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武漢戶部巷無人問津:沒有遊客,它只剩下一個空招牌?

2020-09-04 湖北印象

時間過得真快,從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個月,武漢的廣場舞大媽都開始出來活動了。聽朋友說武漢戶部巷已經復工復產,於是乎,我就去看了一下。結果,與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零零星星的開了幾個門店,去裡面玩的人十個手指頭都數的過來。這景象太冷清太悽涼,與往日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戶部巷完全是兩個世界。

這會如果你帶著女朋友/男朋友去戶部巷,可以指著整條巷子豪氣的說:看,這條巷子被我承包了,想吃什麼吃什麼,沒人和你搶。

一條長度150米長,400年歷史的老巷,20年的小吃攤群,繁華經久不衰,匯集了眾多小吃。戶部巷,是武漢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也是全國十大小吃街,有「漢味小吃第一巷」的稱號。疫情後門可羅雀:沒有遊客,它只是一個空名號和一群路邊攤嗎?


首先,看看網友們對戶部巷的看法:

1.在武漢工作很多年,去過戶部巷幾次,裡面的臭豆腐和小土豆還不錯。倒不是說做法比較有特色,因為我在其它很多地方也吃到過同樣的味道,只能說這裡的做法也比較符合我的口味。但裡面的熱乾麵做的,有點差強人意,沒有旁邊糧道街做的好吃。

2.去武漢玩的時候大家都推薦去戶部巷,都是網上看到的推薦。去了發現人果然超級多,但是裡面的小吃種類和別地沒有很大差異化,尤其是那個地面黑黢黢都是油,感覺不夠乾淨衛生,對我這種腸胃不好的,吃完肯定要拉肚子。

3.我是本地人,喜歡去吃豆皮,去戶部巷只吃這個,這是武漢特有的,做的也比較正宗。三鮮豆皮,餅皮的清香和韌勁、糯米的嚼勁以及餡料的鮮香,過早必備。

4.戶部巷是網搜熱點網紅地,外地人來必須要去的打卡點。所以我不是衝著美食去的,而是衝著戶部巷這個招牌去的,打個卡發個朋友圈,到此一遊就夠了。

5.去過很多地方的小吃街,網紅景點,其實都是大同小異。武漢的戶部巷小吃很豐富,目不暇接,但沒吃出不一樣的感覺。另外,戶部巷界限不夠明確,走來走去,不知道哪裡是頭哪裡是尾。

6.戶部巷的東西比其它地方的要貴很多,可能是因為地段好租金高的原因,平時都不會去那裡,如果去那也是和朋友一起去湊熱鬧的。

7. 戶部巷去過一次,感覺類似於杭州荷坊街、重慶磁器口、洛陽麗景門、廈門中山路、北京南鑼鼓巷、天津古文化街、蘇州觀前街、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剛開始會覺得新鮮有趣,但這樣的地方去多了,真的沒什麼意思,甚至有點尷尬。

8.說到武漢,一些喜歡來武漢旅遊的人都是為了品嘗當地出名的熱乾麵,而戶部巷就是很多外地遊客青睞的地方。其實這個美食街當地人根本不屑一來,這條街在當地也算是「臭名遠揚」,只坑外地遊客。這條街的美食價格都比外面貴整整一倍還多,味道和分量簡直就是在敷衍人,也就只能體驗一次,回頭客其實非常少。


戶部巷給大家的印象可以總結一下。

名號很響,特色不足,衛生堪憂。

與其它地方的美食街大同小異,名號是打響了,卻讓很多遊客失望,回頭客少;

相比之下,漢口的彭劉楊路,萬松園橫路,大智路以及天津路,吉慶街,武昌區的糧道街,江漢路、虎泉路周邊,黎黃陂、曇華林,還有一些記不起來的小街巷,反而有許多更美味的小吃,更受大家歡迎。

