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食200億市場!好時、瑞士蓮、歌帝梵、費列羅和瑪氏在華比拼

2020-12-13 騰訊網

明天就是西方的「情人節」,作為這個節日少不了的一種食品——巧克力,自然就成為今晚我們討論的重點。

今晚,小食代幫大家梳理一下目前中國市場上幾家主流或知名的巧克力品牌商的最新情況,以下這個名單包括了好時、瑞士蓮、歌帝梵、費列羅和瑪氏。

好時:欲修復在華業績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當中唯一的上市公司、美國糖果巨頭好時。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好時在中國的生意不斷出現變化,包括剝離「金絲猴」和在華重塑巧克力供應鏈。值得留意的是,好時在中國建立的全新供應鏈體系中,還出現了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的身影。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詳情。

今天,小食代從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士處了解到,好時和樂天在去年4月底正式終止雙方的合作關係,兩家公司在中國的合資項目樂天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也結束運營。而在此前,該合資公司是好時在中國境內的唯一產能,並於2017年3月8日起暫停生產。

為了填補上述在華合資公司產能的空缺,好時一直在考慮為中國市場搭建新的供應鏈體系。小食代今天了解到,在去年,好時找到了四個新的供應來源,其中包括了好時馬來西亞工廠、益海嘉裡的巧克力工廠、善龍食品以及與DHL合作的分裝業務產能。

官網信息顯示,金龍魚母公司益海嘉裡旗下的巧克力工廠名為益海嘉裡(上海)巧克力有限公司,隸屬於益海嘉裡食品工業事業部,業務範圍是「專業巧克力製造及創新應用方案供應商」。小食代看到,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好時牛奶巧克力(40g)等部分產品,包裝上的生產商正是益海嘉裡(上海)巧克力有限公司。

此外,好時「曲奇奶香白巧克力」(82g)等部分產品在包裝上則顯示原產國為馬來西亞,分裝商為金鷹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

事實上,好時中國工廠在2017年暫停生產後,該公司已有部分產品轉移到馬來西亞工廠生產,再進口到中國,在上海進行分裝。當時就有消息稱,馬來西亞工廠是好時在中國供應鏈的後備方案。

據上述內部人士向小食代指出,經過四年時間,好時巧克力在去年春節期間的市場份額曾首次實現提升。為了持續改善中國市場的業績,好時去年還在中國試水了新的業務模式——好時甜品店(kiosk)。按照規劃,這部分門店將進駐部分試點城市,主要售賣巧克力飲品和巧克力冰激凌,並使用好時可可粉作為原料。

上述內部人士又引述好時大中華區總經理Rohit Grover在去年年底對員工的講話稱,截至去年11月,該公司銷售額同比6.2%,比原計劃增長了6.3%。他形容,公司不僅達成了目標,而且還「遠超預期」,同時在創新速度和銷售額增長方面把競爭對手「甩在了身後」。

瑞士蓮:中國市場雙位數增長

廣泛進駐各大免稅店的高端巧克力品牌、瑞士蓮生產商Lindt & Sprüngli在1月份公布了2018財年銷售業績簡報。

小食代今天翻看該公司的簡報,看到它在期內實現了5.5%的銷售增長,至43.13億瑞朗(折合人民幣約290億元)。在2018財年,Lindt & Sprüngli全球開店50家,又稱「在所有國家的市場份額均取得增長」。

在中國市場所在地「世界其他地區」業務分部中,2018財年錄得銷售增長10.3%,Lindt & Sprüngli形容這個分部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中包括中國在內的4個市場在期內均錄得雙位數增長。

展望未來,Lindt & Sprüngli預計在中長期銷售增長將在5%-7%之間,營業利潤率將穩步增長20至40個基點,「這將讓我們在所有市場繼續實現比平均水平更高的增長」。

不過,對於這個預期,路透社形容該公司降低了中長期的指引目標(前預測值為6%-8%),對Lindt & Sprüngli 來說屬於「極不尋常」之舉,並分析認為是因為它需要在美國花更多的時期來復甦旗下的Russell Stover品牌。

儘管歐美市場增長乏力,也暫時不清楚該公司中國業務的最新業績,不過小食代從其2017財年的財務資料中了解到,Lindt & Sprüngli此前已經把中國和日本一起列為「增長市場」,認為中國人均巧克力消費量只有0.1公斤、潛力巨大,該公司除了在華瞄準婚慶和禮品消費場景外,也已經在中國的電商開設旗艦店。

Lindt & Sprüngli公司更引述數據指出,按零售額計算在當期,中國位列全球第8大市場,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市場,巧克力零售額在29億瑞朗左右的規模(折合人民幣約195億元)。

