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國聲音 講好北京故事「北京之夜」打造對外文化交流精彩IP

2020-12-20 瀟湘晨報

自2011年至2019年,「北京之夜」已連續舉辦九屆,北京藝術家代表團足跡走過四大洲13個國家,歷次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北京之夜」成功的秘訣何在?有哪些突出亮點?還需要哪些新的提升?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所屬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近日組織開展了「北京之夜」品牌活動調研,一一給出了答案。

「北京之夜」文藝演出綻放古巴哈瓦那。

青年歌唱家沈婭麗與拉瑪達尼(坦尚尼亞)共同演繹坦尚尼亞歌曲《天使》。

提升品牌,打造開放節目庫

在過去的幾個月,調研團隊圍繞「北京之夜」品牌提升課題,以深入走訪、專題座談、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開展調查研究。調研期間,相關人員走訪了25家演出單位,訪談了49位個人,其中既包括各藝術門類的頂尖藝術家,也包括曾親歷「北京之夜」的外交工作人員。各界專家在對「北京之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肯定的同時,也積極貢獻了新思路、新建議。

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北京之夜」品牌還將傾力打造「北京之夜」節目庫,該節目庫將在提高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執行效率和鼓勵演出單位積極開展節目創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作為一個文化平臺,節目庫自身也具備多種價值延展的可能性。據介紹,「北京之夜」將向各類性質的文化演出團體開放,廣泛徵集能夠代表我國最高水平、代表首都北京最高水平的節目。很多藝術院團和藝術家都表示,節目庫的實施對於在京各大院團、院校及民營演出單位,都將意味著新的機遇和窗口。

精品路線,展現中國氣派

「北京之夜」作為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歷經多年精心策劃並打造的文化藝術演出精品項目,匯聚首都文藝舞臺的精粹,展現了首都文化繁榮景象和中國氣派,逐漸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效應。在調研過程中,有關專家評價,「北京之夜」發揮了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文化「走出去」上的示範作用,在推動北京市的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和助力國家良好國際形象打造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對於「北京之夜」主創團隊而言,秉承「中國氣派、北京特色、中西合璧、交流互鑑」,堅持「精品路線」,以「代表體現國家形象、北京形象、中華民族文化形象」為節目遴選、藝術家遴選的硬性要求。目前「北京之夜」已成為首都對外文化交流工作中「立得住、打得響、走得遠、進得深」的金字招牌。在節目的策劃上,每場演出都會根據到訪國家的國情民風、劇場技術條件、觀眾欣賞特點等,精心設計編排,尤其注重內容的雅俗共賞,使國外觀眾看得懂、聽得進、易接受。九年來,「北京之夜」將中國各藝術門類的經典作品及當代新作推向海外,真實反映了中國優秀文化蓬勃發展的當代風貌。

「北京之夜」的精品戰略,不僅體現在形式經典、作品經典,還堅持選用最高水準的藝術家。九年來,「北京之夜」向海外各國推出了一批頂尖藝術人才,充分展現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深厚底蘊與文化自信。歷年合作的藝術家中,王蓉蓉、章紅豔、姜克美、丁毅、魏春榮、張馨月、吳牧野、常靜、陳軍等,都是各藝術領域的翹楚。經典作品加經典演繹,在短時間內為海外觀眾留下深刻的中國印象。

春風化雨,小舞臺有大氣象

舞臺雖小但氣象萬千。「北京之夜」在北京市對外交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高品質平臺和窗口,成為首都北京亮麗的「海外名片」。

「北京之夜」的突出亮點之一正是一系列中外融合性節目的策劃推出。2014年「北京之夜」出訪非洲,時任中國駐辛巴威大使館文化處主任吳傳華至今仍能生動回憶出當辛巴威音樂學院藝術團的學生們引吭高歌《保衛黃河》時,在場的全體中國觀眾熱血沸騰的場面。2018年「北京之夜」葡萄牙音樂會以《讓世界充滿愛》結尾,這首為1986年「國際和平年」創作的歌曲,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美好祝願。當地的孩子們一邊揮動中葡兩國國旗,一邊用中文演唱這首歌曲,整個劇場沉浸在溫馨友好的氛圍中。演出結束後,孩子們久久不願離去,自發在臺上唱起了「輕輕地捧起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

對此,中國駐希臘使館文化參贊王超說:「演員與觀眾的互動,中外觀眾間的互相交流,對兩國間、兩國民眾間的相互了解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不僅如此,中國駐愛爾蘭使館科教處副主任王甌嘉還回憶,2018年「北京之夜」出訪愛爾蘭是「當年中愛兩國友好關係的亮點」,演出給當時出席觀看的愛爾蘭眾議長等政要及各界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改變了當地政要及民眾對於北京的認知,更多當地民眾通過「北京之夜」了解北京、讚賞兩市間實質性的交流活動。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路豔霞