疫情期間,本地人不會去,外地人不敢來。

有人說,戶部巷很好,從來不坑本地人,專坑外地人。

有人說,戶部巷沒啥必要開,本地人都不去那裡吃,而外地人今年應該不會來武漢旅遊。

有人說,摘掉戶部巷的招牌,它就是一群平平無奇的路邊攤。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本地人不會去,外地人卻認為是招牌的地方。

當大家知道戶部巷開始營業了,都表示很激動,但激動的不是去吃美食。戶部巷開放的意義,不在於那些小吃。只代表武漢恢復精神了,熟悉的武漢回來了,疫情快要結束了。這就是最悲哀的事情了。


作為地道的老武漢風情,靠的不僅僅是情懷或名號,還有用心。

其實這就和網戀差不多,別讓它只存在別人的照片和評價裡,真正奔現的時候就見光死。

希望以後聽到的是:戶部巷開放了,武漢人又可以過早了,外地人早已迫不及待了;不僅外地人愛去,本地人也愛去;不僅吃出了不一樣的味道,還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觀;不僅是招牌,更是名牌。

不管怎麼樣,希望好好珍惜,維護好戶部巷的名聲。最基本的得讓自己本地人喜歡,自己都嫌棄的地方怎麼能夠讓別人喜歡呢。

名副其實,才是最好的招牌。

相關焦點

  • 疫情後武漢戶部巷基本無遊客,未來該如何發展?
    一條長度150米長,400年歷史的老巷,20年的小吃攤群,每年都吸引了眾多遊客。戶部巷,是武漢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也是全國十大小吃街,有「漢味小吃第一巷」的稱號。疫情後門可羅雀,現在就跟一個路邊正常的街道一樣。
  • 尋味中國 127 武漢戶部巷
    在《尋味中國 124 南京夫子廟》中曾提到,當年讀書,武漢是我離家後的第一站。那年,父親帶著不滿十八歲的我坐船到漢口,之後買火車票,託運行李,遊黃鶴樓,在長江大橋留影,到中山大道的四季美老店排隊吃湯包。我覺得四季美的湯包沒啥特色,倒是它家的湯麵挺不錯。幾天後,父親在武昌站送我上火車,之後的北京轉車和幾千公裡行程,就靠自己了。
  • 實拍武漢戶部巷:曾是武漢最熱鬧的小吃街,外地遊客蜂擁而至
    每座城市都有一條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小吃街,吸引著外地遊客蜂擁而至。位於武漢的戶部巷,是武漢著名的一條小吃街,全長僅有150米,卻有「漢味小吃第一巷」。對於吃早餐,廣州早茶聞名遐邇,但武漢人的「過早」更讓我深刻。走進戶部巷,過早文化極為深厚。
  • 武漢疫情過後的戶部巷,幾家歡喜幾家憂
    戶部巷入口可能是因為武漢現在的天氣還比較炎熱,加上又受到疫情時期的影響,戶部巷入口處的很多商戶還處於停業狀態,不知道這些老闆們是已經轉行,還是另尋他處開業了呢?戶部巷美食街戶部巷作為武漢美食的一張「名片」,應該多邀請一些武漢當地特色小吃入駐的,畢竟外地遊客來武漢的時間比較短,對武漢的飲食文化也不是很了解,而美食街則是一個展示城市飲食文化最好的形式。
  • 來武漢不應該去戶部巷?這裡才是本地人愛去的地方,比戶部巷純粹
    旅行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和最常做的事情之一,更重要的是,旅遊業現在越來越受歡迎,甚至有些城市依靠旅遊業來增加經濟,這表明旅遊業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變化,今天我要說的是來武漢不應該去戶部巷?這裡才是本地人愛去的地方,比戶部巷純粹。
  • 設計文化視閾下武漢戶部巷品牌形象設計分析
    武漢由於地理位置原因,自古以來吸引了各地商人云集而形成了一個繁華的商埠,促進了商業發展,帶動了餐飲業的繁榮,並造就了一批老字號餐飲,例如戶部巷、老通城、蔡林記、四季美、小桃園等。這些已有90年以上歷史見證,為武漢餐飲文化寫下了輝煌篇章。 武漢餐飲老字號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發展期、停滯期和轉型期三個階段。
