色交通與健康。選擇公共汽車、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交通方式,能夠降低城市運營成本,節約能源,減少空氣汙染。為城市多一個藍天,鼓勵並倡導選擇公共運輸工具出行,以有效地減少小汽車的使用。為此,我們倡議:綠色交通,從我做起。為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自身的健康,希望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人,用實際行動宣傳、推廣並實踐綠色交通理念。

  海報標誌以自行車的形狀巧妙地體現了Car Free Day(無車日)的內涵,同時,圖案構成元素也寓意著個人出行方式的選擇對改善城市環境和減少交通擁堵起著重要作用。

相關動態

杭州市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臨時工作組召開專題會議

  2007年4月27日,杭州市建委牽頭市交警支隊、市城管辦、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市城建資產經營公司、市公交集團等杭州公交周及無車日活動臨時工作組主要成員單位召開專題會議,初步確定了各專項方案制定的責任部門、完成時間和實施計劃。專項方案包括:交通組織和車輛控制方案;公交保障方案;社會活動組織方案;宣傳方案;活動後評估方案。

  關於交通組織和車輛控制方案:車輛控制的目標是限制小汽車,引導市民選用公交、自行車等綠色交通方式,活動期間將設自行車專用道,對部分路段實行完全的公交通行,並封閉幾條道路作為主題活動的步行場所,在控制範圍周邊將設置多個換乘中心。關於公交保障方案:通過增加車輛、線路、班次,延長服務時間等保障活動範圍內的公交覆蓋,並以公交周活動為契機推廣公交優先理念,優化公交線路,設置公交換乘點,推動乘客導乘系統。關於社會活動組織方案:公交周每天都將圍繞不同主題舉行宣傳活動,如綠色交通展覽、沿運河步行上班、專家論壇等,這些活動除政府部門、各個區發起外,要儘量發動民間力量,引入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等來組織策劃部分活動。關於宣傳方案:儘快制定活動的主題、口號、標誌物、宣傳海報、LOGO等,並在活動全過程展開宣傳,包括活動前的普及、倡導,活動後的效果評價。關於活動後評估方案:包括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公交運行效率的提升、各項交通數據的分析、民意測評調查等,通過對比活動前和活動期間的數據來說明空氣品質、噪音、出行比例、通行速度、設施負荷的改變,說明活動效果,發現不足。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每月22日在局系統開展「無車日」活動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把每月22日定為全局「無車日」,要求局機關和局屬單位全體幹部(除一線和道口執法人員)當日乘坐公共運輸上下班。做到:「一個帶頭」,各級領導帶頭增強「公交優先」理念,踐行「無車日」活動;「兩個結合」,把「無車日」活動與幹部「跳車」實地了解公共運輸運營情況結合起來,與加強公務車管理結合起來。所有公務車輛必須嚴格停放在單位。每月22日的全局「無車日」活動旨在讓城市交通管理人員帶頭增強公交優先的理念,倡導公共運輸出行,同時,還要觀察了解城市交通管理服務現狀,聽取乘客意見,發現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

  另外,2007年上海市第一次開展「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目前已初步確定「軌道交通與公交效率」、「公共運輸在你身邊」、「高效、環保、安全、低成本的公共運輸」等活動主題。同時,公共運輸周期間,除最後一天開展無車日活動外,已初步擬定其餘6天的活動,包括「公共運輸周啟動儀式」、「公交車輛品牌線路服務展示」、「公交專用道」、「軌道交通」、「清潔能源車輛展示」、「優化步行環境及非機動車道」。

深圳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主題及內容設想

  2007年深圳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的活動主題為:路權優先、提速提效。公共運輸周活動為期7天:9月16日為宣傳啟動日,舉行活動宣傳啟動儀式,發布公交周活動方案,召開新聞發布會;9月17日為路權優先日,重點對路權優先政策進行宣傳;9月18日為規劃諮詢日,主要是寶龍兩區公交規劃、公交專用道規劃諮詢;9月19日為智能公交日,包括智能調度、電子監控在公交車輛的應用展示;9月20日為道路安全日,義工上街進行道路安全宣傳,舉辦道路安全知識競賽;9月21日為新車投放日,包括新線路、新車輛的投放;9月22日為無車日,倡議廣大市民乘公交或步行上班,並邀請社會名人、新聞媒體帶頭乘坐公交車出行。深圳市將遵照建設部的統一部署,遵循以上基本框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關活動方案,力求將有關活動做實,做出影響,以更好地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創造良好的社會和人文環境。

