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臺灣年度大新聞結果出爐,「韓流翻轉全臺,民進黨大潰敗」奪冠

2020-12-24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臺灣最熱的新聞是什麼?昨(27日)日,由臺灣「張榮發基金會」與《聯合報》共同舉辦的《票選年度大新聞》揭曉結果。「韓流翻轉全臺,民進黨大潰敗」奪冠。

(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12月28日報導,投票結果顯示,「韓流翻轉全臺,民進黨大潰敗」以高出第二名將近2萬票的懸殊票數奪得第一名。「臺鐵普悠瑪翻覆,死傷上百人」;朝韓破冰,重啟會談;蔡英文出訪歸臺次日,薩爾瓦多與臺「斷交」;臺「教育部」確定「拔管」,臺大未來一年半沒校長等新聞分別位列第2到5名。

對於此次票選結果,長榮集團發言人柯金成表示,去年票選出是「世大運勇奪26面金牌」,當時期望能有更多正向新聞帶來正能量,很可惜今年17項大多數為負面。他說,明年金豬年會是好運的一年,期望能有更多正能量新聞。

相關焦點

  • 2018臺灣年度大新聞:「民進黨大潰敗」奪冠
    2018臺灣年度大新聞結果出爐,「韓流翻轉全臺,民進黨大潰敗」奪冠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臺灣最熱的新聞是什麼?
  • 臺灣「年度第一大新聞」票選結果出爐,蔡英文專機「私菸案」奪冠
    來源:環球網由臺灣張榮發基金會與臺灣《聯合報》第11年共同舉辦的「票選年度大新聞」票選結果日前出爐,今年7月被曝出的蔡英文專機「私菸案」成為臺灣年度第一大新聞。《聯合報》總編輯範凌嘉表示,臺當局領導人專機乘載島內社會期待與關注,卻在人們看不見的角落發生重大弊案,他說,唯有面對事件才能讓社會累積進步能量,遺憾的是至今真相依然隱晦,對社會長期發展仍未達到激濁揚清效果。
  • 2018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敗!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結果在當晚基本出爐,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已於24日晚9時10分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黨主席,負起政治責任。高雄市方面,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擊敗對手陳其邁當選,結束了民進黨在高雄執政20年的歷史,最終使得高雄市「綠地」變「藍天」。臺北市方面,選情十分膠著,國民黨丁守中與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直到25日凌晨才決出勝負。最終,柯文哲以3000多票的微弱優勢勝出,成為此次選舉唯一獲勝的無黨籍候選人。但是,丁守中號召支持者立刻陪同他一起前往臺北地方法院,要求查封選票,提出選舉結果無效的訴訟。
  • 韓國瑜凱道造勢大成功!民心思變翻轉臺灣(圖組)
    (圖片:韓國瑜競選辦公室提供)  韓國瑜昨晚在凱道成功造勢,百萬人齊聲納喊:「下架民進黨、韓國瑜凍蒜!」  震天動地。  民心思變,要翻轉臺灣,臺北凱道將為歷史做見證! 身為韓國瑜競選總部主委朱立倫,率領全臺藍執政14縣市長(不包括高雄),一起登臺挺韓,且他們還一起拍了支競選影片,向各縣市民眾呼喚,他們能一起和韓給人民過更好的生活,頗有當年馬英九2008年「我準備好了」競選廣告的意味,就是要讓民眾對國民黨重返執政有信心而投韓。
  • 臺灣「316民代補選」結果出爐 國民黨未能翻轉臺南、新北選區
    包括新北市第3選區(三重)、臺南市第2選區(麻豆等)、彰化縣第1選區(鹿港、和美等)以及金門縣選區四席民代究竟花落誰家,引發全臺矚目。其中,臺南市第2選區本是綠營傳統票倉,民進黨推派郭國文參選後,原本信心滿滿,不料在初選階段,先是遭遇陳筱諭退出民進黨參選,造成綠營分裂;隨後,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接受徵召投入選戰,不僅挾全臺知名度與「韓流」獲得高人氣,還對農漁選民打出「民生經濟牌」,希望複製去年「九合一」選舉的「韓國瑜」模式。綠營因此被逼得節節敗退,一度在「空戰」、「陸戰」中失去優勢與議題主導權。
  • 2018年臺灣政局演變的特點
    2018年是臺灣政局發生重大深刻變化的一年。島內不滿蔡英文當局執政的民怨持續累積,「重經濟民生、反政治惡鬥」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進黨」的社會風潮,「討厭民進黨」成為「全臺最大黨」,最終導致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遭遇慘敗。島內政治格局呈現藍營「地方包圍中央」之勢。
  • 臺北議員:民進黨農會選舉全軍潰敗為2018敲警鐘
    中國臺灣網2月2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各區農會代表19日進行改選,民進黨積極布局,但選舉結果顯示,藍綠版圖在農會系統幾乎維持不變,僅嘉義縣持續綠化、臺北市及臺東縣無色彩外,其他地區大部分維持藍天。
  • 2018年臺灣政局劇變
    2018年是臺灣政局劇變的一年,島內政治社會正在形成新的動力與矛盾。兩岸僵局和島內經濟「寒流」之下,民進黨「綠色執政」四面樹敵、作繭自縛,引發強烈民怨,與韓國瑜等「非傳統政治世代」掀起的民意「韓流」滌蕩交匯,迸發出翻轉政治生態和民意結構的巨大能量。新舊政治勢力的交織博弈,最終通過「九合一」選舉重塑了臺灣政治社會的面貌。
  • 「韓流」經濟旋風翻轉高雄
    圖片來源:中評社    曾是「深綠票倉」的高雄,號稱民進黨「挑個西瓜也能勝選」,但在去年底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卻被「韓流奇蹟」重創。高雄「由綠轉藍」,原因何在? [分析]    全臺首創金融貨幣「高雄幣」    發行高雄幣APP拼經濟 韓國瑜18日到夜市消費示範    「韓市長特調」大爆紅!
