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作業深度超200米,「禹龍」號成大壩體檢新利器

2021-01-20 湘湘帶你看社會

突破100米級深水大壩安全保障技術壁壘,研製一款小型化載人潛水作業平臺為大壩做水下「體檢」,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水利工程大壩深水檢測及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項目的目標之一。

「我們先後完成了『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總裝建造、聯合調試和水池試驗,並在3個不同壩型的水庫進行了示範性應用試驗。其中,在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的試驗中,最大下潛作業深度超過200米。」「禹龍」號項目負責人、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蔡躍波介紹。

12月初,在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召開的專家諮詢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云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禹龍」號的研製,首次實現了水利水電行業深水複雜環境載人潛水檢測裝備從0到1的突破,攻克了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多項關鍵技術,為高壩大庫安全維護與處治決策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

大壩水下檢測經常會碰到的一個難題是,無人潛水器或者潛水員下潛拍回的照片,不一定是大壩工程師真正需要的,而懂大壩的工程師往往又不會潛水。

「如果能有載人潛水設備搭載大壩工程師去大壩水下進行現場診斷,將有助於相關問題的解決。」國家能源局大壩監察中心總工張秀麗說。

而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O二研究所等共同研發的「禹龍」號潛水器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它長4.7米,寬度和高度都在2.4米左右,總重6.6噸,可搭載兩位成員,設計最大潛水深度為300米。

「『禹龍』號具有90度開角的大直徑球冠型觀察窗,極大提高了觀察視野及檢測效率,搭載有專用的清洗及示蹤工具,同時可模塊化搭載三維成像、三維雷射測距等作業工具,非常適合進行高壩大庫的檢測等工作。」「禹龍」號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第七O二研究所研究員王磊介紹。

然而,搭載工程師近距離「問診」大壩並沒有那麼簡單。蔡躍波指出,大壩深水環境下能見度極低,潛水器作業時還面臨著高速水流衝擊的挑戰,要在確保不碰撞壩體的前提下實現精準水下定位,是「禹龍」號研製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蔡躍波介紹說,由於水庫大壩建築物會對聲音產生強烈反射,僅靠傳統的聲學定位方式難以滿足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定位需求。為破解大壩深水環境下的定位難題,「禹龍」號潛水器項目團隊採用慣導、聲學定位、浮標定位與物理標定相結合的多信息融合技術,形成一套組合式定位裝置,實現精確定位。

在真實水庫環境條件下檢驗潛水器全系統及設備功能和人員操作適應性,是「禹龍」號潛水器研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位於浙江紹興的湯浦水庫是「禹龍」號進行水庫試驗的第一站。湯浦水庫大壩是一座面板壩,即用面板作防滲體設在上遊壩面的土石壩。蔡躍波介紹,項目團隊在湯浦水庫進行了動力、姿態、導航、聲吶探測、水下清理及缺陷探測示蹤等多功能、多性能試驗,試驗結果達到預期目標。

順利完成水庫試驗「首秀」後,「禹龍」號在浙江新安江水電站開展了基於重力壩的潛水器水下作業試驗。2020年11月,「禹龍」號迎來了更大的挑戰,在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開展大深度示範性應用試驗。錦屏一級水電站大壩最大壩高30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雙曲薄拱壩,蓄水深度超過200米。

「11月12日,我和主駕駛員、高級工程師沈丹一起,搭乘『禹龍』號下潛至200.7米深度,基本達到所在壩段的最底部,在該深度處完成了水下定位、附著物清理、噴墨示蹤、雷射測距等作業任務。繼面板壩、重力壩試驗之後,又完成特高拱壩示範應用,充分表明『禹龍』號適應能力廣、作業能力強。」蔡躍波介紹。

