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東航無疑是大贏家。
在年中618購物節,東航推出的「周末隨心飛」產品可謂刷爆朋友圈、燃爆民航圈,不僅如此,還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大討論。
無論「隨心飛」最終營銷戰績如何,僅從廣告效果來看,已經成了一款現象級產品。
圍繞著「隨心飛」的討論已經成了一個非常熱門話題。
但以小編來看,幾乎所有的討論都是圍繞產品本身展開的,什麼為了解決流動性危機,為了開拓市場,以及這款產品到底效果如何,如何進行改進等等諸如此類的。
但是大家的分析討論並未觸及根本,那就是為何是東航能推出這款爆品呢?
01
東航沒有流動性危機
在許多文章裡,都認為當下航司遭遇現金流問題,「隨心飛」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東航的現金流問題。
不過,從東航的財務報告來看,東航並沒有現金流問題。
我們知道,民航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航空,航空公司往往是高槓桿驅動下的成長。
對航空公司來說,經營上短暫的困難並不會威脅其現金流,只有信貸方面出問題才會影響到現金流。
實際上,我們知道海航出現的現金流問題主要也是來自於銀行的斷貸,無法在金融市場進行融資所導致。
恰恰相反,東航的融資活動很順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貨幣政策有這樣一段話: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在疫情的衝擊下,今年的貨幣政策相對寬鬆,利率持續下行。
對於信用好的企業,特別是東航這樣的3A級央企,融資容易且利率較低。
截止六月初,東航集團和股東航份已發行了28期超短融債券,融資金額近600億元,其中多期超短融都創下低利率的新紀錄。
我們來看東航的帳面資金,2019年底為14億元,經過了最艱難的一季度之後,帳面資金不降反升,2020年一季度末為70億元。
這主要來自於信貸市場。
我們通過股市也能看出端倪。
股市的漲跌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
一個是基本面,也就說經濟運行的好壞;
另一個就是資金面,資金進入股市的程度。
在我國,絕大多數時候,資金面對股市的影響要大於基本面的影響。
也就是說,即使經濟表現不好,但是市場上資金比較寬裕,必然有資金進入股市,受供求關係影響,資金多了,需求大了,股市供給基本不變,股市必然上漲。
2015年的股市暴漲就是大水漫灌下的股市扭曲。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非常之大,但股市不跌反升,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資金面的相對寬鬆。
所以,東航根本就沒有現金流問題,「隨心飛」也不是為了解決現金流問題。
反過來說,假如東航遭遇了現金流問題,依靠銷售端某個產品也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
02
不是東航太優秀,而是其他航司太平庸
如果仔細分析東航「隨心飛」這款產品,其實設計並不複雜,也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地方。
許多專家在分析的時候也說了,國外的航司都用過這種方法,也有點類似於公交車的「月票」。
但是為何東航的這款產品成了爆款呢。
他是在特定時期(疫情衝擊下)特定情況下(航司經營壓力加大)推出的一款產品。
其實「618」這一天幾乎所有航司都在大促銷,那麼為何只有東航取得成功呢。
小編只能說,不是東航太優秀,而是其他航司太平庸。
我們可以看看那一天其他航司的促銷(點擊:剛剛,有個航司瘋了!),絕大部分還在搞低價促銷,有的還在挖礦贏金幣,有的還是在抽獎,甚至有的還在搞關聯銷售,以機票帶動其他方面。
說實話,這些都是老套路,老調調,已經吸引不了消費者的任何興趣了。
因為時下的民航市場,票價已經非常低了,在這上面還能吸引多少旅客,搞出多少花樣來了。
實際上,東航「隨心飛」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次成功對接。
一方面航司對未來民航市場的恢復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旅客對未來票價水平也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對不確定比較恐懼,而3322元把相互的不確定性轉換成了確定性,由此引爆了市場。
03
創新是東航「隨心飛」取得成功唯一密碼
為何這麼一款並不複雜的產品只有東航推出來了呢?
為何其他航司還在玩著老套路了。
裡面的核心就是「創新」。
小編在民航工作多年,大家都能深刻的體會到,民航業最根深蒂固的一個問題,就是極度保守與固步自封。
在一個看似使用了高科技行業裡,實際上幾乎還是一個相當傳統的行業。
所以說,身子進入新時代,思想還在舊社會。
我們用著21世紀的高科技產品,思維還停留在農耕時代。
在民航業工作的人們,可以想一想,這麼多年,我們創造出什麼高科技了。
也有人說,我們是使用高科技產品,並非研究開發高科技產品的。
那我就來說,我們民航什麼時候率先使用某一個高科技呢?
比如說無人值機是我們中國民航先使用的嗎?人臉識別過安檢什麼時候在民航使用的呢?
有幾個航空公司使用的信息系統在全球範圍內是最為先進的呢?
我們的機票產品又有多少創新的元素呢?
其實東航的「隨心飛」產品,我以為就是某個人的靈光一現,團隊加以完善補充,然後非常迅速的決策流程下產生的。
如果像許多人想像的又是要解決現金流問題,又是要多少大數據分析,又是要對未來可能的消費情況進行多少次模擬。
那麼這個產品就出不來。
因為你想得太多了。
小編認為這個產品的核心就是創新。
熊彼特認為企業家就是創新者,創新活動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企業家的創新精神。
他認為「創新」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動力。
而一個行業一個企業有沒有創新的關鍵因素,無非於以下兩點:
一是對敢闖者的託底。
因為闖,就容易出差錯,出紕漏。
如果對敢闖者進行託底,特別是在國企體制下,誰敢闖?
實際上,這一次東航的「隨心飛」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系統崩潰,無法買到票;產品被加價倒賣,隨心飛一下子乘不了機。
其中有些問題也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們知道在許多企業,往往更多的糾纏於這些負面問題,甚至去問責。
我們常說,國企裡做多了做對了,沒人說你好,一旦做錯了,就來興師問罪。
比如這次系統崩潰,如果不停追責,到底是營銷部門的問題,還是信息部門的問題。
假如是營銷部門的問題,過多的追究,營銷部門以後還敢再創新嘗試嗎?
假如是信息部門的問題,同樣追究,那麼信息部門是不是這樣認為你們出成績我們背鍋,以後還利於工作的開展嗎?
在這樣的體制機制下,會敢闖,會敢創新嗎?
因為創新絕大多數時候是有缺陷的,並非盡善盡美的。
這恐怕也是大多數航司不敢創新的重要原因。
這也是中央三番五次提出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的原因之所在。
二是對敢試者的包容。
也就是說企業內部有沒有這麼一個創新的氛圍,對創新者有沒有足夠的包容。
我們知道民航業太缺乏創新的氛圍了。
因為什麼創新一旦和責任有掛鈎,就無人敢講了。
以為什麼創新一旦和安全有牽連,就無人敢說了。
那麼為何又是東航推出這麼一個創新產品呢?
以筆者之見,並非偶然。
我們記得一年多前,一夜之間網上出現許多極其低廉的東航機票,東航反應非常迅速,展開了危機營銷、創新營銷,當時也是好評如潮。(點擊:今天,東航又被薅了一把羊毛)
還有一個非常巧合的事件,那次也是營銷系統方面出的問題。
但今天又是東航在營銷領域領先一步,偶然嗎?
依我看,容錯託底機制異常重要,寬容創新文化十分關鍵。
要說在民航業,競爭也很容易,一個小創新就能引爆市場,點燃未來。
要說在民航業,競爭異常激烈,幾十年來同質化競爭就沒斷過,一個小創新也許就能斷了你的前程,滅了你的未來。
感謝有了東航「隨心飛」,讓我們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讓我們認識到創新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