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希臘國家館日。如果想體驗當代希臘城市的人文生活,那麼走進希臘館無疑是你最好的選擇。
遠遠望去,外牆大面積呈藍色的希臘國家館宛若世博園內一顆蔚藍色的水滴。蔚藍是希臘人鍾情的顏色,早在公元前800到500年的古希臘,一些城邦就已經發源於海洋之畔。這些遍布歐洲以及中亞的城邦名為「Polis(古希臘語,意為城市)」,便是最早公民城市的雛形。
相比其它展館的多媒體演示,希臘館的一大特點是用40個放映機不間斷地播放希臘不同地區的生活場景,為遊客呈現「最日常狀態」的希臘生活。展館的設計者們把希臘城市生活的24小時濃縮成了12小時,譬如在「城市與大海」的空間裡,中午到館的遊客能通過大屏幕看到「午後的暖陽」,傍晚入館,則能欣賞到「餘輝下的海景」。
「展館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可以讓遊客"穿越"地理限制,體味希臘最真實的城市生活。」展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走進「集市」展廳,一個弧形天幕用全景影像來展示雅典的面貌,展廳中央有一個「轉向盤」,當記者用手轉動它時,道路、街區、市場、學校,城市生活的基本元素都在天幕影像中生動呈現。
從「希臘的一天」展示中,遊客既看到了城市生活的忙碌與快樂,也發現了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當5位遊客同時把雙手按在互動桌上時,屏幕上觸目驚心的環境汙染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當地人為應對挑戰而付出的努力,如居民住宅上的太陽能屋頂、臨海而建的風能發電站等。正如展館的宣傳冊上所講到的,「我們想展示的是城市的共性,而不是表現某個特定城市。」小小的「互動」告訴我們:美好城市的夢想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同心協力,才會有「更好的生活」。
順便說一句,如果你還想對古希臘的文明做進一步了解,可以在8月27至9月3日之間前往上海圖書館,「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和草藥」、「與神話故事相結合的地理風貌」和「古奧林匹亞」等一系列講座將幫你全方位了解這個「蔚藍國度」燦爛文明的另一面。
(本報上海6月19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