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七月,大學錄取季,高考生們陸續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進入大學之後,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和選擇機會,讀書還是不讀書,讀什麼書、怎樣讀書,希望是每個大學新生認真思考的問題。陳姚,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他給大學新生尤其是未來有志創業的學生推薦三本書。
閱讀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拓展我們的視野,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陳 姚 (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 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
《江村經濟》
《江村經濟》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二十世紀30年代撰寫的英文論文,是社會學、人類學領域世界公認的經典著作。這本書的英文原版名字是「中國農民的生活」,作者以極其客觀而細緻的觀察,記錄了中國東南沿海一個小村莊的社會面貌。
在筆者看來,今天的同學已經不需要通過書本的知識去理解生活的這塊土地、去了解中國農村的現狀,當今的中國社會嚴格意義上也已超越了傳統的城市-農村二元社會,我相信比起當年的江村社會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本經典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其客觀和深入,讓我們能夠於細微處發現中國社會的結構性機理,並找到自己的社會性根源。
00後的同學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也是推動網際網路進入新媒體時代的主力軍,但我們身上的文化底色從何而來,很多同學並沒有思考過。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歷程,是青年人在發現自我的基礎上成就自我的奠基期,從這本書裡你會看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維方式乃至情感世界正是來源於遙遠的鄉土中國,在書裡你會為很多「老土」、「看不慣」、「想不明白」的事情找到答案,甚至得到一種理性觀察的視角或方法。這也是一個大學生從成長到成熟所需要具備的科學素養和理性態度。
這麼說也許顯得比較虛、比較玄,不妨以拼多多為例,拼多多為何能夠迅速地佔領「五環以外」的市場?《江村經濟》的第七章「生活」中關於「文化對於消費的控制」一節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書裡是這樣寫的,「為滿足人們的需要,文化提供了各種手段來獲取消費物資,但同時也規定並限制了人們的要求。它承認在一定範圍內的要求是適當和必要的,超出這個範圍的要求是浪費和奢侈。」拼多多商品的廉價、可用的恰恰迎合了「五環以外」這群人的消費心理,而便捷的支付,微信社群的建立,加上小程序等網絡應用的出現共同成就了拼多多。而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拼多多還出售了買到便宜東西的驚喜和快感,今後拼多多也未必不會獲得更多的城市市場份額。
《數學史》
《數學史》是由英國人斯科特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優勢在於是由一位真正的數學家寫就的,真正的將數學知識和理論的演進非常清晰地在書中進行了梳理,而不只是堆砌一些關於數學或數學家的八卦歷史和花邊新聞。當然,這點可能也是本書的閱讀難點所在,文中有大量的數學公式和演算過程,作者確實是用「真的」數學來講解數學發展的「歷史」。也許對於很多文科學生來說有點頭疼,但只有閱讀才能體會到這些現在看來簡單的定理背後那些偉大的頭腦和身影,才會讓你融入人類探求知識而上下求索的精神歷史之中。但願通過閱讀,可以讓你愛上數學。
推薦的理由絕不局限於數學本身,而是其中的數學思維。數學是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無論是未來創業從事企業的管理,還是個人或家庭的理財,數學思維或者說數字頭腦不僅教會你去「算帳」,更讓人學會統籌和財務規劃。
面對很多來源於基於書本或經驗的感性認識或決策建議,如果在具體實務中、在具體的問題之中,可以經得起數學的演算和證明的話,那就可以得到邏輯上的基本保證,否則就很有可能存在缺陷或漏洞。我發現曾經有太多的創業失敗案例,是年輕人頭腦發熱的產物、是空想的烏託邦,而沒有經過精確的演算和細緻的規劃,所以不具備科學性和可行性,失敗是必然的結果。讀《數學史》並不與創業成功成敗有著直接關係,但至少,這部書會教會你理性和數學思維的方式。
《現代藝術150年》
英國人威爾·貢培茲所著的《現代藝術150年》出版時間並不長,是本現代藝術知識普及讀本。在筆者看來,對現代藝術的演進的認知和理解,一直以來是中國大眾藝術教育比較欠缺的方面。以往學校美育關於西方藝術的推介,主要集中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對二十世紀開始的現代藝術則介紹甚少,當然這也與這一時期的流派紛呈、思潮混雜有很大的關係。實際上從19世紀中期開始,以巴黎為中心,才華橫溢的年輕藝術家們與傳統的學院藝術、沙龍藝術在藝術理念和創作方向上發生了巨大的分歧,並以印象派、後印象派為代表開始了藝術革命。藝術家和其創作的藝術品不再是在廟堂之上的僅供貴族欣賞品玩的「陽春白雪」,反而與當時的社會思潮相結合,成為了反映經濟社會巨變,以及與現實密切相關的觀念態度的承載品和推動器。
本書的精妙之處,就是善於挖掘藝術創作背後的理念演進與社會演進的關係,而不只是將藝術創作簡單劃分到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等學理桎梏之中。理解這種演進的關係以及藝術與社會結構發展的關聯,對於當代大學生全面提升現代藝術素養、培養全面綜合的審美能力意義重大,也可以幫助大家在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的培養過程中,不斷拓展思路視野、激發創造活力。當然,也希望讀者明白,現代藝術觀念反映的是對當下人與社會的理解,只有更深刻的理解社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藝術家所要反映的東西。我們常常看到國人會對一些西方裝飾藝術、裝置藝術產生非議。希望讀過此書之後,能夠幫助大學生朋友更加全面客觀地去理解和欣賞現代藝術,不因少見而多怪,也不因孤陋而偏見,同時也收穫大學教育對個人成長所需要補充的包容度和包容性。
還得需要注意的,就是現代藝術發展與畫廊業興起的密切關聯,以及和經紀人、收藏家、藝術評論家的關係。現代藝術的興起,恰恰與傳統的學院派及沙龍藝術在藝術市場中的逐漸沒落同時發生。從書中非常精彩的點睛之筆可以讓我們看到,無論是印象派與畫廊老闆杜蘭-魯埃,還是馬蒂斯與美國收藏家斯坦因兄妹,抑或畢卡索、布拉克與德國商人卡恩維勒等等案例都可以說明,沒有這些藝術商人的公關宣傳和有效運作的話,也就不會有這些藝術家在藝術史上如此名聲巨大的成功。因而,對這種深入藝術史深層的閱讀,也會給大學生帶來一個更加廣闊的看待問題的視角,幫助大家用新的產業辯證法來參悟文化產業的發展動因,而不再是局限於以往那種就藝術而論藝術、就繪畫而談繪畫的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