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方茉莉花茶,在北方大受歡迎,成為老北京人獨愛的「香片」?

2021-02-12 予言茶事

詩云:「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

作為茶香與花香融合的典範,茉莉花茶一經問世,就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歷經幾百年而不衰。茉莉花不是我國的特產,根據《史書》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於古羅馬帝國,在漢朝時期,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從羅馬帝國到波斯和天竺,成為佛教聖花後傳入我國福州,從此落地生根,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茉莉花茶誕生於福建福州,宋代時以香入茶,成為士大夫的香料茶,到明朝中後期,隨著綠茶炒制工藝的興起,茉莉花茶製作工藝得以完善,開始商品化,成為老百姓日常消費茶品之一。清朝以後,茉莉花茶多方出擊,一路沿海路出口歐洲,一路沿陸路北上大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京佔據腳跟,從此迎來爆炸式發展階段,迅速大量商品化。出口海外,咱們先不說,今天我們主要聊聊為何產自南方的茉莉花茶,在北方大受歡迎,為何老北京人都偏愛茉莉花茶,甚至將其當作北京的土特產?

陸羽《茶經》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從茶樹誕生之初,一直到現在,歷經幾千萬年,它們都安靜的生活在我國南方地區。從目前大家公認的四大茶區劃分上來看,西南茶區、華南茶區和江南茶區,是最典型的南方茶區,江北茶區最北也只到山東日照嶗山一帶,雖然往北還有零星茶樹種植,但都成不了氣候,也難有作為。

比山東更北的北京,自古以來就不產茶,但是自宋遼金時代以後,它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業發達,常住人口眾多,茶葉消費量極大。通過大量史料佐證,我們發現,過去北京人最喜歡喝的,既不是乾隆皇帝御封的西湖龍井,也不是同屬福建的安溪鐵觀音(鐵觀音是近二三十年才在北京興起的),而是福建的茉莉花茶。為什麼是茉莉花茶?前人總結了四個說法,老楊給大家說一說。

第一,水質說。

大家都知道,要想喝一杯好茶,除了茶葉本身的好壞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水質。好水泡好茶,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茶葉界先賢們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南方地區水軟,泡茶滋味柔滑甘潤,北方地區水硬,含鹼性大,水質艱澀。

尤其是過去的老北京人,大多喝井水,水質硬澀鹹苦,不管是泡綠茶還是紅茶,口感都很差,破壞了茶湯滋味,再好的茶都得廢了。

經過長期實驗分析,老北京人發現,茉莉花茶的濃鬱香味,可以遮蓋水質的苦澀味,喝起來,香而不浮,爽而不濁,滋味上佳。因此,茉莉花茶就成為了老北京人飲茶的首選。

第二,歷史說。

茉莉花茶是清朝皇家貢茶之一,深受紫禁城裡貴人的喜愛。根據史料記載,慈禧太后就特別喜歡喝茉莉花茶。曾經在慈禧跟前擔任過御前女官的裕德齡,寫過一本書,叫做《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因為是英文寫作,所以國內還有個更正式些的翻譯,叫做《清宮二年記》。

據這本書記載,慈禧太后晚年偏愛茉莉花茶,最愛喝「茉莉雙燻」,也就是兩次窨制的茉莉花茶。慈禧不僅自己喝,還將其賜給身邊的貴人,導致茉莉花茶身價倍增,一度成為「國花」。所謂上有好者,下必附焉。

北京上流社會紛紛效仿,茉莉花茶一時風頭無兩,最終在普通老百姓階層流傳開來,成為幾代人的最愛。

第三,運儲說。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北方地區不產茶,要想喝茶,必須經由水路或者陸路,從南方產茶區調運。過去道路不暢,交通不便,從南到北,千裡之途,耗時日久。春天,茶葉在南方生產,運到北方地區,往往已是深秋時節。