濟南市「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組織方案

  濟南市將於2007年9月16—22日參加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本次活動由市政府主辦,市政府辦公廳承辦,相關區、委、辦、局參加。該活動自5月份開始,通過舉辦大型系列宣傳活動,推廣公交優先的理念,吸引市民參與相關活動,旨在促進公共運輸發展,減少小汽車出行,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此,濟南市制定了十分詳細的活動方案,方案涉及5—9月的每個月份活動前期社會引導的具體內容;周密細緻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優化公交系統、改善綜合交通系統、城市交通組織、保障措施等。同時,公交周期間涉及以下活動主題:和諧、環保、暢通、發展;溫馨公交,無處不在;綠色公交、節能暢達;關愛學子,關注未來;以人為本、公交先行;綠色交通與健康。有關活動方案詳情請登陸:http://www.chinautc.com/huodong/manage/edit/UploadFile/99.pdf。

濰坊市公共運輸周活動期間倡導綠色節能暢通和諧

  濰坊市根據城市交通狀況和公眾出行需要,確定濰坊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主題為「綠色節能、暢通和諧」。這次活動的範圍為濰坊市建成區公共汽車覆蓋區域,市領導將帶頭乘坐公交車,市直各部門、各單位主要領導也將放棄公車,乘坐公交車、出租汽車或步行上下班,身先士卒倡導「綠色節能、暢通和諧」出行方式和理念。

為確保此次活動不斷推進,公安、交通部門將正式啟動東風街、勝利街公交專用道,並在和平路、健康街等交通擁堵路段設置新的公交專用道,同時開展以「暢通和諧」為主題的城市交通整治月活動,對違規佔用公交專用道、公交站點、人行道的機動車、摩託車進行集中整治,確保城市交通的暢通。同時,市政府將組織開展對市區公交車燃用天然氣、加氣站建設等公交車清潔能源改造進行調研與論證,探討公交車油改氣、建設加氣站的可行性,對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提出明確要求和部署,為建設節能、環保型城市提供新的思路。

新鄉市啟動「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宣傳

  為了響應「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的號召,按照新鄉市政府的安排,從2007年5月26日開始每周六對活動進行宣傳。5月26日,新鄉市公交總公司組織青年志願者在市人民公園東大門前廣場,展出了關於「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的倡議書、承諾書和相關海報,吸引市民們紛紛駐足觀看,在了解詳細情況之後,市民們稱讚此次活動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百姓的好舉措。

四川省印發「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方案

  日前,四川省印發了「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方案,並要求開展活動的城市要結合實際,細化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活動取得實效。方案具體措施包括:1)領導重視,率先垂範。各地特別是承諾城市要成立活動指揮機構,市長要親自參與,政府領導親自到會主持活動啟動儀式;同時要加強組織和領導,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2)組成綠色交通「聯盟」及志願者隊伍,倡導市民廣泛參與活動。3)搞好宣傳發動,提高全民公交優先意識。各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牽頭負責,並與當地主要媒體積極合作;各城市公交公司要做好具體工作,利用公交車廣告優勢大力宣傳此次活動;進行民意調查,用多種方式提高市民的參與熱情。4)要協同公安交警部門做好交通組織工作。在當地組織指揮機構的領導下,各相關部門要協同公安交警部門制定詳細的交通組織方案,同時會同公交企業制定「無車日」公交運營方案,保證市民的快捷、安全出行。

