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學堂|中國鄉村旅遊的開發案例解析

2020-12-18 瑞安鄉村振興

鄉村遊的開發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要統籌兼顧,科學謀劃,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宜農則農,宜旅則旅。要充分考慮其文化底蘊,自然特色、交通條件、投入與回報等因素。政府要統籌規劃,搞好頂層設計,對資源豐富、條件充足的予以重點扶持,變「撒芝麻鹽」為「重點突破」。

福建省——生態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森林覆蓋率達65.95%,連續38年居全國第一,水、大氣、生態環境保持全優,被譽為「最綠省份」。其鄉村大多擁有青山秀水的美麗資源,古村、石厝、古樓,為鄉村旅遊添加獨特的韻味。

1

政策措施

為了推進鄉村旅遊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福建在2014年推出《鄉村旅遊「百鎮千村」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2016年)》,組織開展鄉村休閒集鎮、特色村創建工作,分別給予40萬-50萬元的獎勵。

為了避免「千村一面」和產品開發的同質化,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福建省旅遊局按照「百姓富、生態美」、「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等鄉村旅遊發展目標,積極推動一批鄉村旅遊試驗基地,在全省起到了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2

鄉村旅遊發展成效

截止到2017年,福建全省共創建休閒集鎮72家,特色村350家,鄉村旅遊已成為福建省旅遊業最具增長潛力的新型業態。

3

鄉村旅遊發展案例

(1)福州市

福州美麗鄉村開啟「旅遊季」模式:網紅稻草部落、10條鄉村遊線路、32個鄉村旅遊點,活動以「鄉」約福州、一起「村」遊為主題。

網紅稻草部落:惟妙惟肖的大象、神氣十足的小豬等,月洲桃花溪畔上千平方米的空地變身趣味十足的「創意稻草部落」,吸引不少遊客拍照打卡,體驗農耕的樂趣。

「了不起的福州鄉村市集」同步熱鬧開市:鄉村市集分為市集文創一條街、市集手工展區、市集農超等3個區域:軟木畫、船政葉脈書籤、樹脂立體畫、牛角梳套盒、陶瓷首飾、畲家草鞋……在市集文創一條街,雲集了福州7個縣(市)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創產品,創意十足的作品,讓遊客們眼前一亮。

數百人圍坐一堂,品嘗「舌尖上的永泰」:村宴現場,數百人圍坐一堂,品嘗「舌尖上的永泰」,共同體驗記憶中的民俗。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也是本次「村宴」的一大亮點。經典折子戲、武術表演、葫蘆絲表演等輪番登場,讓遊客大飽口福同時,也大飽眼福。

(2)水際村

三明市水際村依託當地豐富的水域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當地村民先後組建家庭旅館、遊船、漁業「三大協會」,主動參與和對接大金湖景區的旅遊漁業、遊船、旅遊餐飲、旅遊家庭旅館、旅遊購物等第三產業,逐步形成了「家家開旅館、戶戶搞旅遊、處處漁家樂」等良好氛圍。

水際村積極打造下坊特色主題「農家樂」,策劃親水、趣魚及騎行驛站等體驗性旅遊項目,推出特色旅遊線路;開發以「漁文化」元素為主線,建設獨具特色的「賞魚區、釣魚池、水上餐廳、淡水魚博物館、魚牆雕」等漁業休閒項目,進一步提升村莊旅遊環境檔次。

(3)際溪村

際溪村近年來立足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以「耕讀文化」為定位,結合丹霞田園風光,改造田園景觀,啟動泰寧「五朵金花」旅遊專業村之一「耕讀李家」項目建設。

目前已有投資3000萬元的禪修中心項目、投資500萬元的玫瑰種植加工項目、投資1000萬元的鐵皮石斛仿生種植基地等旅遊衍生項目落戶「耕讀李家」。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集「耕讀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田園生活、巖穴苦讀」為一體的「耕讀文化」旅遊目的地、教育基地和產業發展示範區,打造在全省乃至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美麗鄉村」樣板。

寧夏——塞上江南的鄉村風情

寧夏鄉村旅遊資源富集,70%以上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文化遺產集中在鄉村,清新的空氣、良好的生態、優美的環境、古樸的風貌對城市居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2

