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啟動摩崖石刻搶救保護工程 完成33處拓片

2020-12-11 人民網江蘇頻道

 

   搶救保護小組在對摩崖石刻進行搶救性拓片。 

 

  「長期被野草、淤泥、雜樹遮蓋甚至遭竊的寒山摩崖石刻,即將再次煥發生機。」昨天,蘇州虎丘區政協副主席、民進蘇州市委高新區支部主任李笑天告訴記者,在政協提案的推動下,高新區已正式啟動寒山摩崖石刻搶救保護工程。目前,已發現的33處寒山摩崖石刻悉數拓片完畢,拓片資料即將整理出版,其中有明代書法篆刻家趙宧光、清乾隆皇帝手跡等摩崖石刻。

  【現狀】
  長期無人管理寒山摩崖石刻日益凋零


  摩崖石刻被稱為「凝固的藝術博覽館」,不僅是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景觀,而且還極具歷史研究價值。在蘇州高新區,數十公裡的丘陵綿延至太湖,風物清嘉,歷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遊歷賞玩,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正、行、隸、篆諸體皆備,或點景詠物,或敘事抒懷。摩崖石刻大多分布於名勝小山。高新區現有虎丘、觀山、大石山、寒山、花山、天池山、穹窿山、小王山、蟠螭山、七子山回溪、林屋洞、石公山12個石刻群落,分布之密,石刻之多,實為罕見,其中,位於寒山嶺的寒山摩崖石刻是最具盛名的一處。
  寒山嶺位於天平山北、支硎山西,澗水縈迴,山徑盤旋,文化底蘊深厚。史料記載,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趙宧光(1559-1625)在此買山葬父,守孝終身,併疊石造園,疏泉堆山,築成寒山別業,形成了集山水、園林、書畫為一體的藝術建築。清乾隆帝6次南巡,均駐蹕寒山別業。
  據了解,現存的寒山摩崖石刻主要有趙宧光自題、乾隆御筆等。趙宧光所題的有「洗心泉」、「飛魚峽」、「千尺雪」、「丹井」、「芙蓉」、「雲根」、「看雲起」、「陽阿」等,大多為篆書。乾隆皇帝的手跡主要有《寒山行千尺雪長句》,達18句126字之多。另有明代書法家王穉登手跡「奔泉靜徑千尋壑,飛瀑晴回萬仞峰」。
  寒山摩崖石刻於1986年被列為蘇州市文保單位,但由於其位於蘇州高新區與吳中區的交界地帶,形成「土地隸屬吳中區,文物保護責任歸高新區」的尷尬局面,又在尚未開發整治的山體中,長期處於無人管理保護狀態。周邊淤泥堆積,雜樹、荒草、荊棘、苔蘚、私人墓葬遍布,人跡罕至。寒山別業經清鹹豐戰亂,夷為廢墟。逃過兵燹之劫的摩崖石刻數百年來遭受風霜雨雪侵蝕,人為踩踏嚴重,部分遭人偷竊,日益凋零。

  【保護】
  政協組成搶救小組石刻群將成西部旅遊亮點


  此前,對照志書記載,一些寒山摩崖石刻尚未被發現,因此,省內外的文物愛好者進山尋覓的腳步也從未停止。寒山摩崖石刻的現狀引起了市文史專家徐剛毅的關注。2012年1月,徐剛毅等在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一份「關於將寒山別業園林遺址劃歸蘇州高新區統一管理的建議」的提案,以期明晰行政管轄權。去年底,虎丘區政協、民進蘇州高新區支部對寒山摩崖石刻的現狀著手全面、深入地調研。今年1月,根據調研情況,民進蘇州高新區支部向蘇州市虎丘區政協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加強我區摩崖石刻保護的建議」的提案,提出搶救、保護寒山摩崖石刻,刻不容緩。
  在提案的推動下,虎丘區政協立即啟動寒山摩崖石刻搶救保護工程。3月份,由攝影師、拓片師、區文聯成員組成的搶救保護小組進入寒山,對摩崖石刻進行搶救性拓片,歷經3個月左右,現已發現的33處寒山摩崖石刻全部完成拓片。虎丘區政協將這些拓片資料整理後,將於10月份出版成冊。
  今年5月,作為該提案的主辦方,蘇州高新區服務業發展局對提案進行了正式答覆。令人欣喜的是,民進蘇州高新區支部的提案同時促成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啟動摩崖石刻保護系列工程,使其實現依法保護、科學保護。
  高新區目前正著手制定摩崖石刻管理、保護、森林防火等規章制度,層層落實保護責任,提升規範化水平。同時,詳細摸查和梳理區域內摩崖石刻,安排專人定期巡查,清理周邊環境衛生,防火防盜。寒山摩崖石刻保護工作,已與高新區其他景區文化歷史古蹟修復工程一起,納入該區新一輪的旅遊發展規劃。屆時,集納了摩崖石刻群、觀音街古街道、御道等歷史文化遺蹟的獨特景觀,將成為西部生態城的旅遊新亮點。(陳秀雅)

