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遊的開發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要統籌兼顧,科學謀劃,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宜農則農,宜旅則旅。要充分考慮其文化底蘊,自然特色、交通條件、投入與回報等因素。政府要統籌規劃,搞好頂層設計,對資源豐富、條件充足的予以重點扶持,變「撒芝麻鹽」為「重點突破」。
福建省——生態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森林覆蓋率達65.95%,連續38年居全國第一,水、大氣、生態環境保持全優,被譽為「最綠省份」。其鄉村大多擁有青山秀水的美麗資源,古村、石厝、古樓,為鄉村旅遊添加獨特的韻味。
1
政策措施
為了推進鄉村旅遊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福建在2014年推出《鄉村旅遊「百鎮千村」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2016年)》,組織開展鄉村休閒集鎮、特色村創建工作,分別給予40萬-50萬元的獎勵。
為了避免「千村一面」和產品開發的同質化,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福建省旅遊局按照「百姓富、生態美」、「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等鄉村旅遊發展目標,積極推動一批鄉村旅遊試驗基地,在全省起到了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2
鄉村旅遊發展成效
截止到2017年,福建全省共創建休閒集鎮72家,特色村350家,鄉村旅遊已成為福建省旅遊業最具增長潛力的新型業態。
3
鄉村旅遊發展案例
(1)福州市
福州美麗鄉村開啟「旅遊季」模式:網紅稻草部落、10條鄉村遊線路、32個鄉村旅遊點,活動以「鄉」約福州、一起「村」遊為主題。
網紅稻草部落:惟妙惟肖的大象、神氣十足的小豬等,月洲桃花溪畔上千平方米的空地變身趣味十足的「創意稻草部落」,吸引不少遊客拍照打卡,體驗農耕的樂趣。
「了不起的福州鄉村市集」同步熱鬧開市:鄉村市集分為市集文創一條街、市集手工展區、市集農超等3個區域:軟木畫、船政葉脈書籤、樹脂立體畫、牛角梳套盒、陶瓷首飾、畲家草鞋……在市集文創一條街,雲集了福州7個縣(市)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創產品,創意十足的作品,讓遊客們眼前一亮。
數百人圍坐一堂,品嘗「舌尖上的永泰」:村宴現場,數百人圍坐一堂,品嘗「舌尖上的永泰」,共同體驗記憶中的民俗。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也是本次「村宴」的一大亮點。經典折子戲、武術表演、葫蘆絲表演等輪番登場,讓遊客大飽口福同時,也大飽眼福。
(2)水際村
三明市水際村依託當地豐富的水域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當地村民先後組建家庭旅館、遊船、漁業「三大協會」,主動參與和對接大金湖景區的旅遊漁業、遊船、旅遊餐飲、旅遊家庭旅館、旅遊購物等第三產業,逐步形成了「家家開旅館、戶戶搞旅遊、處處漁家樂」等良好氛圍。
水際村積極打造下坊特色主題「農家樂」,策劃親水、趣魚及騎行驛站等體驗性旅遊項目,推出特色旅遊線路;開發以「漁文化」元素為主線,建設獨具特色的「賞魚區、釣魚池、水上餐廳、淡水魚博物館、魚牆雕」等漁業休閒項目,進一步提升村莊旅遊環境檔次。
(3)際溪村
際溪村近年來立足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以「耕讀文化」為定位,結合丹霞田園風光,改造田園景觀,啟動泰寧「五朵金花」旅遊專業村之一「耕讀李家」項目建設。
目前已有投資3000萬元的禪修中心項目、投資500萬元的玫瑰種植加工項目、投資1000萬元的鐵皮石斛仿生種植基地等旅遊衍生項目落戶「耕讀李家」。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集「耕讀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田園生活、巖穴苦讀」為一體的「耕讀文化」旅遊目的地、教育基地和產業發展示範區,打造在全省乃至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美麗鄉村」樣板。
寧夏——塞上江南的鄉村風情
寧夏鄉村旅遊資源富集,70%以上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文化遺產集中在鄉村,清新的空氣、良好的生態、優美的環境、古樸的風貌對城市居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2
政府支持