政府支持

2017年全區鄉村共接待遊客712.4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23%與13%。鄉村旅遊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

旅遊產品類型:黃河大漠觀賞型、休閒垂釣型、生態觀光型、休閒農莊型、農家特色餐飲型。

鄉村旅遊特色:

以銀川三區兩縣一市和吳忠市利通區為代表的銀川都市圈,形成典型的「農旅共生」型鄉村旅遊模式;以中寧、沙坡頭區為代表的地區,以知名的風景名勝旅遊景區帶動的鄉村旅遊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區域旅遊產品體系;以涇源、隆德、西吉為代表的六盤山地區,以稟賦極高的自然風光、燦爛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為支撐,成為全區鄉村旅遊發展的富氧地。3

鄉村旅遊發展案例

1、西吉縣龍王壩村:

旅遊資源:百畝梯田高山觀光溫室果蔬園、千畝油用牡丹基地、萬羽生態雞基地,農家餐飲中心、文化小廣場、民宿一條街、滑雪場、窯洞賓館、山毛桃生態觀光園、兒童遊樂園、鄉村科技館等,形成了傳統三合院、多種風格特色民居並存的美麗鄉村風貌。

經濟效益:據統計,近三年來,龍王壩村接待遊客28.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00萬元,2017年接待遊客13.2萬人次萬人次,旅遊收入1380萬元,旅遊人次和收入每年增長達到50%以上。

獲得榮譽:被國家旅遊局、國家農業部、住建部、林業部評為全國旅遊創客基地、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第四批宜居鄉村。

2、南長灘村:

旅遊資源:地處寧夏、甘肅兩省三縣交界。寧夏沙坡頭旅遊產業集團公司投資1200萬元,在南長灘村開發建設餐飲住宿中心、梨園木屋、農家樂樣板房等。選取了十家基礎較好且有意願參與鄉村旅遊的農戶,提供統一的外包裝指導,給予住宿設施、水衝式衛生間和廚房改造補貼,並以此為標準號召其他農戶向這十家學習。

經濟效益:每年自梨花節開始,遊客便陸續進入南長灘,觀賞自然風光、參與農事體驗活動,南長灘歷史文化名村旅遊在區內外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南長灘已註冊農家樂經營戶59家,年經營收入達80餘萬元,帶動農產品的年銷售收入達150餘萬元。

山東鄉村——農業資源稟賦+齊魯大地歷史

山東省具有發展鄉村旅遊業獨特的資源和優勢:

一是農業經濟發達,經濟作物、糧食作物。林果業齊全,農業物產豐富。

二是地貌類型齊全,平原、山地丘陵、森林、河口溼地、海洋等齊全,自然風光獨特。

三是歷史文化悠久,齊魯文化源遠流長、戲曲多樣,歷史古蹟豐富,民風淳樸,民俗風情多姿多彩。

四是區位優越,環繞渤海經濟發達地區,臨近日韓、京津、蘇滬,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河運、海運四通八達,交道便利。

1

政府支持

2017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鄉村旅遊提檔升級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快旅遊強省建設。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5個工作方案,為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制定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2

鄉村旅遊現狀

2017年,全省鄉村旅遊接待遊客4.45億人次,同比增長12.1%,鄉村旅遊消費2549億元,同比增長15.9%。

2018年,全省鄉村旅遊接待遊客5.03億人次,同比增長13.03%,鄉村旅遊消費2955.24億元,同比增長15.94%。

3

鄉村旅遊發展案例

山東省的「三瓜公社」

簡介:位於巢湖市半湯鎮,是由安徽巢湖經開區與安徽淮商集團於2015年9月起聯手打造,以「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為理念,首期建設了南瓜電商村、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三個特色各異的村莊。

經濟效益:2018年,約720萬遊客湧入這裡,2019年清明小長假首日遊客接待量突破35萬人次。

發展措施:

① 設計理念:「整舊如故,體驗其真」。在對原有民居修復改造中,不拆一間房、不砍一棵樹,讓遊客既可以在湖光山色間悠閒漫步;又可以感受傳統農家生活,通過留住鄉愁,帶火了鄉村旅遊;為守護好「鄉愁」,「三瓜公社」將巢湖半湯傳統的油坊、布坊、茶坊、酒坊、蔑坊、陶坊、烤茶等40餘個手工藝作坊和場景再現,並恢復部分民間手工藝,還原傳統農村生活景象。

