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來說話,上海市行政區劃60年來的變遷史!

2020-12-12 最愛肉丸子先生

眾所周知,上海市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你知道麼?新中國建立後上海市的區劃面積變大了十倍,你想知道她是怎麼一步一步變成現在的區劃麼,今天丸子就用圖來說話帶你看看上海市行政區劃的變遷。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仍是直轄市,轄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20個市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斯盛10個郊區。上海市的面積為617.95平方公裡。

1950年斯盛區復名楊思區。

1952年9月,上海市析洋涇區為東昌、洋涇2區,新市區併入江灣區。全市仍轄20個市區,10個郊區。

1953年,上海市為了更好地管理散居在水上的船民,以黃浦江、蘇州河及其68條支流水域設置水上區,此時上海增加為31個區。

1956年2月,老閘區併入黃浦區;北四川路區併入虹口區;北站區併入閘北區;常熟區併入徐匯區;靜安區分別併入新成區、長寧區;嵩山區分別併入邑廟區、盧灣區;撤銷高橋、洋涇、楊思區,設立東郊區;撤銷吳淞、江灣、大場區,設立北郊區;撤銷真如、新涇、龍華區,設立西郊區。

1956年6月,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陸上定居而撤銷水上區。

此時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榆林、楊浦、東昌及東郊、北郊、西郊18個區。

到了1958年,由於上海市區的糧食供應嚴重不足且郊區很小,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市區。為此當時的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向中央打報告,請求中央把臨近江蘇的部分地區劃給上海,後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把江蘇省的十縣劃入上海。

1958年1月,原江蘇省松江專區所屬的上海縣、寶山縣、嘉定縣劃入上海市。

1958年10月,上海市撤銷西郊區,其城市地區併入徐匯、長寧、普陀3區,農村地區併入上海、嘉定2縣;撤銷北郊區,其城市地區併入閘北、虹口、提籃橋、榆林、楊浦5區,郊區併入寶山縣;撤銷東昌、東郊區,設立浦東縣。

1958年11月,江蘇省蘇州專區所轄的松江縣、川沙縣、南匯縣、奉賢縣、金山縣、青浦縣併入上海。

1958年12月,江蘇省南通專區所轄的崇明縣劃入上海市。

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榆林、楊浦14個區,浦東、松江、上海、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嘉定、寶山、崇明11個縣。

上海市的面積由原來的617.95平方公裡變成6340平方公裡,面積擴大了十倍。

1960年1月,撤銷蓬萊、邑廟2區,設立南市區。撤銷江寧、新成2區,設立靜安區。撤銷提籃橋區,併入虹口區。撤銷榆林區,併入楊浦區。析上海縣閔行、吳涇地區設閔行區。析寶山縣吳淞地區設吳淞區。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

全市有黃浦、南市、靜安、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閔行、吳淞12個區和浦東、松江、浦東、松江、上海、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嘉定、寶山、崇明11個縣。

1961年1月,撤銷浦東縣,其城市地區併入黃浦、南市、楊浦3區,農村地區併入川沙縣。此時上海市轄12區、10縣。

1961年,嵊泗人民公社劃歸浙江省。

1964年5月,撤銷閔行區、吳淞區,分別併入徐匯、楊浦區。

直到1980年為止,上海市的區劃16年未變。有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閘北、靜安、虹口、楊浦、普陀10區和上海、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縣。

1980年10月,析寶山縣置吳淞區。

1981年2月,析徐匯區和上海縣置閔行區。

1988年9月,合併吳淞區和寶山縣設立寶山區。

1992年9月26日,合併上海縣和閔行區建立新的閔行區。

1992年10月11日,嘉定縣撤縣改為嘉定區。

1993年1月1日,撤銷川沙縣,以原川沙縣和黃浦、南市、楊浦3區的浦東地區及閔行區三林鄉設立浦東新區。

此時,全市轄黃浦、南市、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靜安、閘北、虹口、楊浦、寶山、嘉定、閔行、浦東新區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6縣。

1997年,松江縣撤縣改為松江區。

1997年4月,金山縣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上海金山實業公司聯合建政,撤縣建為金山區。

1999年,青浦縣撤縣改青浦區。

2000年,合併黃浦區和南市區設立新的黃浦區;

2001年,南匯縣、奉賢縣改為南匯區、奉賢區。

2005年,橫沙鄉、長興鄉劃歸崇明縣管轄。

2009年,撤銷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

2011年,合併黃浦區、盧灣區設立新的黃浦區。

至此上海有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閘北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浦東新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16個區和崇明1縣。

