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中國人打心眼裡看不起美國政府的「尊重人權」
中國人對現代人權的獨立思考能力空前成熟起來,「美國偶像」基本坍塌,特別是在疫情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看透了美國,真的認為它在人權方面「挺爛的」。美國再拿人權與中國說事,中國人打心眼裡看不起它的這份虛偽。
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今年如果找全球的人權窪地,美國無疑是塌陷最明顯的國家。就在星期三,美國新冠肺炎單日死亡人數達到3011人,超過「9·11」的死亡2977人。美國的政黨政治導致對抗疫的體制性放棄,釀成草菅人命的巨大人道主義悲劇,這一屆美國政府犯下的實為反人類罪行,歷史終將對他們進行道義審判。
有趣的是,美國駐華使館利用這個日子號召中國人「大膽說,站出來」,鼓動「和平抗議」,對美國2020年慘不忍睹的人權紀錄卻避而不提。美國駐華使館的這個貼文遭到中國網友的無情嘲笑。
整個世界人權的面貌在發生深刻變化。現代人權的概念出自西方,對何為人權,美國在很長時間裡擁有近乎壟斷的話語權。但是近年來美國這方面的號召力不斷減弱,主要是其國內的人權狀況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扭曲持續走下坡路,這是想打鐵自身卻不硬的悲哀。
今年新冠疫情堪稱是美國在人權領域「領導地位」的滑鐵盧。它做得比很多發展中國家還差,死了全球最多的人,同時有著全球最大數量的感染者。華盛頓極力把新冠疫情肆虐與人權撇開來,但抗疫做得好的國家就擺在那裡,很多美國公民感染和死亡的無辜也擺在那裡,美國疫情所產生的人權詰問最終想繞也繞不開。
美國社會過去「一富遮百醜」,它的窮人拿到世界上一比也還不錯,這是整個美國社會人權自信的根基。如今美國的經濟領先程度縮小了,內部貧富差距同時擴大了,國家自信不斷被侵蝕,其圍繞人權從容的優越感也被逐漸釜底抽薪,而更多變成了耍橫和狂躁。
人權觀念已在全世界被廣泛接受,加上全球化因素的推動,人權建設在人類社會繼續前進的動力機制中佔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各國都需梳理自己人權領域的成就或不足,摸索自己加快人權建設的路徑,哪個國家不這樣做,都將付出代價。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和有些西方國家把人權當成自己的優質外交資源,尤其是美國,越來越把人權工具化,方便其對外施壓,至於這樣做是否真的有利於促進人權建設,根本不是華盛頓的真實興趣所在。比如香港事務,那裡的核心問題是恢復秩序,美國卻把它貼上人權標籤,搞出一系列幹涉。那些行動不可能促進香港「改善人權」,但的確可以增加中國崛起的麻煩和成本,而這恰是華盛頓的真實用意。
圍繞人權的交流和爭論被華盛頓徹底搞變味了,越來越遠離人權本身,成為了典型的地緣政治遊戲,這很讓人沮喪。
高速發展的中國也在過去這些年實現了人權的長足進步,尤其有一個重要變化是,中國人對現代人權的獨立思考能力空前成熟起來,「美國偶像」基本坍塌,特別是在疫情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看透了美國,真的認為它在人權方面「挺爛的」。美國再拿人權與中國說事,中國人打心眼裡看不起它的這份虛偽。
因為中國人眼睜睜見證了一次中國政府全力抗疫並不惜血本同美國政府疫情期間置民眾生死於不顧的鮮明對比,這比多少說教和宣傳都管用。一天到晚要教我們「尊重人權」的美國原來就這樣?看來那個國家的人道主義被扔進股市的馬桶裡衝走了。
中國作為追求進步的社會,我們對自己的人權仍有需要改進之處是清醒的,在國際人權日的這一天,這種清醒的重要性應當得到強調。希望「人權」這個詞彙的號召力在中國長盛不衰,我們需牢記這個目標,不斷自我鞭策,同時也不拒絕與外部交流,從中受到啟迪。然而如何發展人權事業,路在中國人自己的腳下,實事求是是這條路上的座右銘。我們一定能越走越穩,而在亂世之間,穩就是快。▲
社評原標題:國際人權日,今年最該面壁的是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