  • 【戶部巷】武漢人早餐文化的縮影
    武漢人將吃早餐稱之為過早,挺有意思,中國人似乎只有遇到特別隆重的事情時才會使用「過」這一字,譬如:過年、過節。早在北魏的《齊民要術》中就曾經有過記載,「過」有食、咽的意思,如「過飯下酒」,《水滸》中也有「過午」之說,意為吃中飯。所以《漢口竹子枝詞》中就有了「三天過早異平常」的說法,而詩詞的後兩句更是直白地描述了武漢的一些特色早餐。      在武漢以特色小吃、早餐而聞名的非戶部巷莫屬,被成為「漢味小吃第一巷」。首義巷也很出名,但我沒有見識過,此次只能先說說戶部巷了。
  • BBC紀錄片直擊武漢:?疫情暴發一年後再次人來人往
    長江網12月12日訊(記者李玉瑩)疫情暴發一年後,這座經歷苦難的城市再次人來人往。英國廣播公司(BBC)於近日推出最新紀錄片《一年後,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武漢》。時長17分鐘的紀錄片,分別從《熱乾麵之城》《理髮師志願者》《艱難復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4個篇章記錄武漢市民的日常生活,通過漢街、江灘、戶部巷、長江大橋等多個地標,向全球觀眾展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一年後武漢的模樣。
  • 最能代表武漢的地標是哪裡?有人說是戶部巷、漢口裡、黃鶴樓?
    有人納悶漢口裡,一個藏在武漢三環邊上,遠離市區繁華紛擾的民國建築群,而且旁邊就是武漢園博園,單從環境和建築風格來說,漢口裡的味道還是很不錯的,很多武漢本土的文化,民俗,美食等都能在這裡找到。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很有文化傳承的地方卻很少人去,這是為什麼?漢口裡,是依園博園而建的漢味仿古建築群。這裡還是蠻有味道的。
  • 尋味中國 127 武漢戶部巷
    在《尋味中國 124 南京夫子廟》中曾提到,當年讀書,武漢是我離家後的第一站。那年,父親帶著不滿十八歲的我坐船到漢口,之後買火車票,託運行李,遊黃鶴樓,在長江大橋留影,到中山大道的四季美老店排隊吃湯包。我覺得四季美的湯包沒啥特色,倒是它家的湯麵挺不錯。幾天後,父親在武昌站送我上火車,之後的北京轉車和幾千公裡行程,就靠自己了。
  • 意境武漢,晨霧中從戶部巷到黃鶴樓,遠眺長江大橋
    身為北方人的他,第一次來到武漢,選擇了入住戶巷,因為他就在長江邊,而且走得很遠,可以看到黃鶴樓。春暖花開時,戶部巷難得相對寧靜。這裡只有當地居民和三三兩兩的遊客,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店裡也是一樣,大多數人已經放假回家過年了。
  • 自帶美食基因和網紅體的戶部巷 為何遭武漢網友的無情吐槽?
    ▲點擊關注作者,穿街走巷把武漢故事講給你聽!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的戶部巷很有點尷尬。疫情之後武漢商業在重創之下慢慢恢復,過於依賴旅遊業的戶部巷卻由原先的接踵擁擠而變得冷冷清清。本地人對於過早的熱情呢?沒有了遊客,商戶竟然關門大半?
  • 「煙火」戶部巷,甦醒的武漢等您來「過早」|草地·神州風物
    抗擊疫情的戰線迅速形成,管控措施也更加嚴格有效。四通八達的小巷被藍色的圍擋擋住,只留下一個進出口,並安排人員24小時執勤。居民生活物資保障體系也逐步建立,團購、分發,針對老人還會送菜上門。67歲的熊先武是土生土長的戶部巷「原住民」,曾經做過戶部巷商會會長。除夕之夜,已到黃陂盤龍城與家人團聚的他,硬是讓女兒開車送回了戶部巷,成為第一個加入社區的志願者。
  • 戶部巷又回來了!武漢這麼多好吃的地方,你去過哪些?
    幾乎每一個武大的同學都知道這家店,幾乎每一天都有學生來這家店排隊。這家傳說中武漢大學學生都愛去的一家老店,去過之後大概懂了它的受歡迎之處。但凡是一個學生愛去的店,服務員或者老闆都認識學生,而且是大量的認識。愛吃什麼菜、喜歡配綠豆湯或者可樂、鹹淡的要求,都像摩斯密碼一樣瞭然於胸。