2015年撤銷閘北區、靜安區,設立新的靜安區。

2016年7月22日,崇明縣撤縣設崇明區。

自1958年設縣以來,58年後上海再一次變成無縣時代。上海市現轄黃浦區、徐匯區、靜安區、長寧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浦東新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16個區。

PS.除上述行政區域,上海在浙江省、江蘇省和安徽省尚有行政上完全屬上海市管轄的飛地。當地居民擁有上海戶籍,通用上海話,參加上海市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統一考試。

1、上海洋山深水港,隸屬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崎嶇列島。

2、上海梅山冶金基地,在江蘇省南京市內;

3、大屯煤礦,在江蘇省沛縣境內。

4、上海農場(上海市第一勞動教養管理所),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境內。

5、川東農場(上海市第二勞動教養管理所),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境內。

6、海豐農場(光明乳業),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境內。

7、上海市白茅嶺,位於安徽省皖南郎溪地區。

8、上海市軍天湖,位於安徽省宣城市西南約20公裡處。

9、上海練江牧場,位於安徽省歙縣古城北郊5公裡處的練江河畔。

10、上海白茅嶺監獄,在安徽省郎溪地區。

11、上海市黃山茶林場,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鄉境內。

相關焦點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修訂版發布 還原先秦至民國的行政區劃變遷史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12月9日報導:今天,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的《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修訂版新書正式發布。該書不僅是中國第一部大型行政區劃變遷通史,也是繼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之後在政區地理研究方面最為重要的學術成果,將我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 上海行政區劃300年變遷歷史
    目前的上海市行政區劃的情況非常清楚,上海市管轄16個市轄區。然而上海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市的發展事情,就是在清朝時期,距離今天大約是300年的時間。本文就從上海大約300年的行政區劃變遷歷史中,來探尋上海發展的奧秘。
  • 地圖文化之旅——上海市行政區劃的變遷
    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Shanghai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established in 19491950年上海市全圖1950年上海市行政區劃圖194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轄20個市區和
  •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行政區劃這樣變遷
    由市民政局、市測繪院和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聯合主辦的「地圖文化之旅﹒上海市行政區劃的變遷」主題活動,昨天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揭開帷幕。展覽以61幅老地圖為載體,描繪了1927年上海建市之始至今各行政區劃的軌跡。每一幅行政區劃地圖的背後都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信息。1958年江蘇十縣劃歸上海、1992年浦東新區設立……這些歷史時期鐫滿了上海這座城市發展的脈絡。
  • 清朝末年以來濟南市行政區劃圖變遷史,清末——至今行政區劃圖!
    從清朝末年的濟南府到今天的副省級濟南市,看濟南的歷史行政區劃變遷歷史!1932年濟南市設立十個區。此時的濟南行政區劃極小,東部基本以洪家樓為界,北部以黃河為界,南部是王官莊和千佛山為界,西部在美裡莊附近為界。1948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濟南市的區劃面積等基本和1932年的持平。此時的濟南市仍然按照日偽時期的十一個區。
  • 6張手繪圖看懂上海60多年來行政區劃變遷
    城市區劃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調整。建國以來,上海的行政區劃也經歷過多次調整:  剛解放時上海有30個區;1958年奉賢、松江等10縣劃歸上海;1981年設22區縣;1992年浦東新區成立、閔行與上海縣撤二建一;隨後郊縣撤縣建區;南市、盧灣先後撤銷,設立新的黃浦;南匯併入浦東;閘北、靜安撤二建一,設立新的靜安。
  • 上海市行政區劃的特例:寶山區北部有兩種行政區劃邊界
    廣為流傳的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地圖官方的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地圖,如下所示。官方的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地圖從兩張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差別:廣為流傳的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地圖:羅店鎮和羅涇鎮以石太路為邊界官方的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地圖:羅店鎮和羅涇鎮的邊界在石太路南側簡單來說,廣為流傳的上海市寶山區行政區劃地圖中,羅涇鎮的面積更大,邊界也更為整體。
  • 蘇州市行政區劃史,清朝境內十一縣,太倉曾為直隸州