國際經驗

布達佩斯擬打造只有少量汽車的宜居城市

  2006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市長卡博決定在9月22日這一天推行完全無車日。這一天,市內所有的BKV公司都向市民提供免費的公交服務。同時,布達佩斯的主要街道安格拉斯大街9月17—22日全面對私人小汽車實行封閉,以期傳達給大眾一個觀點:把布達佩斯打造成只有少量汽車的宜居城市是一項符合大眾利益的舉措。如果市民想在活動期間前往英雄廣場(在安格拉斯大街盡頭)遊玩,乘坐地鐵一號線或者其他公共運輸工具會是最好的選擇。布達佩斯政府希望通過限制私人小汽車,鼓勵公共運輸工具的使用,喚起市民對公共運輸的思考。

波哥大市民期待下一次無車日活動

  2000年,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全市居民公決決定,每年2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四為無車日,除公共汽車、出租汽車、消防車等特殊車輛外,其他一切車輛禁止上街,違者將被扣留車輛並處罰款。在波哥大「無車日」這一天,近90萬輛私人小汽車6:30—19:30禁止上街行駛,人們可以選擇步行、自行車或公共汽車出行。

  為了抵消限制小汽車使用給市民帶來的不便,波哥大市政府在無車日活動期間為市民提供了多種便捷的通勤方式,鼓勵公司租用公共汽車為其僱員提供特別線路,鼓勵團體組織起來共乘出租汽車出行。

  同時,波哥大市政府也提供了詳細的出行信息諮詢系統,以方便不經常使用公共運輸的市民,具體措施有:設置特別號碼113,專門為市民提供有關公交線路的信息;在公交車途經的主要街區設置相關信息的木牌;公交車駕駛員也可以為乘客提供信息。

  據統計,當日75%的波哥大市民選擇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包括22 000輛公共汽車和55 000輛出租汽車)。公共汽車的乘客數量比平時增加了20%,而出租汽車的業務量則增加了3倍。與普通工作日相比,這一天波哥大市的交通事故減少了一半,同時也是波哥大市3年中唯一沒有致命交通事故報告的一天。據波哥大市環保部門監測,當天的大氣汙染狀況明顯改善,CO2、NO2和空氣懸浮物分別降低了78%,36.5%和20%。波哥大市市長莫庫斯稱,當天共有600萬波哥大居民乘坐公交車上班或上學,約有30萬居民選擇騎自行車出行。絕大部分波哥大市民認為,「無車日」活動雖不能根治汙染,但對營造社會風氣、培養民眾的環保意識具有積極作用。在隨後的市民投票意見徵集結果顯示:87%的市民表示認同此次無車日活動;89%的市民認為在活動期間使用公共運輸工具沒有遇到任何問題;92%的市民反應在活動期間能夠使用公共運輸工具正常地通勤和上學。更喜人的是,調查結果顯示,88%的市民表示希望再舉行一次無車日活動。

義大利的每月無車日活動

  在義大利,每個月都有「無車日」。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經濟大都市米蘭和其他百餘個城鎮,都會開展「星期天無車日」活動。為了改善城市空氣品質,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羅馬市政府將市區150 km2的範圍規定為「綠色區域」,10:00—13:00禁止一切使用普通燃料的車輛和摩託車通行,而步行者和騎車族則可以自由地穿行,能與之並行的只有公共汽車、出租汽車、救護車、消防車和清潔能源車等。這一天,羅馬市內的車輛明顯減少,噪音比往日小得多,空氣也清新了許多。市中心沒有了平日的喧囂,人們在街上悠閒地漫步,慢悠悠地騎著自行車,輕鬆地享受這難得的一天。「星期天無車日」的當天8:00—20:00,米蘭市禁止除公共汽車以外的其他一切機動車輛通行,人們出門或乘坐公共汽車,或步行,或騎自行車,或使用滑板車,甚至可以騎馬。

  每年義大利的很多城鎮都會舉行形式多樣的「無車日」活動。政府不一定在全國範圍內製定統一的行動計劃,因此各地的活動完全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在南部海港城市那不勒斯,決策者別出心裁,規定凡22日早晨不駕駛私人小汽車上班的市政府工作人員,可免費享受美味的咖啡。在北部城市拉文納,市政府對乘坐公共汽車上下班或外出辦事的市民一律免票。

