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個節日已經有幾千的歷史了,在先秦開始,臘八節是用於祭祀的日子。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向祖先和神靈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莊稼豐收,除此之外,還要驅逐疫病,古時候醫學落後,人們生了病其中的一種治療方法就是用驅鬼的方式治療疾病,直到今天在湖南新化的一些地方還存在著這一習俗。
一般人對臘八節最大的印象還是喝臘八粥了,這個習慣,我們的民族已經流傳了近一千多年,開始於宋朝。從宋代以後,每到了臘八這一天,不管是皇室宮廷還是官府大官家,包括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喝臘八粥。尤其是清朝,這一習俗最為盛行,皇帝在這一天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和宮女們贈賜臘八粥,還會給各個寺院的僧侶們食用。民間的老百姓家,每家每戶都要做臘八粥,合家團聚一同食用。
臘八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泡臘八蒜,這個習俗在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特別常見,臘八蒜的蒜就是「算」的意思,即是在這一天,把全年的收支盤點一下,計算一下盈虧收益,有句順口溜說的臘八粥,臘八蒜,放帳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就是說臘八節這個年度盤點的意思。與臘八節相關的歷史故事有很多,最為有名的是下面這兩段。
一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雖然後來做了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只是一個農民的孩子,家裡從小生活非常的貧困。小的時候,朱元璋給地主家放牛,小孩子幹活兒總有不小心的時候,於是一個小小的疏忽,把牛的腿給摔斷了,地主一看非常生氣,把朱元璋打了一頓,關到了柴房裡,不給他飯吃。小朱元璋餓的渾身難受,加上身上被打的傷,餓的是前心貼著後背,這時候一隻大老鼠從他的身邊刺溜一下躥了過去。朱元璋一看見老鼠這麼肥,心想它一定存了不少好吃的在自己的窩裡,於是跟著老鼠的蹤跡跟了過去,找到了老鼠窩,把老鼠窩挖開,果然裡面滿滿的都是各種糧食的碎渣渣。朱元璋把這些糧食碎渣收集起來,做成了一鍋熱騰騰的粥,先嘗了一口,這一嘗不要緊,十分的香糯可口。朱元璋幾口就把粥狼吞虎咽地吃個精光。後來,趕上災年,朱元璋的家人都死光了,他做了和尚,再後來加入了農民起義軍,再後來,朱元璋歷經了千辛萬苦終於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元璋做了皇帝,山珍海味都吃厭了,便想起自己小時候吃的那一碗雜燴粥來了,於是他便叫御膳房根據自己的印象和描述做了出來,這一天正好是臘八,於是這個粥就被起名叫臘八粥,這是臘八粥比較出名的一個故事了。
還有一個故事是抗金名將嶽飛的故事,據說當時嶽飛帶領軍隊在朱仙鎮抗金,當時正是寒冷的冬天,將士們饑寒交迫,當地百姓愛戴嶽飛的嶽家軍,便都給他們送粥,嶽家軍因此士氣大振,打了一場大勝仗,這天正是臘月初八。後來嶽飛被秦檜所害,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英雄,便美刀臘八這一天,就煮雜燴粥喝,臘八粥由此得名。
這就是關於臘八節的一些小故事了,臘八節有很長的歷史,關於這個節日的故事還有很多,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們還有很多的有意思的節日,在這些節日的背後還有很多非常好玩的歷史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多了解一下奧,祝大家臘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