    因為最初崑山縣城位於今上海市松江區小崑山鎮,唐朝中後期移至今址。所以在隋唐時期的地圖裡我沒標記。吳江縣,五代吳越天寶二年(909年)置,即今吳江區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首先,太倉州在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治鎮洋縣。太倉此時也成了地級行政單位,只是到了民國初就降為太倉縣。太湖廳則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位於今吳中區東山鎮。廳是清朝時特有的一種行政機構,用在新開發的地區,分直隸廳(地級)和散廳(縣級)。太湖廳則是散廳,屬蘇州府管轄。
  • 南京行政區劃史大揭秘!為啥有11個區?怎麼劃分的?
    12 月 15 日,南京市地名辦舉行《南京市行政區劃史》出版發行新聞發布會。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從 1927 年南京建市以來,南京的行政區劃,經歷了民國時期、日偽統治和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大階段。其中南京市的範圍由小變大,六合、高淳、溧水先後劃歸南京。南京的稱呼也經歷了由江寧府、南京府、首都市、南京特別市、南京等變遷。
  • 我國民族地區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遷
    通過前期文獻檢索發現,目前國內學術界大多從「治人」的角度來研究歷史上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的治理,如研究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族政策、民族關係、民族問題等,少有學者從「治地」的角度來探索歷史上統治階級對民族地區的管理,特別是對歷史上封建王朝對民族地區設置的行政區划進行研究。
  • 上海最奇特行政區劃變遷:某區20年前後面積相同,轄區80%都不同
    上海黃浦區在30年間經歷了多次行政區劃變遷,大約是這樣的過程:90年代初,劃出80%的土地給浦東新區,僅剩4平方公裡2000年,劃入8平方公裡,擴大三倍,變為12平方公裡,上海黃浦區的行政區劃圖,如下所示。
  • 蕪湖行政區劃的變遷
    蕪湖行政區劃的變遷 2013-12-16 13:27:30   來源:安青網
  • 黃山市行政區劃史,黃山區由宣城來,歙縣黟縣更古老
    海寧縣,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置,即今休寧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先後用名為休陽縣,海陽縣,西晉改名海寧縣,隋朝改名為休寧縣,延續至今。黎陽縣,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置,縣城位於今黃山市西北。南朝宋時廢,未延續下來。
  • 普陀區萬裡街道公布規劃:上海市中心區行政區劃變更的先行者
    2019年3月,上海市普陀區萬裡街道公布規劃,作為上海市中心的一個街道,萬裡街道並無特殊之處,甚至可以列入沒有發展增長點的地方。上海市普陀區的萬裡街道然而,從上海市中心區行政區劃變更的角度來看,萬裡街道卻是一個先行者。萬裡街道所在的地方原本屬於上海市普陀區的長徵鎮。
  • 國務院正式批覆上海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新華社記者獲悉,近日,上海市盧灣、黃浦兩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已獲國務院正式批覆,黃浦區、盧灣區兩區建制撤銷,設立新的黃浦區。「撤二並一」相關程序仍在進行中。批覆要求,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上海市自行解決。
  • 泰州市行政區劃史,靖江由常州而來,如皋離泰州而去
    泰州,五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置,治海陵縣,即今泰州市地級行政建制的起源。興化縣,五代楊吳武義二年(920年)置,即今興化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泰興縣,五代南唐昇元二年(938年)置,即今泰興市行政建制的起源。縣治幾次變遷,南宋時遷至今址。
  •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1959至1965年的「湖南省行政區劃」變遷
    1959年至1965年的【湖南省行政區劃】變遷 益陽居然面積這麼大; 衡陽與永州(零陵)分家; 長沙和株洲,還是這麼小; 婁底還在湘潭和邵陽地界內。
  • 安陽市行政區劃史,滑縣自成一體,安陽臨漳遷來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安陽市行政區劃範圍。春秋時期,今安陽市地區先後屬衛國和晉國,戰國時期,先後屬魏國和趙國。記載秦朝統一天下,設郡置縣,其地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明朝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
  • 讓公園成為展示千年古府變遷史的生動窗口
    2020年9月,沉睡半個世紀之久的玉帶河正式重新全線貫通,自東向西,波光粼粼,如果說玉帶河是梅城老街中聯接東西湖的金飄帶,那麼,西水門考古遺址公園就是玉帶河沿岸一顆璀璨明珠。西水門考古遺址公園全景西水門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於2020年12月23日通過竣工驗收並開放,千年古府(嚴州古城)隨之又增添一處文化公園,又一處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保護和利用。
  • 檔案講述蕪湖行政區劃的變遷
    ▲老中山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區劃變遷1958年6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將和縣的裕溪口劃歸蕪湖市」。1961年1月5日,經安徽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增設裕溪口等四個市轄區。 關於蕪湖市調整行政區劃問題的批覆(民字第0003號) 蕪湖市人民委員會: 1960年11月25日辦字第400號關於調整行政區劃問題的報告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