② 主題農業帶:以前單一的水稻,現在換成了四季有景的油菜花、五彩水稻、向日葵等觀光、旅遊農業;遊客來到這裡,既可以走到田間地頭體驗各種採摘、耕種,還可以進行認植、認養,當一回「農民」。

③ 溼地、水塘、林地、山地合理利用:之前,因為不適宜種植莊稼一直閒置的丘陵,如今,轉身為「鬱金香高地」,分季節種上鬱金香、芍藥花、百合花等觀賞花卉。四季花開似海,與青山綠水、古樸村落交相呼應。

點擊進入

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點讚!

相關焦點

  • 案例分析:鄉村旅遊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陳曉華在日前舉辦的2018中國·皇城相府鄉村振興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論壇上指出,皇城村的發展實踐表明,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路徑。而在位於贛西邊陲的斑竹山,處在上慄、瀏陽、醴陵三縣的交界處,這裡既有紅色革命遺址,又有古色人文傳說和綠色自然風景,適合戶外徒步遊覽。
  • 鄉村旅遊綜合體開發案例解讀
    項目統籌了「農旅+」「智慧物聯」「商業開發」「投資收益」「融資合作」、「品牌營銷」「運營管理」「多規合一」等八大系統模式,形成科學合理、簡潔完整的經濟結構體系,成為項目整體開發建設運營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指南。
  • 產業振興的鄉村開發模式
    開發理念:借鑑了 Club Med 的「一價全包」國際度假理念,按照「體驗式的精品農莊」定位進行開發,強調在對鄉村原有肌理進行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營造具有典型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傳統生活氛圍、適應現代人休閒度假的「烏託邦」。
  • 鄉村振興案例解析:四大手法打造黃山鄉村旅遊
    一、黃山市鄉村旅遊背景黃山有兩處世界遺產、三處國家風景名勝區、六處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兩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處國家重點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處、已發現的地面文物多達4900多處。黃山是中國唯一擁有兩處世界遺產的省轄市。
  • 《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正式出版 助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業態
    《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正式出版。(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 供圖)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一書,即將面向全國公開發行。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開啟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徵程,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總旗幟。《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的出版發行,對於農業農村系統幹部和社會各界學習領會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烏村是中國鄉村旅遊開發的最高水準?她是鄉村振興的另一種可能!
    烏村,一個神奇的村子,有人說她中國鄉村旅遊開發的最高水準,有人說她會延續下一個烏鎮的經典。烏村有沒有到達最高水準,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不去探討,但不得不說烏村是鄉村振興的另一種可能。其高明的地方正在於,風貌是水鄉風光,但內部,遊客享受著現代化設施。
  • 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浙江八大案例入選
    9月6日,2020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大會在寧波舉行,200多名專家學者集聚一堂,共商鄉村振興發展之道,共謀種業創新改革之計。會上,2019年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公布,25個案例入選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編的《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其中包括浙江的寧波鄞州、嘉興海鹽、嘉興平湖等地的八大優秀案例。
  • 中國旅遊投資高峰論壇在將樂舉辦 解鎖鄉村振興新畫卷
    東南網9月2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今天上午,2019中國旅遊投資高峰論壇暨全福遊•美麗縣域將樂論壇在將樂舉辦,活動吸引了近200名來自各領域的鄉村振興建設者參與,從村鎮幹部到規劃師,從鄉建項目企業家到高校學者教授,大家圍繞整合鄉村資源、規劃設計、村落保護與運營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 鄉村振興研究案例分析報告——四川青川(特色休閒產業)
    2018年四川省鄉村振興研究及案例分析報告由中哲諮詢研究員周彬提供。周彬從事研究經驗:農業模式研究農業地區和企業標杆研究四川省鄉村振興研究及案例分析中國特色小鎮發展演技本期主要講鄉村振興研究案例分析報告——四川青川(特色休閒產業),需要其他縣城的案例研究報告可以在文章最下方留言或者給小編發私信。
  • 產業振興的鄉村開發模式(中:產業類型篇)
    開發理念:借鑑了 Club Med 的「一價全包」國際度假理念,按照「體驗式的精品農莊」定位進行開發,強調在對鄉村原有肌理進行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營造具有典型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傳統生活氛圍、適應現代人休閒度假的「烏託邦」。