相關焦點

  • 蘇州寒山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33處石刻已拓片(圖)
    蘇州寒山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33處石刻已拓片(圖) 2014-07-09 10:46:33作為搶救保護工作的第一步,相關部門對已發現的33處寒山摩崖石刻製作了拓片。虎丘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也提出具體保護方案。  無人管理,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蘇州高新區境內,現存大量摩崖石刻,位於寒山嶺的寒山摩崖石刻就是其中較有名氣的一處。  寒山嶺位於天平山北,支硎山西。幾百年前,趙宋王室後裔趙宧光在此買山葬父,守孝終生。
  • 大藤峽蓄水在即,摩崖石刻拓片,留下歷史印記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已提前一個月成功實現大江截流,大藤峽工程二期建設正式啟動。距離蓄水越來越近,庫區豐富的摩崖石刻有部分將會淹沒水下。 大藤峽沿途摩崖石刻歷史悠久。明代徐霞客遊記裡,就有這些石刻的觀察記載。
  • 邵陽摩崖石刻拓片專著武岡首發
    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武岡王城書畫院院長、石竹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濤終於圓了自己的「夢」,為搶救性保護武岡境內的摩崖石刻作出重要貢獻。武岡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至今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人文薈萃,文化遺蹟眾多。其中境內留存有200餘處摩崖石刻,法相巖摩崖石刻聲名尤盛,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因年代久遠、日曬雨淋和保護不夠,部分摩崖石刻風化剝蝕的跡象明顯。
  • 湖南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開館
    中國網5月16日訊 國內首家集展示、收藏、保護、研究與傳拓體驗於一體,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由七個展區和傳拓互動區、收藏室等幾大功能區組成,現藏石刻拓片共千餘副、珍品20餘副的「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日前在湖南永州開館,可欣賞歷代名家書法。
  • 鐵剎山古蹟摩崖石刻遍體鱗傷 文物「120」火速出診
    文物「120」火速出診 2002年9月27日02:35  遼瀋晚報   本報本溪消息 (見習記者 金松 特派本溪記者 劉臣君) 享譽全國的九頂鐵剎山是東北道教的發源地,山上39處摩崖石刻和碑刻
  •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穿越千年歷史 與古人隔空對話
    永州是全國少有的摩崖石刻集中之地。在古代,這裡曾是荊楚至嶺南的水路要道,這裡摩崖林立,巖洞密集。眾多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以摩崖為載體,在石刻上紀詠題詞,歷經千年而不絕,形成了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的摩崖石刻景觀群。
  • 鼓山摩崖石刻拓片展出 濃縮千年「東南碑林」精華
    記者昨天獲悉,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並參與鼓山摩崖石刻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福州市鼓嶺旅遊度假區(鼓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湧泉寺首次舉辦鼓山摩崖石刻拓片展,今起為期10天
  • 江華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啟動
    紅網時刻永州10月19日訊(通訊員 趙媛媛)10月17日,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文物管理所組織召開「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本體保護部分)」設計交底會議,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代表參加。會後,工程正式啟動。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現存石刻中年代清晰的有192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在此作《道山亭記》。(市文物局供圖)傳承保護1961年,烏山摩崖石刻及造像被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9月,於山摩崖石刻被公布為福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摩崖石刻拓片有故事有真情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摩崖石刻拓片有故事有真情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石刻拓片福字分別三十多年的同學來爬泰山,給我帶來了幾瓶我從沒有喝過的洋酒。來而不往非禮也!我總要給人家一點點兒回禮,才不失禮,也好表達一下我的三十年情誼。
  • 蘇州古典園林書條石拓片在北海公園展出|組圖
