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從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四個月,武漢的廣場舞大媽都開始出來活動了。聽朋友說武漢戶部巷已經復工復產,於是乎,我就去看了一下。結果,與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零零星星的開了幾個門店,去裡面玩的人十個手指頭都數的過來。這景象太冷清太悽涼,與往日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的戶部巷完全是兩個世界。
這會如果你帶著女朋友/男朋友去戶部巷,可以指著整條巷子豪氣的說:看,這條巷子被我承包了,想吃什麼吃什麼,沒人和你搶。
一條長度150米長,400年歷史的老巷,20年的小吃攤群,繁華經久不衰,匯集了眾多小吃。戶部巷,是武漢最有名的小吃一條街,也是全國十大小吃街,有「漢味小吃第一巷」的稱號。疫情後門可羅雀:沒有遊客,它只是一個空名號和一群路邊攤嗎?
首先,看看網友們對戶部巷的看法:
1.在武漢工作很多年,去過戶部巷幾次,裡面的臭豆腐和小土豆還不錯。倒不是說做法比較有特色,因為我在其它很多地方也吃到過同樣的味道,只能說這裡的做法也比較符合我的口味。但裡面的熱乾麵做的,有點差強人意,沒有旁邊糧道街做的好吃。
2.去武漢玩的時候大家都推薦去戶部巷,都是網上看到的推薦。去了發現人果然超級多,但是裡面的小吃種類和別地沒有很大差異化,尤其是那個地面黑黢黢都是油,感覺不夠乾淨衛生,對我這種腸胃不好的,吃完肯定要拉肚子。
3.我是本地人,喜歡去吃豆皮,去戶部巷只吃這個,這是武漢特有的,做的也比較正宗。三鮮豆皮,餅皮的清香和韌勁、糯米的嚼勁以及餡料的鮮香,過早必備。
4.戶部巷是網搜熱點網紅地,外地人來必須要去的打卡點。所以我不是衝著美食去的,而是衝著戶部巷這個招牌去的,打個卡發個朋友圈,到此一遊就夠了。
5.去過很多地方的小吃街,網紅景點,其實都是大同小異。武漢的戶部巷小吃很豐富,目不暇接,但沒吃出不一樣的感覺。另外,戶部巷界限不夠明確,走來走去,不知道哪裡是頭哪裡是尾。
6.戶部巷的東西比其它地方的要貴很多,可能是因為地段好租金高的原因,平時都不會去那裡,如果去那也是和朋友一起去湊熱鬧的。
7. 戶部巷去過一次,感覺類似於杭州荷坊街、重慶磁器口、洛陽麗景門、廈門中山路、北京南鑼鼓巷、天津古文化街、蘇州觀前街、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剛開始會覺得新鮮有趣,但這樣的地方去多了,真的沒什麼意思,甚至有點尷尬。
8.說到武漢,一些喜歡來武漢旅遊的人都是為了品嘗當地出名的熱乾麵,而戶部巷就是很多外地遊客青睞的地方。其實這個美食街當地人根本不屑一來,這條街在當地也算是「臭名遠揚」,只坑外地遊客。這條街的美食價格都比外面貴整整一倍還多,味道和分量簡直就是在敷衍人,也就只能體驗一次,回頭客其實非常少。
戶部巷給大家的印象可以總結一下。
名號很響,特色不足,衛生堪憂。
與其它地方的美食街大同小異,名號是打響了,卻讓很多遊客失望,回頭客少;
相比之下,漢口的彭劉楊路,萬松園橫路,大智路以及天津路,吉慶街,武昌區的糧道街,江漢路、虎泉路周邊,黎黃陂、曇華林,還有一些記不起來的小街巷,反而有許多更美味的小吃,更受大家歡迎。
疫情期間,本地人不會去,外地人不敢來。
有人說,戶部巷很好,從來不坑本地人,專坑外地人。
有人說,戶部巷沒啥必要開,本地人都不去那裡吃,而外地人今年應該不會來武漢旅遊。
有人說,摘掉戶部巷的招牌,它就是一群平平無奇的路邊攤。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本地人不會去,外地人卻認為是招牌的地方。
當大家知道戶部巷開始營業了,都表示很激動,但激動的不是去吃美食。戶部巷開放的意義,不在於那些小吃。只代表武漢恢復精神了,熟悉的武漢回來了,疫情快要結束了。這就是最悲哀的事情了。
作為地道的老武漢風情,靠的不僅僅是情懷或名號,還有用心。
其實這就和網戀差不多,別讓它只存在別人的照片和評價裡,真正奔現的時候就見光死。
希望以後聽到的是:戶部巷開放了,武漢人又可以過早了,外地人早已迫不及待了;不僅外地人愛去,本地人也愛去;不僅吃出了不一樣的味道,還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觀;不僅是招牌,更是名牌。
不管怎麼樣,希望好好珍惜,維護好戶部巷的名聲。最基本的得讓自己本地人喜歡,自己都嫌棄的地方怎麼能夠讓別人喜歡呢。
名副其實,才是最好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