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至2019年,「北京之夜」已連續舉辦九屆,北京藝術家代表團足跡走過四大洲13個國家,歷次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北京之夜」成功的秘訣何在?有哪些突出亮點?還需要哪些新的提升?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所屬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近日組織開展了「北京之夜」品牌活動調研,一一給出了答案。
「北京之夜」文藝演出綻放古巴哈瓦那。
青年歌唱家沈婭麗與拉瑪達尼(坦尚尼亞)共同演繹坦尚尼亞歌曲《天使》。
提升品牌,打造開放節目庫
在過去的幾個月,調研團隊圍繞「北京之夜」品牌提升課題,以深入走訪、專題座談、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開展調查研究。調研期間,相關人員走訪了25家演出單位,訪談了49位個人,其中既包括各藝術門類的頂尖藝術家,也包括曾親歷「北京之夜」的外交工作人員。各界專家在對「北京之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肯定的同時,也積極貢獻了新思路、新建議。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北京之夜」品牌還將傾力打造「北京之夜」節目庫,該節目庫將在提高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執行效率和鼓勵演出單位積極開展節目創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作為一個文化平臺,節目庫自身也具備多種價值延展的可能性。據介紹,「北京之夜」將向各類性質的文化演出團體開放,廣泛徵集能夠代表我國最高水平、代表首都北京最高水平的節目。很多藝術院團和藝術家都表示,節目庫的實施對於在京各大院團、院校及民營演出單位,都將意味著新的機遇和窗口。
精品路線,展現中國氣派
「北京之夜」作為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歷經多年精心策劃並打造的文化藝術演出精品項目,匯聚首都文藝舞臺的精粹,展現了首都文化繁榮景象和中國氣派,逐漸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效應。在調研過程中,有關專家評價,「北京之夜」發揮了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文化「走出去」上的示範作用,在推動北京市的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和助力國家良好國際形象打造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對於「北京之夜」主創團隊而言,秉承「中國氣派、北京特色、中西合璧、交流互鑑」,堅持「精品路線」,以「代表體現國家形象、北京形象、中華民族文化形象」為節目遴選、藝術家遴選的硬性要求。目前「北京之夜」已成為首都對外文化交流工作中「立得住、打得響、走得遠、進得深」的金字招牌。在節目的策劃上,每場演出都會根據到訪國家的國情民風、劇場技術條件、觀眾欣賞特點等,精心設計編排,尤其注重內容的雅俗共賞,使國外觀眾看得懂、聽得進、易接受。九年來,「北京之夜」將中國各藝術門類的經典作品及當代新作推向海外,真實反映了中國優秀文化蓬勃發展的當代風貌。
「北京之夜」的精品戰略,不僅體現在形式經典、作品經典,還堅持選用最高水準的藝術家。九年來,「北京之夜」向海外各國推出了一批頂尖藝術人才,充分展現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深厚底蘊與文化自信。歷年合作的藝術家中,王蓉蓉、章紅豔、姜克美、丁毅、魏春榮、張馨月、吳牧野、常靜、陳軍等,都是各藝術領域的翹楚。經典作品加經典演繹,在短時間內為海外觀眾留下深刻的中國印象。
春風化雨,小舞臺有大氣象
舞臺雖小但氣象萬千。「北京之夜」在北京市對外交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高品質平臺和窗口,成為首都北京亮麗的「海外名片」。
「北京之夜」的突出亮點之一正是一系列中外融合性節目的策劃推出。2014年「北京之夜」出訪非洲,時任中國駐辛巴威大使館文化處主任吳傳華至今仍能生動回憶出當辛巴威音樂學院藝術團的學生們引吭高歌《保衛黃河》時,在場的全體中國觀眾熱血沸騰的場面。2018年「北京之夜」葡萄牙音樂會以《讓世界充滿愛》結尾,這首為1986年「國際和平年」創作的歌曲,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美好祝願。當地的孩子們一邊揮動中葡兩國國旗,一邊用中文演唱這首歌曲,整個劇場沉浸在溫馨友好的氛圍中。演出結束後,孩子們久久不願離去,自發在臺上唱起了「輕輕地捧起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
對此,中國駐希臘使館文化參贊王超說:「演員與觀眾的互動,中外觀眾間的互相交流,對兩國間、兩國民眾間的相互了解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不僅如此,中國駐愛爾蘭使館科教處副主任王甌嘉還回憶,2018年「北京之夜」出訪愛爾蘭是「當年中愛兩國友好關係的亮點」,演出給當時出席觀看的愛爾蘭眾議長等政要及各界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改變了當地政要及民眾對於北京的認知,更多當地民眾通過「北京之夜」了解北京、讚賞兩市間實質性的交流活動。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路豔霞
流程編輯 邰紹峰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