歌帝梵:巧克力和咖啡館「兩手抓」

土耳其公司Yildiz旗下的歌帝梵(註:曾為金寶湯旗下品牌,後在2008年被Yildiz收購)也是中國高端巧克力市場的一個知名品牌。

Yildiz在2017年時曾透露,該品牌的收入當年有望超過10億美元。而根據英文《中國日報》2017年時的報導,2017年歌帝梵在華收入預計為1.4億美元,在2020年或超越日本市場至3億美元左右並在華開設300家門店。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的報導,歌帝梵更計劃新開出600家咖啡店以助力其「5X」收入倍增計劃(即2024年比2018年時增加5倍)。這裡要馬克一下,目前歌帝梵的執行長是曾經擔任過星巴克首席市場營銷官的AnnieYoung-Scrivner。

據悉,這些咖啡店將在北美、亞洲等國家開設,而為了募集資金,歌帝梵已經聘請摩根斯坦利和數位潛在投資者接洽,交易規模或超過10億美元——方案包括為其最大的市場之一的日本業務尋找買家,同時又保持歌帝梵對品牌的控制。而在開咖啡店外,歌帝梵還計劃擴大鋪貨至更多的零售店。

費列羅:進一步做好電商

雖然費列羅同樣非上市公司,外界難以窺探其經營情況,不過小食代在這家義大利糖果巨頭去年11月發布的最新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依然可以發現一些業績「新線索」。

例如,費列羅在2016/2017財年中的收入為105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5%。該公司全球有23個工廠,包括在2015年在杭州落成的一間。

此文,根據英文《中國日報》去年12月對該公司中國總經理Mauro De Felip的專訪,中國糖果市場的反彈幫助費列羅在截至2018年10月的財年中銷售收入增長了6%。

在中國市場,費列羅金沙巧克力的年銷售中,15%是由婚禮場景所貢獻的。另外,電商目前也佔費列羅在華收入的15%。Mauro De Felip指出,電商的平均貢獻水平應在25%左右,這意味著費列羅可以有更大潛力做好電商業務,為此會強化和阿里及京東的合作。

瑪氏公司:為中國度身定製

作為德芙巧克力的生產商,瑪氏公司也有非常大的擴張計劃。根據該公司執行長GrantReid在上月中接受彭博專訪時透露,計劃在未來10年讓全球業務規模翻一番,又要在寵物食品和營養品領域進一步深入耕耘。

據介紹,在這一計劃下,瑪氏公司的收入將從目前的350億美元增加到700億美元,但是不會有上市計劃。

在中國擁有150萬個銷售點的瑪氏,情況又是如何呢?小食代去年5月曾經和瑪氏全球公共事務副總裁伯寧格(Matthias Berninger)聊了聊,他當時指出,公司目前不僅是「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產品,而是「為中國」創新。

他當時表示,如德芙巧克力的口味越來越多、士力架的麻辣口味和德芙的綠茶口味,這些都是為中國消費者度身定製的。瑪氏把巧克力創新中心、糖果創新中心設在中國,現在很多新口味都在這裡研發,而德芙更是被定義為中國的巧克力品牌,更多的口味適應中國消費者。