盧布爾雅那的停車換乘與環形公交線路

  在2003年歐洲交通周期間,斯洛維尼亞的首都盧布爾雅那的城市中心只接納步行者和騎自行車者。在活動期間,有關部門在市郊為開車上班的市民提供了免費停車場,邀請他們走出自己的小汽車,並向他們免費發放通往市中心的公共汽車票,以鼓勵小汽車與公共運輸的換乘。此外,政府部門在活動期間還特地安排了環形公共汽車特別路線,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種前往市中心的交通方式。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2003年盧布爾雅那的公共汽車乘客數量增加了55%。

巴黎打造「自行車城市」

  為了減少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法國巴黎市政府2007年夏天將引進一項「自行車城市」計劃,預計於7月15日正式實施,到2007年年底,將有2.06萬輛自行車散布在巴黎市內新建的1 450個自行車租賃站,為市民提供幾乎免費的自行車租賃服務。市內每隔200多米就有一個聯網的租賃站,租賃後在任意一個租賃站即可歸還自行車。

  需要使用這些自行車的市民需要向租賃站提供195美元預付押金或者信用卡以及個人資料。自行車的收費標準因時間而定,如果租賃時間沒有超過30分鐘,那麼租賃人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超出時間每30分鐘的收費將出現成倍遞增,以鼓勵人們提高自行車的使用效率。比如,第2個30分鐘收費1.3美元,第3個30分鐘收費2.6美元,第4個30分鐘收費5.2美元等。

  根據巴黎市政府最近一份關於市內出行的調查報告,在小汽車、自行車、出租汽車、步行等出行方式中,「自行車總是最快捷的方式」。早在兩年前,法國第三大城市裡昂就引入類似的自行車計劃,而實施情況也表明自行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自2005年5月以來,裡昂市投入的3 000輛租賃自行車已經行駛了1 000萬英裡(約合1 609萬km)路程。僅這一數據就相當於減少了汽車行駛所產生的3 000噸CO2

  目前,倫敦、都柏林、雪梨和墨爾本等世界大城市也在考慮引進類似的自行車租賃項目,以達到美化城市環境的目的。

加拿大沃特盧市的2人乘車1人付費

  在加拿大沃特盧市的交通周期間,市政府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廣大市民使用公共運輸工具,其中包括口號為「2人乘車,1人付費」的盛大的公交乘坐活動。這次公交活動中,任何2個乘客上車,可以只收取1個人的費用。活動鼓勵市民帶上自己的好友或者親人一起來乘坐公共汽車,當然市民也可以提供給任意一名乘客一次免費乘車的機會,從而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活動希望讓市民看到不使用私人小汽車不僅僅有利於社會和環境,同時也能給自己提供一個結識更多朋友的機會。從不同的角度來闡釋公共運輸的益處,從而增加公共運輸的吸引力。

赫爾辛基市無車日公共運輸半價

  2006年,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和全國其他12個城市一起舉行了「無車日」活動,提倡和鼓勵人們乘坐公共汽車、騎車或步行前往市中心上、下班。在「無車日」活動期間,赫爾辛基市中心的繁華地段基本禁止小汽車通行。為了鼓勵人們選擇公共運輸工具,赫爾辛基市公共汽車公司對在「無車日」乘坐公共汽車的市民提供半價優惠車票。這一系列的舉措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地交通部門反應,無車日當日市民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比例較之前有大幅上升。

布魯塞爾市無車日公共運輸免票

  2006年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無車日」的清晨,當地居民在寧靜的無小汽車噪聲的環境中享受著鳥語花香。比利時規定「無車日」這天9:00—19:00,燃料機動車中只有公交車允許運行,且所有市內公共運輸一律免票,因而許多人利用這一機會乘坐公交車、地鐵和有軌電車到城市各地觀光。布魯塞爾交通部門負責人若斯·沙貝爾用「街上呈現節日氣氛」來描述布魯塞爾的「無車日」,大街上沒有了往日的車流和嘈雜。許多自行車愛好者身穿整齊的運動服裝,「信馬由韁」地走街串巷。