  • 【薦讀】產業振興的鄉村開發模式(產業類型篇)
    開發理念:借鑑了 Club Med 的「一價全包」國際度假理念,按照「體驗式的精品農莊」定位進行開發,強調在對鄉村原有肌理進行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營造具有典型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傳統生活氛圍、適應現代人休閒度假的「烏託邦」。
  • 探訪困局中的喬家大院:與鄉村振興背道而馳的旅遊開發
    2015年,喬家大院景區再度改制,山西本地一家民營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入股旅遊公司,負責「三堂一園」及景區的改造運營,公司由國有控股變為國有參股,喬家大院的旅遊開發進程加速。在中堂則繼續由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管理,屬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
  • 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途遠作共享農莊典型案例分享
    12月5日,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第二屆縣(市、區)委書記共話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召開。途遠大客戶總經理劉仲剛在會上就途遠共享農莊案例作典型交流,「兩途一趣」鄉村振興模式引起與會者的關注。
  • 2020中國鄉村振興大會上,專家點讚鄞州 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揭曉...
    昨日,2020中國鄉村振興大會在鄞州舉行。國家部委領導、中央媒體以及來自政、學、研、產的2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寧波,共同探討中國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路徑、新動能。    大會現場發布2019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其中鄞州區有兩個案例入選,分別是鄞州區農業農村局申報的《深化全域治理創新,探索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鄞州解法」》和鄞州區民政局申報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大力發展城鄉一體化家院互融養老服務體系》。
  • 福旅集團啟動將樂縣全域旅遊 綠水青山解鎖鄉村振興新畫卷
    9月28日,福旅•將樂全域旅遊全面啟動系列活動、2019中國旅遊投資高峰論壇暨全福遊•美麗縣域將樂論壇在將樂舉辦,活動吸引了近200名來自各領域的鄉村振興建設者參與,從村鎮幹部到規劃師,從鄉建項目企業家到高校學者教授,多方共同探討,在整合鄉村資源、規劃設計、村落保護與運營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討和交流,同時,線上直播互動人數超過38萬人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①|開陽縣龍廣村:打破城鄉壁壘 助力鄉村振興
    | 編 者 按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全面落實鄉村旅遊助推大扶貧重大戰略任務,把鄉村旅遊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融合、創新、突破」三個關鍵詞,依託鄉村自然風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
  • 杭州都市圈6市發布「品質鄉村旅遊宣言」,共建中國鄉村旅遊示範區
    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黃山六市政府領導、文旅部門,特色鄉村負責人及鄉村振興帶頭人,旅行商、旅遊電商、鄉村民宿等旅遊企業代表,中央及浙皖、長三角區域媒體記者,中外學者等200多人濟濟一堂,探討鄉村文化旅遊特色化發展之路,提升鄉村文化旅遊品質,共同打造杭州都市圈鄉村文化旅遊品牌。
  •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推進鄉村振興,要注重鄉村產業經濟發展,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鄉村旅遊經濟是一種複合型經濟,具有助推農業轉型發展、增加鄉村發展人氣等多重優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抓手。對鄉村而言,同樣要注重空間的拓展和功能的優化,這也是基層治理的題中之意。要通過鄉村旅遊,打造複合型鄉村空間,拓展鄉村的功能。中國的鄉村,有許多待挖掘和開發的物質資源和文化亮點,這是由我國古老的文明文化積澱形成的。與城市空間的單一性不同,在鄉村中,每一個具體的空間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性及文化內涵。
  • 砸錢造不了美麗鄉村:反思鄉村旅遊案例
    德清縣政府認定精品民宿是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方向之一,在舊屋改造上給予了相對寬鬆的政策。  投資者、村民、當地政府,多方要素的有效組合,使莫幹山民宿成為鄉村創新發展的出色範本。2016年10月,莫幹山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
  • 鄉村振興,江寧示範了什麼
    據了解,這是國家有關部委首次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江寧在縣級案例中排位第一,在「首發」中排名「首位」。江寧鄉村振興,到底示範了什麼?樣本:城鄉融合促進全域鄉村振興「江蘇南京江寧:高質量城鄉融合促進全域鄉村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中江寧案例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