流程編輯 邰紹峰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對外文化交流打開新格局_文化_中國西藏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近幾年,特別是不平凡的2020年,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探索了新路徑,打開了新格局。各新聞出版單位走出去的腳步在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中,越發堅定。
  • 講好中國故事 保利集團「海外雲開放日」促中外文化交流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史雅喬)27日,保利集團「海外雲開放日」活動在北京舉辦。據悉,該活動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是保利集團主動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舉措。
  •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第九屆全國高中生日語演講大賽總...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陳建軍 許文金) 26日下午,「第九屆全國高中生日語演講大賽總決賽」在北京世紀劇院舉行。此前,來自全國27個省·市·區的55所中學的107名學生參加預選階段比賽,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有20名選手脫穎而出晉級在北京舉行的總決賽。
  • 2020北京兒童新年音樂會——凱叔交響童話之夜舉行
    此次音樂會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出品製作,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凱聲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管樂交響樂團聯合出品。  「2020北京兒童新年音樂會——凱叔交響童話之夜」是首次加入北演「北京新年演出系列」品牌的演出,其陣容之強大、形式之新穎、內容之上乘,得到了眾多孩子與家長的喜愛,演出現場可謂人氣爆棚,座無虛席!
  • 《中國故事》傳承文化經典 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中國故事》傳承文化經典 講好中國故事 發布會現場   搜狐娛樂訊 作為國內唯一的專業衛星頻道,旅遊衛視以旅遊、時尚、高爾夫、藝文為主要內容,倡導綠色、健康、人文的生活方式,始終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國文化傳承
  • 「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短視頻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探析
    「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短視頻的傳播策略是打造多元形態媒體的交互立體傳播渠道,傳統專業媒體引領國家形象傳播方向,社交媒體拓展國家形象傳播廣度。 關鍵詞:短視頻;講好中國故事;國家形象;傳播策略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在各項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一個良好的國家形象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 講好中國故事,唱響溫州聲音 ——溫州公共外交協會工作報告
    (三)拓展人文交流,築高對外交往國際舞臺  以文化傳播為主,提升國家軟實力,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內容。協會以加強對外人文交流為重點,主辦、承辦、協辦各類半官民間性質的跨文化交流交往活動,築高說好中國「真故事」,唱響溫州「好聲音」的國際舞臺,通過溫州人的具體實踐來說明真實中國。
  • 鄭州高新一中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活動舉行
    朗誦《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中國》:講好大國工匠故事12月10日下午,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中學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活動在報告廳舉行。鄭州高新一中副校長宋小葛、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趙秋娟、全體道德法治教師及七八年級二百餘名道德與法治學科「小粉絲」參加了本次活動。「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
  • 用彩燈傳播文化講好故事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範提升行動對外文化貿易項目啟動  本報訊(記者 秦勇)10月15日,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範提升行動對外文化貿易項目啟動儀式在自貢舉行。自貢彩燈文化「走出去」是示範提升行動對外文化貿易項目,主要聚焦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連續三年榮獲「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
    北京僅用40天精準控制疫情,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防控戰,同時全力展開高難度、高強度、高頻次國際傳播,強力吸引境外目光對中國理念從「耳濡目染」到「感同身受」再到「產生共鳴」,打了一場漂亮的國際輿論翻身仗,實現防控工作做得好、抗疫故事講得好、境外媒體報導得好這「三好」。
  • 《失戀33》天成國禮 大眾文化也能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失戀33》天成國禮 大眾文化也能講好中國故事   近期,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出訪拉美,帶去的國禮之中有一套DVD光碟,光碟中包括了趙寶剛執導的兩部作品《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和滕華濤執導的《失戀33天》等,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 傳播中華文化 講好甘肅故事 ——荷蘭「歡樂春節」演出活動精彩上演
    傳播中華文化 講好甘肅故事 ——荷蘭「歡樂春節」演出活動精彩上演 2020-01-26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產業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文化產業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走出去」是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格局下我國對外文化傳播面臨從政府主導的行政模式向企業主導的市場模式的轉型。長期以來,我國的對外文化傳播以政府推動實施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為主。這種模式確保了傳播內容的價值導向的一致性,但也存在創造力與活力不足的問題,這造成在國際上中國文化「走得出去、走不進去」,中國故事「講不透、傳不廣」。
  • 挖掘黃河地名文化時代價值講好中國黃河地名故事
    9月9日,在山東高青舉辦的2020中國黃河旅遊大會系列活動黃河流域文旅高質量發展論壇上,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名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殿彬發表了《挖掘黃河地名文化時代價值,講好中國黃河故事》主旨演講,介紹了地名的特徵和為講好中國黃河地名故事推進的多項工作
  • 古井貢酒:用中國文化講好中國白酒故事
    貢獻美酒,講好中國白酒故事中國白酒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它滲透於中華數千年的文明史中,也體現在每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古井貢酒的貢獻文化更是由來已久,從1800多年前的曹操獻酒到如今「貢獻美酒,樂享生活」的企業願景。
  • 塑造品牌形象 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乘勢而上,在新徵程的道路上不斷推進中國品牌建設,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為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展現我和平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作出更大貢獻。在這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大家匯聚一堂以「中國自信品牌力量」為主題,深入交流研討,恰逢其時,很有意義。
  • 以畫筆講好中國故事 用丹青繪就出彩北京
    12月15日,在北京杏壇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在欣賞多幅反映古都文化和時代風貌的精品畫作後,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圖為展覽現場(李伯璽/攝)   當天,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藝術市場》雜誌社、北京杏壇美術館、北京伊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筆墨當隨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精品交流展
  • 範周:做好旅遊文章 講好中國故事
    旅遊是國家形象展示的窗口,文化是中國故事傳播的紐帶。隨著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藉由觀光體驗、消費等帶來的直觀感知逐年升溫,文化旅遊已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2017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達到13948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0.8%,繼續保持著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的地位。
  • 傳遞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原標題:傳遞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許多時候,深刻的道理需要通過形象化的表述,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打動人、說服人。
  • 2021年要開園的北京環球度假區,如何講好跨文化故事?
    這是繼好萊塢環球影城、奧蘭多環球影城、日本大阪環球影城和新加坡環球影城之後,環球影城在世界範圍內開放的第五個度假區,也是中國的第一個度假區。一直以沉浸式IP內容見長的環球影城,這次在北京要如何講好跨文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