英國德文郡對參加無車日活動的獎勵

  在英國的德文郡,郡政府為了鼓勵社會團體、機構參與到無車日活動中來,提供了一系列的財政支持,特地開設了1 000英鎊的獎項,專門用來獎勵那些參加了此次公共運輸周的團體和機構。此外,還為各個主題(如綠色交通等)的參加者提供了價值50英鎊的購物券,以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機構參與到公共運輸周活動中來。政府同時鼓勵各個參加的組織和機構安排其員工儘可能地在活動期間放棄使用私人小汽車,轉而採用公共汽車、自行車、步行等出行方式。考慮到各個組織和機構可能需要對那些使用公共汽車等方式出行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如免費早餐等)以吸引更多的員工支持此次活動,德文郡政府表示,對於此類獎勵所產生的花費,將由政府財政補助50%。所有有此類計劃的組織和機構需要在活動前在郡政府進行申報。德文郡無車日活動是一次很好的提高公眾對公共運輸認知的機會。市民發現無車日融入日常生活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從而推動公共運輸的發展,減少市民對私人小汽車的依賴。

俄羅斯聖彼得堡市政府官員乘坐公交車上下班體察民情

  日前,聖彼得堡市長瓦蓮京娜·馬特維延科在市政府討論交通問題的會議上發出命令,要求市政府官員乘坐公交車上下班以體察民情。她甚至承諾自己也將乘公交車。不過為了已經習慣於乘坐小汽車的官員的身心健康,馬特維延科僅要求他們在每個月的某一天乘坐公交車。

  她已下令確定乘公交車日。她說:「在規定的日子,包括市長在內的市政府工作人員都必須乘坐公交車上下班和外出辦事。這樣我們才能夠體驗到公共運輸工具的特點——地鐵裡悶,公交車裡擠。」市政府官員起初把這個命令當成玩笑,後來又建議將星期六作為乘坐公交車日,但馬特維延科說,乘坐公交車日應定在某個工作日。統一俄羅斯黨支持馬特維延科的決定,並希望這個試驗能促使官員去認真研究城市公共運輸存在的問題。

交通小知識

公交和步行專用道

  公交和步行專用道(Transit Mall),是指在市區的主要商業街上,僅允許行人、自行車和公交車輛通行,並通過沿街的商業設施、設計精緻的街景和舒適方便的步行系統構建出具有吸引力的環境。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好的例子證明公交與步行的行人之間可以良好的共存,例如美國丹佛市的十六街,是由貝聿銘主持設計的公交和步行專用道。這條道路的運營狀況良好,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也給公交乘客和遊客帶來了巨大的方便。

  在歐洲,很多國家的有軌電車也是和行人共用同一條專用街的,例如瑞士的蘇黎世和德國的卡爾斯魯厄都有這種模式。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擁有全球客流最高的快速公交系統,其中一條在市中心的線路也是公交車輛和步行的行人混合使用的。這些例子都說明,公交專用道和步行專用道可以進行良好的融合,使得方便步行行人的同時也給乘坐公交的乘客帶來方便。

什麼是路權

  路權即交通參與者的權利,是交通參與者根據交通法規的規定,一定空間和時間內在道路上進行道路交通活動的權利。路權可分為行駛權、通行權、先行權和佔用權。

  行駛權是指上路行駛的車輛及其駕駛人,必須符合交通法規規定的條件,才有權上路行駛。

  通行權是指交通參與者根據交通法規的規定,在道路某一空間範圍內進行交通活動的權利。

  先行權是指交通參與者根據交通法規的規定所享有的優先使用道路的權利。先與後是時間概念,所以先行權又稱時間路權,多用在車輛與車輛、車輛與行人發生交叉時,由法規規定誰先誰後。

  佔用權是指佔用道路時,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批准,取得佔用的權利。不經批准是不得佔用的。

  美國的路權(right-of-way)表述為在通行中或者在交叉口處的優先權,車輛必須避讓有優先權的行人和有優先權的其他通行車輛。臺灣對路權的認識為用路人使用道路相關設施誰先誰後的權利(或利益)。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城市交通建設是以車為本的,在有的城市甚至發展成了以高級車為本,小排量汽車長期受到限制就是證明。在這樣一種思想的指導下,城市的交通建設主要是為小汽車服務的,其表現就是路面越來越寬,高架橋越來越多,但交通卻越來越擁堵。