【來源:水利部】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作業深度超200米,「禹龍」號成大壩體檢新利器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突破100米級深水大壩安全保障技術壁壘,研製一款小型化載人潛水作業平臺為大壩做水下「體檢」,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水利工程大壩深水檢測及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項目的目標之一。
  • 最大作業深度超200米,「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來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水庫大壩是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國現有水庫9.8萬多座。其中,大型水庫近800座,壩高100米以上超過200座,高壩大庫安全運行極為重要。禹龍號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試驗 「4年多來,我們先後完成了『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總裝建造、聯合調試和水池試驗,並在三個不同壩型的水庫進行了示範性應用試驗,共完成水下20多次巡檢作業任務。其中,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的試驗中,最大下潛作業深度超過200米。」
  • 最大作業深度超200米 ,「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來了!
    原創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水庫大壩是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國現有水庫9.8萬多座。其中,大型水庫近800座,壩高100米以上超過200座,高壩大庫安全運行極為重要。
  • 最大作業深度超200米,「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來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水庫大壩是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國現有水庫9.8萬多座。其中,大型水庫近800座,壩高100米以上超過200座,高壩大庫安全運行極為重要。禹龍號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試驗 「4年多來,我們先後完成了『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總裝建造、聯合調試和水池試驗,並在三個不同壩型的水庫進行了示範性應用試驗,共完成水下20多次巡檢作業任務。其中,在四川錦屏一級水電站進行的試驗中,最大下潛作業深度超過200米。」
  • 200米水深 「禹龍號」在川創造新紀錄
    「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12月6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國家水利部網站獲悉,11月10日~14日,由南京水科院牽頭聯合中國船舶中心第702研究所、杭州華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在世界第一高壩
  • 200米水深!「禹龍號」在四川創造中國內河水域載人下潛新紀錄
    12月6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國家水利部網站獲悉,11月10日~14日,由南京水科院牽頭聯合中國船舶中心第702研究所、杭州華能工程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禹龍號」大壩深水檢測載人潛水器在世界第一高壩——雅礱江錦屏一級水電站雙曲拱壩開展了為期5天的示範應用試驗,水下作業突破200米水深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深海萬米之處可謂是科研「無人區」,載人潛水器則是進入「無人區」的科考利器。「大頭魚」不僅塗裝靚麗、靈動自如,而且「肚」裡有貨。「奮鬥者」號可以同時搭載3名潛航員和科學家下潛,作業能力覆蓋全球海洋百分之百海域。
  • 「蛟龍」號有多牛? 大深度作業11次深潛超6500米
    大深度作業:11次深潛超過6500米  「蛟龍」號大深度作業能力人所皆知,海試時曾經深潛7062米海底,創造了世界作業型載人潛水器最深紀錄。  試驗性應用階段,「蛟龍」號先後在中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區下潛,作業地形涵蓋了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
  • 【科技日報】「奮鬥者」號勝利返航,中國萬米載人深潛有底氣
    今年10月10日,「奮鬥者」號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10月27日下潛首次突破萬米,並於11月10日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11月13日,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潛水器與著陸器在萬米海底的聯合作業,向全社會進行了視頻直播。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馬裡亞納海溝是全球最深的海溝,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測得最大深度為11034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頂疊加一座西嶽華山的海拔高度,是已知海洋最深處。11月10日,「奮鬥者」號坐底「挑戰者深淵」,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海洋最深處。
  • 為水庫「體檢治病」 科技挑大梁
    2025年底前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為水庫「體檢治病」 科技挑大梁  我國水庫病險問題比較複雜,根據病險水庫鑑定成果核查資料,水庫存在的病險主要有防洪標準偏低、大壩滲(漏)水嚴重科技手段如何助力水庫體檢?一旦發現病險,要如何對水庫進行「醫治」?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什麼原因導致水庫「生病」  「水庫是江河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生態環境不可或缺的保障系統,承擔著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等重要功能。」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逐夢深藍
    11月10日,「奮鬥者」號坐底「挑戰者深淵」,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海洋最深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短短10天內,「奮鬥者」號四探洋底。顧名思義,母船像一位母親,深海潛水器要想在萬米級深度自由探索,離不開母船的全力保障。「探索一號」科考船長94.45米、型寬17.9米,是一艘戰功赫赫的海洋科考「老大哥」。它也是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的科考母船,還曾搭載無人潛水器「海鬥一號」等深海科考利器進行萬米級無人科考活動。相比於經驗豐富的「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是新手上路。
  • 科技日報:陳厚群:追夢人生 把論文寫在大壩上
    60多年來,秉持科技報國的初心,陳厚群潛心從事水工抗震科學研究,主持了一系列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帶領團隊攻克了多項高壩抗震領域難題,將論文書寫在祖國的江河湖泊、高壩大庫上。邊幹邊學 開拓大壩抗震研究20世紀50年代末,從蘇聯學成歸來的陳厚群帶著滿腔熱情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參加工作沒多久,他就碰上了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題: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新華社記者張泉、董瑞豐、趙穎全、陳凱姿  海南三亞,南山港。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
  • 觀察丨「奮鬥者」號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逐夢深藍
    這是繼11月10日、13日、16日三次萬米級海試後,「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  馬裡亞納海溝是全球最深的海溝,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測得最大深度為11034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頂疊加一座西嶽華山的海拔高度,是已知海洋最深處。11月10日,「奮鬥者」號坐底「挑戰者深淵」,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海洋最深處。
  • 海底萬米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來源:河北日報新華社記者 張 泉 董瑞豐 趙穎全 陳凱姿海南三亞,南山港。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科考船在作業。 新華社發「奮鬥者」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裡程碑 !
  • 「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作業 4438米海底抓取200多公斤火山...
    12月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共享航次「NORC2020-581」的「科學」號科考船正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開展巖石、沉積物和CTD採水作業。航次開始後的第一周,受風浪作用影響較大,對正常作業和隊員身體狀況造成較大影響。進入12月以來,海況明顯好轉,作業有了明顯進展。目前,航次已經完成了馬裡亞納附近的CTD-ADCP作業和部分巖石採樣站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戰明君是第一次出海參加航次,對海上科考表現出濃厚興趣,也對海上採樣過程深有感觸。
  • 坐底深度10909米!「奮鬥者」號如何承受萬米深潛重壓?
    11月10日早上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就順利下潛至地球海洋最深處,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也代表著中國正邁向國際深潛設施製造前列。
  • 【科技日報】蛟龍鬧海記
    中國第一臺載人深潛器的設計目標,定在了海下7000米。一批深潛科研人,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傾心投入,攻堅克難。「這個團隊身上有一種少見的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感動。」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我把它叫做『深潛精神』。」深海的召喚「這裡看到的一切都讓人如此興奮,被深海世界包圍讓我感覺到一種和諧。」
  • 「探索二號」船正式入列 中國深海科考再添利器
    央視網消息:6月28日,我國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船,抵達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為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產業發展再添利器。「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同時抵達三亞,近期將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達到融為一體的聯合作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