相關焦點

  • 費列羅28億美元收購雀巢美國糖果業務
    新京報快訊(記者夏丹)今日(1月17日),瑞士食品巨頭雀巢公司宣布,將其美國糖果業務售予義大利費列羅集團,售價為28億美元。  此次出售是雀巢新任CEO馬克·施耐德上任後的首次大型資產出售。作為全球最大的包裝食品公司,雀巢曾表示,出售美國糖果業務的主要原因是其在美國市場的薄弱,其落後於好時、瑪氏和瑞士蓮。  上周,雀巢表示,正在出售旗下澳大利亞巧克力棒品牌Violet Crumble。該公司正全力拓展消費者健康業務,繼上月同意收購維生素生產商Atrium Innovations,最近又在競購德國默克集團的維生素和營養品業務。
  • 盤點世界十大巧克力品牌,瑞士和比利時品牌享譽全球!
    Lindt/瑞士蓮1845年,史賓利父子在瑞士蘇黎世市中心所開設的自家糖果店內,開始研製固體形態巧克力。1879年,24歲的魯道夫·蓮通過不斷研究創新巧克力的生產工藝,發明了"巧克力研磨技術",使世界上第一塊可以在口中溶化的巧克力誕生了。這項工藝使巧克力入口即溶且散發多種芳香,質感與味道皆勝於一般巧克力。
  • 26批次進境巧克力食品不合格 費列羅好時瑪氏「榜上有名」
    本報訊(記者 陳璽撼)費列羅、好時、瑪氏3個知名巧克力品牌,竟同時出現在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公布的2015年3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中。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信息,共計224批次食品在入境口岸檢驗檢疫時被認定為不合格,有26批次涉及巧克力的進境產品經檢不合格。
  • 雀巢將其美國糖果業務賣給義大利費列羅集團,售價28億美元
    美國時間1月16日,瑞士食品集團雀巢(Nestle)宣布,其已經同意以28億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美國糖果業務出售給義大利的費列羅集團(Ferrero)。作為全球最大的包裝食品公司,雀巢曾經表示過,出售美國糖果業務的主要原因是其在美國市場的薄弱,其落後於好時(Hershey)、瑪氏(Mars)和瑞士蓮(Lindt)。
  • 遲到的本土化能否拯救費列羅 首個國內工廠年內投產
    但與費列羅不同的是,巧克力巨頭瑪氏目前已在中國擁有了2000多名員工和2個巧克力工廠,還設立了全球食品安全中心;而好時巧克力則在2007年通過合資建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去年還收購了金絲猴,在本土化上更進了一步。費列羅本土化的節奏與瑪氏、好時相比已經遠遠落後。
  • 好時、費列羅或與卡夫競購吉百利
    每經記者  盧曦  發自上海        在卡夫宣布開始  「惡意收購」吉百利之後,11月18日傳出消息,好時食品和費列羅可能聯合競購吉百利。分析認為,這兩家企業規模遠遜于吉百利,其競購意在阻擊卡夫在糖果市場的壯大。各方的交鋒剛開始,將對群雄割據的中國糖果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 瑪氏、好時、費列羅,巧克力「三巨頭」同上進口食品「黑榜」
    瑪氏、好時、費列羅,巧克力「三巨頭」同上進口食品「黑榜」 劉文婷/新華食品 2015-05-11 16:49 來源:澎湃新聞
  • 好時巧克力遇情人劫:在華銷量下滑 變革收效甚微
    好時巧克力遇「情人劫」:在華銷量下滑,變革收效甚微  情人節、春節來臨之際,對於好時、德芙等糖果巧克力生產商而言將迎來甜蜜的日子,但如今好時要面對的卻是「中國劫」。  近日,好時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在國際業務中,儘管好時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增長了11%,但全靠墨西哥、巴西和印度市場撐著。
  • 估值超過20億美元!好時費列羅爭食美國雀巢糖果業務
    北京時間1月8日,美國財經媒體CNBC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糖果巨頭好時(The Hershey Co.)和費列羅集團(The Ferrero Group)均已經針對收購雀巢的美國糖果業務提交最終報價。根據CNBC報導,兩家公司的報價均已於美國時間1月5日提交。
  • 杭州人結婚,喜糖裡怎麼看不到費列羅了?看記者深扒
    後起之秀瑞士蓮費列羅不受待見了,那哪些喜糖好呢?老闆們集中向記者推薦了瑞士蓮(Lindt)。據說它已經一度榮升為成為眼下杭州人最愛買的喜糖品牌之一。市場裡批發價是1.5元左右一顆,主要有紅色的軟心巧克力、藍色的特醇黑巧克力等口味。天貓官網有專門為婚禮準備的瑞士蓮lindor軟心牛奶巧克力,整盒一共有200粒,每箱690元,3.45元一顆。
  • 中國巧克力市場已被洋品牌瓜分 國產巧克力難覓
    記者近日走訪南京多個超市發現,國產品牌的巧克力難覓蹤影,貨架上幾乎全是好時、費列羅、德芙、雀巢和瑞士蓮這樣的洋品牌。1月初,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食品對外宣布,2015年12月31日,將旗下金帝食品公司以6.11億元人民幣出售給中糧地產。與此同時,雀巢帶著擁有80多年歷史的奇巧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進一出,也是國內巧克力市場的真實寫照——國產品牌節節敗退,進口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
  • 知識點:全球糖果大佬十強,美國三家、義大利、日本、瑞士各兩家
    糖果應該算是全世界人民都喜歡的一類食品了,當時我國暫時還沒有享譽全球的糖果品牌,大家過年、過節買的比較多的可能就是徐福記、金絲猴、大白兔、馬大姐一類的,但是這些品牌還沒有打開國際市場,更多的還是在國內銷售。
  • 宣布中國市場渠道變革不足一周 好時總經理胡庭洲突然離職
    據胡庭洲介紹,好時將與一家大型本土經銷商合作,對中國銷售通路和服務的方式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好時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好時與策略經銷商的合作是通路授權。具體而言,好時中國運營團隊將持續領導在中國的策略制定、市場和品牌策略、新品研發、生產供應、核心客戶和策略經銷商的管理,其經銷商合作夥伴將負責通路的銷售及服務,以及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產品進口、物流及配送服務。
  • 中國巧克力市場進入「外資時間」 外企扎堆在華設廠
    日前,雀巢帶著擁有80多年歷史的奇巧巧克力進入中國市場,欲在巧克力銷售旺季前提前布局,而此前費列羅、瑪氏、好時等外資品牌也通過建廠落地來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力度。外資品牌出於質量與成本的考慮,在仍然具有增長力的中國市場投資建廠,然而國內巧克力消費結構的調整又為外資品牌的本土化提出了新的考題。
  • 總經理突然離職 好時被扔在轉型路上
    據胡庭洲介紹,好時將與一家大型本土經銷商合作,對中國銷售通路和服務的方式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好時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好時與策略經銷商的合作是通路授權。具體而言,好時中國運營團隊將持續領導在中國的策略制定、市場和品牌策略、新品研發、生產供應、核心客戶和策略經銷商的管理,其經銷商合作夥伴將負責通路的銷售及服務,以及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產品進口、物流及配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