  肯定「路權是全體市民的路權,路權的分配要按照出行人數而不是出行車輛進行分配」的原則,從邏輯上說就必然會得出公交路權優先乃至自行車路權優先的結論。城市道路設施向公共運輸傾斜,就意味著對非公共運輸給予限制。對無效或效率很低的非公共運輸出行方式,尤其是個體化的出行方式,從時間和空間上給予約束。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這實際意味著使用公共運輸交通工具的出行者享有出行的優先權——在城市交通問題上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意味著以絕大多數市民方便快捷地出行為出發點和歸宿。

誘增交通量與揮發交通量

  誘增交通量是指由於道路的新建或改建改善了原有道路的條件,從而在短期或長期內「產生」或是「誘發」出額外的交通需求。誘發了原來那些有出行需求卻因交通堵塞等交通條件的制約而未能出行或者出行次數較少的潛在交通量。一旦道路狀況暫時得到改善,那麼這部分潛在的交通需求就會演變為長期的交通需求。

  誘增交通量產生的幾種方式:①小汽車出行頻率增加,出行距離變長;②由其他方式的出行轉向小汽車出行;③新建道路周邊的用地產生了新的交通需求。

  誘增交通量的外部成本往往被忽略,注重暫時的由於交通擁堵緩解而節約的時間成本。然而交通擁堵得到緩解的狀況是短暫的,很快會因新增的交通量而不復存在,以至達到新的擁堵。

  「揮發交通量」與「誘增交通量」相反,關閉區域內的一條或幾條道路後,或是減少機動車車道數,有一部份交通量會徹底消失,而不會出現在道路系統中的其他道路上。倫敦大學的Phil Goodwin最新研究指出:幾乎有20%的交通量在道路封閉之後徹底消失。在個別案例中,這些消失的交通量比例甚至可以達到60%。多數的案例中,人們擔心封閉一條道路會導致其周邊路網的嚴重堵塞甚至是癱瘓,但事實上並沒有發生。

  由於交通方式的選擇、出行的時間或者是否出行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靈活性。當道路減少時,人們會權衡選擇何種交通方式出行、在何時出行、是否可以減少非必要的出行等。這就是關閉道路系統中的一條或幾條道路後交通量消失的原因。由此推理,可以採取更大範圍的交通限制措施,以縮減交通量。

大力發展公共運輸還是繼續修路

  不同的國家在應對小汽車增長過程中的一些做法截然不同。一種對策是限制私人小汽車,鼓勵其他替代交通方式。一些城市的做法是堅決抑制機動車擁有量的增長、限制私人小汽車出行,同時還促進和改善公共運輸,首先是改善常規公交系統,然後在財政狀況容許的前提下再新建或擴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眾所周知,亞洲的新加坡、香港、東京都採取了這種策略,總體來說這種方法還是非常成功的。為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的可持續發展,首爾市政府在多年不限制小汽車發展的情況下,從2004年起痛定思痛,轉變思路,實施了一系列限制機動車的措施。

  另一種對策是放任小汽車和摩託車的迅速增加,企圖利用修建道路或其他對策來解決交通問題。在亞洲,曼谷、臺北、吉隆坡、馬尼拉、雅加達都採用了這種方法,然而事實證明這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交通、環境問題和公共運輸水平都更加惡化了。

低成本不等於二流的交通方式

  最近一份對比研究表明,以小汽車為主導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城市在交通上所消耗的財政支出要遠高於那些平衡發展各種交通系統的歐洲城市和一些發達的亞洲城市。城市交通的低成本解決方法實際上更能體現社會公平性、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的可持續性,同時也使得城市更加宜居和有吸引力。低成本的方法不等於就是二流水平的交通方式。

  事實上,真正失敗的交通發展策略是一個城市將其有限的資金投入到一些投資額巨大的少數幾個大項目上,最後卻不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出行需求,如盲目修建城市軌道交通、大型立交橋或城市高架路。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富有城市,在機動化早期就採取了一系列低成本的城市交通發展策略,並注重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建設,如香港、新加坡、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等都已經對私人小汽車的擁有量進行了幾十年的控制,在人均收入達到很高水平以前,超大型公共運輸項目和道路建設方面的投資也很有限。