途中既要經歷漫長的梅雨潮溼季節,又要遭受烈日高溫暴曬,再加上那時候茶葉保持條件有限,儲運技術不到家,往往茶葉還沒運到北京,就已經因日曬雨淋而黴爛變質,沒辦法再飲用。

不管是西湖龍井和黃山毛峰,還是碧螺春,都無法避免,但是茶葉與茉莉花窨制的花茶,則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老北京人稱之為「香片」,就是因為茉莉花茶香氣濃鬱,長期儲存也不用擔心香味散失,任何時候衝泡,都會有一股濃鬱香氣,讓然甘之如飴。

第四,習慣說。

北方人天性豪爽,但認準了一件事,輕易很難改變,這就是所謂的習慣成自然。北方地區飲食口味偏重,喝茶也不喜歡過於清淡的綠茶。

著名作家冰心在《我家的茶事》中說過她父親最愛喝茉莉花茶:我從小就看見我父親喝茶的蓋碗裡,足足有半杯茶葉,濃得發苦。

汪曾祺酷愛喝茶,在散文《尋常茶話》裡這樣寫道:「我不大喜歡花茶,但好的花茶例外,比如老舍先生家的花茶。」

由此可見,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已經成為老北京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當然,茉莉花茶價格實惠,哪怕是尋常百姓,也能喝得起,這也是老北京人家家戶戶喝「香片」重要原因所在。

總而言之,茉莉花茶香氣濃鬱,老少皆宜,在漫長的時間裡,一點一滴撬開了北方人的味蕾,一步一步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就再也離不開了。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你平時喜歡喝茉莉花茶嗎?你覺得以上四種說法,哪種最可信?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您的精彩觀點。