    新京報訊 10月16日,由北京北海公園和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主辦的「天堂蘇州·百園之城——古典園林書條石拓片展、海報展暨虎丘留園景區推介」在北海公園舉行。拓片展主要展出留園「二王法帖」書條石拓片42張,並精選了8座世界文化遺產園林拙政園、網師園、獅子林等珍藏的特色書條石、碑刻、摩崖石刻拓片,共82張(書條石74張,碑拓5張,摩崖石刻3張),會聚了晉、唐、宋、元、明、清諸家流派作品,篆、楷、行、草競相紛呈,法帖、園記、圖像等形式多樣。
  • 天津市石窟寺(摩崖造像)調查保護工作全面鋪開
    天津市石窟寺(摩崖造像)調查保護工作全面鋪開 2020-12-10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華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竣工驗收
    本網訊(通訊員 趙媛媛)陽華巖摩崖石刻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竹園寨村,系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華巖摩崖石刻搶險加固工程(包括陽華巖摩崖石刻危巖體加固及本體保護工程兩個部分)已分別於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2日全部完工,根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工程竣工驗收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工程竣工已滿一年,江華民族文旅廣體局組織完成了相關整改工作和保護工程文件資料的分類立卷歸檔。
  • 泉州啟動九日山摩崖石刻保護修復工程,石獅嘉祿路延伸段將動建
    5月20日,泉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九日山摩崖石刻保護修復工程招標公告》,這項文物保護工程造價約561萬元,總工期365天,招標人為南安市九日山文化保護管理中心。本項目要求投標人具備文物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一級文物保護工程施工資質(業務範圍包含石窟寺和石刻保護)和《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並具有國保級摩崖石刻文物施工項目經驗。同日,石獅市嘉祿路(群英南路—花園路)建設工程也進入施工招標階段。
  • 永州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首次獲民間藏家無償捐獻藏品
    紅網時刻永州7月8日訊(通訊員 陳軍屹)7月5日,河南洛陽拓工陳志偉先生向永州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無償捐贈《河南梁東安樂肥君之碑》拓片一幅,此次捐贈是永州瀟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開館以來首次獲民間藏家無償捐獻藏品。《肥致碑》全稱《河南梁東安樂肥君之碑》,建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五月。
  • 飛來:西湖摩崖石刻的杭州訪客
    更重要的是,飛來峰的摩崖石刻,奠定了西湖摩崖石刻群的底子。西湖摩崖石刻群最重要的幾件,都在飛來峰。全國的賈似道摩崖題記,目前發現的只有四處,江西一處,四川一處,杭州兩處。根據著錄,還有一處在葛嶺,但一直沒有找到。龍泓洞這一處是能確認為賈似道手筆且最精彩的。最罕見的是,居然還出現了刻工的名字——沈堅刻。為什麼罕見?在摩崖石刻裡,除了皇家有御書手——指定刻工之外,權臣有專屬刻工是極罕見的。同時也證明了一件事,在宋代的杭州,是有刻工家族的。
  • 珠海相關部門對連灣山摩崖石刻展開搶救性維修
    高欄港平沙連灣山清代摩崖石刻因長期遭受日曬雨淋,字跡已經模糊難辨,還存在山體滑坡的隱患。本報11月6日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報導,引起了市民的關注與市領導的高度重視。近日,經市文體旅遊局及高欄港區、平沙鎮相關部門統一協調,連灣山摩崖石刻搶救性保護工作已經展開。
  • 大足石刻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
    12月10日上午,大足石刻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啟兵正帶領團隊在這裡開展佛祖巖摩崖造像信息採集工作。他告訴記者,他們將陸續為大足區內中小石刻照相記錄、簡單測評,調查記錄文物保護狀況、管理狀況、安全設施狀況等,以全方位調查為未來制定更加科學的保護方案奠定基礎。
  • 《<陽華巖銘>摩崖石刻》一書出版發行
    最近,由楊宗君拓印、楊清泉編著的《摩崖石刻》一書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將國寶《陽華巖銘》摩崖石刻以原碑拓片的形式在書中展示出來,讓人領略到大唐時期文人墨客遺留下來的曠世神韻。《陽華巖銘》石刻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竹元寒回山下,永泰二年(公元766)由唐朝道州剌史元結作、江華縣令瞿令問書,距今有1254年。銘中不僅把陽華巖奇特、怪異、清幽的自然風貌描寫得淋漓盡致並推崇有加,而且還抒發了元結對人生、仕途、世俗的感慨。書法名家瞿令問以每字三種字體(大篆、小篆、隸書)將銘中內容同時書寫,勒石於陽華巖摩崖上。因摩崖石刻名顯、文美、字特,被世人稱為「三絕碑」。
  • 襄陽峴山摩崖石刻十處!
    其中,峴山崖摩石刻是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對於研究襄陽的歷史文化、政治軍事、開發旅遊景點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據相關史料記載,峴山上有多處摩崖石刻。襄陽文史專家愛好者,多年來進行了登山找尋,隨著峴山的開發和遊峴山的遊客越來越多,峴山古摩崖石刻發現的越來越多,截止到目前一共發現了十處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