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寬鬆貨幣政策退出需謹慎
12月22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速大幅反彈,全年整體增速預測將達8.2%。「我們對明年的經濟形勢是比較樂觀的,因為基數原因,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十分強勁,而下半年則會逐步收斂,回歸潛在增長率。預計明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分別為16%、8%、6%和5%。」劉利剛表示。
具體來看,劉利剛認為消費是支撐明年經濟反彈的主要動力,而出口對於GDP增速的貢獻則會降低。
「在假設疫苗有效並且順利推出的情況下,預測被疫情壓抑的消費,尤其是旅遊、酒店、餐飲等將快速恢復,零售業務同比增速會創十年新高,達到16.5%。而因疫情影響而擴大的出口業和萎縮的進口業將恢復常態,預計明年出口同比增速會回落到3.5%,而進口增速會反彈到5.6%,經常帳戶順差佔GDP的比例將會縮小。」
在物價指數方面,劉利剛則預計隨著豬肉價格大幅度下降,中國CPI從今年11月到明年二季度都會出現通縮情況,而明年二季度則會轉為通脹,全年CPI同比增速約為1.2%,PPI同比增速為1.3%。
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方面,劉利剛則表示明年會是財政政策正常化和可持續化的過程,而貨幣政策方面則既不會加息也不會降準。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政府債務佔GDP比重上升較快,中國總政府債務從去年佔GDP78%上升到今年90%,財政赤字也有所提升,而明年則都將回歸正常化。」劉利剛說,「不過,在貨幣政策方面,目前美國、歐洲、日本都在繼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進行刺激,美聯儲表示2023年才會考慮退出量化寬鬆和0利率,海外流動性釋放非常大。如果中國央行過快退出寬鬆政策, 帶來在岸利率上升,會進一步導致海外資本流入中國。這一方面導致人民幣出現較大升值壓力,另一方面在更多資本流入可能會讓其逐利投機產業,比如樓市和股市,帶來新一輪資產泡沫。」
據劉利剛預測,到明年6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上升到6.3,而到明年底則可能上升到6。此外,如果疫苗推出不順利,海外疫情難以好轉,資本則可能更多流入中國市場,人民幣升值壓力會比預測更多。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524)