相關焦點

  • 被南方人打入冷宮的茉莉花茶,為何獨得北方人恩寵
    在一些茶客,特別是一些南方人眼裡,茉莉花茶茶胚廉價,花香喧賓奪主,根本都不算茶。確實,茉莉花茶,給人的直接印象是香,讓人無法忽視,這種特性集優缺於一身,愛者頌之沁人心脾,恨者貶之廉價香水。當然,討厭廉價香水並不是討厭香水本身,所以如果沒有品嘗過好喝的茉莉花茶,那只能說是時運不濟。而且,汝之砒霜,他人蜜糖,這種「是茶非茶」的茉莉花茶佔據了北方大半壁江山,可謂「誰說它不好喝,我就跟誰急」。
  • 北京人說:老四川的茉莉花茶,就是「龍都」這個味兒
    提起茶,首先會想到的是茉莉花茶。四川產茶,人們也很愛喝茶。聽老人講,過去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沏一壺釅茶——濃濃的茉莉花茶,尤其是龍都茉莉花茶深受老四川人的喜愛。開始一天的生活。無論是嚴冬酷暑還是春花秋月,回到家中只要沏上一壺地道濃釅的茉莉花茶,喝上一口,一身勞累不禁一掃而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位居末位的茶卻是老四川人每天的第一件事,多麼有趣。
  • 「茉莉花茶」老北京的最愛,要有「沙口」還要耐泡,為什麼
    北京不產茶,北京人卻愛喝茶。柴、米、油、鹽、醬、醋、茶,位居末位的「茶」卻是老北京人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聽老北京講,在過去的平常百姓人家,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抓一把 【茉莉花茶】,往大茶壺裡一扔,煤球爐子上,滾燙的開水一沏,一壺濃濃的【茉莉花茶】就好了,要喝一整天。每天勞作回到家中,只要能喝上一杯地道的【茉莉花茶】,一身的勞累辛苦就一掃而光。
  • 很多老北京人為何鍾愛茉莉花茶?
    在茶圈中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茉莉花茶的發源地是在福建福州,按理說福州人與茉莉花茶是相互關聯的詞,但是我們一說起茉莉花茶的時候,往往就會想起老北京人在茶館裡悠閒喝著茉莉花茶的樣子。並不是說福州人不愛喝茉莉花茶,只是因為茉莉花茶對北京人的影響更深,老北京人好像比福州人更愛喝茉莉花茶。
  • 很多老北京人為何鍾愛茉莉花茶?
    在茶圈中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茉莉花茶的發源地是在福建福州,按理說福州人與茉莉花茶是相互關聯的詞,但是我們一說起茉莉花茶的時候,往往就會想起老北京人在茶館裡悠閒喝著茉莉花茶的樣子。並不是說福州人不愛喝茉莉花茶,只是因為茉莉花茶對北京人的影響更深,老北京人好像比福州人更愛喝茉莉花茶。
  • 好一朵南方的茉莉花,攻城略地佔據北方民間飲茶高地
    也根據所用的香花品種不同,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 手藝門 北方人對花茶的熱愛起於北京,日常語境下他們提到的花茶或者 「香片」 ,只指代一種東西:茉莉花茶。這個門類也佔據了花茶總量的 90% 。 即使再年輕的北方茶客心裡也清楚,這種 「心頭好」 來得並不容易。它們真正的原產地是兩千公裡外的福建福州。
  • 「茶在北京」老北京人為什麼愛喝這種茶?
    北京人愛喝茶,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有關。在清代中葉,南方產茶地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茶商紛紛在北京設立茶葉市場,他們看中的是北京政治中樞以及大都市人群密集的特點,引導北京人了解茶,接受茶,愛上茶。所以這北京人愛喝茶也是其原因之一。「晨起喝茶是北京人的傳統生活方式。他們得把茶喝「通」了,這一天才舒坦,才有勁頭。」
  • 老北京人喝早茶到底有多講究?
    這樣的對話,對老北京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晨起喝茶是北京人傳統的生活習慣。老北京人喝早茶,可有不少講究,是門大學問。提起喝茶這件事,很多人說老北京人特挑剔,只喝茉莉花茶,老北京人還將茉莉花茶稱為「香片」。
  • 胡同名竟是「苦水井」諧音,老北京人嗜飲茉莉花茶原因在這兒
    這些甜水井最早也是所謂的官井,即公共用水井,後來逐漸被私人佔據經營,稱為井窩子,由此催生了老北京的一大行業:賣水和送水。井窩子一般是在水井旁蓋兩間小屋,或蓋屋時乾脆將水井蓋進去,以備晝夜看守。在井上架有轆轤或者滑車從井下汲水,然後倒進井旁的巨大石槽中,送水車再從石槽中取水。
  • 為何「神秘」的北京大爺,獨愛老北京布鞋?其實,這些人也愛它
    在北京老大哥的推動下,老北京布鞋已經成為北京的特產。我總覺得,如果我來北京玩的時候不帶一對或兩對,情況就不一樣了。老北京布鞋,時尚界隱藏的大咖啡,通常不太講究穿著,它們有多舒服,一雙布鞋可以環遊世界。如今的老北京布鞋在時尚界已經變成了紅色和紫色,可以稱得上是時尚界的「掃地和尚」!時髦的人帶來他們的商品,明星平臺成為時尚偶像的第一個標誌。很自然地,一群時尚新潮的人打來電話,而老北京布鞋已經悄悄地俘獲了大批年輕時髦的人的心,甚至明星也不自覺地為自己代言。