2017年全區鄉村共接待遊客712.4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23%與13%。鄉村旅遊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
旅遊產品類型:黃河大漠觀賞型、休閒垂釣型、生態觀光型、休閒農莊型、農家特色餐飲型。
鄉村旅遊特色:
以銀川三區兩縣一市和吳忠市利通區為代表的銀川都市圈,形成典型的「農旅共生」型鄉村旅遊模式;以中寧、沙坡頭區為代表的地區,以知名的風景名勝旅遊景區帶動的鄉村旅遊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區域旅遊產品體系;以涇源、隆德、西吉為代表的六盤山地區,以稟賦極高的自然風光、燦爛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為支撐,成為全區鄉村旅遊發展的富氧地。3
鄉村旅遊發展案例
1、西吉縣龍王壩村:
旅遊資源:百畝梯田高山觀光溫室果蔬園、千畝油用牡丹基地、萬羽生態雞基地,農家餐飲中心、文化小廣場、民宿一條街、滑雪場、窯洞賓館、山毛桃生態觀光園、兒童遊樂園、鄉村科技館等,形成了傳統三合院、多種風格特色民居並存的美麗鄉村風貌。
經濟效益:據統計,近三年來,龍王壩村接待遊客28.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00萬元,2017年接待遊客13.2萬人次萬人次,旅遊收入1380萬元,旅遊人次和收入每年增長達到50%以上。
獲得榮譽:被國家旅遊局、國家農業部、住建部、林業部評為全國旅遊創客基地、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第四批宜居鄉村。
2、南長灘村:
旅遊資源:地處寧夏、甘肅兩省三縣交界。寧夏沙坡頭旅遊產業集團公司投資1200萬元,在南長灘村開發建設餐飲住宿中心、梨園木屋、農家樂樣板房等。選取了十家基礎較好且有意願參與鄉村旅遊的農戶,提供統一的外包裝指導,給予住宿設施、水衝式衛生間和廚房改造補貼,並以此為標準號召其他農戶向這十家學習。
經濟效益:每年自梨花節開始,遊客便陸續進入南長灘,觀賞自然風光、參與農事體驗活動,南長灘歷史文化名村旅遊在區內外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南長灘已註冊農家樂經營戶59家,年經營收入達80餘萬元,帶動農產品的年銷售收入達150餘萬元。
山東鄉村——農業資源稟賦+齊魯大地歷史
山東省具有發展鄉村旅遊業獨特的資源和優勢:
一是農業經濟發達,經濟作物、糧食作物。林果業齊全,農業物產豐富。
二是地貌類型齊全,平原、山地丘陵、森林、河口溼地、海洋等齊全,自然風光獨特。
三是歷史文化悠久,齊魯文化源遠流長、戲曲多樣,歷史古蹟豐富,民風淳樸,民俗風情多姿多彩。
四是區位優越,環繞渤海經濟發達地區,臨近日韓、京津、蘇滬,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河運、海運四通八達,交道便利。
1
政府支持
2017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快旅遊強省建設。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5個工作方案,為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制定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2
鄉村旅遊現狀
2017年,全省鄉村旅遊接待遊客4.45億人次,同比增長12.1%,鄉村旅遊消費2549億元,同比增長15.9%。
2018年,全省鄉村旅遊接待遊客5.03億人次,同比增長13.03%,鄉村旅遊消費2955.24億元,同比增長15.94%。
3
鄉村旅遊發展案例
山東省的「三瓜公社」
簡介:位於巢湖市半湯鎮,是由安徽巢湖經開區與安徽淮商集團於2015年9月起聯手打造,以「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為理念,首期建設了南瓜電商村、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三個特色各異的村莊。
經濟效益:2018年,約720萬遊客湧入這裡,2019年清明小長假首日遊客接待量突破35萬人次。
發展措施:
① 設計理念:「整舊如故,體驗其真」。在對原有民居修復改造中,不拆一間房、不砍一棵樹,讓遊客既可以在湖光山色間悠閒漫步;又可以感受傳統農家生活,通過留住鄉愁,帶火了鄉村旅遊;為守護好「鄉愁」,「三瓜公社」將巢湖半湯傳統的油坊、布坊、茶坊、酒坊、蔑坊、陶坊、烤茶等40餘個手工藝作坊和場景再現,並恢復部分民間手工藝,還原傳統農村生活景象。
② 主題農業帶:以前單一的水稻,現在換成了四季有景的油菜花、五彩水稻、向日葵等觀光、旅遊農業;遊客來到這裡,既可以走到田間地頭體驗各種採摘、耕種,還可以進行認植、認養,當一回「農民」。
③ 溼地、水塘、林地、山地合理利用:之前,因為不適宜種植莊稼一直閒置的丘陵,如今,轉身為「鬱金香高地」,分季節種上鬱金香、芍藥花、百合花等觀賞花卉。四季花開似海,與青山綠水、古樸村落交相呼應。
點擊進入
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