  一些收入較低的城市通常沒有財政能力來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但是一些低成本的策略,如抑制小汽車的發展,促進公共運輸的發展,卻能夠引導城市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最終使得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能承擔得起建設軌道交通所需的費用。

  巴西的庫裡蒂巴市以其低成本的策略建立了被稱為「地面地鐵」的快速公交系統而聞名於世,同時庫裡蒂巴市也是南美人均收入較高的城市之一。

(交通小知識由宇恆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提供)

相關焦點

  • 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簡報 2007年第3期
    編者按:  為做好首屆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的宣傳工作,進一步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建設部日前下發了《關於做好首屆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網絡宣傳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認真組織做好有關工作。
  • 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武漢十年考
    這個周四,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無車日,世界無車日是旨在改善城市空氣品質、減少城市交通壓力和改變城市交通觀念的環保活動。該活動起源於歐洲無車日,中國於2007年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迄今為止已經開展了整整10年。10年來,無論是武漢市還是全國其他城市,城市公共運輸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共運輸在出行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9月舉辦
    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9月舉辦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8-26 08:33 來源: 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下發通知,決定於今年9月22日繼續在全國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旨在持續推進城市交通領域節能減排,推動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建設,預防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城市空氣汙染,倡導綠色出行。
  • 當「無車日」遇上交通擁堵
    王建棟攝    □本報記者李鳳虎    9月22日是第14個「中國城市無車日」,當天,在省會鄭州以及我省多個城市,「無車日」發揮的作用似乎並不理想,不僅未能做到「無車」,還遭遇了交通擁堵。在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出門「無處不堵」的今天,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 住建部:降低城市空氣汙染 全國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賈興鵬)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日下發通知,決定於今年9月22日繼續在全國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旨在持續推進城市交通領域節能減排,推動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建設,預防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城市空氣汙染,倡導綠色出行。
  • 太原:關於開展2014年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的通告
    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空氣汙染,根據國家和省關於做好2014年中國無車日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於2014年9月22日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一、活動主題我們的街道,我們的選擇。二、活動時間2014年9月22日7時至19時三、活動範圍中環以內區域。
  • @濟南人:今年無車日,可選5折乘地鐵或領免費共享單車碼出行
    為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強「踐行綠色出行、建設美麗中國」主題宣傳,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華全國總工會《關於組織開展2020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9月21日—27日,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濟南市公安局、濟南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濟南市總工會聯合開展2020年「公交優先、綠色出行」宣傳周活動。
  • 太原將於9月22日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
    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2015年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的通告  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預防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城市空氣汙染,倡導綠色出行,根據住建部《關於做好2015年中國無車日活動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於2015年9月22日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
  • 北京「城市無車日」大擁堵 市民稱無車區「變味」
    今年9月22日是第7個中國城市無車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綠色交通•清新空氣」。儘管北京市採取了多種措施帶頭試圖減少路上車輛,但各種因素綜合之下,北京多個地區依然發生了嚴重擁堵。今年「中國城市無車日」,北京採取多種措施支持鼓勵市民無車出行: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帶頭不開車,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步行或騎自行車出行。