  • 武漢戶部巷
    武漢戶部巷閒散的時光,青石板路上悠閒的清晨,女孩,熱乾麵,城市特有的符號。與許多大城市不同,武漢一隅的小情調,從容而自然。從自由路入巷,左邊是上有住戶下做門面的樓房,多是兩至四層的低樓,右邊多是低矮的平房,一個門面最大的也不超過30平米,幾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種,拿手絕活。這麼多小吃,看得我們都花了眼,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吃。戶部巷熙熙攘攘,生意興隆。
  • 武漢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李白曾在此題詩,不是黃鶴樓和戶部巷
    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也是我國中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的交通樞紐。武漢的歷史悠久,是我國楚文化的發源地,在我國的近代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也是我國非常受歡迎的旅遊城市,尤其是前段時間櫻花盛開的季節,全國各地無數的遊客都去到武漢大學,欣賞美麗的櫻花。武漢不論是歷史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都有很多,非常值得去旅遊。去武漢旅遊,很多人都會想要去看一下武漢著名的地標建築,與嶽陽樓、滕王閣並成為「江南三大明樓」的黃鶴樓。
  • 走,我們去武漢去戶部巷去黃鶴樓!
    武漢的小吃比較多,最有名的就算是熱乾麵了和臭豆腐了,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我對吃一直比較推崇,因為民以食為天,吃是件天大的事,武漢的小吃街在很多遊客的眼裡估計就當屬戶部巷了,因為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的說法,當地人管吃早點叫過早, 早年的戶部巷或許是武漢人吃早點的聚集地,現在不過是遊客的聚集地,整條戶部巷除了遊客,基本沒有當地人,就好像北京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一樣
  • 400年歷史的武漢戶部巷,舌尖上的繁華還能走多久?
    所有的旅行地,如果附近沒有一條美食街,那它就是有缺陷的;作為旅行者,旅行攻略裡如果沒有記下目的地附近的美食街,那它也是不完善的。那麼,一個外地人到武漢旅遊,必去的美食點會是哪裡?我想,90%以上的人一定會寫下這三個字:戶部巷。
  • 武漢戶部巷重新裝修,主打復古情懷,為何本地遊客卻不看好
    ,想必沒有哪個武漢人沒去過,一提及到戶部巷,滿腦子都是人擠人的街道,和各種特色美食,黃鶴樓你是一定會帶他去看看,但是戶部巷多半不會選擇去,至少小編不會看到網上有很多武漢的遊玩攻略,都說黃鶴樓和戶部巷是必去的景點,不過網友的回覆卻是:「玩不去黃鶴樓,吃不去戶部巷」
  • 武漢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景點?性價比遠超戶部巷,看後你就知道了
    中國的諸多城市中,很多地方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標誌性景點,譬如提及敦煌就能想到莫高窟、說起洛陽就能想到牡丹花開,到了首都北京必看故宮,這些景點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遊客對於當地城市的推崇和嚮往,增加了不少的知名度,而今天筆者要說的是關於武漢這座城市,提及武漢的景點,對於一些不熟悉的人來說,恐怕能說上來的就是黃鶴樓以及戶部巷,其實真正去過武漢的遊客應該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