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想要了解一座城市
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遊覽博物館
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歲月的痕跡
站在一座博物館裡
就相當於我們站在一條時光的縱軸上
博物館承載著一座城市的
過往、當下、未來
人們通過文物藏品
展開穿越時空的對話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
現在小編就帶大家盤點
分散在孝感各縣市的博物館
位於市文化中心C座,新市政府正對面。免費開放時間為9:00-16:30,每周一閉館。
新館建築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四層,二、三樓為展廳及學術報告廳、紀念品售賣區,對外開放目前共設四個基本陳列,主要展出具有孝感地方特色的歷史遺存。
孝感文明史:孝感境內出土的舊石器時代至清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重點展示舊石器時代象牙化石、新石器時代應城門板灣、孝感葉家廟等新石器時代遺址。
窯火陶韻:漢川馬口窯出土的各類陶器,介紹馬口陶器的歷史淵源、製作技法、裝飾紋樣、燒造技藝、銷售情況等。
紅色徵程:孝感境內的紅色革命抗爭歷程,突出展示應城湯池訓練班、新四軍第五師、周恩來與美蔣代表談判、中原突圍等對全國抗爭形勢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歷史事件。
孝感動天:主要陳列古代孝文化珍貴刻本,「二十四孝」畫像磚、畫像石、牌匾,以及近代孝文化研究書籍等。展廳還有孝感皮影、雲夢木牘家書幻影成像等多媒體,對孝感的非物質文化也進行了展示。
位於高新區六合工業園223號、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責任公司院內。博物館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展廳面積650平方米,由孝文化展廳、麻糖展廳、米酒展廳三部分組成。
館內有中華二十四孝圖、董永與七仙女雕塑、孝感古八景圖、麻糖米酒製作場景人物雕塑、手工作坊用具實物等,是孝感麻糖米酒文化的"活標本"。
雲夢祥山博物館擁有震驚世界的秦代竹簡、最早的木牘家信、六博棋、被譽為「華夏第一樓」的東漢陶樓、精美絕倫的戰國磨光彩陶、秦漢漆木器,稀世珍寶、鬥獸紋銅鏡、關內侯金印。
位於城東龍崗路,由深圳美麗集團總裁歐陽祥山與雲夢縣共同捐資興建,2013年4月11日正式開放,建築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仿唐建築風格。館藏文物5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5件。博物館分《古澤雲夢》、《中國秦代簡牘文物》《中國秦代漆木器精品》《雲夢現代文明》四大展區,全方位展示雲夢精品文物及歷史文化的特色亮點。
位於縣城陵園路廣場後巷2號,還下設有宣化店紀念館和白果樹灣紀念館,均以革命歷史文物展覽和革命鬥爭歷史介紹為主。
博物館於1978年動工興建,1981年竣工,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三級博物館,是孝感市唯一的一個國家三級博物館。
博物館陳列一至三廳為大悟縣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的鬥爭史實展示,四廳為徐海東大將生平事跡展覽。
位於解放大道210號,館藏文物50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142件、三級文物95件。
商代青銅、瓿、觚;西周青銅鼎;春秋戰國時的青銅劍、簠、壺、鼎以及「唐王妃墓」中出土的金刀、金釵、盤口壺;宋代鏤空瓷枕、壇、罐、碗、玉佩等都具有相當高的歷史科學研究和觀賞、收藏價值。其中的一級文物「唐雙耳葡萄銅壺」、「宋裴家花枕」曾在1978年被上調進京展覽。
新博物館於2014年6月18日對外開放。面積0.28萬平方米,開設有《應城歷史文化展》《應城名人館》兩個固定展覽,館藏文物846件。
《應城歷史文化展》按照歷史時代,分為聚落城邦、騷動鄖邑、應城置縣、漢東望邑、膏鹽命脈五個版塊,其中重點展出門板灣遺址、蒲騷之戰、應城置縣、明清古城池、膏鹽文化精華部分。
《應城名人館》從明清時期開始,共收錄近50位不同時期的應城名人,分「明清進士、民國元勳、偉業英才、革命先驅、科教精英、應城將星、體壇明星、時代驕子」八個部分展出。
位於花園大道150號,雖然規模較小,但是出土文物卻有3000餘件,修復入庫文物6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餘件,主要有東周銅印章、銅矛、圓脊三角鋒、銅鼎等。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城市文化基因的寶庫
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
逛一次博物館,與古人對一次話
來一次心靈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