  • 香氣誘人的茉莉花茶,並不是簡單的茉莉花+茶
    過去的北方人家,總少不了一款茉莉花茶。如若是大戶人家,常常會準備福建的茉莉龍豪、蘇州的茉莉花茶等茉莉茶茶中的名優產品來彰顯自己的品味;而對於一些生活條件一般的家庭,一份茉莉高碎便是最常見的標配。一款好的茉莉花茶,滋味鮮爽甜潤,湯色黃綠清澈。喝一口,如飲甘露,香甜氣足,舒服解渴。
  • 在南方最受歡迎的4碗北方麵條,炸醬麵上榜,最後一種名字太難寫
    眾所周知,南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北方則是以麵食為主。南北兩方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差異性,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有著很大不同。如今是個經濟與科技雙向發展的時代,所以南北之間的美食小吃都在互相流通,讓彼此都能品嘗到不同於家鄉的風味。那麼在南方最受歡迎的4碗北方麵條,到底是哪些呢?
  • 老北京韻味:大碗茶
    這首歌承載著許多老北京人的回憶,大碗茶早已是北京獨特的文化符號。大碗茶是中國特色茶文化之一,風靡於解放時期的北京。茶分為兩種,一種是煎茶,就是把茶葉投入開水直接煎熬;另一種就是特有成茶,是用大碗盛著煮好的茶,加上蓋,等待過路口渴的行人喝。
  • 老北京韻味:大碗茶
    喝大碗茶用的茶葉,還有老北京人最愛的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它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合,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有「人間第一香」的美譽。舊時,茉莉花茶是許多老北京人的最愛,甚至到了,非花茶不飲的地步。
  • 胡同名竟是「苦水井」諧音,老北京人嗜飲茉莉花茶原因在這兒
    這些甜水井最早也是所謂的官井,即公共用水井,後來逐漸被私人佔據經營,稱為井窩子,由此催生了老北京的一大行業:賣水和送水。井窩子一般是在水井旁蓋兩間小屋,或蓋屋時乾脆將水井蓋進去,以備晝夜看守。在井上架有轆轤或者滑車從井下汲水,然後倒進井旁的巨大石槽中,送水車再從石槽中取水。
  • 情有獨鍾茉莉花茶
    如今市面上茶品雖種類繁多,其中還不乏流傳幾百年的名茶,但在北京人心中,排第一位的還是茉莉花茶。說也奇怪,這南方的特產茶,真愛的卻是北京人。北京人對茉莉花茶真可以說是愛到了骨子裡。在北京,什麼龍井、普洱、鐵觀音、大紅袍,都不如一包茉莉花茶來得經濟實惠。
  • 茉莉花茶為什麼能稱霸北京城?
    中國名茶眾多,北京人卻獨愛這「不上道」的茉莉花。可喝了這麼多年的花茶,咱總得問上一句,它究竟是為什麼能稱霸京城的茶葉鋪子啊?要說明的是,北京人並非只喝茉莉花茶。北京人買茶按兩計算,當時北京還不足200萬人,平攤下來一算,好傢夥,人均還真沒少買。 咱不知道到底是花茶捧起了張一元和吳裕泰,還是這些老字號捧起了花茶,又或是那些茶莊就是為了賣花茶才興起的,反正就那麼個時間點,老北京茶莊都有賣茉莉花茶的。北京人喝花茶這個風潮多少又和宮裡頭有點兒關係。
  • 老北京人為何愛喝茉莉花茶?看完我才知道……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屬於花茶,其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具有安神、解抑鬱、健脾理氣、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種健康飲品。一般上等茉莉花茶所選用的茶坯,以嫩芽者為佳。
  • 香氣誘人的茉莉花茶,並不是簡單的茉莉花+茶
    過去的北方人家,總少不了一款茉莉花茶。如若是大戶人家,常常會準備福建的茉莉龍豪、蘇州的茉莉花茶等茉莉茶茶中的名優產品來彰顯自己的品味;而對於一些生活條件一般的家庭,一份茉莉高碎便是最常見的標配。一款好的茉莉花茶,滋味鮮爽甜潤,湯色黃綠清澈。喝一口,如飲甘露,香甜氣足,舒服解渴。
  • 在南方最受歡迎的4碗北方麵條,炸醬麵上榜,最後一種名字太難寫
    眾所周知,南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北方則是以麵食為主。南北兩方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差異性,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有著很大不同。如今是個經濟與科技雙向發展的時代,所以南北之間的美食小吃都在互相流通,讓彼此都能品嘗到不同於家鄉的風味。那麼在南方最受歡迎的4碗北方麵條,到底是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