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香島是位於廣州市西北部、珠江中間的一個沙洲島,這裡東岸是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西岸則歸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管轄。除了少量建築外,沉香島的大部分由沙洲和綠地覆蓋,由於相對隔絕的地理環境,每年秋冬季都有大量白鷺在沉香島上棲息、繁衍。
在2015年公布的《珠江江心島保護規劃》中,沉香島被列入廣州17個「限制開發類」的江心島名錄中。然而近日有附近居民向記者反映,一座橫跨沉香島的大橋已經開始意見公示,未來沙洲島可能再難見到鷺鳥齊飛的景象。
從40樓的高度看去,沉香島好像一隻橫臥珠江間綠色的「眼睛」。
鷺鳥沙洲變成跨江大橋
佛山南海區金沙裡小區業主林先生(化名)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平時他最愛端著相機從自家的陽臺往沉香島眺望。從40樓的高度看去,沉香島好像一隻橫臥珠江間綠色的「眼睛」,江水在這裡一分為二,靜靜地往南流淌。
如今是盛夏時節,沙洲上只有零星的幾隻白鷺在活動。林先生說,每年11月開始會有大量的白鷺從別處飛來這裡過冬。傍晚的沉香島景色是最壯觀的,成百上千隻白鷺在沙洲上飛起,晚暉斜照下鳥群撲騰著白色的雙翼,是林先生攝影收藏中最美的剪影。
林先生表示,能在繁華的大都市中和一群鷺鳥做「鄰居」是很幸運的事。他告訴記者,小區內的很多業主都是因為眼前這片江景才選擇在此買房,「都認為這裡環境很好,適合老人和小孩居住。」
然而近日林先生和其他業主收到來自廣東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的公眾意見調查公示,一座雙向8車道的沉香島大橋工程目前已經進入公示階段。根據衛星規劃圖顯示,這座大橋將以橋梁形式橫跨沉香島,最近處離林先生所在小區只有20米。
規劃中的沉香島大橋
「以後江景房變成橋景房了。」林先生苦笑著說,他擔心橋梁開工後會帶來噪音、粉塵等問題,會影響島上的生態環境,「橋建成了,鷺鳥還會飛來嗎?」
匆忙上線的北線方案
據了解,這座沉香島大橋已經規劃了十多年。2007年,為了解決金沙洲日益嚴重的擁堵問題,《金沙洲綜合交通規劃》(2007)出爐,規劃中金沙洲往廣州方向自北向南將有沉香島大橋、北環高速、金沙洲大橋、大坦沙大橋四個主要通道。然而十幾年過去,沉香島大橋和大坦沙大橋兩處工程仍然在規劃當中。
今年7月24日,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在回應市民關於金沙洲跨江大橋工程進度情況時稱:沉香大橋未落實的原因主要在於,前期由於涉及一級水源保護區禁止穿越以及廣佛兩地關於南、北線規劃線位未達成一致等,影響了橋梁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的推進。經過廣佛兩地相關部門的多輪磋商,兩市合作框架協議建設資金分攤方案和出資模式已達成共識,並推薦採用北線橋梁線位方案。
而事實上「北線橋梁線位方案」並非沉香島大橋唯一的過江方案,在最初的規劃中沉香島大橋是一個位置更靠南的工程,向西接山前大道和佛山裡橫路,向東與增槎路相連。2011年廣州市規劃局曾表示:「北線方案」穿過廣州嘉華南方水泥廠,經沉香沙中部穿過,一方面,對舊廠地塊造成分割,不利於用地開發,且對沉香島景觀造成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北線方案跨過珠江的位置長度是最長的,比南線方案位置長2倍多,因此,難度和成本大大增加,經綜合考慮,南線方案更優。
金沙裡小區業主告訴記者,直到今年4-5月他們還曾收到問卷調查,詢問對於沉香島大橋南線方案的意見,他們均表示贊成。不過到了7月底,公示方案卻由南線變成了如今的北線。
沉香島的大部分由沙洲和綠地覆蓋,每年秋冬季都有大量白鷺在沉香島上棲息、繁衍。
專家:社會建設與環境保護應通盤考慮
近年來珠三角地區部分溼地生態受到城市開發的影響,對於江心島的保護也被提上議程。2015年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曾經提出《珠江江心島保護規劃》,其中將沉香島列為17個「限制開發類」的島嶼中,提出應嚴格保護島嶼原有生態系統、禁止建設大型交通設施、禁止建設有損生態的配套設施等。
「修建大橋對於金沙洲的居民是好事,但是否應該體現對江心島的保護原則?」一名金沙裡的業主表示,希望能儘快公開該工程的環評報告,讓周邊居民放心。
「目前公眾意見調查公示期已經結束,正在組織多部門和專家對沉香島大橋的建設風險,以及周邊環境的影響進行評估。」廣州市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重大工程建設一般會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時進行環評工作,也可以是評估一項公示一項,而在正式動工前必須有完整的環評報告。」華南理工大學土木交通學院教授單成林表示,居民可要求工程建設方公開環評報告,並對其中內容進行闡釋,「在工程建設上政府應從全局出發考量社會建設與環境保護問題,權衡其中利弊。」
【南方日報記者】吳揚
【攝影】吳明
【實習生】趙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