  • 臺灣縣市議長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僅1席 「六都」全軍覆沒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民進黨在上個月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大敗,輸到只剩6個縣市。然而在12月25日臺灣地方議會舉行的正副議長選舉中,民進黨輸得更慘了……全臺22縣市的議長選舉,國民黨拿下19席,無黨籍拿下2席,而民進黨僅拿下1席。
  • 「韓流效應」發威到2020? 王育敏:臺南選區是觀察指標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月2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臺中「立委」補選結果出爐,國民黨和民進黨一比一平手。接下來,臺南市「立委」補選,國民黨派出的謝龍介有知名度優勢,但臺南是傳統綠營鐵票區,謝龍介要贏仍有一定難度,國民黨「立委」王育敏直言,「韓流效應」最重要的觀察指標就是臺南,只要謝龍介贏了,民進黨就輸了!
  • 三山大造勢撼動民進黨!但韓國瑜最大隱憂是…
    華夏經緯網1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年底縣市長選戰倒數9天,高雄選戰已成為全臺最關注的焦點。國民黨提名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以一己之力力抗民進黨的全面圍攻,昨日的岡山大造勢更是催出十萬大軍支持,一片銀海氣勢撼動人心,翻盤有望!
  • 臺灣政治板塊大位移——政黨輪替前奏
    在各陣營最近的交手可見臺灣政治板塊移動軌跡,出現政黨輪替前奏,去年「九合一」選舉慘敗的民進黨想要期待鐘擺效應,應是難上加難。 去年「九合一」基層公職選舉,全臺22個縣市長,國民黨囊括15席,民進黨6席,無黨籍1席,選舉期間普遍流傳「全民最大黨就是討厭民進黨」的說法。經過近半年,蔡英文支持度雖有上來,但綠營長期仰賴的基本板塊絕大多數都鬆動了,圖窮匕現。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藍綠地方板塊有望改變嗎?
    2014年「九合一」選舉是馬英九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的首場全臺地方選舉,此後只有「地方選舉」和「中央選舉」(即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院」)兩個層級的選舉,每隔兩年輪替進行。 目前,臺灣各地縣市長候選人主要如下(字體加粗的為競選連任者):
  • 一南一北「深綠選區」未「變天」 「韓流」退燒了嗎?
    去年開打的「九合一」選舉,讓「韓流」持續在島內發酵,並蔓延至今,深刻影響著此次民代補選。不少人樂觀地認為,在「韓流」加持下,新北市第三選區、臺南市第二選區兩個「綠營鐵票區」都有可能「變天」。選舉結果出爐後,很多藍營選民都有些失落。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首先要認識這兩個選區。
  • 日本2018年度漢字出爐:這個字可不是第一次當選了
    比如,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和東京地鐵奧姆真理教毒氣襲擊,年度漢字為「震」;1997年許多金融機構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倒閉,年度漢字為「倒」。2018年度漢字從大約19.3萬張選票中選出,「災」字獲得大約2.1萬張選票。這是「災」字第二次當選年度漢字。上一次是2004年,日本遭遇強颱風「蝎虎」襲擊,新潟縣中越地區發生6.8級地震。
  • 2018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 臺灣百姓表達自己想要什麼
    2018年11月24日的臺灣風和日麗,這天也是中國國民黨124歲的生日,也是在這天,臺灣地區迎來了「九合一選舉」,全臺22個縣市長、議員等九項公職人員的選舉。  同時,由「臺獨分子」提出「公投案」中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最終不予通過。
  • 偶然中的必然 必然中的偶然——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觀察
    剛剛結束的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贏得15個縣市長席次;民進黨斬獲6席縣市長。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也印證了哲學上說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趨勢。縱觀今年臺灣整個選戰,藍、綠陣營都一樣,所謂的大佬、天王,均不被選民所待見。侯友宜的成功當選,說明朱立倫慧眼識才,而且注重培訓接班人,成功為國民黨守住全臺人口最大都會。
  • 2018年臺灣政局觀察
    ,臺灣經濟民生未有改善,兩岸僵持對抗加劇,島內民怨不斷升高,匯聚成渴求改變的民意洪流,並在年底「九合一」選舉中噴湧而出,翻轉臺灣縣市執政版圖,動搖民進黨執政根基。對制約臺灣經濟發展的「五缺」問題束手無策,難獲資本信心;狹隘的能源政策導致全臺「空汙」日趨嚴重;南北差距拉大,中南部經濟蕭條、負債纍纍,人口老化、不斷外移,又老又窮現狀及水患弊案等天災人禍,戳破民進黨地方執政的「神話」,這些都充分暴露了民進黨執政治理無能,無力解決臺灣所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