  • 明天中國城市無車日 我們也來給私家車放個假
    記者 黃宇 攝  市城鄉建委鼓勵綠色出行,我市將在「兩江四岸」打造專用步行道  9·22  中國城市無車日  明日是「中國城市無車日」,市城鄉建委鼓勵市民乘坐公共運輸、步行出行。  綠色出行緩解交通擁堵  為貫徹落實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推動城市綠色交通系統建設。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會同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對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的規劃、建設等提出了具體要求,促進綠色交通系統的發展,形成綠色出行的風尚。
  • 評論:「無車日」停留在口頭上等於零
    廣州市除了交通部門此前開展「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倡導市民綠色出行之外,今年「無車日」不設置限行區,也無優惠措施。不少市民認為「無車日」不能光停留在口頭上。  始於法國的「市內無車日」擴展成「國際無車日」已有十餘年,被中國接納也已有七年。其宗旨是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倡導在市區使用公共運輸工具等出行。
  • 韓國總統李明博「無車日」騎自行車上班(圖)
    歐盟把9月22日開始的這一周命名為「活動周」。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歐盟號召大家在這一周採取措施實行「市內無汽車周」。    在法國首都巴黎,人們公開在歐盟的網站解釋反對全球變暖的行動計劃。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數以千計的人騎著自行車來到街道上集會,鼓勵人們改變出行習慣。
  • 中國無車日遭遇尷尬:限行難改擁堵狀況
    記者朱洪蕾攝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也是第6個中國城市無車日。由於雙節臨近、機動車日益增多、城市規劃落後、公共運輸有待完善等原因,今年的無車日又遇到了擁堵。被指形式化的無車日活動,在擁堵面前,日益「靜悄悄」。
  • 太原舉辦「公益騎行 低碳生活」無車日主題活動
    9月22日,第12個中國城市無車日。今年無車日的活動主題是「綠色出行·多一分安全」。當天,金超威電池太原經銷商攜手祥龍電動車、賽鴿電動車、津陽光電動車在山西太原共同舉辦「公益騎行 低碳生活」主題活動。志願者們用這種全程騎行的方式,呼籲廣大市民積極支持和參與綠色出行活動,積極選用自行車、步行或公共運輸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為省城的碧水藍天貢獻一份力量。主辦方負責人、金超威電池太原區域總負責人崔水龍表示,如今,交通工具種類繁多,而電動車以經濟、便捷、無汙染的優勢,成為許多城鄉居民的首選。
  • 【摩關注】世界無車日,但願不要形式大於意義
    耿直如我,雖然很不好意思,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無車日倒是有點印象的,然而原來就是今天這一點還真是剛剛才知道的。        「無車日」最早在1998年由法國發起,希望是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鼓勵在市區使用公共運輸工具、騎車或步行。隨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加入,9月22號就成為了全世界範圍的「無車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疫情下的無車日
    當日,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一年一度的無車日活動,從9時30分至19時,市區內除公交車、計程車和部分特種車輛外,其他機動車輛禁止上路,市內公共運輸免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布魯塞爾今年無車日將不舉辦人群聚集的活動。 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9月20日,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條交通主幹道上跑步。
  • 第一建聞 | 抓住城市重要戰略機遇期,以綠色出行建設交通強國
    自2007年起,「922綠色出行」協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率先發起了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周及無車日活動的倡議,旨在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和傳播綠色交通理念,全國110個城市積極響應,至2018年響應城市達到199個。經過十餘年發展,全社會的綠色出行意識基本取得共識,公共運輸出行比例顯著回升。
  • 浦江微訊丨世界無車日,綠色出行你我同行
    每天忙忙碌碌,穿梭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當你開車呼嘯而過,你可曾留意過沿途的風景?你可曾留意過天空的顏色?初秋的早晨,天氣涼爽,正是騎行的最好季節。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無車日」最早是由法國發起的,其宗旨是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了解汽車對城市環境造成的危害,鼓勵人們在市區使用公共運輸工具、騎車或步行。為了呼籲大家關注綠色環保,倡導綠色健康出行,大溪中小在這周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兒——開展了「綠色交通,低碳出行」無車日主題宣傳活動。
  • 中國發布丨世界無車日:北京舉行騎行活動 年內建9個慢行示範區 推出10條"漫步北京"微旅遊線路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 張豔玲)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WorldCarFreeDay)。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今年的無車日當日,北京市交通委舉行「牽手文明 綠色同行」主題騎行活動,旨在鼓勵公眾主動放棄開車,綠色通勤,文明騎行。
  • 中國發布丨世界無車日:北京舉行騎行活動 年內建9個慢行示範區 推出10條「漫步北京」微旅遊線路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 張豔玲)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WorldCarFreeDay)。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今年的無車日當日,北京市交通委舉行「牽手文明 綠色同行」主題騎行活動,旨在鼓勵公眾主動放棄開車,綠色通勤,文明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