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常把一個行業中技藝精湛的人稱為「職人」,表面上看,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個字,其中卻包含著讓人肅然起敬的職業精神。他們通常是行業中令人不會放棄的旗幟。你看,堅持下來沒有多難,但你還需要一些技巧和知識,要不要我說給你聽?瞬間感覺自己像格子間中的前輩。
《職人介紹所》第一季海報已經有替代度娘之勢的知乎在去年開了一檔新節目《職人介紹所》,每集十幾分鐘,請來不同行業的兩人介紹他們理解中的本行業。
第一季一共有29期,涉及的行業非常多,醫療、編劇、翻譯、攝影師、作家、廚師……可以挑選感興趣的職業觀看。
節目形式是最簡單的訪談,邀請的也是行業中比較資深的職人,他們或是介紹行業中不為人知的辛苦,或是解釋被人誤解的部分。節目時間不長,請來的人也都並非善於在鏡頭前表現的人,但正因如此,反而顯得真實有趣。嘉賓們講的內容非常實誠,問答聽起來也不無聊,能讓觀眾對曾經並不了解的職業有一些起碼的認識,如同職業入門小指南。
一般來說,訪談類節目模式都差不多,做到了一定高度,明星都拿它當宣傳,不是明星的素人聊個四五十分鐘實在太悶。對我而言,《職人介紹所》短小精悍且信息量還不小,民眾最感興趣的問題一定會問,絕不含糊。在各自吹捧、水軍難辨的時代,站在當事人面前問,一定是最佳的了解方式。
嬉嬉鬧鬧的明星綜藝是常人不可及的生活,而這檔節目通過短短十幾分鐘就將常人不可及的職業和生活展示在眼前。節目中還有一些小八卦讓人看得很過癮。
這兩位混音師在節目中還吐槽了一些歌星錄歌的情況,關心華語音樂和綜藝的可以去看看。儘管目前知乎上已經有Live這類參與度更高的活動,但對普通人而言,一檔質樸卻又信息量大的小節目依然更有吸引力。畢竟,「如何評價xxx」這類問題在知乎上隨處可見,有個節目能請來最高票答主一次性解答爭議疑問,可不比看萬字長文舒服嘛。
目前,《職人介紹所》第二季已經播出,比起以真正介紹職業為主的第一季,第二季的內容更有可看性。
儘管職人作為一種身份,渴望獲得的是同行的理解、他人的包容或者上司的賞識,但對於不那麼熱門大眾的職業來說,除了舞臺上的光鮮,背後的辛苦不甘也應該拿到檯面上說一說,比如,電影能不能看、審查能不能過、相聲怎麼說。
男性婦產科醫生被提問。當然,不少看過第一季的觀眾抱怨第二季到目前為止的幾期話題幾乎都集中在影視、明星上。本來嘛,質樸的生活沒辦法找到更多有漣漪的地方,如果能順著第一季的氣質,讓本在聚光燈下不太鮮亮的一群人站出來,雖然不太能明確為「職人」,卻更有「介紹所」中讓人好奇窺探的意義,不是嗎?
比如節目第二期請了《心理罪》的兩個導演,有沒有敏感內容?只能說,反正就十幾分鐘,聽得還挺帶勁過癮的。《心理罪》當初下架的事情引起過討論,作為製作人,對此怎麼想怎麼面對,恐怕在正兒八經的節目裡很難聽到這樣實誠的表達。
《心理罪》導演吐槽節目下架整改要求裡有一個條是「影片整體格調灰暗」。看得更帶勁的是請了相聲演員高曉攀的那期。
最新一季的《歡樂喜劇人》裡,德雲社少班主能力不足卻始終都在,還肆意玩了兩把相聲劇,對同行而言,嘖嘖,有爹就是任性。節目之外,喜劇觀眾多了但競爭實在太激烈,又涉及到掙錢養活劇場的問題,相聲這一行始終都處於貧乏的狀態。
高曉攀是正兒八經從小學相聲的,拿過相聲的金獎,還上過春晚。關於他的個人能力,外行顯然無法評價。但作為一個相聲「職人」,從他的口中倒是能了解不少關於相聲的知識。
節目中,高曉攀說了不少經典的段子以及跟相聲行業有關的看法。說的話不一定都能對號入座,但對喜劇很感興趣的觀眾,可以聽一聽。
再說一個這類文青網站上延伸出來的節目,豆瓣的小節目《瓣嘴》。
《瓣嘴》海報這個節目更短,每期只有五分鐘左右,形式來源於《雞毛秀》上「明星念惡毒推特」的環節。鑑於除了豆瓣,大概國內也沒有其他網站能看到那麼多惡意滿滿的評論,這個小節目真是給文青們出了一口氣,一定要安利大家小憩時來一份這樣一發入魂的「甜點」。
節目至今請了7個明星來讀豆瓣上豆友的惡毒評論,分別是景甜、王千源、郭曉冬、歐豪、董子健、Angelababy和劉燁。
要我說,這個節目放在國內比在國外有趣,畢竟歐美明星早就見慣了各種撕x,讀個惡評算什麼。但對於向來玻璃心的國內明星來說,親口讀這些一星評論真是不小的煎熬啊。
景甜的反應在其中算是比較大氣的,這幾個人中,豆瓣上惡評最多最毒的也是她,能這麼淡定還自黑,看來這些年的好萊塢沒有白闖啊。
其他幾個人的反應基本上都是尷尬為難。當然,王千源除外,畢竟也沒有對他的惡毒評價。
這個小欄目實現起來應該困難不小,跟《吐槽大會》還不一樣,這裡的「吐槽」是不講道理不講文明沒有章法的,比起上《吐槽大會》圖個開心,這裡才是真正的槍林彈雨,「笑對需要勇氣」。
《瓣嘴》每期節目時間很短,一次就能看完6期。看完就能知道,有些人為什麼紅,有些人為什麼始終不成器,那還是有道理的啊。
在我看來,這個小欄目有難度但挺有趣,但還是不夠過癮。
首先,明星來讀的評論真的算不上差評,最過分的也不過是「他演的片子真垃圾」,依然還是一些與作品相關的評論。真讓明星們看看現實,就該挑最痛的一點戳。作品再好,討厭的是你本人該怎麼辦。評論挑選得太粗糙,尺度也不夠大,這點還需改進。
其次,節目剪輯得太溫柔,很多評論讀完就完事,不知道明星對於這些評論是反應太大還是完全無視。
最後,如果都是王千源這類豆瓣上幾乎「零差評」的選手,來這裡難道是來聽表揚的嗎?讓景甜這樣的演員來才是正事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